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259节

  听到这话,

  秦王还没有说什么,

  他怀里的公子扶苏只觉得有人在说自己,迅速的探出头,并且大声应道:“好哦!”

  一下子,

  大人们都发出了笑声。

  ……

  吕不韦待在家中,知道自己的结局,马上就要到来。

  他怀抱着对死亡的惶恐,喊来自己的门客,询问他们,“《吕氏春秋》编好了吗?”

  “编好了!”

  “那好,那好!”

  吕不韦点了点头,抚摸着自己的胸膛。

  他想:

  要死就死吧!

  如今,一本以“吕”命名的著作问世,他也算“立功立言”了!

  他这辈子想要的东西,

  都已经得到,

  他还要求太多干什么?

  他没有太多遗憾了!

第220章 太公

  秦王政十二年,

  吕不韦在收到秦王流放他的命令后,在家中自尽。

  而何博则是在种田,

  或者说,

  在借着种田,跟新认识的朋友打交道。

  自打尾随老鬼喜,并认识了刘煓以后,他就非常欣赏这个情绪稳定的小老头——

  首先,

  受益于先祖历代的改良,

  刘煓虽然已经家道中落,成为了必须自己下地耕种的农夫,但容貌仍然位于当今众生的平均值之上。

  这是他带着三子一女,还能够娶到李氏的又一个原因。

  其次,

  刘煓的个性很有意思,很少有人或事情,会惹得他生气。

  根据何博的暗中观察:

  很多时候,即便刘煓真的怒了,也就是扛着锄头,去田里狠狠犁一下地。

  如果天气不适合出门,

  他就会窝在家里,有孩子就骂孩子,努力外耗别人。

  没有孩子在身边,就往席子上一趴,闷着闷着自己就忘了这事,然后心情就恢复了。

  因此何博觉得,刘煓这个小老头,性格真有意思。

  老鬼喜因为还需要在阴间当牛马,没办法跟这个很得他喜欢的后代交流。

  但何博可太有空了!

  且不提他能随时随地的润来润去,

  就说随着母亲河进度条的不断刷新增进,他对黄河两岸各种事务的接受范围,也越来越全面。

  大河上下,山川之间,任何的风吹草动,何博都能轻松将之纳入眼底。

  而且何博还能一心多用,同时观察很多地方的景象。

  当然,

  这是鬼神以前喜欢做的事。

  现在的鬼神实在是太过惫懒了,他很多时候,都懒得去俯瞰人间。

  只有出现一些好玩的人或事的时候,会引来鬼神的注意。

  像刘煓这样的,

  何博就从他身上,找回了久违的乐趣——

  鬼神以前认识了很多人,

  但他们大多个性突出明显。

  那些人中,

  有西门豹那样的务实派,

  也有商鞅那样的大犟种。

  老鬼喜很憨厚,

  季伍有点急躁。

  刘煓作为喜的后代,有点像他,也具有几分农夫的厚重踏实,但骨子还多出了一点对生命的洒脱。

  情绪稳定,生死看淡。

  就很符合当初何博对他的点评。

  何博曾经用农夫的面相,跟刘煓揣着手蹲在田埂上,询问他对家道中落的想法。

  “你父亲的时候,还是这里的县令呢,你现在却只能种地,难道心里不觉得怨愤吗?”

  刘煓直接篶头耷脑的叹了口气,“当然不高兴啊!”

  “但我的本领不够嘛!”

  “没有足够的本领,却一直怀抱着过分的期待,这只会破坏生活的心情!”

  “反正有多大力气,就种多大的地!”

  “我管好自己,养活家人,这就足够了!”

  何博又说,“可你儿子之中,也就老二听话点啊!”

  老大已经没了,还留下孤儿寡母要扶养。

  因为老大媳妇舍不得孩子,不想再嫁,所以身为祖父的刘煓,就必须想办法给孙子提供点生活帮助。

  刘老二,是个很踏实的人,也是刘煓最经常夸赞的儿子。

  至于刘老三?

  刘煓只求他别浪死在外面就行了!

  最小的刘交还没有长大,正跟自己的侄子一块,嗷嗷叫着索要饭食,偶尔会跟着母亲来替父亲送饭。

  女儿的话,则是在前年出嫁了。

  总的来说,

  家里还有好几张嘴要养,但可以劳动的,就刘煓跟刘老二两个人。

  而刘老二也是要娶妻的,他的东西要攒着一点,不能全都上交给家里。

  刘煓因此又叹了口气,“那还能怎么办呢?”

  “都是我生的嘛!”

  生都生了,

  那就尽量养着!

  总不能把孩子随地乱扔吧?

  于是何博笑话他,“那可完啦,你这得当老黄牛了!”

  刘煓还是那副很平稳的模样,觉得休息够了又扛起锄头打算下地。

  他说,“算啦算啦!”

  “能干多少就是多少!”

  “哪天累死了,我就不管那些小子了!”

  何博也跟着站起来,要帮他种地。

  刘煓瞪大眼在旁边瞅他,然后开始掐手指头算数。

  “干嘛!”何博问他。

  刘煓就说,“你要替我种地,我总得给点酬劳啊!”

  “哪有白让人干活的?”

  何博直接一挥手,“嗨,想这个干什么?”

  “包我一顿饭就好了!”

  这么多年来,

  何博行走人间,跟人一块种地的次数还能少?

  有好些年迈力衰,但迫于生计必须劳作的农夫,会遇到鬼神送给他们的惊喜——

  一夜之间,

  初春的田里就被栽种好了秧苗,或者秋天时成熟的粮食被人收割齐整,一点不少的被堆放在了边上。

  他们因此赞叹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人,然后莫名其妙的,就流传起了“田螺仙人”的故事。

  对于何博来说,

  他只是在自己漫长的生命中,通过劳动,来打发下时间,感受下人间的气息罢了。

  但对平民来说,

  耕种的辛苦,

  要在田里弯腰的他们实在是太了解了。

  当今之世,

  虽然铁器和耕牛的数量,较之以前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首节 上一节 259/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