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68节

  “小事一桩。”

  一听是给诸葛亮带信,张绣二话不说就把信接了过来。

  他不用看信都知道诸葛玄一定说了自己不少好话,等到南阳正好可以藉此把诸葛亮慢慢哄过来。

  虽然这个时候的丞相还不是完全体,但张绣相信以他的底子成长起来就是迟早的事情。

  接着刘繇拉着太史慈的手依依不舍磨蹭了一会,这才放他跟张绣一同离开。

  等到彻底离开南昌城,甘宁忍不住笑道,“刘繇此人倒有意思,当初子义在他麾下不受重用,如今要跟主公离开,却又依依不舍。”

  太史慈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刘繇毕竟是他故主,看着对方刚刚那副模样,他心里也有些难受。

  甘宁见状便在他肩上拍了拍,笑道,“子义休要多想,主公乃是天下少有的明主,你我跟着主公,必能名扬天下!”

  “正是!”

  太史慈闻言也振奋起来,“主公乃一时之雄,虽乱世亦可安也!”

  听到他引用许劭评语,张绣笑而不语。

  他暗中吩咐过赵凡,保护诸葛玄是第一任务,其次就是许劭,至于刘繇……

  只能说听天由命了。

  数日之后,大军来到郡北的彭泽县,从这里渡江返回庐江。

  因为有刘繇的手令,所以一切进行的非常顺利。

  等重新回到淮南,先行一步的斥候就从皖城带来了最新消息。

  “刘勋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原本就抓耳挠腮的太史慈听到张绣这么说,连忙问道:“刘勋竟真来攻皖城?”

  “不止”,张绣摇了摇头,用平静的语气说道,“刘勋兵分两路,令其弟刘偕带军攻皖城,自领一军攻居巢。”

  “什么?”

  “他怎么敢?”

  甘宁和太史慈纷纷开口,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刘勋会主动离开舒城这一点并不意外。

  毕竟在去江东之前几人就已经给他安排的明明白白。

  但是他们可没想到刘勋竟然会这么勇,不但出兵,居然还兵分两路,同时攻打皖城和居巢。

  到底是谁给他的勇气?

  惊讶过后就是兴奋,太史慈立刻摩拳擦掌地说道:

  “主公,不如趁此机会一举将舒城夺过来!”

  “子义所言甚是”,甘宁也赞成太史慈的说法,开口劝道,“主公,刘勋倾全郡之力而来,若能败之,当可趁势取下舒城。”

  张绣思索片刻,回想自己从豫章返回的目的,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一旦得知我等归来,以刘勋性格必会立刻逃回舒城。

  用兵之法,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不必计较一城一池得失,得想办法把他的人马变成我们的才行。”

  张绣越说越坚定,最后更是一锤定音:“不用管刘勋,居巢那边交给文长就好——通知桥蕤,无论如何,务必拖住刘偕!”

  皖城。

  一场攻防战刚刚结束,军中长史祢衡、都督桥蕤、县令萧霖三人站在城头望着远去的敌军低声议论。

  “不曾想这刘偕竟有如此本事?”

  萧霖望着有序撤退的攻城部队,颇为惊讶,“吾以为刘勋麾下皆是腹为饭坑,肠为酒囊之徒,如今看来倒是小瞧他了。”

  “刘勋其人,贵宠骄豪,不足为虑。

  听闻这敌军主将乃刘勋从弟刘偕也。

  这几日观其攻城,倒是进退有据,颇有章法。”

  祢衡先是夸了一句,跟着话锋一转,不屑地说道,“然其实为冢中枯骨,早晚必为主公擒之。”

  桥蕤也冷笑一声,“刘偕哪有这般本事,指挥者必是刘晔无疑。”

  “刘晔?”

  听到这个名字,祢衡不知想到了什么,目光顿时一变。

  萧霖想了想,问道,“我倒是听说此人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不想竟还会领军作战?”

  “佐世之才乃汝南许劭所言”,桥蕤回忆着自己在舒城时跟刘晔讨论军情时的事情,解释道,“吾尝与此人相交,其能谋善断,知军事,明得失,绝非等闲之辈。”

  “佐世之才竟是许劭所评?”

  萧霖闻言,顿时倒吸一口冷气,“如此说来,此人当真了得!”

  跟着又长长叹了一口气,“若是主公也能被许劭一评便好了。”

第81章 桥氏有二女,皆国色也

  “难!难!难!”

  听萧霖说想让张绣也被许劭一评,桥蕤笑着摇了摇头,一连说了三个难字。

  生怕萧霖不理解,他又解释道:

  “昔日曹操微时,受我从父指点,尝卑辞厚礼向许劭求评。

  然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曹操便伺隙威胁,劭不得已,方才言曰: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操方大悦而去。”

  桥蕤说到曹操的时候,目光中露出一抹鄙视。

  萧霖并未注意,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问道:

  “然后呢?”

  “后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许劭皆不就。

  时有人劝许劭仕,劭对曰:

  ‘方今小人得志,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

  ……遂南至广陵。”

  看到桥蕤说到这里又是闭口不言,萧霖顿时就急了,再一次催促起来:

  “然后呢,你倒是说啊!”

  桥蕤朝祢衡望去。

  后者瞪了他一眼:“看我做甚,你愿说便说,不说便罢!”

  因为这段时间跟祢衡共事,桥蕤对祢衡的性格已经颇为了解,闻言笑了笑,便继续说道:

  “许劭到广陵后,扬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

  然许劭不自安,告其徒曰:

  ‘陶恭祖虽外慕声名,然内非真正。其待吾虽厚,却不可长久,不如去之。’

  许劭离开后,陶谦果捕劭之宾客。”

  看到桥蕤又双叒叕一次在说到最关键处停了下来,萧霖就怒了:

  “下面呢?许劭去了哪里?你倒是说啊!”

  “……下面没有了。”

  萧霖把眼一瞪,“佑维,你莫不是在消遣我等?”

  “并非如此”,桥蕤正色道,“彼时曹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所过多所残戮,许劭也不知去向。”

  “这样啊……”

  听到这里萧霖总算是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恍然大悟般说道:

  “你先前说难,便是此缘由?”

  “正是!”

  人都找不到,还怎么评论。

  另一方面,就是算是找到了人,许劭愿不愿意评价张绣也是两说。

  当然这个原因桥蕤就没有再说出来。

  萧霖暗称可惜,祢衡却是面露不屑。

  只是三人都不知道,被他们讨论的许劭在离开徐州以后就跟了刘繇。

  并且不久前已经在豫章跟张绣见面,还给出了评价。

  “都督,都督!”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跑上城头,气喘吁吁地对桥蕤说道,“主公有令,拖住刘偕,他不日即到!”

  跟着就把一封信交给了桥蕤。

  瞧着张绣熟悉的笔迹,桥蕤迅速把信看完,大喜道:“太好了,这次定叫刘偕和刘晔有来无回!”

  “我等既能来,便也能走,任谁也拦不住!”

  皖城外的大营,刘晔正在向刘偕分析当前的局势。

  其实这次他是不赞成出兵的。

  先前孙策派使节从江东来,告知张绣离开庐江的事情。

  还特意奉上财物,以谦卑的言辞请求刘勋攻打皖城。

  刘勋大悦。

  要知道更早的时候他还担心孙策会因为自己成为了庐江太守这件事情来攻打舒城呢。

  如今看到这个自己忌惮的对手这般做派,他又怎么能不高兴,怎么能不快乐呢?

  对于孙策的说法他也是坚信不疑。

  因为孙策的使节把各种细节都说得清清楚楚,派到居巢和皖城的探子也报说这两地前段时间的确是有大队兵马调动的迹象。

  众人得知此事,自然都是齐声祝贺,只有刘晔觉得事有蹊跷。

  他毕竟年轻,没有城府,自然被刘勋看了出来。

  当被问起的时候,他也是实话实说:

首节 上一节 68/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