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悍臣 第148节

  宋温暖!

  好你一个没爹没娘的小乞丐,招呼都不打一声直接跑回应天府老家去。

  直到今日才露出马脚,做出这等大事。

  当真是活的快意潇洒啊!

  赵祯一想到幼年时期给他了留下深刻印象的小乞丐不仅没死,还闯荡出些许名堂。

  他心里既感到欣慰,又有些想笑。

  毕竟当了皇帝后,真成孤家寡人了。

  皇帝的手中的小册子一下子,就被赵祯合上发出了声音。

  无论是刘太后亦,或者想要瞧瞧晏殊书信内容的宰相们,全都望向皇帝。

  突然发出如此声响。

  莫不是天子对晏殊如此处置不满意?

  台谏官辛若虚眼睛一亮,等着皇帝发怒,那自己的目的就达到了。

  赵祯见众人看向自己,先是慌乱了一下,随即扬起手中的小册子:

  “故事写的不错,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台谏官辛若虚脸上欣喜的表情再次落下。

  原来官家喜欢是宋煊写的那个荒诞故事。

  一只猢狲,有什么吸引力?

  话本小说这种一丁点也拿不上台面。

  辛若虚他爹曾经是大宋宰相,与马亮、吕蒙正、吕夷简、王珪等人都有姻亲关系。

  所以当吕夷简差人传话时,他立马就跳了出来。

  如今见目的没有达到,辛若虚脸上自是流出许多热汗来,一直低头,也不敢看向吕夷简。

  事情。

  办砸了。

  刘娥伸手让宦官把那个话本小说给她拿过来。

  刘娥仔细瞧了瞧。

  写的一个石头里蹦出来的猢狲。

  这有什么意思?

  刘太后随手就把小册子扔在地上,由宦官捡走。

  作为皇帝的赵祯看见这一幕。

  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与窘迫。

  刘娥虽然自幼把仁宗养大,但母爱并不多。

  堂堂皇后也用不着亲自抚养,她身边许多人都能养孩子,并且比她养的好。

  刘娥虽然在教育与生活上严格要求赵祯,但此时的刘娥以皇太后的身份摄政,掌握了朝廷大权。

  仁宗虽然是名义上的皇帝,但与傀儡无二。

  其实随着这两年的成长,再加上大臣们的教育,作为皇帝的赵祯心中意识到自己作为皇帝的责任,开始对自己母后如此强势心中有些不满。

  “朕才是大宋天子!”

  但一向性子温和知道隐忍的赵祯,也没有想要同他母后撕破面皮。

  只能不断的告诫自己年岁尚小,还需等待时机才能亲政。

  同一件事,天子这样做,摄政的太后那样做。

  说白了还是服从性测试以及话语权的问题。

  赵祯在刘娥眼里是自己权力的保障。

  这也是许多大臣都知道刘娥不是皇帝的亲妈,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敢告诉皇帝的。

  你一个臣子怎么敢离间天家亲情,不要命了?

  如今天子赵祯手里哪有什么权柄啊!

  故而太后完胜。

  刘娥也并没有理会皇帝脸上闪过的尴尬之色,只是淡淡的问道:

  “若是都看完了,那便议一议,那个叫宋煊的学子,可是违反了大宋律法?”

  “回太后,此事臣已经翻遍了宋律,并没有如此表明这样做是不妥的。”

  王曾当即站出来回复。

  他早就查清楚了,就等着有人出手。

  今日辛若虚这个台谏官出来弹劾。

  辛若虚家族与吕家是姻亲关系。

  此事说不准就是吕夷简在背后授意的。

  他把丁度扶上翰林学士的位置,难不成反手就要给“窦臭”翻案?

  王曾想不明白。

  但要是有人想要坐下宰相的位置,要动的就不止一个人,就算宰相被罢免,还有排在吕夷简前面的副相顶上呢。

  故而大宋朝中宰相的变换,一般要动好几个人的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多余的位置可以给你倒腾。

  王曾也自己算过宋煊这间书铺的流水,一个月至少也能有五百贯。

  而他这个宰相一个月总归是科钱三百贯,衣赐二百匹,罗一匹,禄粟一百石。

  林林总总算起来,指定比宋煊的利润高上不少,但这是宰相的待遇,低级文官可就不如宋煊了。

  若不是晏殊在信中说宋煊拳拳之心,要把利润分润给应天书院,作为修缮校舍以及给师生供餐,还有扩大校区等等,王曾也不会仔细核查此事合法不合法。

  因为王曾深知办学是及其耗钱的事,应天书院这个私学能够顺利办几十年,完全是本地乡人慷慨解囊。

  如今赵曹两家都没有余钱了,晏殊只能想法子搞钱才能办学,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既然没有违反大宋律法,那就用不着多言。”刘太后瞥了曹利用一眼:

  “曹侍中是见过宋煊此人,他的脾性可了解?”

  曹利用没想到自己会被突然点名,于是下意识开口:

  “回太后,此子待人接物倒是豪气,见识不小,才华也好,若是他将来能够考中进士,必定能够为朝廷效力。”

  刘娥倒是挺意外的。

  一向不好相处的曹利用,会如此高评价一个学子。

  宋煊有才华的事,众人都晓得。

  有见识这事,也从他写的策论里让他们了解了。

  尤其是西夏国主李明德还挺配合的在边境搞事了。

  如今大宋天子年幼登基,无论是契丹还是西夏,都想要试一试大宋的深浅,希望能够占到一些便宜。

  吕夷简更加确信,曹利用他公然在朝廷上夸耀宋煊,那便是真的起了召他为婿的心思。

  看样子老曹的野心不小啊!

  北宋二府制度,枢密院与中书省相互制衡。

  目前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事,宰相与枢密院长官之间是互不通气的。

  只有到了庆历年间,因为宋夏战事,才一度以宰相兼任枢密使。

  整合大宋的所有资源,战事一结束,立马分权。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能站在这里的,哪一个不是人精?

  “既然应天书院缺钱,又是官学,哪能让一个尚且弱冠的学子挣钱养书院?”

  “朝廷总归是要拨些钱粮的,晏殊有困难也不跟朝廷说,是觉得我不会理会他吗?”

  刘太后此话一开口,几人鸦雀无声。

  “你们拟出个章程来,我是知道今年进士里,有好几个出自应天书院的。”

  “喏。”

  待到今天议事结束,宰相们便回到中书省,曹利用回枢密院,想了想又回家继续写信。

  赵祯也离开这里,直接喊来自己的心腹宦官杨怀敏,让他去把皇城司下辖的探事司亲事官招来。

  高遵甫跟他爹一样都是门荫入仕,全都是将门子弟。

  他十几年后生的女儿高滔滔,也是一位临朝听政的主。

  “拜见官家。”

  高遵甫很是意外,不知道天子突然召见自己所谓何事,故而一直弓着身子。

  只有正式场合臣子才会跪拜皇帝,平民百姓见天子只需要揖拜礼就可。

  赵祯瞧着高遵甫道:“朕可以信你吗?”

  听到这话,高遵甫立马跪在地上:

  “官家,臣自祖父起便为大宋征战,臣父亦是如此,臣也愿意为官家鞍前马后,誓死效忠。”

  不是谁都能给皇帝看家护院的,大多数都得三代清白。

  虽然武将们遭到打压,但是他们的子嗣一般都会在禁军有个官职,一辈子衣食无忧。

  高遵甫很是激动,难不成天子这是要反抗皇太后了吗?

  “好。”赵祯这才从严肃脸换成温和的脸:“朕要你帮我去查一个人。”

  “请官家明示。”

  “宋煊。”

  在大殿内,太后刘娥正在接待刘晔。

  刘晔要去河南府当知府。

  此人先世代郡人。后魏迁都,因家河南。

  唐末五代之乱,衣冠旧族出系无所考,惟刘氏自十二代祖北齐中书侍郎环隽至晔十一世皆葬河南,而世牒具存。

  所以刘娥独自召见他。

  刘娥知道他们家是名族,想要见一见刘晔的家谱,说什么恐与吾宗同也。

  结果刘晔非常不上道,前几次都拒绝了。

首节 上一节 148/3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