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后,张绣几经展转,总算是顺利的把赵云给提溜回来。
张杨在派人将蔡琰送回她的老家以后,也知会了张绣一声。
自此以后,张绣想着两人很难再有交集,便将这件事情给忘记了。
没想到时过境迁,如今张绣竟然又在这里遇上了她。
其实先前在听典韦说起事情经过的时候,张绣就已经觉得死去的记忆开始攻击他了。
事实上,除了在河内郡的短暂邂逅,张绣还曾听过蔡琰的名字。
想当初,贾诩和诸葛亮积极谋划着为张绣选妻,三个候选人都是被许劭称为有母仪天下之姿的女人。
她们就是甄宓、郭女王、步练师。
除了这三人之外,贾诩顺口提了一嘴,许劭也曾为被张绣救下的蔡琰看过相。
许劭给出的评语就是“一生三嫁、颠沛流离”。
虽然因为张绣插手的缘故,蔡琰的命运已经得以改变,但是当典韦刚刚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张绣的脑海中依旧第一时间跳出了她的名字。
毕竟按照典韦的描述,各种线索都正好能够对上。
只是想归想,张绣没想到竟然真的是她。
看着跟当年的容貌并无多大区别,只是风姿体态更加成熟的蔡琰和她的小侍女弦儿,张绣忍不住喃喃自语道:
“假如我的经历可以写成一部小说,那作者这个伏笔埋得还真是够深啊……”
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眼见自己跟蔡琰这么有缘,张绣便觉得自己总该做些什么才对。
想到这里,他当即给典韦使了个眼色。
典韦跟了张绣这许多年,也已经渐渐摸清了自家主公的性格。
此刻看到张绣对自己丢了个眼色,当即心领神会,悄悄退了下去。
在张绣陷入回忆杀的时候,蔡琰和她的侍女也并没有掉线。
事实上,就在典韦一个来回的功夫,此时双方的矛盾已经愈发激化,快要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了。
蔡琰的侍女蔡弦原本就是个聪明伶俐的少女,此刻她便指着对面为首那人说道:
“你这人好生不讲道理!
我家娘子已再三说过不愿再嫁,你为何还要如此咄咄相逼?
莫非当真是欺我家无人耶?!”
眼看着自家侍女理直气壮的指责对方,蔡琰心中却幽幽叹了一声。
傻丫头,人家可不就是欺负自己家没人吗?
若是父亲蔡邕还在,一个屯田都尉又怎敢这般对待自己?
回头看了看保护自己的那些壮汉,蔡琰心中愈发苦涩。
他们当中有几个蔡家人,但绝大部分都是卫家派来护送自己的。
蔡邕只有蔡琰这一个独女,蔡邕一死,他这一脉便断了香火。
如今还能帮衬着她,已经是算是蔡邕余荫了。
当初自己在河内被张绣救下以后,便被张杨派人送回陈留家中。
卫家和蔡家得知此事既是愤怒又是庆幸。
愤怒的自然是匈奴竟然这么嚣张,跑到了汉地来劫人。
庆幸的是蔡琰被张绣救了下来,否则一旦她被掳走,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因为丈夫卫仲道新婚不久便早死,两人又没有子嗣,因而卫家便主动提出蔡琰可以改嫁。
毕竟在这个年代女子改嫁原本就是寻常之事。
然而蔡琰却并没有这份心思。
至于原因……
说起来蔡琰自己都觉得可笑,所以不说也罢。
蔡琰既不改嫁,那便还算是卫家媳妇。
卫家如今当家做主的人名叫卫觊,字伯觎,卫仲道就是他的二弟。
卫觊少年早成,以才学见称,在曹操任司空的时候,他先后曾任府中属吏、茂陵县令、尚书郎。
这个人的人品还是很坚挺的,既然弟妹不愿改嫁,他也就没有强求。
不但如此,对于络绎不绝上门来提亲的人,在征询过蔡琰的意见以后,也是统统给挡了回去。
可以说正是因为卫觊的存在,才让回到陈留的蔡琰免去了不少麻烦。
如果事情能够一直这样下去,蔡琰倒也不会遇到像今天这种事情。
可惜造化弄人。
蔡琰虽然被张绣救了下来,貌似是改变了“一生三嫁、颠沛流离”的既定命运,但老天爷却似乎并不愿意就这样放过她。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发。
时任荆州牧的刘表支持袁绍,至于关中诸侯则是保持中立,坐观成败。
虽然益州牧刘璋跟刘表同为宗室大臣,但却暗生龃龉。
彼时的曹操正在多方联络反袁势力,自然不会放过这相机会,他便任卫觊为治书侍御史,命其出使益州。
目的自然是说动刘璋出兵,牵制刘表,避免刘表出兵扰乱自己后方。
这个策略还是没有错的,可关键是当卫觊经过长安时才得知,进入益州的道路已经被张鲁那家伙截断。
如果继续前进,恐有性命之忧。
为此他也只能留在关中。
卫觊此行虽然没有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好在刘表也因为荆南四郡做乱无暇他顾,最终没能直接给袁绍给予支持。
最终曹操在官渡战场击败袁绍,奠定了一统北方的基础。
然而卫觊自此便留在关中,直到现在都没有回来。
原因是曹操让他坐镇关中,为自己平定中原、底定关中做好准备。
卫觊不在,那些觊觎蔡琰的人顿时就像是嗅到了血腥味的苍蝇,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不过蔡琰依旧是态度坚决,不愿改嫁。
在卫家人的帮助下,拒绝了一批又一批人。
可惜的是普通人他们可以拒绝,但在面对有些人的时候,他们就有心无力了。
就比如此刻站在蔡琰面前的董祀。
董祀也是陈留人,跟蔡琰算是同乡。
昔日蔡邕还在的时候,他就一直默默地喜欢着蔡琰这个才女。
只可惜后来她却被蔡邕嫁到了河东卫家。
董祀因此茶饭不思,难过了好一阵子。
后来听说卫仲道死,他的心思立马活络起来。
只不过蔡琰纵然是要改嫁,也不是他能够高攀的。
所以他在积极寻求出路的同时,也只能默默压下自己心底的这份感情。
不曾想没过多久,就传来了蔡琰就被匈奴人给劫走的消息。
得知这个消息的董祀悲痛欲绝,甚至三天三夜都没有吃饭。
他可太清楚蔡琰被掳走以后会经历什么了。
不过最终他也想清楚了,自己这样只是无能狂怒,要想为心上人做些什么,必须要拥有力量才行。
因此他果断投身曹操阵营,以期有朝一日能够救回蔡琰。
若是蔡琰当真有什么不测,他也要替她报仇才行。
可惜的是董祀能力有限,也只能从一个大头兵做起。
然而为蔡琰报仇的信念却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无论吃再多苦他也愿意!
就这样,时间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董祀丝毫没有懈怠。
直到一天,蔡琰竟然安然无恙回到了陈留。
得知消息的董祀自然是欣喜若狂。
经过多方打探,才得知蔡琰原来是被河内太守张杨在途中救下,还把她送了回来。
自那以后,董祀便加倍努力,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迎娶自己的心上人。
在此期间,他也听说蔡琰多次拒绝了他人上门提亲的事情。
然而董祀并不在意。
那群人看中的只是蔡琰的皮囊和她的名气罢了。
只有自己,才是那个真正了解蔡琰的人!
就这样,董祀兢兢业业干了十来年,终于从一个大头兵升到了曹操麾下的屯田都尉。
到了这一步,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
正好最大的拦路虎卫觊也不在,董祀便果断抓住机会,直接找到了曹操。
他将自己在十年前就暗恋蔡琰而不得的心路历程和这十年为了蔡琰的努力经过娓娓道来。
有一说一,董祀这人虽然资质平平,但运气却是极佳。
面对曹操这样的主公,他如果说谎,肯定会被一眼看穿。
但实话实说的他却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效果。
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这句话便在此刻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表现。
曹操听完了董祀的爱情故事以后,一向好人妻的他深受感动,答应了董祀。
历史似乎是又一次回到了原本的轨迹上。
在没有张绣的那个世界里,蔡琰是被匈奴左贤王掳走的了。
她在北方整整待了十多年。
后来曹操平定河北,见蔡邕没有子嗣,这才得知了蔡琰的下落。
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又常与蔡琰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于是就用金璧从南匈奴那里将蔡琰赎回来。
随后又安排蔡琰嫁了人。
那个人正是董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