但人员的能力无法满足行业需求,甚至当事人没有办法以此为生,他们可能一分钱都赚不到。
作品的质量也极为低下,无法满足绝大部分用户。
行业内的人,不知道怎么样进入更高的层级,不知道怎么样做出更好的作品。
寄希望于不可控的意外事件,或者成功人士的直接提携,通过不正常的巨大曝光手段去强行推广。
比如说流浪地球的层面以下,能找到的质量比流浪地球稍低一些,但是总体水平在及格线以上的科幻片有哪些?
应该说几乎没有,根本就找不到。
但是在网文行业,最顶级的作品当然有,稍微降低一些标准的话,数量也会迅速膨胀起来。
按照读者数量和影响力从高到低,作者和作品数量就是越来越多的。
真正进入行业内的作者,基本都知道要有什么样的能力,才会得到大概什么规模的读者和订阅。
一本书写出三到五万字的时候,就能大致评估未来的成绩和收入了。
与此同时,就和基础工业可能会衰退一样,文化艺术行业的生产模式同样可能会衰退。
一旦行业内的作品和人员出现明显的断层式分布,就差不多要衰退了。
因为那样产业内的人员就失去了平滑的晋升路径。
要么一飞冲天火爆,要么路边一条,直接无人问津,没有作为支柱的中间层了。
手工业模式的产业,也可能显得非常繁荣。
只要需求足够强大,就会有足够多的作品,但是高水平作品的产出并不稳定,依赖于从业者的个人天赋。
同时会出现少量精英成员垄断大部分市场的情况。
朱简烜觉得,自己应该至少把文化产业工业化的架子搭起来,把各个产业的基本底线规则建立起来。
未来的子孙除非遇到重大变故,应该不敢随意更改自己明确提出的规则。
要搞文化产业工业化,基础是有足够的高水平的从业人员,然后是有完善的培养体系和市场环境。
要有专门的成熟的数量足够多的学校,这些学校还要能招到水平足够的学生。
前世的足球水平差到离谱,根本原因还是没有好学生。
足球是一种典型的团队运动。
团队运动不是体能就行了的,球员和教练都是要有脑子的,都是要知道互相配合把事情做好的。
人和人的脑子真的是有差距的。
身体素质上的差距,还能通过后天的锻炼尽可能弥补,智商差距很难弥补。
由于绝对的理工优先环境,文科生都是理科挑剩下的学生,体育生和艺术生又是文科再次挑剩下的。
大部分体育生和艺术生,只是因为文理科都学不好,才去这些方面去捞偏门的。
这样出来的文艺人员和体育运动员们,要是还能有足够高的总体水平,那才是真的意外事件,干不好才是正常现象。
普通学生在高中和大学这个阶段,经历了至少三波筛选,学习能力稍微好点的都被筛走了。
剩下的这些进了演艺圈,他们能干出什么事情来,都不算奇怪。
文学创作和新闻媒体行业也是一样的环境,被低水平的人员填满的原因是因为好学生都不往这边发展。
因为这些圈子的总体水平低下恶劣,可能会给普通民众造成很差的观感。
有点能力的学生更不想去从事这些行业。
比如说“学新闻学学的”这种认知已经形成,以后新闻圈极大概率会变得更差。
大锅饭时代的文化艺术圈的表现似乎更好,关键原因是因为刚刚发生了社会革命,下九流的戏子已经变成了艺术家。
同时在国家兜底并提供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好学生可以单纯因为喜好就去这些行业内学习和发展。
旧社会的文化艺术产业水平似乎也还行,可能是因为社会革命之前,好学生也没有更好的出路,只能在能接触到的地方卷。
拉美的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好的出路可选,去卷足球成了明星之后才有可能跨越阶级。
美国的大部分黑人在社会上也没有好的出路,打篮球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跨越阶级的可能性,自然就会有黑人疯狂的卷。
在社会有其他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社会总体认知中文化艺术不是好出路的情况下。
文化艺术产业大抵都不会有什么美好的未来。
流浪地球下面会出现上海堡垒和长城,却没有出现几个及格线以上的科幻改编。
因为流浪地球的导演和团队,自己学习掌握了足够的电影技术之后,也没办法分身去同时创作多部类似的作品。
他们也没有机会迅速带出一批学生去做类似的作品。
就算是他们不再拍电影而是开学校授课,解决不了好生源不当艺术生的问题,同样没办法扩大工业电影产业。
流浪地球也许能掌握“工业电影手段”,但在技术传承上却仍然是手工业模式的。
少数人依靠自己的天赋,通过自学和交流的方式,掌握了颇为领先的技术,而不是直接从行业内找到了一批合格的人员。
如果不建设学校授课的话,他们就只能在公司内师傅带徒弟,从理科的好生源里面拉人转行。
就算是社会上有大量的富裕家庭,部分家庭成员完全不需要自己赚钱也能衣食无忧,可以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他们也会面对更多的以此为生的群体的竞争,甚至是恶行竞争乃至直接攻击和破坏。
参考这些经验和分析,现在的大明应该怎么做呢?
现在的大明,并没有经历广泛的社会革命,戏子还是下九流的社会地位,写剧本也仍然不是什么光鲜职业。
大明还禁止了买卖大明人为奴,还有持续的海外开拓和工业化吸收人口。
民间工厂也提供了海量的工作岗位。
据朱简烜所知,现在大明的“演艺圈”里面,有大量的日本人和朝鲜人。
已经很少有大明人去演戏了。
朱简烜思来想去,感觉在大明现在的环境下,直接把戏子变成艺术家,似乎不合适也很难落实。
演艺圈的事情可以参考前世封建残余浓厚的日本。
参考日本人几十年来卷出来的标准,把一张唱片的销售分成,给词曲作者保底两成的收益,给演唱者一成以下甚至一分。
演艺公司、唱片公司、销售店铺三方分剩下的七成左右,但要承担所有的成本和风险。
同时,把现场的表演的相关收入的大部分给表演者。
把创作者和表演者的收益分开,让创作者依靠唱片销售分成赚钱,卖的多就能赚得多,同时无论如何也不会亏。
让表演者依靠表演本身赚钱,去卷表演拉拢观众来买门票。
朝廷可以保障表演者的基本人身权益,但不必甚至不能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他们只要有与普通人相同的基本人身权利,就会自然而然的因为实际影响力而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若是主动提高的话,会让他们的地位变得虚高。
他们可以单纯靠影响力赚钱,出名之后只要出面参加活动就能赚钱,而不必依靠持续的表演本身获取收入。
他们就会用尽一切手段出名,而不是在表演本身上下功夫。
但要尽可能提高创作者的地位,文化艺术产业的根基,还是创作者和作品。
没有好的作品,其他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大明现在写话本小说的人,在民间的社会地位跟朱简烜前世的网文作者差不多。
虽然仍然不是什么光鲜职业,但也已经不至于被鄙夷了。
如果遇到读者还可能受到拥戴。
自己可以进一步保障他们的利益和地位,同时再去拉高类词曲作者和影视编剧的地位。
具体做法可以是礼部出面,开办专门学校并设立管理机构,搭好产业的架子。
同时自己这个皇帝只要动动嘴,亲自参加一些相关的公开活动,那他们的地位立刻就会飞升。
毕竟,创作本来就可以是文人雅士的事情,宋元词人也有很多知名文人。
琴棋书画本来就是雅致的事情,很容易说得通。
把创作收益分成列为在职官员们可以获得的合法额外收益。
体育竞技可以依靠军队来发展,正好现在大明的战争需求空前的匮乏。
将领们都有有一定的指挥能力,士兵们也有合作能力。
可以用训练项目的名义,用现有的军队人员把各种竞技体育运动的框架搭起来。
官方定期组织比赛发奖励,吸引民间百姓也参与其中。
第450章 著作权和审查制度
朱简烜有了思路之后,就亲自提起笔来写一些简单的提纲,然后把内阁负责处理文件的秘书叫来。
自己按照提纲口述,让秘书敲键盘打字,把自己的要求变成文字。
经过四年多的筹备,大明的计算机性能跨越了一个新的阶段,已经能够直接通过电传控制打字机打字了。
也能通过电视机来显示文字了,可以实现输入和输出的直观显示,进入可视化操作阶段。
这一套体系中最关键的技术有两个,首先是编码规则也就是输入法的逻辑。
朱简烜同时引入了五笔和拼音两个方向,一个学习成本高但是效率也更高,一个学习成本低但是效率也更低。
在计算机性能较低的时代,无法通过复杂的程序实现辅助筛选,拼音输入法的效率与五笔的差距很大。
所以现在用上计算机的专业文字处理人员,基本都是直接选择了用五笔输入法来操作计算机。
另一个关键技术是文字的标准点阵显示方法。
用点阵来传输和表示图像和文字的方案,是朱简烜早就提出来应用在电报系统上的。
现在可以直接引入计算机系统,自然也没有什么难度。
就这样,在朱简烜的提示和指导下,迅速完成了基本的计算机办公基础框架的构建。
现在能直接处理朱简烜当初拟定的常用字表上的八千个字了。
自然也可以实现计算机办公了。
只不过当前这个市场环境下,计算机办公的成本高到了离谱的程度。
主要是实现这种电子办公的设备,是这个时代都是最为顶级的计算机,根本不是普通用户能够承担的。
用这种东西办公,就像是专门部署一套类似银行服务器的机器,单纯用来记录文字和打印。
对于绝大部分普通用户而言,他们宁愿用这些钱来雇人手打甚至手写文字。
就算是对大部分朝廷机构和地方衙门而言,也是直接雇人来手写或者用打字机手打文字的成本更低。
所以,目前除了本来对计算机本身就有需求的机构和部门,就只朱简烜的办公室、内阁和尚书台等少数几个地方,专门设置了计算机电传打字系统。
不过这个情况应该很快就会有所改观了,因为朱简烜让工程院研发的光刻系统基本完成了。
光刻机生产线已经建城,芯片生产厂也已经在建设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