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第56节

  眼看他们要争吵起来,太后猛地挥手,缓缓站起来,轻叹:“本宫知道,因为会昌侯的案子,有些阴谋直指本宫。当然,本宫身边的人犯下如此大罪,本宫起码有失察之罪。罢了,本宫就还政与陛下吧。”

  “太后……”刑部尚书俞士悦想劝说。

  “你们都下去吧,让本宫自己好好想想。”太后挥手。

  群臣躬身一拜,都退了下去。

  太后在软垫上坐下,眼中有著冷意浮动。

  内阁和于谦都支持陛下亲政,那无论如何也是挡不住了。

  “去,把郕王请来。”她命令。

  ……

  轰!

  忽然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

  朱祁镇站在乾清宫廊下,望著外面的暴雨雷鸣,他身后的杨贵芳一叹:“陛下,今年的夏汛要来了,河道那边估计有的忙了。”

  “走,去景山!”朱祁镇挥手。

  “陛下,这下著暴雨呢。”太监金英提醒。

  “下雨怎么了?会淋死人吗?朕刚刚看奏报,河道那边许多人在黄河大堤上鏖战十来天了。”朱祁镇怒吼。

  他大步朝著景山走去,也不坐轿子也不打伞,淋著暴雨急行。杨贵芳立马跟了上去,太监和宫女们只能慌忙跟上。

  没多久,到了景山,朱祁镇向山顶爬去。

  到了山顶,他望著京城,望向南方,脑海中还是刚刚看的黄河雨情急报。

  “朕问过钦天监了,今年是大明立国以来,雨量最大的一次。”朱祁镇眉头紧皱,“安定一日之内积水达六寸,宿州积水九寸,徐州更是达到了十二寸。河南那边的大堤已经溃决了五处,河道衙门也被洪水冲走。最新的河报显示,黄河大水已经威胁到了洪泽湖,水势汹涌澎湃,一旦黄河大堤溃决,下游的七州县将沦为泽国。”

  杨贵芳一拜道:“陛下,这是天灾,天命如此,没法子啊。”

  “天命?”朱祁镇抬头看天,“朕就要亲政了,这是老天给朕的天命?”

  ……

  从景山出来,朱祁镇去了太庙。

  他让所有人都留在外面,自己一个人进了太庙。这座太庙,是朱棣迁都顺天后新建的,不过遵循了朱元璋时期天子九庙的守则:每一间为一室,并改‘都宫别殿’制为“同堂异室”制,即一庙多帝。

  朱祁镇走进大殿,抬眼看去。

  中室奉德祖朱百六,东一室奉懿祖朱四九,西一室奉熙祖朱初一,东二室奉仁祖朱世珍,西二室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了。再东三室是明太宗朱棣,西三室是明仁宗朱高炽,东四室是明宣宗朱瞻基。

  如今的太庙中,是八个皇帝牌位,再来一个就满了。朱祁镇望著历代皇帝的画像,心中想著自己虽然是个假的,但还是拜一拜吧。

  “老朱啊,人们都说大明朝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他首先向朱元璋画像行礼道,“不过,朕来了,定会改变这结局。今年恐怕会有大洪灾,你也保佑保佑我吧,好吗?”

  他恭敬地拜了三拜,将香插入香炉中。却不料,手上一用力,香炉竟意外脱落。

  咣当!

  香炉在他面前摔得粉碎,他心虚地看向朱元璋的牌位,摊了摊手:“老朱,砸了还生气了呢?看著吧,朕给你整出一个强盛的大明来。你就别气了,行吧?”

  一阵风吹过,地上的香灰被卷起。朱祁镇左右环顾:“老朱,是你显灵了吗?”

第92章 朕亲政!停用太后所有印玺!

  盛夏的清晨,徐徐凉风吹过,带来一丝清新与惬意,令人神清气爽。

  太后缓缓走在御道上,特意未乘轿辇,享受这片刻的凉风。但是,她的面色却显得阴沉,秀眉轻轻蹙起,透露出内心的忧虑。

  今日早朝,陛下再次拒绝了亲政。

  太后心中暗自思量,这位“假皇帝”的帝王之术似乎愈发精湛,他似乎在刻意营造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帝王气派。内阁的大臣们对此心知肚明,纷纷予以配合,六部中的多数官员也随之附和。

  陛下亲政,大势所趋,她这个太后是无论如何也挡不住了,也没有任何理由去阻止了。

  回到坤宁宫,见孙连在门口恭敬的候著。孙连见到太后,连忙上去跪拜:“臣参见太后,臣特来谢恩。”

  在早朝上,太后下旨让孙连袭会昌侯爵位,皇帝也赞同。孙连一下朝便匆匆赶来,向太后磕头谢恩。他没想到太后会支持自己,毕竟,当初是他背刺了大伯。

  “都是孙家人,本宫自然要护一护。”太后声音冷冷,“你爹去了,你大伯估计也出不来了,孙家的未来就靠你了。切莫让本宫失望。”

  孙连眼中闪烁著热泪,他颔首一拜,坚定道:“太后,臣定当像大伯那样,誓死效忠太后。”

  太后轻轻叹了一口气,道:“随本宫进来吧,本宫有事要交代你。”

  孙连跟著她,进了坤宁宫。

  ……

  此时,乾清宫。

  朱祁镇下朝归来,一眼便望见御桌上堆满了奏折。太监总管金英上前禀报:“陛下,这些都是大臣们上奏请你亲政的奏折,不仅朝廷之中,就连各布政使司的官员也都纷纷上了奏折。”

  “大臣们一片忠心,朕已知晓。”朱祁镇挥了挥手,“去把徐有贞、李贤、杨贵芳三位大人请来。”

  金英躬身领命,转身离去。

  朱祁镇望著他的背影,心中暗自思量:是时候换掉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了。虽然金英办事颇有分寸,但他终究是太后的人。

  不久,徐有贞、李贤和杨贵芳三位大人相继进殿。从他们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心情都颇为愉悦,因为陛下即将亲政,而他们正是伴随陛下一路走来的人。

  “陛下,明日早朝,是否该答应亲政了?”徐有贞恭敬地一拜。

  “嗯!”朱祁镇豪迈一笑,“正因如此,我才找你们来商议。这最后一场戏,咱们可得唱好了啊!”

  杨贵芳也恭敬地一拜道:“陛下放心,我们都已准备就绪。明日内阁将带头,百官联合上劝进表,恳请陛下亲政。”

  朱祁镇眼中闪过一抹精芒:“很好!”

  他话音刚落,外面传来嗞啦一声,电闪阵阵,接著是轰轰雷鸣。

  “这雨是停不下来了吗?”他抬头看去,忧心忡忡。

  “陛下,先办好眼前事吧。”杨贵芳拜道,“内阁那边已经行文各地衙门,全力救灾。”

  朱祁镇缓缓点头。

  只有亲政了,这大明王朝才是自己说了算。

  ……

  后日,早朝。

  朝参之后,内阁首辅王直举著劝进表磕拜:“陛下,请上顺天理,下应民心,临朝亲政。而今,举国上下,朝廷内外,俱翘首以待,陛下万万不可再辞。老臣今日以首辅之名,古今之理,圣人之训,代表天下百姓和文武百官,叩请吾皇临朝亲政!”

  接著,百官跪拜:“臣等叩请吾皇亲政!”

  满朝大臣都跪下了,朱祁镇目光缓缓扫过,但还是未说话。这时,帘子后面传来太后的声音:“请陛下亲政!”

  朱祁镇嘴角闪过不易察觉的笑意,太后终究是开口了。他心潮澎湃,不过面色镇定,沉声道:“朕决定接受列位臣工的奏请,朕决定亲政!”

  群臣齐声叩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内阁首辅王直大喜,喊道:“著即准备亲政大典!”

  很快,太监奉上了玉玺,当然不是之原版,是新做的玉玺。朱祁镇拿著玉玺,手有些微微颤抖。

  特么,终于有玉玺了!

  “大明朝自今日起,由皇帝亲政!”他洪声道,“凡下政令,均以圣旨和玉玺为凭,不须太后加盖玺印。”

  “遵旨!”群臣应声领命。

  帘子后面的太后,眼眸微微垂落,这一天,终究是来了。

  朱祁镇从龙椅上站起来,走到丹陛之上,朗声道:“朕亲政,不免诚惶诚恐,诸位爱卿都是朝廷栋梁,朕盼你们像辅佐太后那样,精忠体国,辅佐朕躬,继往开来。当前朝廷,万般要事,百业待兴,最近连日大雨,黄河多出决堤,洪灾肆虐,当从何著手,还请各位爱卿各抒己见。”

  群臣听后,都沉默了,不明白皇帝的意思,当然不知如何开口。

  朱祁镇目光扫过,摊手一叹:

  “既然众卿难开尊口,那就朕来说。朕问过钦天监了,这是立国以来雨量最大的一次,今年定然是个灾年了。老天爷,对朕不公啊!”

  “救子民必先救冤臣,开仓门必先开狱门。朕决定,赦免一批囚犯,包括会昌侯孙继忠,他对大明是有功的,犯错也是因为救子心切。”

  群臣大惊,没想到陛下会赦免会昌侯。王直和于谦对视了一眼,陛下那句‘救子民必先救冤臣,开仓门必先开狱门’颇有深意。能悟到这一层,说明陛下已经非吴下之阿蒙。

  ……

  朱祁镇望著群臣,微微含笑:

  “朕知道你们疑惑,因为会昌侯以前多数时候都不支持朕。但是,朕要告诉诸位的是,尽忠于国,虽仇必赏;心怀异谋,虽亲必诛。”

  “尔等入朝为官,食朝廷俸禄,自当为天下尽力。朕亲政,更当广聚人才,招贤纳士。尔等之前不管是何出身,如今是朕的臣工,自当忠于朕。”

  “不必胆战心惊,更不必曲意逢迎,天下人才本就为大明造就,理应为朝廷所用。自今日起,尔等在朕心中,都是一样重要。朕将唯才是举。”

  这一番话说出来,殿上那些本属于太后一党的大臣,稍微松口气。

第93章 内阁?司礼监?都别想蒙朕

  接著,他一连下达了数条旨意。

  加官内阁首辅王直太子太保。

  商辂进谨身殿大学士。

  郕王掌中军都督府,兼督十二团营。

  擢升李贤为吏部尚书。

  ……

  一道道圣旨下去,不仅升了些自己人的官职,也照应了太后一党的官员。亲政的第一天早朝,就这么过去了,还算是皆大欢喜。

  下朝后,乾清宫。

  朱祁镇召集内阁,还有六部尚书议事。

  宫外仍旧是电闪雷鸣,大雨磅礴。大臣们进到大殿上,朝服都被淋湿了,颇有些狼狈。朱祁镇扫视一圈,轻叹:“朕刚亲政,难题就来了,这是河南递上来的六百里加急。黄河又决口三处,数十万百姓遭灾。”

  他让太监金英把折子递给各位大臣传阅。商辂看完后,急道:“陛下,臣建议立马从邻省调粮送往灾区,还有,户部立刻拨款抢修河堤,救灾啊。”

  “商大人。”户部尚书徐有贞一拜,“邻省已经无粮可调,户部几乎无款可拨了。秋收未到,税粮都没上来。朝廷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啊。”

  “什么?”商辂急了,“你们户部干什么吃的?”

  徐有贞苦笑著摊手:“商大人,我才接手户部多久?我接手的时候,已经是烂摊子,这段时间是竭力维持啊。”

  “这的确怪不了徐大人。”朱祁镇自嘲一笑,“怪朕!这是上天降罪于朕啊,朕才亲政,就面对没钱没粮,还有大灾的局面。”

  徐有贞一拜:“陛下,你才亲政,怎么也怪不到你身上。不过,现在也不是讨论这些的时候。户部现在最多能调出四十万两,而根据灾情,要救灾,最少缺银三百万两。”

  群臣倒吸一口冷气,上哪去找三百万两?大家的目光齐刷刷的落在了皇帝身上。

  朱祁镇沉思片刻,下令:

  “户部先拨出四十万两,从京城富户买粮,急速押送灾区,解燃眉之急。还差的钱,立派钦差前往江南筹款购粮。”

首节 上一节 56/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