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97节

  比如说朱简烜前世的西洋参,在这世界被崇祯皇帝命名为美洲参。

  原产地就在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区域,也就是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两岸。

  本来是法国人的殖民地,西洋参也是法国人发现的,早期生意都是法国人在做。

  七年战争之后,原产地被割让给了英国,生意也被英国人接下来了。

  英国人也就干了十几年,以后都是美国人和大明人的了。

  又过了十几天,朱简烜抵达北美二十天之后。

  大明咸宁三十六年三月十三日,西历1782年4月25日上午。

  北美十三殖民地代表,再次集体求见朱简烜。

  朱简烜收到消息后就知道,他们应该处理好自己内部的事务了。

  已经铲除了异己,确定了请封范围。

  朱简烜先派人去通知皇叔朱伯海,礼部、鸿胪寺的官员,大明美洲都督府、美洲中卫的主要军官。

  自己正常穿上亲王的常服,去已经挂上牌子的承运殿接见殖民地代表。

  十三个殖民地的代表共同躬身行礼问好,然后依次递交各殖民地的有功人员名单。

  华盛顿另外递交了大陆军的,各地民兵由殖民地代表一起递交了。

  朱简烜大致翻了一下这些名单。

  都是目前美利坚各地最有影响力的人,朱简烜很可看到了好几个熟悉的名字。

  通常是现任或者前任的政府首脑以及议长和法官们。

  这些人一一单独列出,都有几句简单的介绍,包括个人情况以及具体贡献。

  下面还有成批的人名放在一起,没有列出每个人具体的贡献,只是总体上说这些人也做了重要的工作。

  朱简烜估计大部分也是各个州议会的议员和法官们。

  对于这些人具体做了什么,朱简烜其实并不是非常的在意,也没有必要去调查清楚。

  这本质上是交易,就是给当前的统治群体发头衔,换取他们迎接自己当国王。

  不过有些殖民地的名单上只有十几个人,而有些殖民地的名单有一百好几十个人。

  朱简烜不可能全都给一样的安排。

  稍微考虑过之后,朱简烜拿起了桌子上的笔,开始在这些名单上划分层级。

  提交的人员最少的殖民地,说明内部情况较为简单,只需要这些人就能基本掌控局势,他们总体上就是一个阶层。

  所以可以给他们最高且等级相近的爵位头衔。

  政府首脑封为乙型州子爵,议长和大法官封为县子爵,其他所有递交上来的十几个人,全部封为县男爵。

  提交人员名单最多的殖民地,说明内部情况非常的复杂,要更大的妥协范围才能控制局势,但也说明他们已经妥协了。

  当然,也可能只是单纯想要封多一点人,或者整个殖民地人口较多,不过这不需要自己去考虑。

  政府首脑仍然授予州子爵位,但议长和大法官降低为县男爵位,所有单独介绍的人员为乡绅,没有单独介绍的为乡士。

  名单的数量处于相对中间档次的,爵位等级分布也靠近中间区域。

  鼓励他们集权。

  朱简烜在他们的名单上写写画画的时候,现场的所有人都颇为激动和忐忑。

  都知道这将影响自己未来在王国的地位。

  虽然这不是一杆子买卖,但初始爵位很重要啊,后续就算是还有可能晋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升。

  几乎所有人都想要知道朱简烜在上面写的是什么。

  但是所有也都强行按捺着激动的心情,努力的保持着尽可能严肃的表情,耐心等到朱简烜写完。

  朱简烜简单分配完爵位后,抬头看向现场的所有代表:

  “诸位,各个殖民地的民意代表们,已经就美利坚国未来的政治规划,取得了最终的一致意见吗?”

  现场的代表马上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是的陛下,我们已经决定了。”

  “我们决定成立美利坚王国,诚恳的邀请陛下成为我们的国王。”

  “请陛下不要推辞。”

  “美利坚偏僻野蛮,亟需大明礼仪教化。”

  朱简烜微笑着点头说:

  “好,大家的心意我感受到了,那请皇叔祖来,宣读大明皇帝的圣旨吧。

  “而后,我们将开始正式准备登基加冕和册封的典礼,正式开始构建我们的国家。”

  朱简烜说完起身,也来到书案的前面,站在所有美国代表的前面。

  皇叔朱伯海来到书案的后方,小心翼翼的打开书案上存放圣旨的匣子,然后双手将圣旨捧出来。

  目前北美品级最高的礼部官员和鸿胪寺官员,两人各执圣旨的一端,将圣旨缓缓的向两侧展开。

  宣圣旨是非常严肃的事情,特别是天朝对外藩,朝廷对地方的时候,以前要准备专门的香案,跪着呈送圣旨。

  崇祯之后各种仪式都大幅度简化。

  但下达册封诏书的时候,气氛仍然是最为也严肃的时候。

  朱伯海站在圣旨前方,没有直接开始宣读内容,而是首先宣布了圣旨的逻辑:

  “大明皇帝陛下圣旨,皇十六子吴王简烜,美利坚官民接旨。”

  这封圣旨属于册封,朱简烜不能站着接,还是得跪下拜大礼,这算是跪自己老爹和叔爷爷。

  周围的鸿胪寺和礼部官员也散开,也提醒美国元勋民们一起拜接圣旨。

  美国元勋中很多人不是很想跪下,因为礼部要求的跪拜是双膝跪地,双手交叠放在身前地上。

  这个动作近似于他们的宗教仪式中拜上帝的礼节。

  统治阶层不会被宗教深度洗脑,况且经过了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时候的宗教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统治阶级更加看重的始终都是实际利益。

  在获得合法的但受约束的贵族身份,与继续当没有爵位的自由平民之间,他们决定选择第一种。

  他们做出今天的决定之前,也已经做好了这种心理准备。

  所以现场也没有出现多少混乱,美国元勋们也依次跟着拜倒在了朱简烜的身后。

  朱伯海确认所有人的礼仪无误,然后开始宣读圣旨本身的内容: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闻有美利坚之地百姓,仰慕天朝文明教化。

  “遣使恭迎天朝帝子入主其国,教习其神洲天朝文明礼仪,建立其尊卑长幼秩序。

  “今使皇十六子亲王简烜之其国,以应其官民所请而为国王。

  “赐王金宝、金册、金令、金剑。

  “便宜行事。

  “皇叔亲王伯海以尊长为王行登基加冕之礼。”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应该怎么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在圣旨的书面上是这么写的:

  ——奉

  天承运

  皇帝诏曰

  这是因为“天”和“皇帝”都要突出单列,但这与宣读的断句位置无关。

  这八个字到底应该怎么读,朱元璋本人在登基后,拟定第一封圣旨的时候,亲自解释过这件事情。

  《明太祖实录》记载:

  “洪武元年春正月丙子:

  “上以元时诏书,首语必曰‘上天眷命’,其意谓天之眷佑,人君故能若此,未尽谦卑奉顺之意。

  “命易为‘奉天承运’,庶见人主奉若天命,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

  朱元璋的意思:我作为皇帝,我的一言一行,都是奉天而为,不是我自己在瞎搞。

  隐含意思是:这是上天给我的启示,让我告诉你们应该这样做,不是我这个皇帝自己独断专行,你们反对我就是反对老天。

  有了这样的表达意图和内在含义,断句方法也是显而易见的了。

  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从“皇帝诏曰”这四个字开始,包括后面圣旨说的全部事情,都是最前面的“奉天承运”框架下运行的。

  通俗化的表达应该是“皇帝-在奉天承运状态下-诏曰。”

  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种断句方法,会让这句话的含义变成这样的:

  我是奉天承运皇帝,我要下一个命令。

  这样的隐含意思就变成了:上天让我当了这个皇帝,但我做的事情是我自己决定的,上天可能没有专门指示我去做。

  皇帝想要表达这种“独立于天”的理念,才需要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种强行断句方法。

  估计只有作为天子的皇帝已经疯了,才会专门想要故意展现这种逆天意图。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也不符合汉语抑扬顿挫的特征。

  朱元璋没有“奉天承运皇帝”的尊号,如果朱元璋有这种尊号,那后面的皇帝也不能用了。

  “奉天承运”始终都是在描述下圣旨的事情,而不是皇帝俩字。

第108章 即位封爵

  皇叔朱伯海宣读完了圣旨,礼部和鸿胪寺官员将圣旨重新收好。

  朱伯海双手收回圣旨,交给地上的朱简烜。

  朱简烜双手接过,起身,将圣旨重新放入匣中,摆在大殿的书案上。

  朱伯海将皇帝赐的金宝、金册、金令、金剑依次递给朱简烜,朱简烜依次接过放在书案上。

  朱简烜坐回到书案后的宝座上看向前方,朱伯海在朱简烜侧面站立。

  美利坚各地代表,大明文武官员,一起伏地行四拜亲王礼。

  四拜之后,朱简烜让所有人平身,可以站起来了。

首节 上一节 97/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