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42节

  换算下来,流民户口基本都能满足人均分田2到3亩,而佃户却人均一亩地都够呛。

  如此分田,确实是很不公平了,也就是大部分佃户没仔细算过,而且大将军府削减了曾经的苛政杂捐,也不再动不动叫他们服徭役。

  就算服徭役,也是为了村镇修水利,修官道便民,还选的农闲时候,给工钱给粮食。

  哪怕有佃户算出了不对,也不会这时候冒出来说什么。

  可不说,就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等着后面地盘越来越大,过个一两年时间,那佃户户口的百姓,肯定得出来闹腾。

  不患寡而患不均嘛!

  “秘书阁有什么好办法?”聂宇问道。

  “改制!”冯修永说道,“原来的户籍分田,需要废除,但不用把田地收回,而是改户籍分田为人均分田,多的不用退,少的可以由大将军府补上。”

  “人均分田多少?”聂宇再问。

  冯修永回答:“按照此前伪清治下,赋税沉苛,加上各种徭役杂捐摊派,别说户均5亩田,就是户均6亩田都是不够温饱,交完了沉苛赋税,基本也就不剩下多少余粮。若要温饱有余,还能交的上赋税,至少要人均3到4亩地才可。”

  “所以,臣以为可趁着现在地盘壮大,许多土地尚未开垦分田,恢复百姓的人均分田3到4亩。这样既不会让大将军府亏多少,还能解决分田不均的隐患,又可以进一步的笼络民心,让百姓皆心向于大将军!”

  说白了,就是给百姓全都多分田,不仅能解决分田不均,还能让大部分百姓都能白捡土地,就连落籍的流民,同样也能白捡一到二亩地。

  一亩地看着很少,算不了什么,但你要学会对比,大地主眼里,一亩地而已,可在百姓眼里,一亩地就是多一亩地的收成口粮。

  而且,还是原本没有,现在有了,这相当于纯赚了。

  再加上大将军府免去了曾经的沉苛滥税,那一亩地的含金量就更高了。

  这套多分田的法子,放在之前肯定不行,因为户均分田都不够了,可现在地盘扩张,那可以分的田就又增加了。

  所有人都能得到好处,还能以此推动汉军治下军民的好战尚武之风,因为土地总有不够分的时候,原来不够分了只能兴修水利,现在不够分了,那就继续对外扩张,拿到更多的土地。

  聂宇经过认真思量,当即做出决议:

  第一,改制。户均分田改为人均分田,人均分田增加到3亩地。这样增加的不多,还能让流民也多赚一亩地,那些孤身流民觉得没赚到,那就成家娶妻,多生孩子,就能多分田了。

  第二,组织百姓移民垦荒,荆州府以西倒是还没到承受极限,可人口都集中于西部肯定不行,得均匀分散出去,也能瓦解新占地盘的本地士绅宗族。而且现在移民垦荒,既能增加耕地,还能形成移民定制,一块地盘分不出田了,那就往外移民。未来统一了,国内不够分,就往外面分,去殖民。

  这两项决策定下,荆州府的分田压力就没那么大了,还能同时收拢流民、佃户,以及部分自耕农的民心。

  自耕农有田,但也不多,而现在人均分田3亩,那他们也能有的赚。

  哪怕只多分一亩地,那也是赚了,还是大赚。

  所有分到田的百姓,肯定都会死心塌地追随汉军,因为只有汉军一直在,他们的土地才能保得住。

第72章 成家立业

  冯修永等聂宇定下决议,方才接着说道:“大将军,这只是佃户,流民、军户分田的解决方案,还有关于游民的户籍分田问题……”

  关于游民,前面就有提到过,便是诸如牛马、打行在内,还包括了地方的土匪、流氓、乞丐、娼妓、江湖术士等特殊群体。

  游民重点在于“游”字,他们往往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游荡,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可以是牛马,也可以是打行打手,更可以是地痞无赖。

  游民主要形成于明朝中后期,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就是王朝后期人口爆炸式增长和土地兼并相冲,导致大量人口失去土地,被迫远走他乡成为游民。

  当然,汉军老营出身的流民,并不算作游民,因为游民本来就没有土地,且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迁徙,而流民则是各种原因下离开了家乡的失地农民,不光居无定所,还可能随时饿死。

  作为湖广重镇的荆州府,还没有遭受过剧烈的战争破坏,所以不光是外来涌入的流民多,城市容纳的游民也很多。

  刚开始,这些城市游民倒没有太大的反应,因为他们信不过汉军,也信不过大将军府,再加上原来的迁徙生活也过惯了,并没多少人去乡下分田落户。

  可随着大将军府开始扫荡城市里的牛马打行,就连街头要饭的乞丐在内,只要手脚健全的也都被抓着去落户分田。

  有手有脚的,干什么不好,非要当乞丐要饭?

  没有地,那就给你分地,不会种地,那就让基层官吏安排人,带着你一块种地,缺耕牛的也可以由官府租借。

  除非实在老弱妇孺,才会安排送去栖流所集中安置。

  嗯,可能许多人不信,但清朝确实设有赠养鳏寡乞丐的栖流所,其本质是延续自宋徽宗时期的居养院制度。

  南宋、元、明、清都有延续这条制度,因为确实可以稳定社会秩序,减少那些不稳定因素闹乱子的可能性。

  聂宇没有废置栖流所,反而出钱重启了不少,实在是乾隆末年的满清,已经由内到外烂透了,地方的栖流所也在逐渐名存实亡。

  因为大量乞丐被强制的编户分田,实在老无所依的也安排住进了栖流所,导致城市游民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再加上汉军此前宣传的分田减税、禁蓄奴婢等等政策。

  今年初春开始,越来越多混不下去的城市游民,还有许多有手有脚,渴望有稳定生活的牛马,纷纷前往乡下农村,想要编户分田,成为正经种地的百姓。

  初时还好,地方官吏认为这是政绩,还能宣扬汉军的民心所向,可很快就发现苗头不对了,分田的人实在太多了,田也不够分了。

  聂宇看着手里的文书报告,怎么也没想过只是强制清退乞丐,让乞丐们恢复生产,就能带来如此剧烈的影响。

  聂宇想了想,问道:“有什么解决方案吗?”

  冯修水说道:“民政衙门的同僚提供了一条方案,让游民都落户在城市,而城市户籍不参与乡镇户籍的分田,那就不会出现地不够分,只是这样的话,游民的本质关系没有变化,让他们落户在城市,哪怕换个城市落户,也只让他们到另一个地方做游民,该当乞丐的继续做乞丐,该做流氓的继续当流氓……”

  聂宇点点头,认同了秘书阁的说法,游民想要去农村分田,无非就是改变现状,让他们落户城市,那连治标不治本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自欺欺人。

  聂宇又问:“那秘书阁有什么方案?”

  冯修永说道:“移民、垦荒,没有别的办法。甚至包括现在的分田,不算上游民在内,分到后面也会逐渐不够分,唯有移民和垦荒才能解决,而移民和垦荒,意味着必须打仗。”

  行了,明白了,马尔萨斯陷阱嘛!

  聂宇记得自己前世在营销号上看到过,说白了就是人口增长永远比土地增长要快,要解决二者不均的问题,只能持续增加土地增长,或者降低人口增长。

  海岛奇兵解决问题的办法,靠的是流放罪犯和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暂时搞不了,聂宇能买到蒸汽机图纸,但暂时没空去弄,只能先打仗扩张地盘了。

  聂宇微微点头,说道:“嗯,那还是按照刚才说的,户籍分田改为人均分田,再组织百姓开垦拓荒,具体细节让民政衙门做一份报告给我看,还有游民愿意落户的也不用拒绝,总归是愿意种地更生的。”

  内政分田的事情说完,眼看冯修永似乎还有话说。

  “还有什么事吗?”聂宇问道。

  冯修永笑道:“大将军,我汉军自月初出兵攻略公安、石首、监利三县,于日前奏报,公安、石首二县已下,余下监利县不过螳臂当车。而湖北巡抚惠龄有着把柄受制于大将军,如非逼不得已,他不会管这荆州之事,我汉军大势已成矣!”

  说完,见聂宇面色没有什么波动,冯修永忽然一拱手说道:“大将军,您该娶妻了!”

  “……”

  聂宇一愣,周旋了半天,居然是来劝他结婚的。

  其余秘书官脸色无有波动,显然都已提前通过了气,对现在这情况有过准备。

  聂宇也不尴尬,反正前面该尴尬都尴尬过了,他说道:“如今反清大业刚刚起步,本将军也还年轻,此事倒是先不着急。”

  冯修永没说话,下面一个秘书官起身说道:“大将军此言差矣!须知成家立业,唯有先成家,方才再立业。而大将军是真英雄,不被儿女情长所扰,这才先创下偌大基业,如今我汉军之势既成,不再先前那般危局,也当娶妻成家,以安民心了。”

  总结起来就是,之前反清刚起步,局势还不稳当,现在荆州都是汉军地盘了,湖北巡抚也被拿捏,也该成家安定人心了。

  没办法,造反就这样,就连娶妻也不能全凭个人喜乐,更多是为了政治任务。

  比如朱元璋就先娶了马皇后,再娶了郭惠妃,马皇后是真爱,而郭惠妃不见得,能收了,全在于安抚郭子兴旧部。

  冯修永见聂宇还在犹豫,方才补充道:“大将军,此事老太爷也是知晓的!”

  “而且古来开创之主,虽也有大将军这般情况,但也大多在立业过后便成家,以安军民之心!”

  话说的不多,但该暗示的意思也暗示差不多,有了基业还不成家的,就算自己能放心,手底下跟着一起造反的官员、军队、百姓也不放心。

  说句不好听的,万一要是你突然死了怎么办?

  没有后代,这反清大业谁来继承?

  聂宇被说服了:“本将军知道了。”

第73章 糟粕陋习

  堂堂反清复汉大将军,连自己的婚姻大事也不能完全自主,委实有些憋屈了。

  在会议上顺便把事定下,后续的倒是不需要聂宇太多操心。

  不是他不重视,人生大事也能做甩手掌柜,而是他还有个活着的亲爹。

  这里面涉及到了孝道,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无后指的可不是什么没有后代,而是说的儿女成家不跟父母知会,就叫无后,也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所以,这事必须得由他亲爹来经手,而他要做的就只有适当透露下自己的喜好。

  整的跟皇帝选秀似的,也确实差的不多了。

  聂杰人这位中年老父亲,倒是精神头十足,扫过去数月来管理民政衙门的疲惫。儿子终于愿意娶妻成家,让他心怀大慰,总算能对聂家祖宗有个交代,不至于在他这辈断了香火。

  堂弟聂霖说是堂弟,但终究只是远房投奔来的亲戚,了不起就是一个姓而已,就算能延续香火祭祀,聂杰人脑子抽了才会让堂弟过来延续香火。

  聂杰人忙活着给儿子张罗挑选,只是聂宇透露出来的喜好,又是让他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好。

  不要裹小脚的,这也能叫喜好?

  现在这世道,就算他们已经造反了,这治下地盘里,除开要干活劳碌的穷苦百姓,但凡高门大户,哪有不裹小脚的。

  裹脚缠足,具体始自什么时候已经无从考证,但确实是在清朝全面兴起,理由也非常可笑,就是男降(清)女不降。

  因为满清入关以后,最初是禁止女子缠足的,这样不利于农耕生产,但禁到了康熙七年就被迫放弃。实在是民间抵触情绪太重,甚至上升到了民族国家层面,认为自己缠足就是女不降清,而男的剃发留辫子就是降清了。

  闹到现在乾隆末年,已经基本上大势难改,就连八旗满大爷都有许多缠足裹脚的,还能不缠足的,只剩下大部分的中下层地主,以及穷苦百姓家的女儿了。

  农民也不是傻的,缠足了意味着失去劳动力,不是家里有钱有产业的,谁会去搞什么缠足裹脚。

  聂宇暂时也不打算禁止,因为他还要忙着对付清军,但相关决议已经在大将军府内部,跟着前面透给老爹他们的喜好,给一并下发了出去。

  “大将军,若现在禁止女子缠足,恐会引来官民抵触情绪。”冯修永不无忧虑道。

  聂宇一脸严肃问道:“官民为何会抵触?”

  “这自然是因为禁止缠足不合……”

  不合什么,冯修永说不出来了,总不能是不合礼法吧!

  礼法可没规定过女人定要缠足的,就连他们正在造反要推翻的满清朝廷,也曾经数次下达过禁止女子缠足裹脚的政令,只是都因为百姓抵触而不了了之。

  聂宇继续说道:“缠足本无人道,女子足小又是哪里好看,能让这么多人趋之赞叹,不惜以此来迫害女子健康。”

  有秘书官出言反驳,倒也算不上反驳,更多是在提醒:“大将军,官民女子缠足裹脚,此为男降女不降也!”

  聂宇听罢又是冷笑,他又不是不知道:“男降女不降,咱们又不是伪清,说的是哪门子的不降,既然是不降,那不是更应该废止缠足?”

  “而且,孝道第一条,说的便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女子不知道就罢了,这天下的读书人难道也都不知道吗?”

  好家伙,一下子就上升到了孝道层面,这还让他们怎么往下说?

  “大将军,臣无话可说。”冯修永也没法劝了。

  再说就是不孝,还是劝人不孝,这骂名没人背得起,而且也不光是骂名,十恶不赦的罪名里有一条可就是说的不孝。

  场面突然变冷,因为都无话可说,那就干脆不说。

  “呵呵。”

  聂宇忽地一笑,说道:“本将军也非是心血来潮,这禁止女子缠足,同样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而且,这事暂时也急不得,现在只是与你们先提前通个气,回去拟定一个具体的章程出来。至于理由,就从《孝经》入手吧!”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轻易毁伤呢?凡是缠足的都可打为不孝,劝人缠足的就是在劝人不孝。”

  聂宇粗暴的一言定性,也完全堵死后面秘书阁劝说的渠道,既然不能劝,那就不要劝了,少做那么些无用功。

首节 上一节 42/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