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65节

  “臣听到第三遍的之后才突然反应过来,他们要的可能是明朝几百年前的稽首拜礼。

  “但是当时的情况过于急迫,臣已经来不及提醒都统大人了,以至于害的都统大人被那个南朝吴王羞辱。

  “应该说,那个南朝的吴王就是准备好了,故意要羞辱我们一行人了。

  “如果臣和都统大人都反应过来了,他也应该会另外找方式来羞辱我们二人。”

  乾隆板着脸追问:

  “然后呢?关于我们的要求,南朝人是怎么回应的?”

  纪昀有点懵,心想您外孙被打了这件事情,远不如与南朝的消息重要吗?

  不过纪昀当然不敢表现惊讶,而是老老实实的汇报情况:

  “南朝人允许咱们参加和谈与签约,咱们自己在北美占下来的地都可以分给我们。

  “但要求万岁爷……您以大明奴儿干都司建州左卫指挥使的名义签署……”

  丰绅济伦马上在旁边跟着添油加醋:

  “这帮南朝人太不自量力了,竟然要我大清以他们的藩臣身份签约,他们真的是忘了我们八旗天兵的厉害了!”

  乾隆脸上表情没有什么变化,而是直接踢了丰绅济伦一脚:

  “起来!”

  丰绅济伦立刻大叫:

  “哎呦——”

  乾隆马上又踢了一脚:

  “南朝人要是真的下狠手,二十庭杖能直接打死你。”

  丰绅济伦被乾隆看破了伪装,只能扶着担架爬起来,但是仍然喋喋不休:

  “万岁爷,南朝人这么狂妄,就这么欺负咱们得使臣,难道就这么算了吗?”

  乾隆上去又是一脚:

  “没打死你算好了,年轻多吃点苦对你有好处。

  “现在立刻去找你三叔,跟你三叔一起去北美。

  “拟旨,丰绅济伦调任镶蓝旗美军副都统。”

  丰绅济伦就很不爽,但是也知道自己外公说一不二,只能带着满腹抱怨离开了乾清宫。

  丰绅济伦离开之后,纪昀询问乾隆的态度:

  “万岁爷,南朝人的态度很强硬,咱们要不要继续跟他们来往?”

  乾隆沉思了好一会儿:

  “拟旨,于北美设奴儿干都司衙门,下设一个建州左卫指挥使司衙门,名义上统管北美全境。

  “命皇十五子永琰任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兼任建州左卫指挥使。

  “指挥使衙门驻京师,专职负责与南朝的事务往来,暂不负责北美开拓的具体事务。

  “北美一应事务暂时由北美大营原衙门机构继续处理。”

  乾隆准备让儿子给自己顶缸,带上奴儿干都司建州左卫指挥使的称号,后续也让他在条约上签字。

  同时将北美的所有土地,也都在名义上全部分封给这个儿子,但不让他实际管理事务。

  总之就是手动搞个漏洞出来,规避自己在条约上对南朝称臣的问题。

  明朝军官如果有多个世袭军职,本来就可以自己留一份在未来传给嫡长子,让其他儿子提前获得其他的世袭军职。

  建州左卫指挥使本来就是世袭军职,这样的安排也确实符合以前的规矩,只是以前需要大明皇帝册封。

  纪昀回北方的路上就认真分析过,觉得乾隆大概还是会接受南明的条件。

  虽然名誉上会受损,但这个条约签下来的话,相当于南朝承认了大清在北美的土地所有权。

  未来真的发生灭国恶战的话,这个职务和土地所有权就是现成的妥协之路。

  真的称臣然后迁去北美也毫无阻碍。

  纪昀只是没想到,乾隆竟然把这个头衔转给了儿子来戴。

  这样似乎能够规避一些名誉上的问题。

  如果这份协议内容泄露,民间也只会看到大清的奴儿干都司建州左卫指挥使去签了协议。

  不会直接想到,在大明那边,这个身份是大清皇帝的,而不是某个皇子的。

  这样对大清皇帝的名誉影响能降到最小。

  纪昀下意识的想要恭维一下,赞扬一下乾隆的聪慧睿智。

  但是话没出口就意识到,乾隆未必会为这种事情感到骄傲,甚至可能会在心中觉得羞耻和屈辱。

  所以纪昀直接没有接话茬,看着乾隆吩咐大学士们完成了手续。

  而后乾隆又给和珅和纪昀分别加了一个新头衔,都是建州左卫衙门下属的属官。

  未来正式谈判的时候,就让他们两个去应天府。

  和珅和纪昀两人听到任命就心里发虚,真的不是很想干这个活儿。

  和珅跟纪昀这些官员其实早就知道,南明朝廷对大清国的敌意和厌恶是极高的。

  如果没有大清太宗皇帝,明朝说不定就能灭了闯贼,继续统治整个中原天下,而不是半壁江山。

  如果不是后续的大清朝廷,长期跟南明的藩臣勾勾搭搭,南明也有机会成功北伐中原。

  只不过以前双方朝廷很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也就没有机会直接表达厌恶了。

  就算是极少数双方官员不得不打交道的时候,以前的南朝也没有现在那个性格暴躁的小王爷,

  在这个小王爷就藩之前,与南朝朝廷打交道的差事,都显然是吃力不讨好的。

  但是乾隆的命令,两人也没有办法违抗,只能老实答应下来。

  然后两人就开始非常仔细和深入的了解明朝的历史,特别是礼仪规则方面的记录。

  生怕下次去的时候被南朝的皇帝或者王爷找茬打死。

  另一边,顺国在印度打出了大明顺王的旗号,占领了英国在印度北部的殖民地。

  而后与大明的印度部队接触,顺势建立了与大明朝廷的联络。

  大明皇帝在英国拜伦使团离开应天府后,就让大学士们拟了份圣旨送去顺国。

  邀请对方派人明年夏天来应天府,讨论印度地区的势力和边界划分问题。

  大顺皇帝李长寿不会下跪接大明的圣旨,但是收到圣旨之后也乐呵呵的收下了,并表示自己会派人去。

  然后安排自己的一个弟弟,一个汉官礼部尚书,一个蒙官贵族万户,等明年春天出发去大明。

第79章 库克船长和夏威夷

  大明咸宁三十四年六月十五日,西历1780年7月16日。

  英国探险家和绘图师詹姆斯·库克的船队,从北太平洋顺着日本列岛一路南下,靠近了大明东部的琉球海域。

  琉球在大明是闽国公郑家的封地,闽国公又有大明最强的民间船队。

  现在的大明还处于战争状态,大明后军都督府还安排警戒船队,在大明周边海域巡逻警戒。

  库克的两艘船距离琉球最北部还有两百公里的时候,就被闽国公的搜索船发现了。

  库克还挂着英国人的旗帜,闽国公的巡逻船瞭望手看到之后,立刻就拉起了警报。

  闽国公的巡逻船依次传递消息,通知附近的后军都督府和闽国公府的打击船队过来。

  大明的打击船队最终在琉球群岛东北地区堵住了库克的船队。

  十艘大明战舰靠近了库克的两艘船,同时不断重复着打旗语,让库克船队立刻投降,否则他们会直接攻击。

  库克收到转译的消息之后就是一头雾水,大明的船队为什么直接要自己投降?

  难道自己出海这几年,大明跟大不列颠打起来了?

  大明和英国以前没有直接矛盾啊?难道是因为南方大陆?不至于吧?

  南方大陆现在就是一块荒地啊,虽然大明可能已经安排了移民,但是英国没有啊。

  自己这次出海之前,也没有听说乔治三世国王陛下要组织移民去澳洲啊。

  不过不管库克心里多么的错愕,最终还是老老实实得打起了白旗。

  库克自己只有两艘探索船,而对手是十艘正常的军舰,单舰规模也全都在自己的探索船之上。

  自己船上的火药和装备也用的差不多了,根本没有办法正面战斗的。

  白旗的正式含义不是投降,而是请求谈判的意思。

  但是在战场上,一方请求谈判,通常也意味着投降,所以才有了投降的意味。

  不过在某些时候,也有战场上占优势的一方,主动要求对方投降,也可能派人打着白旗去对面的阵地上。

  库克打白旗就是两种意思兼有了,他是真的想要知道发生了什么。

  大明打击船队安排两艘船过去,接舷之后让士兵上去,控制库克船队的水手,根本没有要听对方解释的意思。

  库克船长以下,所有人本来应该被塞进船舱,然后拖到琉球当地去关押。

  库克评估着眼前的情况,为了避免被当成普通的俘虏而受伤,就主动让翻译跟大明军官说明了身份。

  同时特别是声称,自己是受大明吴王殿下招募来的,请求面见大明吴王殿下。

  库克这个要求还确实起效了。

  最近这几年,大明吴王可以算是声名远播了。

  他拥有一大堆影响巨大的新发明,大明皇帝也正在为其在澳洲建设藩国。

  吴王的封号加上澳洲藩国那超标的规格,让了解相关规矩的大明官民都能够想象得到,吴王一定特别受老皇帝的喜爱。

  所以涉及到吴王的事情必须特别认真,哪怕打着吴王旗号的人可能是骗子,都要好好的确认清楚再处置。

  于是库克船长以下所有船员,继续乘坐他们自己的两艘船,都被大明水师押解着航向了应天府。

  在经过了层层检查和向上请示,确认了库克确实得到了吴王的招募。

  于是在大明咸宁三十四年七月十五日,库克船长和自己的翻译被领进了大明南京紫禁城。

  库克以前根本不知道大明吴王是谁,现在非常好奇这个吴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最终在再次扩大的吴王实验室,在朱简烜自己的办公室里面,库克船长见到了大明的吴王殿下。

  经过仆人的介绍,库克非常意外的发现,这个吴王殿下只是个十岁出头的孩子。

  那三年多以前,对方当初让人招募自己的时候,可能只有七八岁。

  库克船长怎么想不明白,对方为什么会知道自己,会提醒自己可能遇到的风险,还声称要给自己大明藩国的爵位。

  库克带着十二分的疑惑,按照礼仪人员的指导,向这位年轻的亲王殿下和国王陛下拱手躬身行礼。

首节 上一节 65/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