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797节

  不过这根稻草特别出名罢了。

  所以这件事情也是坚定了张绣的想法。

  改朝换代,得罪天下人这种事情还是让曹贼去做吧。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总路线没有变,张绣只是根据实际情况稍稍加以修正,让其更富有时代特色罢了。

  张绣看了看韦康,又看了张既,淡淡说道:

  “二位,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弃暗投明,善莫大焉,今日你等做出正确选择,日后自是前途无量。”

  听到张绣这么说,韦康和张既对望一眼。

  这话在这个语境下倒是没有错,可怎么听起来都感觉怪怪的……

  主要是以前不见得暗。

  现在么……也不见得明。

  如今也只能希望真是前途无量,而不是前途无亮。

  刘协并并没有说话。

  从荆州到长安的这一路他赶得太急了。

  比起从许都到荆州那一路都不逞多让。

  要知道,那一路还是有曹贼追兵在后拼命追赶呢。

  但这一次却是刘协在听赵云说了事情经过以后,主动要求不断加速。

  其实一开始张绣派赵云来到荆州请他去长安的时候,刘协是拒绝的。

  因为他毕竟是皇帝,又是刚刚才到荆州。

  所以你不能让我去,我就去。

  荆州……挺好的。

  有道是王不见王。

  刘协已经很久没有跟张绣见过面了。

  特别是如今这种特殊环境,他觉得自己还是不要跟张绣见面更好。

  但是当听说张绣让他去长安的目的以后,他又犹豫起来。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这八个字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

  想当年他刚刚登基称帝不久,就遇上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事情。

  刘协本人虽然是被迫跟着董卓从洛阳前往长安,但在客观上说,长安的确是他成为皇帝以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都城。

  从初平元年到建安元年,刘协在长安待了整整七年。

  直到董卓身死,李郭兵犯长安,刘协才再度返回洛阳。

  可惜洛阳因为当初董卓离开时焚烧宫庙,再加连年战乱,无人维护,致使帝都残破不堪。

  于是刘协又在曹操的建议下迁都许县,一直待到了现在。

  所以尽管洛阳才是东汉王朝二百多年的都城,但是刘协这个皇帝却对它没什么感情。

  反倒是对长安这座西汉王朝的帝都有着更为特殊的感情。

  原本张绣喊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口号时,刘协虽然欣慰,感触却不是特别深。

  可是当他发现张绣说的旧都居然是长安的时候。

  刘协:(○??д?)ノ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张绣声称刘协的到来可以迅速结束战斗,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大量的无谓伤亡。

  当听到这一点的时候,刘协是真的心动了。

  他发现自己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是这般的有用。

  将这件事情告诉伏后以后,妻子也支持他的想法。

  所以刘协就把伏寿托付给荀攸,自己跟着赵云去了。

  等来到长安城以后,预想中跟张绣见面的尴尬场景并没有出场。

  因为他看到的是一片尸山血海。

  一直以来,刘协都觉得自己是见过大场面的人。

  九岁登基,亲身经历了洛阳之乱,董卓之死、李郭交兵、弘农大战等等。

  周旋于董卓、王允、李傕、郭汜、曹操等权臣之间。

  因而刘协也时常感慨,他这一生如履薄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对岸。

  然而当他这一刻来到长安城下,看到大战过后的断壁残垣以后,却是脸色大变。

  他的神色一变再变,能够忍住没有呕吐,已经是他身为天子的最大倔强了。

  直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以前还是被保护的太好了。

  这,才是真正的战争。

  只有一个字。

  惨。

  当然,在感慨的同时他亦是感觉到有些庆幸。

  自己的到来能够避免双方将士伤亡的进一步扩大,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此时此刻,走在熟悉又陌生的长安城街头,刘协可谓是感慨万千。

  二十年了!

  距离自己上一次来到长安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年!

  自己的身份虽然没有变化,依旧还是那个汉天子。

  但本人却从一个九岁的少年变成了而立之年的成年人。

  有了家庭,有了妻妾,有了儿女,有了……软肋。

  想到衣带诏事件以后被处死的董贵妃和那个尚在腹中还没出世的孩子,刘协就是一阵心痛。

  不过还好。

  这一次,他总算是没有再让相同悲剧发生。

  想到这里,刘协不由朝着张绣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如果没有张绣的话,这一次自己的妻子伏寿搞不好也会落得跟董贵妃一个下场。

  毕竟都已经被曹操下暴室了。

  不对,应该说比董贵妃更惨。

  想到曹丕的所作所为,刘协好不容易才将心头的怒火压制下去。

  此时他突然注意到张绣的模样有些古怪,跟自己那种缅怀旧城的模样十分相似,便开口问道:

  “凉王上次来长安城是何时?”

  其实刘协知道答案。

  张绣的从父张济和李傕、郭汜都是董卓的部将。

  张绣艺成下山以后就投靠了张济,所以他在长安的经历也应该是跟自己差不多。

  刘协这么说,只是为了拉近自己跟张绣的距离。

  好让两人在接下来相处的过程当中显得不是那么尴尬。

  做了二十年的傀儡皇帝,这种技能他早已经驾轻就熟了。

  但让刘协没想到的是,正陷于深思的张绣张口就来:“快两千年了。”

  刘协:’(°ー°〃)

  孙策:(ーー゛)

  韦康:w(?Д?)w

  张既:Σ(`д′*ノ)ノ

  附近几人全部愣住了。

  特别是刘协。

  二十年是正确答案,两千年是个什么鬼?

  听到四周鸦雀无声,再看到众人都用一种震惊的目光望着自己的时候,张绣突然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不小心就暴露了。

  不过没关系,看他们的模样就知道肯定是不会相信的。

  于是张绣微微一笑,云淡风轻的说道:“口误。”

  “确是如此,凉王上次来长安,还曾跟朕有数面之缘。”

  听张绣这么说,刘协立刻跟着笑道,“可惜当时朕却不知凉王日后会是这大汉王朝骨肱之臣!”

  此张绣非彼张绣啊!

  张绣也听出了刘协在有意识的拉近两人的距离。

  奈何当时和刘协同在长安的那个张绣是原主,并不是自己。

  所以真是很难体会这份感情。

  不过张绣还是大方的给予了回应,也表示自己当时身不由己。

  兴致上来还随口念了两句诗: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顿时就把刘协给整不会了。

  诗是好诗。

  张绣的文才也一向是跟他的武力值一样,得到天下人的公认。

  只不过在此情此景下念出来,给人的感觉怎么都觉得有些怪怪的。

  不过无论如何,跟张绣那种隔阂总算是少了许多。

  接下来,刘协、张绣、孙策三人就在韦康、张既等人的陪同下在长安城内逛了起来。

  期间刘协再一次对张绣军进城以兵秋毫无犯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说这话乃是发自真心。

  毕竟已经见过太多破城以后的惨状了。

首节 上一节 797/8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