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第57节

  

  【百姓们起初以为大周皇室的覆灭,会带给他们更加好的生活,结果没有想到在大周皇室覆灭以后,频繁发动的战事,让原先勉勉强强还能过得去的生活彻底破灭。】

  【开阳二年七月,仅存的大周宗亲蜀王楚宣宏在成都称帝,自认承接大周王朝的正统,史称——周蜀。】

  【同月,楚世昭在江陵起兵,而他在江南多地积累了多年的民望,来到江陵也有一段时日,一直都在推广自己的学说和对人、对事、对物的认知。】

  【这让楚世昭在江陵拥有超然的地位和声望。】

  【江陵知府寇永将楚世昭视为一方名士,可谁都没有想到,以路信之名行于世的人,正是昔年在江南下落不明的晋王楚世昭。】

  【看着楚世昭起兵,身着绛衣大冠,白银盔首而负七尺青锋宝剑,寇永对楚世昭的勃然英姿惊叹不已。】

  【“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

  【在楚世昭起兵不久,江陵旋即归复,其中的官员大多都愿意支持楚世昭的起事。】

第76章 鄱阳之战的开端!

  楚世昭前往了南方之后。

  立刻是拨开云雾见光明。

  这王守义并非是南方起义军第一时间就起来的,这人完全是一点一点练级打上来的。

  一开始,他就是五斗米教的信徒,是张正隽的打手。

  而且是纯打手。

  农户出身,没有任何其他背景,既不是豪强,也不是寒门,更不是权贵和世家。

  为什么乱世容易出英雄。

  因为乱世的局面就非常内卷,它就是一个天然的练级场所,你一个普通人要出人头地,要挨个过五关斩六将,你一个一个走过来,就算是本身没有才能,都能给你磨砺出能力来。

  任何一个人,想要在这种绝境的死路之中活下来,都要凭借能力杀出重围,杀不出来就死,杀出来就成名,这也是无形之中锻炼了能力。

  而有一件事,就更恐怖了。

  那就是,王守义也不是每一次都能起势的,他被宋珣干掉过,也自生自灭过,甚至没有投奔过五斗米教过。

  也就是说,【大帝成长计划】的模拟推演,完全就是高随机性的,你触碰到了什么事件,这个事件就会极大地改变你的模拟过程,从而发生天差地别的效果。

  如今看来,朱元璋开局一只碗能打下天下,简直是神乎其神的奇迹,就算是再给朱元璋一次机会,在没有记忆的情况下,重新再来一次,恐怕也难以复刻。

  “起义军这边就是纯养蛊的,看谁能杀出来,这个人就会是南方能力最强的人,而王守义杀出来的次数多,证明了他的可塑性很强,相较于其他人,他每次杀出重围所得到的成长最充足。”

  “张正隽一死,王守义干掉了那些不听话的起义军渠帅,他立刻就从一张白板的卡面进阶成了蓝板卡面,等他南征北战,继续在南方起义上搅动风云,就蜕变成紫边卡面,一点一点再提升成金色。”

  某种程度而言,楚世昭这一次模拟推演的大方向,也和先前的情况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次模拟推演,大周皇室是团灭的。

  就是这个马溯安直接彻底疯狂,是楚世昭属实没想到的,他更没想到的是,他这个兄长楚世煦能烂成这样。

  其实,派遣卢恩、杨方去平定南方的起义军是没问题的,就三万中府军,这个决策至少可以维持大周王朝是一个大一统王朝的体面。

  可是,你不能在短期时间内,连守个长安都守不住。

  朝廷里还留了接近五万的北府军,还有李瑾和王槐在旁边候着,甚至凉州桓节也还在。

  这个局面,就算这三方都安兵不动,但是你只要守住十天,能守住十天,这马溯安没有粮食补充,那也是不攻自破的。

  王槐都断了马溯安的粮道,李瑾也不可能真的一个兵都不发,不跑过来救长安。

  就算你搞制衡,互相之间卡位,都能把马溯安拉扯死,结果他的这个兄长,五万北府军,守长安,打防守战,简单的没打过。

  拖就能赢了。

  但就是连拖都没拖住。

  能造成这种情况的,肯定不止马溯安这一方爆种那么简单,这北府军要么太久没打仗,要么就是吃空饷的阴兵太多,要么就是装备过于陈旧。

  最可怕的是,这个马溯安也是究极变态的魔鬼精肉人。

  就是这个人从头至尾的表现来看,是纯肌肉物种。

  哪怕楚世昭那么多次模拟推演的积累下,已经认识到了马溯安把能力全点在武力上的特征,可他也没有想到马溯安能拟人到这种地步。

  他打进长安,既不安抚世家大族,也不假借天子之令缓和政治局势,马溯安硬是选择了一个楚世昭最想不到的。

  就是他把大周皇室和关中贵族全干了,一网打尽。

  什么拟人能干出这种事情啊!

  哥们,你甚至不是起义军!

  甚至是为了公报私仇.才跑去杀的别人全家!

  楚世昭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的,一想到他死了几个可爱的弟弟,他还是挺痛心疾首的,尤其是几个对他颇为亲近的幼弟也被牵扯了进去,但是一想到楚世煦死了,他又忍不住偷偷笑出了声。

  也不是因为自己成为了顺理成章的大周皇室继承人,更多的是,楚世煦和永晋帝都是被权力严重异化的人。

  可能他们的本性不是如此,但是掌握了权力之后,就和原先的性格产生了极大的差异,就比如说永晋帝直到驾崩前.才开始关心自己儿子的生死,开始意识到该为他的这些儿子们铺路了,因为在这个时候,权力即将要消失了,那么人的本性或多或少都会回来点。

  为了权力,楚世昭被永晋帝打压过,被当过工具人,但是永晋帝好歹还是愿意给好处的,有时候也愿意出面保他。

  不过楚世昭的好大哥楚世煦就不一样了,自从永晋帝表露出亲近楚世昭的态度,楚世昭和楚世煦又不是同一个母亲,双方明里暗里的斗争就开始了。

  楚世煦死了,老昭是一点都不难过。

  谁会为一个一直想要杀死自己的人死了而难过呢。

  所以说,马溯安这一杀,楚世昭是最难评价的。

  现在楚世昭利用大周皇室旧有的名望,直接在江陵吸纳了‘大周王朝’的政治遗产。

  就是特别抽象的是大周统治的时候,大周的百姓人人唾骂大周不干好事。

  大周皇室真死得差不多了,各路军阀开始抢夺地盘,持续发生战事,不断有百姓被当做牛马牲畜推进战场的僵局,让这些农户变成士兵跑战场上送死,大伙们反而开始怀念起大周了。

  楚世昭是觉得大家都挺烂的。

  

  没必要因为大周王朝烂得稍微好一点就开始怀念。

  这里的人还是被职场霸凌太久了。

  如果有机会的话,楚世昭还是想给百姓们享享福的。

  【开阳二年八月,楚世昭在江陵起兵,不久后攻下沅陵、临沅、临湘、取下南昌,将整个荆州都被楚世昭所盘踞了下来。】

  【开阳二年九月,王守义意识到了在荆州出现了楚世昭这么一支军队,考虑到‘长生军’原先就是为了推翻大周王朝而起义的军队,现在北方局势混乱,与其陷入中原混战,不如先安定南方。】

  【后方的宋珣所占的地盘并不多,而且名义上也是同为起义军的友军,不如先定下这荆州起事的皇室宗亲,雄吞南方,再定局势。】

  【开阳二年十月,楚世昭率军来到了鄱阳,鄱阳守军大多都没有防守的意思,直接愿意投降给本为皇室的晋王楚世昭。】

  【开阳二年十一月,王守义集结十万起义军,决定在鄱阳和楚世昭进行开战。】

  【王守义的同乡人周徹瑰姿俊伟,有王佐之才,却因为出身寒门不受重用,他投奔王守义后,地位水涨船高,也是他提出了先定南方,再平北方的战略。】

  【同时,周徹支持王守义的做法,他和王守义一致认为在南方威胁最大的人就是这位在南方隐居多年的晋王楚世昭。】

  【对此,周徹先散布了谣言,以此打击楚世昭的声望,在谣言中,主要认为楚世昭早就死在了当年的‘焚晋之案’中,而现在出现的晋王就是假的。】

  【可是又有一个名叫董费的谋士认为,他们万万不可把兵力用于昆阳这个既坚固又无碍大局的小城,打下南京,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好好地去经营,远比先去和楚世昭硬碰硬更加实在。】

  【楚世昭所占据的地方偏远,并不繁盛,比他们所在的苏州府都要贫弱,而有了应天府,起义军的实力才能更加昌盛。】

  【拿出如此众多的兵力去打鄱阳而不是去打南京,你就算打赢了,楚世昭也能退守江陵。】

  【费尽周折,取得鄱阳这么一个地方,却不能根本性灭掉楚世昭,实属不值,这真不如先打下南京,有一个真正稳定的后方。】

  【王守义从不优柔寡断,只认定自己做的事情,他偏信周徹的看法,哪里会选择其他的决策。】

  【“大丈夫如何做扭扭捏捏之事!”】

  【“如今的我统帅近百万的大军,战无不克,攻无不利,打下鄱阳,我就能打到江陵去,岂能因为鄱阳是一座小城而不打,也不能因为荆州没有南京重要就不兼并。”】

  【“他楚世昭既然敢来鄱阳与我一战,那我就打下他,全军踏着他们的鲜血,前歌后舞而进,这不是更痛快吗!”】

  补丁1——70章部分不恰当的用词已经修正。(当时只考虑到加强李凤宁的强势性格,习惯性玩梗,导致观感内容有所偏差,与设定的初始背景产生了冲突,故此修正了部分不恰当的内容。)

第77章 怀复社稷之虑,有高祖之风

  【王守义使用了虚张声势,他自称统帅百万大军要侵袭直取荆州,你原先就显得不太平稳的根基立刻是受到了严重的压迫。】

  【你所在的阵营内,全部官吏的士气下滑。】

  【王守义的谋士周徹使用了攻心之策,荆州各地官员对你的亲密度下滑了,不少人已经开始思考该如何为自己寻找退路。】

  【开阳二年十二月,一个寒门出身的士子文俞却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他不仅没有选择投靠更为倚重寒门的起义军,而是来到了鄱阳决定为你效力。】

  【战事在即的时候,忽然有人上门投靠,荆州大多数的官吏都劝说你应当小心防范。】

  【而你却不假思索地开口道:“若是因为无缘无故的怀疑而失去了真正的人才,那今后还有人愿意出仕于我吗?”】

  【文俞大感意外,他幼年家贫如洗,为了养家糊口,年纪轻轻的文俞便以贩卖畚箕为业,为松江县人士。】

  【可因为家道中落的缘故,文俞不得不一边事农,一边手不释卷,刻苦地去学习,故此少年就立下志向,要匡正天下不正之风,以全所想。】

  【从大周王朝崩塌再到四处乱战,文俞是一切的亲历者,所以他对当时在松江县清查官吏腐败,土地投献一案的楚世昭存有好感,尤其是后来得知了《治安疏》的原文,更是对楚世昭因故而逝大感惋惜。】

  【听说了楚世昭在江陵出现,文俞本以为是有人弄虚作假,便打算过来看看。】

  【数年来,文俞,常年静观风云变幻,又是从底层爬起,精通人情世故又通晓兵法。】

  【其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胸怀大志,气度非凡。】

  【所以,很早文俞就看出来王守义刚愎自用,只愿意听信周徹一人之语,如今大局之势,不尽早拿下应天府,取得前朝旧都南京以作后方,反而舍大取小进犯荆州,此为少智。】

  【而楚世昭兵少将寡,身处于困顿难行之地,此时投顺,势必委以重任。】

  【看到力排众议的楚世昭,文俞顿感‘如逢明主’,愿竭力相助,以匡心中本有志向。】

  【开阳三年一月,开阳帝被叛将马溯安所弑后,北方的战乱愈演愈烈,政局瞬息万变。】

  【在北方地盘最大的王槐不久之后,割据称王,以范阳为根据地四处征伐。】

  【大周皇室被马溯安屠戮殆尽后,国家早已名存实亡,以至于关中等地各族豪强纷纷割据。】

  【北方称王称帝者比比皆是。】

  【唯有李瑾和桓节在北方依旧以‘大周之臣’自称,其中李瑾率部并向自认燕王的王槐发起了讨伐之战。】

  【同月,文俞出使来到了南阳。】

  【自开阳帝命令卢恩、杨方率领中府军讨伐起义军以来,在长安被马溯安打下以后,大多贵族都被马溯安杀死,而卢恩的范阳卢氏更是被自己的门生故吏马溯安夷族,只有自己的儿子卢毅逃了出来。】

  【至此以后,卢恩一蹶不振,在开封府借酒消愁,最终死于郁郁寡欢之中。】

  【而卢毅继承了卢恩遗留下来的部分军权,在开封府驻扎,杨方则是在南阳把守,两者为了争抢中府军的兵权久不和睦。】

  【文俞,身穿麻布短衣,径投杨方的大营求见。】

  【杨方面对这位自称是晋王楚世昭派遣而来的使者,有些好奇,又想要看看他的本事,于是请文俞谈谈对时局的看法,文俞面露笑容在大庭广众之中,一面轻摇浮扇,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

  【杨方见此情景,心下反而悲切万分,如今他宛如丧家之犬,明明是被调遣出去平定起义军,却因为权力纷争,为图自保而屯田于南阳。】

首节 上一节 57/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