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281节

  今年正好三十岁,还颇有姿色,是丰邑著名的女寡妇,平时以买酒为业。

  “你跟她什么关系?”

  刘煓眯起眼睛,里面闪过一道探究的光。

  刘季脸上,难得扭捏了起来。

  但最后,他还是叉着腰哈哈大笑了。

  “嗨!”

  “她怀孕了!”

  “是我的种!”

  撂下这么一句,刘季又走到桌案旁边,给自己倒了碗水喝,润润刚刚大笑扯到的嗓子。

  只有刘煓没办法冷静。

  他赶紧跟过去追问,“怀了?”

  “确定吗?”

  “什么时候把人娶回来!”

  刘季说,“曹氏这半年就跟我睡过,绝对是咱老刘家的种!”

  “至于娶人家?”

  他提着胸前沉甸甸的玩意儿一抖,

  钱币顿时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这不是来想办法了吗?”

  “那你怎么当上官吏呢?”

  秦朝的治理,倡导“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即便是县乡小吏,也要了解秦律,并且有能力根据律法,做出相应的处理。

  而知子莫若父,

  刘煓晓得:

  刘季虽然很聪明,但他向来是不读书的。

  “这个没事!”

  “我最近学了点,还有朋友帮呢!”

  刘季无所谓的说道。

  他指了指房顶,以示自己头上有人,心里有底。

  “萧何最近当上了县里的主吏掾,足够帮我鼓捣来一个职位了!”

  “就是人家帮忙,我不能不回报吧!”

  刘煓想,的确是这样的道理。

  于是,

  他也不追着刘季,想把钱拿回来了。

  刘氏的田地,

  其实已经挺多了,

  而刘交刘信都是读过书的,在这样智慧无比珍贵的年代,无论如何,他们的生活底线是可以保障的。

  现在他面前这位,

  可是一直爱乱折腾,不务正业的老三啊!

  他主动说要去努力一把了,自己怎么可以阻拦呢?

  他还等着看老三成家立业呢!

  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对李氏交代……

  刘煓看着老三带着钱,高高兴兴的去请兄弟喝酒帮忙了,转身又背着手叹气。

  不久后,

  刘季成功获得了“泗水亭长”的职务,

  他高高兴兴走马上任去了。

  但因为谋求职务,钱又被花了精光,刘季便只能拍拍手,让曹氏再等自己一段时间了。

  同一年,

  皇帝有感于北方匈奴人日益强大,派遣蒙恬向北而去,修建长城,打击劫掠边疆的蛮夷。

第238章 为盟主加更!(15)

  “这当爹的,就是不一样!”

  “有的人嘻嘻哈哈,生了也不管!”

  “有的人却是什么都想管,但就是憋着不说!”

  就在秦军一南一北,大举行动起来时,何博正把自己泡在浩门川里面,一心两用:

  他一只眼偷窥禺知人的生活,一只眼盯着咸阳宫里,又在因为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之事,争辩起来的父子。

  同时眼角旁光还能瞥到丰邑中,刘季的私生子已经呱呱坠地,而刘季还是没有攒够钱来迎娶他的母亲。

  作为父亲,刘季给这孩子最大的礼物,就是为他取了个“肥”的名字。

  因为刘肥生下来就很胖。

  “跟个猪崽似的。”刘季如此评价他的长子。

  曹氏哭笑不得的抱起这个孩子,决心自己扶养他,不管那个无耻的流氓了。

  鬼神一口气看三个乐子,顿时啧啧有声,转头对身边的死鬼感慨着说道。

  甘德和石申这次受到了鬼神的宠幸,被他带在了身边。

  此时,

  他们要边听着鬼神对周边一切的指指点点,以及偶尔发出的不明所以的感慨,边记下眼前禺知人的一举一动。

  这几年来,

  随着匈奴的越发壮大,原本占据着河西走廊这片丰饶土地的禺知人也受到了严重的压迫。

  就像当年的禺知和昆部一样,

  新旧力量之间,随着矛盾的积累,自然而然的爆发起了冲突。

  旧有的存在被击败,然后像自己曾经的对手那样,即将被驱逐出家园。

  而河西走廊的草场,在相继哺育了羌人、义渠、昆部,还有禺知人之后,又迎来了新的放牧者。

  石申这个小老头针对这样的情况,就忍不住说:

  “草原上的蛮夷势力,就像这春日里无边的青草一样。”

  “看上去绵延到了天边,宽阔繁盛的让人恐惧,可实际上,一场风雪过来,就可以让繁荣转为衰败。”

  兴盛的很快,

  衰败的也很快。

  甘德也在一旁抚须说道,“可青草总是春风一吹,又要生发出来的。”

  “草原上的蛮夷,永远都不会消失,无非是从一个部族,换成另一个部族罢了。”

  只是这次的草原霸主更迭,同之前有些不一样。

  在此之前,

  诸夏对草原的了解并不多,

  因为诸夏本身还有许多土地,等着君子们去占有和开发。

  草原水土不足,连树木都少有生长,说着能多吃肉,可吃饭还多用手抓的,做双筷子都难……

  所以不论从习俗上,还是文化物质上,都让诸夏君子们懒得搭理。

  如此,

  君子们很少会去关注草原上,那品类众多的蛮夷。

  不过,

  诸夏范围内的蛮夷们得到的待遇,也就比草原上的近亲多了一点罢了。

  毕竟那些蛮夷已经被君子包围了,他们的结局是注定消亡的,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的行动,跟诸夏君子们有了联系,史官都懒得动用珍贵的笔墨,去记录蛮夷的情况。

  而现在,

  首先在于来到草原,并且进行记录的两位史官都是死鬼。

  在鬼神的庇护下,他们的行动,可比活人要轻松太多,阴间的产出,也足够让他们不用去心疼笔墨,想记什么就记什么。

  谁让他们服侍的,就是一个很喜欢观察人间的鬼神呢?

  这人间滔滔大事要写,

  生活变动也要写嘛!

  其次,

  则在于匈奴人的兴起,

  和诸夏的君子们,实在存在太大的关系了。

  要知道,匈奴人兴盛之初,就不幸遭了赵武灵王,成了赵国“打草谷”的对象以及磨刀石。

  于是它崛起到一半,便从空中狠狠跌落。

  以草原的生态,

  他们本应该一蹶不振。

  但很快,

  中原便迎来了秦人一手掀起的统一战争。

  大量靠近北部的遗民逃向草原,为草原带去人口、资源,还有诸夏从燧人取火开始,积累至今的智慧。

  当初何博跟庄周来草原眺望时,便见到了许多这样的人。

  他们被于疼通中意识到“中原强大”的匈奴吸纳,然后结合成一个更加强大的部族。

  匈奴人因此脱胎换骨。

首节 上一节 281/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