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648节

  况且就算是审配,如今还不是在乖乖为张绣做事?

  所以他们的转变既是顺理成章,也是有迹可循的。

  就像穿越前的张绣看过的一部电影描述的那样。

  大坏蛋挟持了主角的两个好兄弟,非要让浓眉大眼的主角从中择其一,一生一死。

  主角想要选择自己死,让两个兄弟活下来,可大坏蛋却不肯答应。

  三个人心里都明白,这就是坏人的计策,目的是要破坏他们兄弟之间感情。

  可即便知道也没有办法。

  这不是阴谋,而是无解的阳谋。

  无论主角选择了谁,对于另外两人而言都是永远无法抹去的伤害。

  所以没有被选择的那个人才会发出撕心裂肺的呐喊:

  “道理我都明白,可我就想知道,为什么那个人不可以是我?”

  同样的情况还有被地震埋在地下的一儿一女,当只能选择一个的时候,另一个也会询问:

  “为什么就不能是我?”

  对于郭嘉、荀攸、徐晃、于禁所面临的情况而言,也算是殊途同归了。

  尽管知道曹操很是无奈,也知道这是最为理智的选择,可当曹操放弃他们的那一刻起,他们的想法就变了。

  只是长年的惯性使他们一时半会难以彻底转变罢了。

  有些人转变的快,像是徐晃和于禁,几乎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就改口称张绣为主公。

  简单的仿佛是换了个工作。

  有些人转变的慢,就像是荀攸,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口,却也没有把本职工作给落下。

  郭嘉最为特殊。

  因为他是主动提出跳槽的。

  所以他的心态转变欠缺的就是一个契机。

  如今这个契机就来了。

  看到张绣宁可放弃打入曹操内部的大好机会,只为满足纪灵返回的愿望时。

  他终于明白了张绣跟曹操之间的差距。

  同时也再一次深深的被张绣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自这一刻起,郭嘉也算是真正对张绣死心塌地了。

  哪怕将来曹操真的打败张绣,他也不会再回去了。

  曾经那个认为曹操“真吾主也”的郭奉孝已经死了。

  你选的嘛,曹公。

  张绣也猜到了郭嘉的心思,所以这一次没有再阻止他。

  等到礼毕后才将他一把扶起,拍着他的手臂说道,“奉孝之心吾早就明了,今后莫要再如此了。”

  郭嘉笑了笑,“主公大可放心,以后不会如此了。”

  心结已解,他今后的确是没有必要这样做了。

  由于不了解纪灵,所以郭嘉也不知道他到底会做何选择。

  他不由自主看向张绣那封言辞恳切的信。

  如今也只能希望纪灵能够像自己一样,被张绣的真诚所打动了。

  好在纪灵没有辜负郭嘉的期望。

  主要原因还是张绣这封信的内容十分朴实无华。

  总结一下就是:

  张绣指出,如果纪灵愿意继续去曹贼那里做内应,那么一切依原计划行事。

  如果纪灵不愿意再当内应,那就直接带领大军反水,和桥蕤、张先、甘宁三方合力,收了袁术这些人马就返回荆州。

  张绣认为,纪灵已经苦了十年,只要他个人不愿再接这一单买卖,那就可以从此功成身退。

  新的职务也已经给他安排妥当——下邳郡太守,也算是衣锦还乡,正是纪灵一直以来的愿望。

  张绣强调,纪灵只管放手去做,无需为后续事情操心。

  若他不愿再做内应,此事自有庞统继续安排,绝不会影响大局。

  当看完了这封信的时候,纪灵在同一天内第三次泪流满面。

  “主公!”

  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

  又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还所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总之,当看完张绣的亲笔信后以后,纪灵的心态突然就变了。

  “我去!”

  他抬起头来,眼里有光。

  “灵……愿为主公效死!”

  眼见纪灵在看完了张绣写给他的信以后心态就发生了转变,李奕并不觉得奇怪。

  因为自己的主公原本就是这样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人啊!

  否则为什么这么多的名将名臣会聚拢到他的身旁呢?

  “纪将军可是真的想好了?”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李奕还是再一次确认道:“若是将军救出了曹贼,到时便是想要后悔都来不及了。”

  “我纪灵岂是那种出尔反尔之人?”

  纪灵抬头挺胸,傲然道:“此事我既应下,那便不会反悔!”

  “好!”

  李奕点了点头,这才这件事情的详细经过细细说了一遍,最后说道:“详细事宜到时便由军师告诉将军。”

  这里的军师指的自然是庞统了。

  纪灵既然决定要救出曹操,然后获取他的信任,自然需要庞统配合。

  在经历了一番曲折的心路历程以后,纪灵终究还是选择了放弃回归,继续从事卧底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只因张绣需要他。

  人生能有如此一主公,足矣。

  等到李奕离开,纪灵这才想起自己没有询问甘宁、桥蕤、张先是否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份。

  不过既然李奕都没有主动提起,那么想来他们应该是知道的。

  以主公的谋略,不会想到这一点。

  另一方面,和纪灵分别,匆匆赶往庞统和曹操藏身处的李奕同样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甘将军、桥太守、张将军应是还不知道纪将军的身份……不过问题不大。”

  纪灵既然没有主动提起这一点,想必他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再者以主公的雄才大略和军师的算无遗策,自然会考虑到这一点,用不着他来操心。

  自己还是尽快去跟庞统会面,将事情及时告诉他,好让他尽快安排之后事宜。

  庞统藏匿曹操的地点属于最高机密,想要找到还真是不容易呢。

  莫要误了主公大事。

  翌日,太阳照常升起。

  纪灵先是又仔细观察了桥蕤和王朗的防守阵形,又派出亲信之人前往江边和九江方向。

  在确认庐江郡太守桥蕤的并无特殊表现的时候,他就知道甘宁、张先的援兵还没有到。

  所以纪灵也是按部就班的开始攻城。

  不过由于已经知道要离开袁术选择下一个“主公”了,所以他在安排攻城任务的时候,也有意识的让自己的亲信部队尽可能的少去承受一些伤害。

  白白送死自然是不可能的,就连受伤也是大可不必。

  毕竟死在友军手里这种事情实在是太憋屈了。

  就这样意思了三五日,探马突然飞报江上远远来了一支舰队,但快到庐江的时候却是分成了好几批,先后登岸。

  此外九江方面也赶来了一支急行军,同样是快到庐江的时候突然化整为零,偷偷摸摸进入庐江。

  纪灵闻言顿时心中雪亮。

  这应该就是李奕所说的甘宁和张先人马了。

  算算时间,倒是比自己想象中来得更快。

  原本以为还得好几日才能到。

  不过这样也好,早一日过来,自己也能早一日摆脱在袁术麾下卧底的日子。

  只是对于他们这种谨慎小心的行为,纪灵不免觉得有些好笑。

  大家都是自己人,就不用这么装了吧!

  当然,如果说是担心被袁术觉察,倒也情有可原。

  不过都知道有我纪灵在这边,你们还担心什么?

  已经提前知道了消息,某肯定会帮友军隐瞒啊!

  由于纪灵派去的探马都是自己人,再加上甘宁和张先的行动也的确是小心翼翼,所以这件事情自然而然就被瞒了下来。

  然而纪灵却没有想到,有一种可能就是,对方并不知道他是自己人。

  由于甘宁和高览急于赶路,所以信使没有来得及把纪灵的事情告诉他们。

  李奕和纪灵同样也是在阴差阳错之下没有互通有无,导致纪灵并不知道这个关键性的消息。

  结果在随后的战斗中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桥蕤、甘宁、张先三人在舒城之中相会。

  三方各诉来情,礼毕之后,自然而然就说起了这一战到底应该怎么打。

  因为桥蕤跟王朗已经和袁术的这支部队对峙了将近一个月,所以由他先来介绍情况。

首节 上一节 648/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