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349节

  必须统一!

  当征服了河谷的众多蛮夷部落,驱使他们“移风易俗,留发易服”,并为嬴秦重新建立起祭祀祖先的宗庙后,

  嬴辟疆亲手替祖先奉上三牲祭品。

  他在心里想:

  若使我能成就穆公霸业,

  来日嬴秦必然可以再出一个“始皇帝”!

  到那个时候,

  西海秦国的社稷,一定可以长久的延续下去,

  直到鬼神带着他的父祖,将那装有自己魂魄的小白罐捡回去,亲人再度团聚!

  他狼狈万分的带着族人西逃于此,

  可等到了阴间,他却是可以骄傲的拍着胸脯跟父祖说,自己没有辜负他们期待的!

  章邯将军拥有自己这个弟子,应该也会很自豪吧。

  嬴辟疆的目光微微偏移,看向那依附于秦二世皇帝灵位旁的小白罐。

  凝望一阵后,

  嬴辟疆深深吸了口气,目光变得更加坚毅起来。

第292章 韩信

  当嬴秦在遥远的域外复立之时,

  新生的大汉王朝连河西走廊都没有重新打通。

  匈奴人的力量得到恢复后,又重新驱赶着自己的牛羊马匹,将那里的草场占据,阻隔了西域和诸夏的联系。

  好在,

  老秦人堆京观的手艺极为优良,制造出的成品保质保量。

  那些用于威慑,展示其武功的战利品,仍旧矗立在那里。

  匈奴人见了,

  不免想起自己当年遭受的惨痛打击,于是放弃了沿着河西走廊,再度侵入关中的想法。

  他们跟大汉隔着长城对峙着,时不时便要爆发战争。

  刘邦对此很是气愤,

  但他也没有额外的办法——

  大乱之后,新朝初立,汉朝连足够的良马都没有多少,组建出来的骑兵数量并不庞大,只能将之安置在重要的关隘,防止匈奴对边疆造成更大的破坏。

  此外,

  刘邦还要忙着平复国中那些异姓王的叛乱。

  在天下稳定之后,

  那些诸侯王中,有不少生出了“要了还要”的心思,总觉得只做王,还是不行的。

  大丈夫,

  就应该当皇帝!

  于是,

  诸侯王们连连叛乱,

  刘邦平乱平得马不停蹄。

  但他还是坚持把韩信这个淮阴侯扣押在新修好的都城长安中,扣押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不肯放他归去。

  阴间围观的鬼神对此指指点点,“这个就是霸道帝王强制爱啊!”

  “味儿可太浓了!”

  服侍在旁的死鬼们听了,直接对鬼神的玩笑话信以为真,露出了深思八卦的神情。

  毕竟,

  先秦以来奔放的风气,

  让许多人都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而欣赏美好,享受美好,

  这本就是人的天性之一!

  在这样的天性面前,是不用分别男女的!

  可韩信……

  也没有好看到这个地步吧!

  好在,

  阴间的母老虎及时出手,打断了死鬼们乱七八糟的联想。

  她给了这几个年轻的,服侍鬼神还没多少年,不是很了解情况的鬼吏一人一巴掌,并且大不敬的说道:

  “不要什么话都信!”

  “这个家伙可喜欢胡说八道了!”

  何博在旁边哼了一声,假装自己没有听到这句话。

  他才不跟这个手里正拿着棒子的母老虎计较呢!

  “那为什么他不愿意放韩信去封地,或者让他替自己领兵出征,分担压力呢?”

  有个大胆的鬼吏摸着脑袋,向鬼神提出了疑问。

  刘邦身为帝王,已经很年迈了。

  他这样的辛苦,就是在消磨自己的寿命。

  这违背了古来肉食者对于长久享乐的追求。

  何博只笑道,“你想知道,那就听他自己说嘛!”

  正好在阳世,

  刘信也在私底下,对自己的三叔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如今已是汉十年,

  刘邦已经五十九岁了,

  但刘盈才十四岁,

  刘信觉得,皇帝应该更加保重自己的身体,延长寿命,为子孙未来,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结果刘邦对他不屑的说道,“我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这还不能说明天命在我吗?”

  “既然苍天垂青于我,那寿数自然也该由苍天决定!”

  “凡人能做什么呢?”

  刘信还在说,“可是淮阴侯天纵之才,困于长安,岂不是浪费了他的才华吗?”

  刘邦干脆起身,走过去推了下这个愣里愣气的侄子,将刘信猝不及防的推倒在地。

  然后,

  刘邦趁着刘信还没有爬起来,直接跨骑到大侄子的身上,压着他啪啪就给了两巴掌。

  估计觉得光打还不够解气,

  刘邦又做出假装要掐死他的动作,扣着刘信的脖子摇晃他的脑袋。

  “你这个家伙,有时候看起来很机灵,有时候又愣成这样!”

  “我今天不把你脑袋打开窍,我就跟你姓!”

  刘信哎呀呀的叫唤着,“陛下,咱们本来就是一个姓啊!”

  “哼,我这是被你气得头晕了!”

  三年过去,

  在刘信的帮助下,太子刘盈的性格有了明显的转变。

  他变得更能调和父母的矛盾,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

  虽然他始终没办法拥有父母那样的才能,可作为守成之君,却是足够了。

  这让刘邦暗暗放弃易储想法的同时,也对刘信这个侄子,刮目相看起来——

  因为跟大嫂在老家的恩怨,

  刘邦对刘信,心底其实是有些不满的。

  谁让大嫂李氏总阴阳怪气自己带朋友回来吃白饭呢?

  而刘信很多时候,表现的就跟个老实人一样,只知道静静的做着自己的事情,没有突出的能力和智慧。

  当他起兵沛丰后,跟着他出来打天下的老乡有多少啊,

  小弟刘交二话不说,就以“大丈夫立世,当建功立业”为名,跟着自己走了。

  只有刘信一副恋家不舍的模样,大好年纪选择继续蜗居在丰邑。

  要说抚养长辈,

  他二哥刘仲,带着他老婆,还有大嫂李氏、自己的婆娘吕雉,难道还不够吗?

  能缺他这个男人?

  这在心怀天下的刘邦眼里,可太婆妈了!

  难怪能讨他老子刘太公的喜欢!

  而刘信后面虽参与了楚汉争霸,立下了一些军功,但仍旧表现平平。

  毕竟那个时候,

  刘邦手下能人辈出,刘氏一族中更是不缺怀有军功者,老实做事的刘信,如何能突颖而出呢?

  等到再后面,

  刘邦由于宠爱戚夫人,而有了易储的念头后,便因为刘信亲近吕雉,更加对他不满了!

  可谁能想到,

  刘信的才能不在打天下和参与治理这种事上,而是在“满地鸡毛”之中。

  起码在他的影响下,

  吕雉这个婆娘身上的刺,着实少了几根,对上戚夫人,都有了些许从容淡定。

首节 上一节 349/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