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眼间,三日已过。
盐院终于结束了那段繁忙而紧张的收割狂潮,一切都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苏哲精心打点好了行装,特意包下了两条宽敞的大船,其中一条更是专门用来装载那些收受的礼品。
他带着黛玉,一同前来向林如海辞行。
“苏哥儿,你看上去精神焕发,显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林如海笑容满面地说道,他的身子已经大好,看上去与常人无异。
“你回去罢,代我向老太太、大老爷、老爷以及太太们问好,告诉他们我在这里一切都好。”
“回老爷的话,苏哲都已经安排妥当了。”苏哲恭敬地回答,同时转身对林南使了个眼色。
林南立刻会意,躬身说道:“给京中两府带的礼物也都已经打点清楚,装上了船。”
这时黛玉却紧紧依偎在林如海的身旁,眼中满是不舍与依恋:“爹爹,女儿真的不想离开您。”
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颤抖,显然是对即将到来的离别感到十分难过。
林如海笑着摸了摸黛玉的头,温柔地说道:“傻丫头,为父虽然整日忙于公务,但心里始终都装着你。
第263章
让你进京,一是代为父在老太太跟前尽孝,二是你母亲早逝,你在老太太和两位太太膝下受些教导也是好的。
再者说,我若强留你在扬州,你未必会乐意吧?”说着,他还不忘朝苏哲眨了眨眼,示意他帮忙劝劝黛玉。
黛玉被林如海的话逗得脸颊绯红,心中既羞又恼,跺了跺脚,扑到流霜怀里藏着,不愿出来见人。
众人见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气氛一时变得轻松起来。
“玉儿,孙先生曾经对你说过的话,你可还记得?”林如海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严肃,但眼神中却满是慈爱。
“他叫你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许忧愁悲苦。
你要记住,无论身在何处,都要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这样,你才能走得更远、更高。”
黛玉闻言,从流霜怀里探出头来,含泪点了点头:“女儿记住了,爹爹的话女儿永远都会记在心里。”
她的声音虽然还带着几分梗咽,但眼神中却已经恢复了坚定。
苏哲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这次离别对于黛玉来说并不容易,但她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的女子。
而他,也会尽自己所能,为黛玉和贾府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他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一定能够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若荣府里住的不舒心,切莫勉强自己,可搬出来住你母亲当年陪嫁的那处宅子。
那宅子虽不如荣府富丽堂皇,却也是清幽雅致,足够你安身立命。
在那儿,你不必迁就他人,更不必委屈了自己。”林如海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黛玉的深深关切,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沉甸甸的爱意。
他轻轻抚摸着黛玉的发丝,眼中满是慈爱。
黛玉泪眼婆娑,她紧紧依偎在林如海的怀里,感受着那份来自父亲的温暖与力量。
她清楚此去京城,将面临着未知的挑战。
“爹爹放心,女儿会照顾自己,不会让您担心的。”她哽咽着说道,声音中却透露出坚定与决心。
“好了,莫哭,仔细伤了身子。”林如海轻轻拍着黛玉的肩背,安慰着她。
“你霜姨和林重小子会跟着你一同前往,有他们在身边,为父也放心些。”
说完,林如海转头看向苏哲,眼中闪烁着睿智。
“至于你们二人之事,为父心中已有计较。
我会写信请老太太做主,免得大老爷、大太太插手,节外生枝。
过几年,等你们年岁大些,时机成熟,再议此事不迟。”
苏哲闻言,心中暗自感叹林如海的深思熟虑与周到安排。
林如海不仅是在为他和黛玉的未来考虑,更是在为整个苏家的未来着想。
林如海闻言,笑容依旧温和而自信。
“傻丫头,这点小事值什么。
如今爹爹健在,好歹也算对朝廷有些微功。
若有人横加阻挠,爹爹写封信进京,朝中新党领袖岂会坐视?
他们定会站在我们这边,为我们撑腰。
你只需放心大胆地去做你想做的事,爹爹自会为你扫清一切障碍。”
黛玉闻言,心中的担忧与焦虑瞬间消散了许多。
她抬头看着林如海,眼中闪烁着信任。
她知道,只要有爹爹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挑战,他都会为她撑腰、为她做主。
而这份深沉的父爱,也将成为她未来前行路上最坚实的后盾与力量源泉。
“大上一些,好好和苏小子结婚去!”
“爹爹,你真讨厌,总爱逗弄我,我不理你了。”黛玉脸颊绯红,如同初绽的桃花。
再次躲到了贴身丫鬟流霜的身后,纤细的手指轻轻拨弄着颈边垂落的如墨秀发,眼中闪烁着几分羞涩与娇嗔。
林如海见状,心中满是宠溺,朗声一笑,声音中带着几分慈爱与温暖:“时候真的不早了,你们该启程前往江南了。
玉儿莫要太过感伤,为父相信回京之日不会太远,到那时,我们父女定能再次重逢,共享天伦之乐。”黛玉听了这话,心中的离愁别绪稍微缓解,盈盈一拜,眼中含泪,与父亲深情道别。
苏哲则拱手作揖,态度恭敬而诚恳,说道:“那苏某就此别过了,岳父大人务必保重身体,谨记医嘱,按时服药,多加休息,切莫过于操劳,以免让家人担忧。”
林如海微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欣慰与感激:“你们放心去吧,有林南在我身边细心照料,一切都会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况且你提到的正餐还未上桌,我这岳父又岂能先饱餐一顿,让你们饿着肚子上路呢?”
“哈哈,此言极是!”两人相视而笑,气氛温馨而融洽,仿佛一家人般亲密无间。
“出发吧,一路平安。”苏哲行事果断,说完转身便走,步伐稳健而有力。
众人也连忙跟随他离去,或提箱或牵马,一时间院子里热闹非凡,却也带着几分离别的惆怅。
——在神京城繁华的荣国府内,梨香院静谧而幽深。自宝钗读了苏哲写给甄缘的那首《卜算子》后,心情便如被乌云笼罩,久久难以释怀。
她只推说自己身体不适,整天闷在屋里,也不再像往日那样在府中四处走动,与人谈笑风生。
这可急坏了薛姨妈和薛蟠,他们屡次询问宝钗的心事,却只是得到她沉默不语的回应。
二人也只好用温言软语来安慰她,希望她能早日走出阴霾,重拾欢颜。
然而,宝钗生性端庄大气,虽然心中不悦,却并未陷入自怨自艾、哭哭啼啼的境地。
她只是静静地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那棵摇曳生姿的梨树,心中思绪万千。
这时,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打破了室内的宁静:“宝姐姐,我来了你也不说来看看我,真是枉费了我什么事都想着你,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都留给你。”
原来是宝钗的表妹湘云,她活泼可爱,总是能给宝钗带来一丝欢乐与慰藉。
忽听门外传来一阵清脆而娇憨的笑声,那笑声如同春日里欢快的溪流,瞬间打破了梨香院的宁静。
紧接着,一个身着华丽服饰的女孩如同一抹亮丽的风景,步入了宝钗的房间。
她头戴一顶累丝镶宝凤蝶鎏金簪,那簪子上的宝石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能够照亮人心底的阴霾。
胸前则挂着一只小巧而精致的赤金麒麟,那麒麟栩栩如生,仿佛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
她身穿一件火红色的斗纹锦上添衫裙,那裙摆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曳,宛如一团在风中舞动的火焰,既热烈又充满活力。
足下则蹬着一双粉色的蜀锦绣青梅鞋子,那鞋子上的绣花细腻而精美,每一步都似乎踏着轻盈而欢快的旋律。
宝钗正独自坐在窗前,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忽听这笑声,心中不禁一喜,连忙起身相迎。
她的脸上带着几分惊喜与亲切,仿佛看到了久违的阳光:“云儿,你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可是盼你好久了!”
史湘云笑嘻嘻地答道:“刚刚才到呢,听说宝姐姐身子不爽快,在写什么好东西?快让我瞧瞧!”
她的好奇心如同孩童一般纯真无邪,说着,她便伸手去拿书桌上的纸笺。
那纸笺上,正是宝钗刚才所写的旧诗:“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此刻却被史湘云无意间发现。
宝钗心中一紧,忙伸手去夺,但史湘云已经眼疾手快地将纸笺拿了起来。
她的脸上露出几分好奇与疑惑,仿佛在看一个未知的世界。
宝钗的脸色微微一红,有些尴尬地解释道:“不过是我平日里闲着没事练练字罢了,久不动笔,字迹都粗疏了,实难见人,云妹妹莫见笑。”
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掩饰与不安,仿佛害怕被史湘云看穿自己的心事。
史湘云心底无私,哪知道这是宝钗为了掩饰心中烦恼而故意为之。
她老老实实地说道:“宝姐姐也太谦了,我看你的字骨肉匀停,端丽秀美,不在探丫头之下,哪有粗疏之理?”
她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宝钗的赞美,仿佛在看一个了不起的书法家。
宝钗闻言,嘴角勉强勾起一抹笑意,但心中的郁闷却并未完全消散。
她好奇地问道:“那是你恭维我罢了,我的字儿不堪入目,我自己还不知道吗?今儿你寻我究竟有何事?
况且这‘我们’又是何意?”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几分疑惑与期待,仿佛希望史湘云能给她带来一些好消息。
史湘云闻言,脸上露出了神秘的笑容,仿佛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她眨了眨眼睛,笑道:“自然是大好事啦!我昨儿个才听江南办事回来的管事媳妇说了一桩趣事,那可是关于咱们荣国府的喜事呢!
我想着你们不一定知道,今儿就巴巴地送上门来了,看你们怎么谢我?”
她的语气中充满了得意与兴奋,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这个好消息了。
而那个“我们”,自然是指包括宝钗在内的荣国府众人。
“自然是你、爱哥哥、林姐姐、三妹妹、四妹妹啦,咱们几个可是最亲近的。”史湘云娇笑连连,声音清脆如银铃,眼中闪烁着狡黠与期待的光芒。
“嗯?究竟有何要事,竟要如此兴师动众地将我们齐聚一堂?”宝钗心中的疑惑如同迷雾般缭绕,眉头不自觉地微微蹙起,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探寻。
“别急别急嘛,好姐姐。”史湘云嘻嘻笑着,摆摆手示意宝钗稍安勿躁。
“我已着人去请他们几位了,待会人齐了一起说,保证是个让你们惊喜连连的大好事!”她的语气中充满了神秘与得意,仿佛即将揭晓一个深藏已久的秘密。
不一时,宝玉、黛玉等人陆续到来,姊妹们相见自然是一番欢声笑语,亲昵无间。
打过招呼后,宝玉笑眯眯地看着史湘云,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云妹妹忽然召唤我们齐来,可是有什么新鲜好玩、引人入胜的物事要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