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292节

  因为交友众多,人缘很好,黑户也从朋友那边得到了很多礼物和馈赠。

  武安君白起年迈在家的时候,黑户时常去拜访他,并且说服他写下了几册兵书,号为《白氏兵法》。

  白起将这书册送给了黑户,还忍不住笑道:“白氏的书存放在黑氏的库房中,天底下没有什么比这更匹配的事了!”

  黑户也笑着回他,“只存放起来,这是怠慢了宝物,我必须想办法让它流传下去!”

  而在吕不韦倒台之前,也派人把《吕氏春秋》的原本给他送了过来。

  黑户因此顶着压力,跟吕不韦见了一面。

  形容憔悴的吕不韦对他说,“我这辈子享受的东西已经很多了!”

  “天底下的商人,有比我更会做生意的吗?”

  他得到了财富,

  得到了权力,

  现在凭借这本书,还可以得到后世的声名。

  只要《吕氏春秋》不被愤怒的秦王政下令封禁焚毁。

  “我听说成为圣人,要满足三个条件:立功立德立言。”

  “我的功劳是依靠囤货居奇得到的;我的德行使得我沦落到了今天的地步;我所著的书也离不开他人的智慧。”

  “我知道这是投机取巧,但是!”

  吕不韦哈哈大笑,脸上露出十分得意的表情,“但是以后的商人,不会再有超越我的了!”

  “自古以来没有,自古以后也没有!”

  “你要帮我将这本书流传下去,让后人知道,世上还有我吕不韦这样的人物!”

  黑户于是又给自己增加了收藏。

  但皇帝还在,并且是个记仇的性子,黑户不敢将之拿出来显摆。

  现在,

  他要留给儿孙,让他们去发扬和贯彻前人的智慧。

  “另一件事,就是西域那边。”

  想到这个,黑户不由叹息了一声。

  “我在这方面做了一辈子,结果这四十年来,却没有再见过新夏的使者了。”

  “我非常遗憾这件事,希望可以知道他们那边的消息。”

  黑户年轻的时候,跟新夏使者往来过,并且结为了友人。

  那还是昭襄王时候的事。

  庄襄王之时,他从西域那边听说,新夏因为爆发内乱,所以没有空和诸夏交流了。

  黑户担心自己的朋友,但却是无能为力。

  他又不可能带着人跑去新夏,帮他们平叛。

  除此之外,

  黑户也知道,

  新夏是诸夏君子们,目前为止,设立在外域的唯一据点。

  这对整个诸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也许诸夏的君子可以凭借这个地方,越走越远呢?

  毕竟炎黄的时候,

  祖先的踪迹也不过在大河两岸嘛!

  “你还可以服侍陛下很多年,以后要是有机会再见到新夏的人,一定要记得告诉我啊!”

  “嗯!”

  黑状重重应下。

  于是,

  黑户高兴的闭上了眼睛。

  上门探望病重祖父的纱刚刚进来,便听到了父亲的哭声。

  嬴辟疆懵懂的抬起头,询问母亲,“为什么外祖在哭啊!”

  他眼睛一瞪,鼓起自己胖胖的小脸,“难道胡亥也欺负他了吗?”

  纱只是抱起孩子,沉默的走过去。

  ……

  “你的父亲过世了啊。”

  当穿着丧服的黑状入宫,请求为父守孝的时候,皇帝先是漠然,然后莫名的感慨了起来。

  他同意了黑状的申请。

  在臣子退下后,

  又拿出了那面镜子。

  镜面之中,倒映出一张威严的面孔。

  只不过鬓边的风霜,比起九年前要浓郁了许多。

第248章 日间

  “哪里需要儿孙替你去见新夏使者?”

  “我带你来西域就可以了嘛!”

  白日之下,

  黑户被从阴间拎出来,左右看了看景象,还有点反应不过来。

  他站在盐泽的岸边,神色紧张,看上去又老又无力,一副被强迫的样子。

  头上的帽子因为鬼神“拎”的动作,而歪斜下来,露出他那年迈而稀疏的头发,然后头顶在阳光之下,反射出璀璨的光。

  老鬼喜看不下去,咳嗽了一声,然后伸手替子孙戴好帽子。

  黑户感激的看了老祖宗一眼,然后又带着些许新奇和畏惧,小心的望向鬼神。

  何博对他笑了笑,俊美无比的面容一下子就让人生出亲近感。

  于是黑户忍不住感慨起来,“原来阴间真的存在啊,我还以为是传说呢。”

  喜说,“你父亲头七的时候,不是有给你托梦吗?”

  黑户嘿嘿一笑,“这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我当时醒来后还忘了许多,只以为自己是单纯做了个梦呢!”

  “但是你后面把他要的东西,都烧下来了啊!”

  黑户就说,“我不知道哪些是父亲需要的,只是尽到了身为子孙的职责罢了。”

  身为孝子,祭祀祖先的时候,应烧尽烧,难道不应该吗?

  而见他理所当然的样子,旁边的几个老鬼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季伍上来就拍了拍黑户的肩膀,“这个才是真正的孝顺啊!”

  “那些连冷猪肉都吃不上的家伙,看到他不得羡慕死了?”

  特别是魏氏的君主,

  那可是出了名的“父辞子笑”,从开国到亡国,没一个真心怀念先祖的。

  毕竟魏武侯就开了个好头——

  做了四十年的太子,好不容易成功登基,他激动到没空理会先君,忙碌于国事,这是很正常的嘛!

  黑户被夸的笑了笑,神态和他的祖先喜十分相似。

  何博向他们一招手,“好啦!”

  “让我们去交南看下新夏新来的使者吧!”

  百年转眼而过,

  交南城仍旧屹立在这里。

  只是比不上过去的繁华了。

  交南最鼎盛的时候,击败兼并了附近的姑师,联姻楼兰,向西迎接新夏的使者,向东接收秦国源源不断的援助,一度被当地人视为西域东部的中心。

  而交南在西域的经营,也让诸夏的文化在这里传播,吸引了许多蛮夷过来学习中原的文字和习俗,走上光荣的进化之路。

  这里,

  可以说是诸夏文明直接影响到的最西端。

  再向西边去,就要跨越很长的距离,才能见到新夏了。

  但随着禺知人和匈奴人的相继倔起,西域商路逐渐被阻断了——

  秦昭襄王的时候,仍旧执行向东蚕食的策略,所以秦国完全有精力,一边东出,一边维护西边的商路。

  可孝文在位三天而卒,

  继位的庄襄王是个急切的性子,将秦国的力量,大力的转向山东。

  秦王政之时,更是追求完成一扫天下的伟业,如何还有精力,去关注西边呢?

  因此,

  禺知人摆脱了秦国的控制,成为了河西走廊的新霸主。

  不过,

  双方的联系仍旧存在。

  因为禺知人认为张仪是“神使”,他所服侍的秦国自然也算得上是“地上神国”,所以即便挣脱了狗绳,也难改惯性。

  更何况维持商路的友好,对禺知人来说,也有很大的好处。

  只是,到底不如之前频繁了。

  后来居上的匈奴人,更是简单粗暴。

  他们在上郡受到打压,便向着西边扩张起来,逼迫禺知人彻底西迁,又为了报复秦人,完全堵死了河西走廊。

  而在此期间,

  作为大买主的新夏也内乱起来,

  东西方都歇了业,交南这个中间商做不下去,自然走向了衰败。

  好在当时黑户也退休了,

首节 上一节 292/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