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只知道以往还能卖粮食换钱买盐巴、药品、布匹,可现在全都卖不出去了,地主收租都不要粮食了,光吃粮食是能活命,可你看到别人还能吃肉,而你自己连盐都吃不起,你会怎么办?
农业部长现阶段想出来的办法就是提供农业补贴,对偏远山区免征农业税以及固定资产土地税,安抚住偏远地区的农民们,至少让他们种一年地下来能够有钱买盐买药买针线。
顺带农业部也得开始规划附加值更高的产业,比如在云贵湘川等地区开展茶叶、水果、中药材种植计划,提高农民收入,稳住这些人别生乱,这些地方可都是最能打的地方,都是不怕死的,蛮子就是说他们,他们要是过不好,那大家都别过了。
在没有大规模完成城市化工业化之前,这些地方的人口不能大规模流出,因为没有安置的地方和岗位。
董建昌听闻农业部一口气就要十亿大洋拨款,而且还是一年,来年还得继续要,顿时就坐不住了,除了拨款补贴之外,还需要额外财政继续给钱扶持各地高附加值农业,--年下来财政在农业上面的支出就得超过三十亿!
现在年底商量好,过完元旦就必须马上拨款,趁着农历过年之前,一九三八年的补贴必须到位,否则农民们今年口袋里没钱只能守着一堆慢慢受潮的粮食过年,那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农业部长用了二十分钟的时间说明了问题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中央政府不考虑农民利益,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民利益,只顾改革机械化农业,还不断进口陈粮打压粮价,到最后还没有本事消化这么多的破产农民,你不掏钱谁掏钱?
本年度南京中央政府从现代进口了一千五百万吨的粮食,这还不包括其他农产品还有食品,这就相当于是改革前全国农业产量百分之二十左右了,再算上农垦兵团出产的海量粮食,这些都是成本极低的,流入市场之后,根本就不是小农经济扛得住的。利益是不会凭空产生了,中央政府利用粮食牟利攫取社会财富,那么农民那份就没了。
“这群刁民,吃不饱要造反,现在吃得饱还要造反,真当我董建昌没脾气么?每年这么多钱都补贴扶持了,我还不如拿着当军费镇压他们,只要闹,就给钱,那往后我南京中央不成了软柿子?”老董态度强硬,不愿给钱,不是他不体恤子民,而是体恤不起!
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城市人口顶天五千万甚至还不到,四亿农民,大基建撑死消化五千万,工业发展现阶段哪怕硬塞也只能消化五千万,剩下三亿怎么补贴?他老董就算是有座金山也不够三亿人吃!
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不以个人意志转移的,你老董既然带来了便宜到爆的粮食,那就承担所有人吃饱饭之后的后果。
人活着不止是有食物需求,还有医疗需求、服装需求、住房需求、教育需求等等,以前的农民哪怕饿肚子,但也还是能够吃到盐巴,紧一紧不是大灾之年,还能卖一些粮食,去城里面买药,小孩子碰运气还能上个学。
可现在农民连针线都买不起了,光有粮食远远不够,个体户农民没法长期储存这么多的粮食,一时之间他们吃不完卖不掉,交租子都没人要,交税也没人收,眼睁睁看着没办法,谁都不能接受。
农业部长继续苦劝,这事儿必须得处理了,发展中带来的问题,还得靠发展解决,劝说老董要用辩证唯物的角度看待问题。
现在多花钱稳住,将来情况有变等工业发展起来了,城市化也跟上来了,这些人可就是大有用处的劳动力了,实在不行移民漠北、红河这些新建省份,多给些地也能解决不少问题。
偏远山区人均一亩三分地养活不了人,移民到了新领土一人给个几十亩地也搞机械化种植,那就能养活了,凡事要多想,不能总靠枪杆子解决。
老董心里头很委屈,但考虑自己的威望,最后还是咬牙签字批准了农业部的申请,没办法中国人太多了,农民更多,任何农民的一点小问题,那就是几亿人的大问题,疏忽不得,四亿农民一担不满他老董,就算是老董的军队打上月球都没用!
260.委员长,咱们工业系统也得发展呐!
刚送走农业部长,工业部长又跑进来了,大手一挥将预算报告甩在了老董的办公桌上,然后往沙发上一坐,大有不给钱就不走人的架势。
老董也没有对对方的态度感到不满,毕竟你这个委员长都朝九晚五了,底下人忙得脚跟不着地,好不容易逮到了见面机会发发脾气也是情有可原的,老董对于能干事而且不反对自己的人一向都是很宽容的,这年头找几个办实事的人才不容易,有点脾气也是情有可原的。
有本事有脾气的人总比那些没有本事空有脾气的人好太多了,没这些人帮忙撑场子,老董一个人可摆弄不来这么偌大的一个国家。
老董这厮有个坏毛病,那就是放权很严重,听上去这是件好事儿,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老董只放事权不放财权,最终的审批报告还是得他签字才有钱,当然了你如果拍板要干的事情不需要南京掏钱,那就另当别论了。
放权严重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责任也跟着一块到你手上来了,老董自己成了不粘锅,有了成绩是他领导有方,有了问题那就是你来背黑锅了。
老董拿着工业部的财政预算报告,直接跳过了中间繁琐的内容,他不懂什么工业体系是纯粹的外行人,所以老董不看那些看不懂的东西,只看结尾最后的数字,看着一串长长的数字,老董开始用手指头一个个数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
“我说老任,你没弄错小数点吧?二十亿? ?应该是二亿吧?”
工业部长摇头:“没弄错,就是二十亿零七千五百三十五万!多一分我不要,少一分我不干!”
董建昌被这话气得够呛,但也还是耐着脾气说道:“好好说话,你们延安出来一个个脾气都这么冲干什么,有事商量嘛!
哪有见面就将军的?”
工业部长直接道:“委员长,这不是将军,这是工业部的底限,少于这个数字,明年的工业建设开展不起来,我们也是没办法了,否则谁愿意这么狮子大开口。”
工业部长提及工业建设,那也是立刻如数家珍开始诉苦,向董委员长申诉目前国家工业建设的难题,主要就是人才市场、体系等等问题。
首先就是人才问题,现在工业体系开始大建设之后,南京工业部目前规划之中的五个工业带,两湖平原工业带、南京芜湖工业带、京津冀工业带、成渝工业带、长安工业带,未来还可能继续规划东北工业区以及大西北工业区。
这些庞大的工业带涉及到了现代工业体系所有需要的行业,也是现代那边产能转移合作计划的重点实施平台,可要建起来,设备和技术都不是难题,最缺的还是人才,联邦境内本土培养的那点工人数量,打一半都被拉进军队去了。
海陆空三军都需要大量的技术兵种,海军需要轮机兵、损管队、维修员等等兵种,空军需要地勤、机械师,陆军需要工兵、驾驶员、维修员,自己培养来不及了,那就是直接从民间征召。
军队为了抢人才,那可是开出了优渥的条件,技术兵种参军之后可以直接跳过等兵、 一等兵军衔,一次性授予上等兵军衔,干一年就可以晋升军士成为职业军人,就跟现代那边大学生参军差不多的待遇。
而且招收条件很宽泛,甚至说你打螺丝熟练都能应招,熟悉机械结构、能够从事维修工作的人甚至可以被直接授予军士军衔,学历如果有高中以上,授予少尉军衔都不是问题。
工业部年中开始全国大摸底,规划工业建设计划,搞到最后猛然发现基本盘的工人都快被军队挖墙脚给挖光了,空有设备没有工人那能干什么?
工业部现在的办法就是内外兼修,对内守住剩下的基本盘,提升工人福利待遇制定相关劳动法律,在全国各地兴建各类工业专科学院用来专门培养工人,这些事儿都是需要砸进去海量资金的,新建的工科学院都是免费入学的,由政府承担全部开支,但是学员毕业之后必须听从安排接受调配前往国有企业上班满十年作为补偿。
当然了,这年头也不会有那种上完学就跑路的家伙,进国企当工人对于很多寒门子弟而言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出路了,而且连上学学技术都是国家承担费用,那就更别说跑了。
对外,工业部开始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尤其是南洋一带的华人技术专家还有学子,这些人以往都被军队拉过去打仗了,现在工业部缓过来了之后也是赶紧截住,这些高素质人群去打仗实在是暴殄天物。
除了南洋地区的华人之外,对于欧美地区归国的华人,政府也是开出了高额悬赏,大学生来一个奖励个人五千大洋,如果由介绍人带领回国,那么介绍人也可以拿到一千大洋的介绍费,归国之后要什么给什么,一切都好说。
除了华人之外针对海外洋人的高素质人群,南京政府也开出了大价钱引进人才,待遇比华人差了那么一丢丢,但是也颇为不菲。
现在从外部引进人才最多的来源地就是西欧尤其是德国,南京同柏林签署密约同盟之后,柏林每年固定接受上万名华人留学生,同时也派遣大量技术人员来华帮助工业建设,代价就是联邦所有的技术都对德国开放,因为离开了德国佬自己根本玩不转。
工业建设第二大难题就是市场问题,现在明明是战争期间,但是建起来的军工厂却死活拿不到军方订单,连步枪手枪订单都接不到,这让相关工厂极其恼火,痛斥军队内部存在买办行为,从来不支持国货,搞得现在汉阳兵工厂连枪管都不造了,直接拉钢筋打铁轨维持生活。
幸亏大基建规划开始了,需要海量的建设材料,这才让工业部门有口饭吃,否则早就饿死了。
老董每次接到工业部发来的反倾销申请那都是十分尴尬的,工业部怒斥国家中央政府不支持国货,一个劲儿从国外进口大量工业品,不断倾销本国市场,要求老董出台措施制止这种现状,并且抓出幕后那些个买办败类!
老董看完这些申诉之后一直都是留中不发,他总不可能自己抓自己吧?南京中央政府就是整个联邦最大的买办,尤其是军火上面,你敢不买,雷彪那可是要发飙的!
当然了,民用商品也得咬牙购买,这可是中央政府的财源,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疯狂收割民间财富用以支持战争,否则光靠现在全国那点税收,养活地方都不够!就这样在现代工业的疯狂倾销之下, 联邦本土工业一片哀嚎,你一尺布生产成本是一毛钱,可进口来的一尺布售价都只要五分钱,这你怎么竞争?
重工业那就更加别提了,现在联邦重工业接到最多的订单就是建材,除此之外稍微有一点技术的东西那都根本竞争不过,单纯就拿一台煤灶来说,进口价格被南京二道贩子加价售卖都只需要两块大洋,本土制造出来的成本价就是一块五,这你有什么办法。
工业部长此刻坐在老董的办公室内一把鼻涕一抹泪,不断怒斥买办误国,长此以往民族工业何日才能有出头之地?
老董一脸尴尬,只能说转移话题,开始挑毛病,抛开买办问题不谈,这二十亿拨款建学校引进人才,再怎么用也不可能用得完。
工业部长开口直接甩出了一堆专业术语,开始反驳老董的短视行为,现在工业部不止是需要建设工业带,还得搞配套的三通一平建设,专业是属于基建,但却又不属于大基建规划之中,中央政府的大基建只包括公路、铁路、桥梁、港口、航道、水电站等等建设项目。但工业带建设就需要更多了,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通水不用说了,工程建设、人员少不了。
工业生产这都是需要大量的水,不通水的工业区什么都干不了,通电也是基本要求,哪怕建设过程之中的施工用电需求量也非常大,更加别提工厂建设好了之后,工业生产所需要的电力,南京中央政府进口的那些设备几乎全都是电力驱动的,连一台蒸汽驱动的都找不到,没有电力什么都干不了。工业部已经等不及水电站修建完毕了,他们已经在南京。
武汉、长沙、成都、重庆、西安、北平、天津等地大批量建设火电站,这些电站建设完毕之后不提供民用电力,全都是工业部内部组网只供给工业用电,工业部甚至还专门成立了自家的工业电网集团。
最后的道路通和场地平也是需要工业部联合当地政府推进的,工业带虽然有规划的铁路以及公路通过,但内部场地以及道路也是非常大的一项工程,没钱谁给你修?
工业部预计在最后阶段,还有更多的基础配套项目也需要花钱砸,除了三通一平之外,还得增加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等等多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起以往来说,现在进口的这些设备对于基础需求高出去不知道多少。
单单就说通电这个工程,二十亿都只是一个开胃菜而已,现阶段联邦发电量仅仅一亿度出头,这点电力你想搞现代工业?估计你搞蒸汽朋克都不够用!
未来工业部预计,伴随着每年工业产能的增加工厂陆续军工开始生产之后,每年的用电量都将几何级倍增,明年至少需要五百亿度电能才能满足需求,后年两千亿度,未来十年之后联邦仅仅只算工业用电都将会超过五千亿度,更加别提还有海量的民用电力需求了。
工业部申请的明年财政预算额度中,有十五亿都将会投入到电力工业发展,一股脑的全砸进去,也不知道够不够用,这就连工业部长自己都没有底,到时候估计还得申请额外拨款。
“任部长,你这就过分了,二十亿都还不够,还想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你当中央财政国库里面都是金山银海么?”
老董感觉自己上当了,早知道当初就不该在什么产能转移合作协议上签字,本来以为就是进口设备技术的事情,花点钱没什么,可现在都还没开始呢,这就是一当接着一当,上不完根本就上不完呐!
鬼知道搞工业建设这么麻烦的,老董就不会答应接收那头的落后产能转移了,这都还什么都没开始呢,几个工业区只有两湖工业带搞得红红火火,其他工业带很多都是规划之中,单单一个三通一平就快要了南京中央的老命了。
工业部长劝道:“委员长,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呐,买办思想是要不得滴!以前这种当我们上过不少了,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树树摇,靠人人会跑呐!打铁还需自身硬,马克思说过....
“行行,你别说了,打住!”老董顿感一阵头疼,这群红脑壳什么都好,就是唯独喜欢洗脑,这一点老董很不喜欢。
“这样吧,我们先买这用,工业建设耗资太大了,未来打完仗慢慢来嘛,何必急于一时,正所谓造不如买,你放心,我的渠道肯定稳妥,只要我们继续打仗,来源绝对不会切断的,这一点我可以保证!”老董拍胸脯道,现在他也是实在没钱了,军费开支这么大,一年下来政府收入给完那头特别国债的利息剩下不了多少了,继续借钱老董心里也没底。
工业部长听完愤而起身道:“好呀,我就知道买办藏得深,但没想到,委员长您也是一员,难怪我们工业建设这么艰难,原来问题处在根子上了,委员长.......
“你别说话,我批,我签字!你赶紧带着预算走人,别烦我了!“董建昌不想继续这场谈话了,再谈下去就得漏出鸡脚了要是他董委员长最大买办的真相暴露了,那可是要影响威望了,所以董建昌很干脆的签字批准,拿钱堵住了工业部长的嘴巴。
261.委员长,教育部的事情您可得多照顾!
送走了工业部长之后,董建昌又陆续接见了两三位延安出身的高官,全都是工科男死脑筋,伸手就要钱,不给钱就闹,搞得董建昌再不想见这群人了,点名直接让教育部长阎锡山插队进自己办公室。
工科男见多了实在是这夭寿,还是见见国党的文科男调剂一下比较好,否则董建昌都担心自己今关会被熬死在办公室里面。
阎锡山插队的行为引起了门外诸多的不满,脾气火爆的部长甚至挽袖子想要揍人了,一个劲几的警告阎锡山利索—点,别磨蹭,有什么赶紧说,说完赶紧出来,别耽误大家时间。
i阎锡山进了办公室之后,也是照例先交报告,态度比之前那些红脑壳恭敬多了,低眉顺眼的,一口一个委座,叫得董建昌也是非常舒心,拿起报告就想批了,但还是很鸡贼的看了一眼未尾的数字。
“个、十、百、千、万...........亿、十亿???好小子你也跟我来这个?“看完数字的董建昌心道好悬,差点就被阎老西的马屁给忽悠了,这要是直接签字了,财政部就得原地爆炸,连签好几分几千亿的拨款,谁能扛得住?
这阎老西也不愧是鸡蛋舞王,眼看露馅了,就又开始拍马屁:“委座,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上投一分钱,将来那就是一块钱的收入,稳赚不赔的,现在投入三十二亿,将来那就是上千亿的回报,打劫都没有这么高的收益呐!”
董建昌严肃道:“阎部长,你别跟我打马虎眼,你也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到几十年之后我董建昌早就是一捧黄土了,现在我们就事论事,这么多钱花出去,我这政府就得破产,要不这个委员长你来当,我退位让贤算了,都找老子要钱,我去找谁要钱?”
阎锡山继续说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百年之后中华民众会记住委员长的功劳的,这可是青史留名呐。”
董建昌喝了口王老吉赶紧消消火气:“哼,我看不是吧,我老董不是刚出江湖的毛头小子,这些年只见过前人栽树后人砍柴的事情!”
眼看忽悠不管用了,阎锡山赶紧继续拍马屁了:“委座,古代皇帝那些千古一帝,那个不是文治武功然后进的太庙,委座的武功已经是到手了,受命于叛军之际,领衔于危难之间,力挽狂澜率领举国军民抵抗侵略保卫首都,现在又开始大反攻。
百年之后,您一个高祖武皇帝的评价跑不了了,可文治也不能落下呐,弄个高祖仁皇帝评价多好,文治武功全都齐了,这文笔如刀,您也不想落下一个穷兵赎武的盖棺之论吧?
“什么武皇帝仁皇帝的?你别瞎说,不是我,我没有,也没想过!我董建昌就算是从这跳下去,出门被饿死,也不会当皇帝的!“董建昌一脸正义慷慨,严厉批判阎锡山的封建思想,然后转而说道:“继续说说这文治,"咱们只谈正事儿,不要东拉西扯!”
小人物怕权利,大人物怕史书,自古以来莫不是如此,高居庙堂的天佬们在权利道路上都到了头,那就得考虑身后名了谁不想史书上多写自己的好名声?
董建昌虽然还不是皇帝,但按照规格,他要是进了史记里面那也是得写进“帝王本纪"那个天卷的,虽然现在民国没有吏官这个职位了,但却有文史研究室呐,那里面可都是笔下不留情的文人。
史官好歹隶属编制内的人物,董建昌相信要是给足压力,改一改多写写伟光正,少些阴暗面还是没问题的,但换成了研究室里面的文人,那可就不一定了,你给他们施压,他们立马不干走人了,要是有二愣子非要学太史三兄弟,他老董也不敢去当崔杼呐。
老董执政之后,就成立了文史研究院,把那些吃饱了没事干的民国天师全都送进去大把花钱养着,就是不想让他们去外面嚼舌头。
要知道现在可是流行白话文了,逼急了这群人跑出去写野史,那白话文的野史可比文言文正史都还坑人,因为白话文大家都着得懂,若是多冒出来几部野史,他老董百年之后那可就是身败名裂呐!
阎锡山很了解此刻董建昌的内心活动,立刻上前说道:“委座,您现在文治武功就只差一个文治之功了,这年头科举废除了,文治之功不好弄,文人那边谁都不服谁,一群所谓大师整天就知道耍笔头到处暗讽,拉拢他们也没用。
我特地给您想了一个办法,只要办成了,那您的文治之功绝对跑不了,到时候文武双全,高祖仁皇帝之名响彻寰宇,岂不妙哉?"
老董摸着下巴,看向了阎老西道:“计将安出?还请先生教我!”
阎锡山—脸谋士—般的淡然微笑,抚掌而言:“此计名为:九年义务教育!”
老董追问道:“说人话!讲清楚什么叫九年义务教育,我老董卖花布出身,别给我玩什么弯弯绕的。”
阎锡山赶紧说道:“就是国家出资补贴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至少接受为期九年的免费义务教育,四年小学、三年初中,两年高中!
只要计划推进普及了,到时候中国就永远不缺人才了,人人都是高中生,都是都识文断字,出来就能工作,东西—拿就会,多好的牛马?”
阎锡山也是有私心的,到他这个地步,他也是想明白了,自己没有可能往上继续爬了,兵权被削掉了,老老实实听话在南京当一个教育部长,熬完几年任期退休享清福就是最好的选择。
但人总是有野心的,阎锡山也不甘心默默无闻的被历史扫进垃圾堆,多少也得捞一点再走嘛,捞权不可能,捞钱害怕被劳动送到西北去修路,所以就只能捞名声了,这也是最划算了。
什么钱财权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了,唯有青史留名那才是长久之计,只要九年义务教育搞成了,他这个提出计划并且推进的部长也得跟着捞取不少的收益,现在阎锡山作为文臣,只要搞定了这件事儿,哪怕只是一个开头。
那么百年之后他的名声足以配得上一个谥号,事情在他手上办成了,那他就是文正、文贞,他若是只开了一个好头,那就是文成、文忠,这都是得上史书浓墨重彩记下来的,搞成了,史书上他阎锡山至少得占一页!
“计划很不错,但需要的钱太多了,三十二亿,这特么能养多少个师,能建多少艘军舰,现在打仗呢,你要不回去再做做方案,能省多少是多少嘛,实在不行搞个六年义务教育就差不多了。“董建昌心中已经被文治武功武文双全仁皇帝的称号吸引上钩了,可就是成本太高了,第一年就是三十二亿,再往下继续涨,他老董也不知道自己扛不扛得住。
“六年不行呐,这数字与您不匹配!“阎锡山掐指一算摆出了一副神棍姿态,神神叨叨的说道:“九,既为阳数,又为极数,天之高为九重,地之极为九泉,九又与久同音,寓意江山永固长久,又意为龙,龙耀九霄代表天九五之尊统天下帝王专属。
六算什么,老六?六六大顺?还是五魁首六六六?要省钱那还不如只搞四年算了,省的还更多!“
董建昌听完起身摆手:“四年绝对不行,四算什么,死么?不吉利,还是九年比较好,这数我喜欢,要不再加一个五年大学,直接凑成九五之数?“
阎锡山听完额头都冒汗了,刚才都还是一阵言词批评我搞封建,你现在倒跟我玩起了迷信,五年大学这能搞义务教育么?他这把骨头可禁不起这么折腾。
阎老西赶紧劝道:“委座,过犹不及,有个九就够了,凡事不可太尽!”
董建昌重新坐下来,感觉自己的确是有些太极端了,缓过来之后点买道:“这倒也是,总得给后人留下一点进步空间嘛,九年义务教育就挺不错了,我批了!”
阎锡山赶紧起身鞠躬:“委座大恩大德,卑职仅代举国上下千千方方嗷嗷待哺学龄幼子,向您致谢!您的恩德,我们永世都难以还尽,世人皆会铭记委员长恩情,您就是我们的太阳呐!”
董建昌听完一脸严肃批评道:“阎部长,你这又是犯了个人崇拜的错误,这不是我的恩情,这是国家的恩情,取之手民用之于民嘛,切记尔等俸禄皆自民脂民膏,用心办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