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为了确保战事顺利,
我向前军所属下达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命令,并且带足了军械补给以及火药。”
“嗯。”
回答越来越短,普定侯陈桓呼吸急促起来,耸了耸鼻子,歪过身子,也看向册子,
他倒要看看,一个北地边民,
编撰的山林作战军略,有什么可看的!
半刻钟后,陈桓还没看完,
册子就已经翻动,他心中一急,连忙喊道:
“大人,我还没看完,刚才那个陷阱是怎么布置的?”
颍国公这回抬起脑袋,看向身后抻着头,着急万分的陈桓,眉头一皱,骂道:
“滚一边去,人都上山了你还待在这作甚!”
“您不是也在这呢嘛。”
陈桓小声嘀咕,见大人瞪大眼睛,他身体一直,连忙开口:
“大人,我这就去!”
颍国公点了点头,叮嘱道:
“多看看陆云逸整出的那些东西,
若是好用,回京后马上督造,尤其是背包与三色甲胄。”
“是!”
第426章 从未见过的战法
时间一点点流逝,直到清晨过去,
在杉木林汇聚的京军以及征南军尽数上山后,
傅友德才将眼睛从册子抽出,有些恍惚地看向前方汤池山,眼露深邃。
过了许久,他再次低下头,看向手中册子,视线停留在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句话。
[大明军卒,尤为擅长大兵团作战,
但要注意,在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之上,
各部旗官注意适当分散兵力密度,避免敌人密集杀伤,强调以密切协同、层层推进,交替掩护进攻。]
傅友德盯着最后这句话左看右看,眉头愈发紧皱。
这本册子所记,是古往今来诸多将领在山地作战时的应对,
前半部分以他自己在云贵作战的方略为主,事无巨细,
甚至其中有些例子,他都已经忘了。
因为那不过是一个百余人的攻防厮杀,
与动辄数十万的大军相比,不值一提。
但却被册子记录,并且标注了精髓要义。
傅友德能看得出来,这本册子编撰得极为用心。
而在后半部分,是一些新式军械以及新式陷阱布置,
同样是用于山林作战。
但在册子最后,却出现了空白,也仅仅是在结尾留有一句话。
傅友德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
但他知道,这本册子缺少最关键的战法以及陆云逸在山林战事上的领悟,就是空缺的后半部分。
不知为何,傅友德觉得心痒难耐,想要迫切地知道,
陆云逸这个年轻人想要写什么。
这让傅友德心中如有蚂蚁不停乱爬,让他有些抓耳挠腮。
整个大明,在环境恶劣的山林作战中,他可以毫不谦虚地称作第一!
甚至因为时代进步,是古往今来的第一。
就算是古之名将也比不上他。
这也导致,山林作战的新战法与新军械大多是从他军中所取,也是他战阵方略的延续。
傅友德知道,一旦将领或军伍出现了此等状况,
就已经到了见山开山,见水涉水的死地,
没有人在前面引路,只能凭借他自己去尝试。
但偏偏他老了。
每每想到这一点,傅友德眸子就变得黯淡。
他先前觉得,可能会等到他死之后,
才会有新的将领踩在他的兵法方略上,结合自己的战法心得,将山林作战更进一步,
而他也会成为新名将的垫脚石,
就如被他踩在脚下当做阶梯的古之名将一般。
直到昨日,他都是这般想的。
在他死之前,没人能在山林作战一途想出新东西。
但现在,傅友德忽然觉得世界变迁就在眨眼之间!
眼前这本册子,他看到了新军械。
作为故元之人,他知道军械的变化会催动战法变化,
只需要继续完善下去,大明山林作战将会更强。
想到这,傅友德猛地站起身,不算高大的身躯充满压迫,浑身带着跃跃欲试。
他现在无比想知道,陆云逸是不是已经发现了新的战法!
“去将陆云逸请来。”
亲卫统领脸色古怪,凑近了一些:“大人,陆将军已经率队上山了。”
“上山?”
傅友德眼神一凝,眉头顷刻间紧皱:
“作战计划拿来。”
“是!”
亲卫将早就准备好的册子递了过去。
傅友德接过后快速翻动,很快就看到了京军所属的领军将领,正是陆云逸。
这时,亲卫递来了京军送来的作战计划。
傅友德快速翻看,跳过前面那些笼统说辞,一直看到那千余人的安排。
很快,他的眉头便皱了起来,脸色也不停地纠缠。
[京军所属行动目标:
一:清缴东南山区的陷阱、开辟道路,为后续大军上山提供有力支持。
二:试行“三三制”,进行第一次实验作战。]
[备注:“三三制”主要是一种军事战术编制原则和作战方式。
在战术编制上,将一个小旗十人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小组三人。
在作战过程中,这三个小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战斗小组构成及职责:
以组为单位的三个战斗小组在战场上形成三角分布态势,实现全向的观察和攻击覆盖。
每个小组内部成员明确分工,
一名成员负责突击,使用连弩长刀向前冲锋压制敌人。
一名成员负责掩护,利用长弓火铳精确射击武器为突击手提供掩护。
一名成员负责支援,携带弓弩箭矢、火药石雷等物资。
在必要时为突击手和掩护手提供支援,并且负责与其他小组进行沟通联络。]
[小组间的协同作战方式:
在进攻时,三个小组会以一定间距、顺序前进。
一个小组向前突击一段距离后,
会寻找有利地形隐蔽并进行对敌压制,为下一个小组的前进创造条件。
例如,第一个小组在前进过程中遭遇敌人阻击,
该小组会迅速寻找掩体,
利用自身军械与敌人交战,吸引敌军注意。
同时,第二个小组会从侧面或其他有利方向迂回前进,
对敌人侧翼或后方进行攻击,打乱敌人防御部署。
第三个小组则根据战场形势,或者为前两个小组提供支援,
或者继续向前推进,扩大战果。]
[在防御时,三个小组同样互为犄角。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方向的防御,
当一个方向的敌人进攻时,相邻小组可以通过侧面进攻进行支援,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
比如,当敌人从正面进攻其中一个小组的阵地时,
相邻的两个小组可以从侧面进攻封锁敌人的进攻路线,
让敌人陷入三面交叉进攻之中,有效阻止敌人突破。]
[总结:
三三制”试行目的:
一、增强指挥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