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说吧,为何愿意前来投吾?”
他说着便看向徐庶,“元直,绣听闻汝之好友曾邀你去往新野玄德处,汝怎就来了此处?”
徐庶看了庞统一眼,也不隐瞒,“此事多亏士元,若非他相劝,庶如今尚在犹豫不决。”
“哦?”
张绣有些惊讶徐庶的坦白,但随即便笑了。
徐庶果然是个聪明人。
他便又看向庞统:
“士元,汝是怎生劝元直的,可说与我听?”
“将军相问,自无不可。”
庞统谨慎地说道,“刘皇叔为皇室宗亲,又素有仁义之名,其弟关羽、张飞皆为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人。
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可如今却得崔州平、石广元等人相助,已有潜龙腾飞之兆。
若再能得孔明、元直这般人才辅佐,当可为中兴之主。”
张绣听到这里不禁笑出声来:
“你只说孔明与元直,怎不提自己?”
庞统摇头道:“吾不及孔明、元直远矣。”
徐庶一听这话连忙谦让起来,说诸葛亮和庞统才是真正的管仲、乐毅之才,自己跟他们相比就是一个二流选手。
庞统自是不肯承认,两人便就此谦让起来。
张绣笑着打断了他们的商业互吹,“既如此,何不投玄德?”
“只因……”
庞统斟酌了一番语言,这才谨慎地说道:“刘玄德虽可为中兴之主,但若与将军相比,却又不及了。”
他说着不等张绣询问,便主动说道:
“将军雄踞宛城,以一城之地起事,只用短短数年便败曹操、退孙策、擒袁术、平吕布,如今横跨四州六郡之地,发展之迅速,实为世所罕见!
况将军出道以来从无败绩,北地枭雄之名世人皆知,便是那许劭都评将军为‘一时之雄’。
如今迎娶河北甄氏女,与北方士族联姻,更兼主动向国家献上传国玉玺,得天下人之心。
如此作为,元直与统又怎能不投将军?”
好家伙!
听庞统这一席话,张绣就知道他在来之前做了充足的功课。
这是把自己从穿越到现在的经历直接梳理了一遍。
比较重要的几个转折点和大事件都说得清清楚楚。
就连娶甄宓这种细节就提到了。
张绣估计庞统肯定也知道许劭说甄宓以后会母仪天下这件事情。
否则自己纳大桥为妾,也算是跟士族联姻,为什么他却不提?
只不过这个话题太过敏感,如果现在就说未免显得有些交浅言深了。
但即便如此,也足以说明庞统的能力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可没有网络,很多事情都只能以道听途说的形式来获取信息。
庞统能够从真真假假的信息中提取出真实可靠的那部分,已经算是名不虚传,而通过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更是难能可贵。
于是张绣又问道:“元直先前不是说是因士元相劝,才会来投绣?为何士元又这般说?”
庞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元直先前犹豫,只因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三人乃其挚友,故不忍相拒。
只是孰轻孰重,元直心中自明,便是此事无统相劝,待元直思虑清楚,亦会有此决断。”
好样的!
不得不说,庞统这一番话着实让张绣有些刮目相看。
因为受后世影视作品和一些地摊文学影响,张绣一度以为庞统是一个比较小气的人。
从三国演义对庞统的描写来看,他似乎一直都对刘备重用诸葛亮的事情有些酸。
明明身为凤雏的自己跟身为卧龙的诸葛亮齐名,但刘备给予诸葛亮的信任却远非他所能及。
比如有个情节张绣就记得很清楚:
当初诸葛亮和关羽守荆州,刘备以庞统为军师去攻西川。
诸葛亮曾专程写信劝刘备在取西川的时候要谨慎行事。
庞统却认为诸葛亮这么做,是因为怕自己取了西川抢了功劳,所以不听劝告,执意出兵。
结果最后却中了埋伏,被乱箭射死在了落凤坡。
这个情节给张绣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
但此时从庞统的表现来看,他却并不是演义中描写的那种人。
这也让张绣再一次暗生警惕:
自己身为穿越者的先知先觉优势也不是百分之百的。
在大的历史进程上依靠先知先觉来判断没有问题,在这种细节问题上还是要有所保留才是。
总之,对庞统和徐庶的面试结果让张绣十分满意。
两人的表现都超出了他的期待。
相信假以时日,两人在自己麾下都能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
自己麾下的优秀人才越多,张绣这个当老板的自然就越是轻松。
鉴于这种情况,张绣也就没有再绕弯子,直接开口说道:
“来都来了……就别走了。”
徐庶和庞统自然是听不出张绣玩的梗,二者闻言皆是大喜,对望一眼便向着张绣深深拜下:
“庶(统)拜见主公!”
张绣喜提两张SSR卡,再一次落实了应收尽收的人才策略,自然也是十分开心。
想了想,张绣便让他们先跟着去贾诩学习。
以庞统和徐庶的潜力,自己这边也只有贾诩才能带得动他们了。
陈宫、鲁肃、刘晔、祢衡等人都要差一些。
更何况后三者还不在。
在做出这个决定的同时,张绣已经能够想到这两人被贾诩当成苦力来使用的情形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的确也是对两人的一种锻炼。
刘晔、祢衡、鲁肃、陈宫等人都有过相同的经历。
贾诩坑完祢衡坑刘晔,坑完刘晔坑鲁肃,坑完鲁肃坑陈宫,也算是一脉相承了。
虽然现在贾诩要处理的事情比那个时候更加复杂繁重,但以徐庶和庞统的能力,拿下这些事情肯定不是问题。
不出张绣所料,当贾诩得知张绣给他派了两个人帮忙的时候,兴奋的几乎要跳起来了。
第410章 士元,你怎么看?
建安五年,就在官渡之战结束之际,张绣带着陈宫去了冀州。
自那之后,江夏这一大摊子事情就全部砸到了贾诩头上。
实际上,贾诩要操心的事情远远不止江夏一郡。
如今的江夏是张绣势力的核心区域,说白了就是他所控制地区的行政中心。
除了本郡之事,荆州、扬州、豫州、徐州四州之地难以决断的事情都要送到这里,由张绣来决断。
当张绣离开江夏的时候,这些事情自然只能由贾诩来做了。
所以张绣当初才会说贾诩就相当于自己阵营的荀彧。
相比于勤勤恳恳的荀彧,贾诩的能力丝毫不差,完成江夏本郡事务和其他几州的政事对他来说简直是游刃有余。
可关键是他比荀彧懒得多。
眼见张绣的势力如今已经上了正轨,他是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能站着绝对不走。
所以对他而言,这样的生活简直就是煎熬。
可是张绣不在,他也没有办法。
所以当得知绣返回江夏的消息时,除了邹氏、甄宓、大桥等张绣的房中人之外,最开心的就是贾诩了。
他是发自真心的高兴。
如今看到张绣又把徐庶和庞统这两个年轻人派了过来,一张脸上更是连褶子都洋溢着笑容。
“元直、士元!”
贾诩热情地拍着两人手臂,看向两人的目光中闪烁着慈祥跟智慧的光芒。
“你二人之事吾已听主公言明,得此明公,实乃你二人之幸事焉!”
徐庶和庞统点点头,表示自己十分认同贾诩的话。
贾诩见状微微一笑,跟着说道:
“这段时间你二人便跟诩好好学吧!
等他日学业有成,自可辅佐主公成就大业!”
徐庶和庞统虽说也是人中龙凤,但到底还是年少无知,吃了没经验的亏,跟贾诩这个老奸巨猾的家伙比起来还是太嫩了。
结果被贾诩一通忽悠,两人直接承担了贾诩现在手上的所有工作。
贾诩则是无事一身轻,直接回家抱孙子去了。
等到两人被繁忙的政务压得喘不过气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都是好几天之后了。
此时的贾诩早就连面都不露了。
张绣得知此事,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他知道贾诩会当甩手掌柜,可没想到他居然甩得这么彻底。
这哪里是老师带学生?
这分明就是天天上自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