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悍臣 第191节

  此时的王珪被说书人提的孙大圣一猴独站十万天兵天将的故事所吸引。

  张方平整个人都处于亢奋当中,原来行侠仗义后,心里是如此的痛快啊!

  “十二哥。”

  张方平压低声音提了一嘴:“今日好痛快啊!”

  “痛快是痛快了些。”

  宋煊对张方平这个好学生,竟然也会率先出手,感到有些想笑:

  “但你那一套王八拳根本就对敌产生不了伤害,今后还是要多练练。”

  “嘿嘿嘿。”

  张方平没忍住笑了几声,十二哥说的倒是事实。

  待到通过解试后,他再与焦明等人好好跟着练一练,反正就是打熬些力气。

  今日通过孙复这个读书人的事,更是让张方平认识到。

  若是你连科举考试都无法通过,那就没有什么外力能够帮助你。

  你自己再手无缚鸡之力,除了被那些泼皮肆意羞辱一顿,你连反抗都做不到。

  若是心里承受能力差的人,怕是会跳河或者自缢身亡。

  自古以来,能够事事顺遂的就是少数人。

  连汉高祖刘邦那也是屡次败于项羽,才在垓下赢了项羽。

  不过大多数人都没有刘邦那种心态!

  “好。”

  王珪听着说书人说着精彩,忍不住大声叫好。

  甚至从自己刚得的赏钱拆下许多铜钱,扔进一旁收钱的小二的铜锣里。

  台上的说书人曹大家连连拱手致谢,下了台直奔宋煊这里来。

第163章 落榜生各有各的惨

  “十二郎,方才我讲大圣的故事,您可还满意?”

  “满意,曹大家不愧是靠嘴吃饭的,俺觉得比看文字,更加有画面感。”

  曹大家这就相当于说评书了。

  他不仅说故事,还给你配点嘿哈之类的善口技的动静,更加引人入胜。

  吃这碗饭的,没点本事在身上是吃不开的,更不能被庆楼给请来。

  宋煊这话一出口,就惹得曹大家脸上带笑,他连忙拱手:

  “还是多谢十二郎容许我吃这碗饭,就是不知道西游记后面的章节,十二郎打算什么时候出?”

  “石头记那本新书,大家都不是很喜欢,还是适合闺中看。”

  宋煊也清楚红楼梦这种书,在市井文化上是有点吃不开的:

  “好叫曹大家知晓,近期在备考发解试,这西游记的后续章节,还得等俺经过考试后才能用心写。”

  “明白,明白。”

  曹大家再次拱手致谢:

  “是我孟浪了,十二郎自是要以科举为重。”

  王珪有些麻了。

  他着实是没想到方才这个说书先生讲的孙大圣的故事,是他旁边这位宋十二所写。

  能文能武,着实是有才!

  王珪还发现这些人无论是官府还是普通人对宋十二都极为客气,更是有些差异。

  难不成他宋十二是本地豪族?

  倒是没听人说过啊。

  亦或者他家里人在应天府为官?

  在这待了一会,孙复才扶着他娘跟着曲泽一同来了这庆楼。

  “儿啊?”

  老母亲突然抓住孙复的胳膊:“咱们怎么能在这里吃饭?”

  孙复乌眼青微微眯着,瞧了一眼这对标樊楼的庆楼,他看向一旁的曲泽:

  “这位好汉,咱们真来这吃?”

  “你觉得把你们母子俩卖了,能卖几个钱?”

  曲泽太懂这些人的心思了,自己屁钱没有,遇到十二哥这种喜欢打抱不平的人,安排他们一顿,还以为自己能卖上一两金子,有人要害他们似的。

  就这俩拖油瓶,在曲泽看来,讨饭去都不合格。

  这个孙复好歹读过书的,他能舍得下面皮去乞讨?

  而且嘴里连吉祥话都不会说,人家能给你饭吃吗?

  孙复一听脸上闪过尴尬之色,扶着他娘走了进去,被小二给引着上了二楼。

  此楼装饰奢华,绝不是他能消费的起的场地。

  待到门推开,宋煊三人已经坐在里面,桌子上也摆了七八盘的热菜。

  桌上三人都没有动筷子。

  “十二郎,孙复母子已经请来了。”

  宋煊立即起身:“快请坐。”

  孙复不争气的咽了下口水。

  饭菜的香气已经扑进他鼻子里。

  但他还是忍住了:

  “在下孙复,晋州平阳人,孙武第四十九代孙,主治春秋。”

  说完后孙复的肚子不争气的开始叫唤。

  名门之后落魄至此,谁都尴尬!

  当然了,真名门还是假的都有待考证。

  可钱是男人胆!

  孙复需要钱让他娘不饿肚子,也需要钱让自己稳定下来专心备考。

  但他真的没有钱!

  此时一桌席面摆在这里,孙复的肚子是有着不争气的。

  什么名门之后的说辞在生存面前也得往后排!

  听着孙复自报家门,宋煊连忙再次介绍了一下自己,随即请他坐下。

  “孙武的后代未免也忒多了,不知道孙复与孙权是不是远亲呢!”

  当然了,宋煊没有把自己想要吐槽的话说出来。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反正谁祖上,不是名人呢?

  “正巧饿了,快动筷子吧。”

  宋煊连忙指了指孙复他娘就近的几个菜。

  软和且清淡,适合老年人吃。

  这桌子上除了孙复母子外,年岁都不大。

  庆楼掌柜的精心安排的一桌子饭菜都入了众人的嘴。

  王珪虽在东京生活,可荷包也不鼓,更没去过樊楼吃饭。

  今天这顿可以说他这么大岁数最好吃的一顿饭了。

  饭饱后,宋煊瞧着一旁的王珪:

  “弟弟,一会且去俺家里歇息,待到消化食后,咱们两个比试比试如何?”

  王珪知道宋煊是个读书人,但他也瞧见宋煊踢飞镇关南那两脚了。

  自是不会小觑他。

  而且王珪这么长时间都是街头耍一耍,并没有与人对战。

  他当即点头:“便听哥哥的。”

  王珪晓得在街上,宋煊是收着力气了。

  要不然闹上人命官司,对谁都不好。

  况且为一个泼皮的性命搭上自己的前途,着实没必要。

  “好好好。”

  宋煊也好久没有与人对战了。

  他发现王珪是有些功夫在身上的。

  安顿完了王珪,至于一旁的孙复,宋煊想了想:

  “方才孙兄说对春秋颇有研究,正巧俺也是!”

  “《春秋》有云:元年春,王正月。”

  “此句何以置于全书之首?”

  “兄以为,有何深意?”

  孙复这是明白宋煊在探自己的底。

  但是他自幼苦读诗书,其中对于春秋更是有独到的见解。

  将来他与石阶组队开泰山书院,为大批量学子讲学。

  可以说孙复一辈子都没有考上科举,但是成为他的学生,考上科举的人有很多。

  面对宋煊的询问,他更是不惧,又恢复了一丝自信的神态:

  “《春秋》以元年春,王正月开篇,此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意。”

  “元年者,新君即位之始年也,夫子书元年,意在强调君位之正统,以正君臣之分。”

  “春为四时之首,象征万物之始,王正月者,周王之正月也,夫子书王正月,意在尊周室、明正统,以周王为天下共主,彰显一统之义。”

首节 上一节 191/3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