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说我是战犯? 第139节

龙文章之所以要委托孟烦了来说这些,不是真心想帮这家伙,而是为了底下―帮老兄弟,242团可是龙文章和吴融一手带出来的团,他俩都不想看到自己的起家班底被虞大铁血给祸祸了,将失一令则军破身死呐,所以能让虞啸卿这小子清醒一点,对大家都有好处。

“聊了这么多,你还没说正事儿,委员长发福利具体是些什么?说出来,我也好带着兄弟们—块高兴一下。”虞啸卿这人也是一点就透的家伙,现在这态度就明显很不错了。

“唔,这才对嘛。”孟烦了接下来就开始转达好消息了。年前全线进攻的时候,委员长在南京就许诺过,将士们大过年顶着严寒风雪作战很辛苦,委员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承诺大家不白干,打出来成绩之后,必定有赏。

老董说话从来都是一诺千金的,不然前线也不会这么玩命打,连过年哪天都是鏖战不断,都是指望着委员长口中的赏赐呢。

这不,阶段性攻势刚结束,委员长承诺的福利就下来了。一线参战官兵本月军饷均翻三倍发放,并且从三月开始,所有军人的基本薪资都迎来了大幅度增长,增长幅度从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好几百,人人都有份。

此次涨薪重点都是涨基层士兵的薪水,因为以往军官和士兵的收入差距太大了,一个普通刚参军的二等兵月薪只有十元,而哪怕一个军校刚出来的准尉学员都有四十元的薪水,一个将官的薪水足足是二等兵的几十倍。

但是真正冲在一线和敌人玩命,伤亡最多的,是二等兵还是准尉亦或是将官呢?

考虑到如此悬殊差距的问题,此次涨薪重点针对的就是中下层了,尤其是士兵阶层,涨的最离谱的就是二等兵了,直接涨了百分之百翻倍到了二十元的基础薪资,往上的一等兵涨到了二十五元,上等兵三十元。

军士涨薪也特别厉害,下士从原来的每月十四元基础薪资涨到了五十元,中士从十七元涨到了五十五元,上士从二十元涨到了六十元。

军士和士兵的薪水迎来了史诗级的增长,全都是翻翻的涨,而军官的薪水则只有尉官收入进行了20%~30%的增长,校官薪水只涨了10%左右,将官薪水一点都没动继续保持原样。

此次涨薪的最大原则就是让一线真正玩命的人拿的更多,谁拼的最凶最厉害那就涨的最多,军官阶层也只有尉官这些前线军官有了稍大幅度的涨薪,中高层军官调整不大。

尤其是将官薪资不但没有涨,反而砍掉了差补、车补,毕竟一线作战你还能出差么?对此将官阶层毫无怨言,甚至还称颂董委员长仁义体恤。

混到将官阶层早就不是靠死工资过日子了,他们的额外收入可比底下人高得多,别的不说,就说上交敌军尸体的补贴金,将官拿一成,校官拿两成,尉官拿三成,士兵拿四成,可将官一个师都只有一个,你说战场上每月上交这么多日本人尸体,一具尸体一块钱,他们能多少?

除了尸体补贴这种缺德收入之外,将官还有额外的战利品分配权利,这也是油水超级大的,比起这些收入而言,基本工资对将军们来说那就是聊胜于无的东西而已。

292.位置多了,底下人才好升

聊完涨工资的问题之后,虞啸卿反应不大,因为他的追求可不是那点军饷,而且上校工资也就是涨了百分之十而已,没多少,并不得值得高兴。

孟烦了看到虞啸卿的反应也是无奈叹了口气,这小子怎么脑子这么轴呢,有些事聪明的很,有些事却又笨的不行,该他操心的不操心,不该他操心成天长吁短叹!

“团座,您这好歹也给点反应呐?”

“我能有什么反应,涨军饷而已,委员长体恤前线作战官兵,一线作战人员涨得厉害,我这个团长又没有涨多少,而且我又不是为了这点军饷来打仗的。”

“您难道就没想到一点别的?”“想到什么?”

“我的团座哟,您还是让你家人给您在安排一个懂事儿老家伙过来吧。”孟烦了无奈,面对这么一个家伙他也只能把话说透了:“这次涨军饷和您本人关系不大,但和您这位团长关系很大,委员长涨薪发福利是为了激励前方士气。

您是团长呐,具体怎么涨士气,那就是您该操作的事情了,赶紧趁热打铁,带着带好消息去下面走走,鼓舞一下下面—线连队的士气,每次下一线你都是找问题寻麻烦的,这次好歹也是待着好消息下去的,让下面人也见识一下团座您讲情分的一面呐!”

虽然说施恩的董委员长老人家,可您这位团长带个恩给下面也没问题,顺带也可以沾点光,挽回下一下刻薄寡恩的形象,孟烦了此刻深深感觉这位虞团座就像是跟蜡烛,非得点才能着。

这种好机会,自己不用花钱,委员长来买单,你就跑一趟可以沾光了,是个人都明白怎么做了,但虞啸卿就是想不到,反而不以为然。

“我是团长,跑下面到处嚷嚷还未公布的命令,这不合适吧?”虞啸卿依然还是有架子的,身为团长他不愿意屈尊降贵。

换别的团长有手段有能力,知道恩威并施,那也用不着这种小把戏了,可对于虞啸卿这种死脑筋曲高和寡,只知道威压起高调不知道施恩抚人心的家伙,这就是很有必要了。

可这时候了,他还担心自己到处嚷嚷未公布的命令,会让上级又不好的观感,孟烦了彻底无语了,自己就是带着上头意思来点你的,你怕个毛线,你不去上头才有意见呐。

而且谁让你嚷嚷呐,不知道找下级聊天谈心,然后巡视的有意无意透漏一下,让大家提前乐呵乐呵不就行了吗,这种事儿只要不是上会正式讨论公布,谁会追究你?难不成你害怕老董食言么?

“我的团座哟,军队不止是打打杀杀,也有人情世故呐~”孟烦了捂着额头说道。

“对上要将人情世故,对下更要讲,您又不是什么监察御史,整天起高调没人买你的账!”

话说到这份上了,虞啸卿也是彻底明白了,这是师部都看不下去,在点他了,在点不动,虞啸卿这个团长迟早会被换到二线去干后勤了,你这么铁血还不在乎金钱利益,那你就去后勤吧,看你这种人就是连贪污都不会家伙。

天可怜见,要不是虞啸卿他爹托人南京找关系打通了汤沐雨的路子,让汤沐雨多照顾一下,汤沐雨还有师部那边才懒得搭理虞啸卿这位公子哥呢,背景也就这样,能力仅限于此,关键还得靠人点才会着,这种人你说怎么照顾?

汤沐雨不想出面,收了好处之后让龙文章办事儿,龙文章看在老部队的面子上,又把差事交给了孟烦了,谁都不想搭理虞啸卿。

孟烦了也是没办法,只能出面了,好说歹说,掰开了揉碎了,这才让虞啸卿弄懂了。

虞啸卿也是赶紧驱车离开了团部,前往一线各连队视察,孟烦了赶紧提醒他空着手去没用,叫几台卡车拉点物资去,团部有不少积存的慰劳军需品,干脆拉到一线发了。

虞啸卿从善如流,甚至还自己掏钱采购了—卡车本地生猪拉着一块出发。

刚骂完营长,现在又跑过去视察连队,然后假模假样的透露一些涨薪水的消息,孟烦了陪在一边也是当着捧眼,好好帮着虞啸卿来了出恩威并施的戏码,营长们也都是看在眼里妈卖批,连长和基层士兵则都是感慨自家团长总算是有些开窍了。

—九三九年三月五日,农历元宵节,正式的加薪命令终于公布全军了,老董承诺的好处还有福利再次如约兑现了,前线的将士们军心大振。

针对一线玩命将士的超级加倍,让所有人都见识到南京董委员长的的魄力,自古以来谁都没见过这么给前线加军饷的,丘八这个群体在目前联邦的地位开始极具拔高,别的不说,至少目前这份基本薪资待遇就值卖命钱了。

—线人员拿到了匹配的卖命钱之后,南京国防部也收回了以往许诺出去的很多权限,比如战利品分配问题,这里所说的战利品包括但不限于土地、房产、金银珠宝、敌产、等等物资,往后军队占领的地方就不允许再出现就地分赃的事情了。

以前那是没办法,老董没钱拿不出足够的待遇,只能在其他地方额外给军队补偿,就跟古代破城之后三日不封刀一样,自己拿不出战后补偿,那就去找别人拿。

现在老董拿出来了足够的补偿和待遇,往后军队占领区那就不是军队说了算,军队只负责占领,占领区土地上的资源财产都是必须交给国家来处理了。

东北那大片的黑土地资源、还有森林资源、石油矿产资源,这可都是已经被老董划入国库准备出口创收的,整个北方接下来的矿产能源、农林渔牧所有的值钱的东西接下来都得被拿来还债,老董身上背着现代那边十几万亿人民币的高息国债,每年利息偿付都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国内能够压榨的全都压榨了一遍,在压榨下去就得有人举旗造反了,所以他只能够依靠军队去抢了,打到哪抢到哪,一边打仗一边还债。

—线官兵涨了薪水,老董还了债,属于是你占了便宜但我也不会亏。

老董对军队基层开始大撒币,对高层也开始继续制造更多的帽子出来,自己占住了国家三军大元帅的位置,下面就新推出了军种元帅和大将的新军衔以及匹配职务出来,这是完全针对军方高层的拉拢举措。

将官阶级光靠涨那点死工资是很难拉拢人心的,只有靠官帽和军衔才行,而且目前联邦国防军已经扩充到了接近四百万人的规模,海陆空三军的装备以及人员都在不断增长,目前上将军衔已经不太适合军队规模了,而且十个上将的人数也太少了。

已经提拔出来的上将就超过了十个,陆军占了八个,海军两个,空军一个,未来还得继续提拔,上将多了,上面就得有更高军衔的大佬才能够压得住。

少将当师长,中将军长,上将就是军群司令官,往后出现了战区这一级别编制,下面肯定得统辖多个军群,上将百分百不够压场子的,因为大家都是上将,凭啥我要服你?战区总司令官级别那就必须得是大将了。

比大将更高军种元帅差不多就是授予那些功勋卓著资历足够老,战功也足够多,对国家军事战略以及战争推进贡献足够大的将领,元帅老董不会轻易给出去,就算是给出去了,那也极大概率是给即将退休养老的家伙。

名义上将官级别升迁授衔都是南京国防部人事厅审议决定,中将以下人员人事厅可以直接委任,中将以上含中将那人事厅只有审议推荐人员的权利,决定权还在国防委员会那里,毕竟国防部人事厅主官也就是中将,中将批准中将以上晋升那就是纯属扯淡,你敢签字批准,人家被晋升的人都还嫌弃你资格不够呢。

而南京国防部国防委员会里面的委员也都是以往各派系退下来的大佬,都是在委员会里面领一个闲职当小透明而已,实际话事人还是老董,什么投票表决那都是走过场的事情,老董同意的人都不会反对,老董反对的人甚至连提名讨论的资格都没有。

大家都很清楚,新设立的大将以及元帅军衔最终审核权利就在老董一个人手中,谁能升全都看老董的意思。

新军衔设立的命令是和大涨薪命令一块颁布的,老董也是十分够意思的,新命令一出来那就是迫不及待的任人唯亲,先把自己的心腹全都提拔了一遍,杨立仁这个情报头子竟然混成了陆军上将国防部参谋次长,他是第二个被提拔的老董心腹,第一个就是汤勇上将。

随后当初跟着老董从31集团军混过来的将领们纷纷升官晋衔,原第四军军长现任南京军群副司令张金鹏被晋升陆军上将,原59军军长,现任首都卫戍部队司令官欧震晋升陆军上将,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官周宪章晋升海军上将担任海军司令部参谋长。

就连老董原来的那位亲随副官刘传厚也被晋升中将调到了西北军群熬资历去了,刘传厚这么一个三十三岁的中将可以说是很离谱了,这家伙重庆兵变之前都还是区区上校而已,兵变完了送走老蒋立马就成了少将,现在一年多时间而已就被提拔为了中将,老董命令发出去之后,连刘传厚本人都有些脸红不好意思了。

也幸亏现在推出来大将和军种元帅的军衔,中将不怎么显眼了,否则换以前上将封顶的时候,你老董这么提拔试试,下面人百分百意见天大,三十三岁的中将都给整出来,那接下来还怎么升?

现在老董就是在创造位置,让高层有继续晋升的空间,高层升了让出来位置了,下面人才能继续升,接下来的仗还有得打,都升不上去那可就难办了,总不能拼死打到了战争结束了,老子军衔还是战前一模一样,那换做谁都接受不了。

老董近来的一系列举措让联邦政坛的局势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一边对着政界不断疯狂清洗,一边又对军方疯狂撒币丢官帽搞升迁,高层大佬们纷纷听到了老董打算盘的声音,哪怕就是远隔千里之外的北方前线司令部,也同样能够听到老董在南京打算盘的声音。

老董自以为藏得很深的心思,实际上对于高层官员将领这些人精而言那都是明牌了,这么疯狂清洗政界,又大力犒赏军队,稍微琢磨一下就知道老董接下来想干什么了。

清洗文官系统,大力提拔无根底的年轻官员,用反贪的手段搞死了不少反对者,连文化界都没有放过,曲阜孔家的祖坟都快被老董刨了,再加上废除对满清余孽的优待条例,开始追究他们的复辟罪责,连还在东北日本人手上的溥仪都被缺席判处死刑了,这摆明是要扫清障碍。

老董更进—步的阻力,全都在大清洗过程中被清理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人要么是干实事的,要么就是不吭声的,在没有谁敢蹦出来闹幺蛾子了。

就这老董都还是不放心,继续收拢军队人心,疯狂的加薪涨待遇,而且还在民间搞义务教育、农业改革、工业化城市化等等大工程,不断拉拢民心。

枪杆子喂饱了,平民老百姓福利给足了,老董这接下来要干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了,这特么完全就是对着袁世凯去学的,袁世凯哪里做的不到位了,他就疯狂补哪里,完全拿着老袁这个短命鬼当明灯了。

这法子虽然有些对不住老袁,但却非常实用,前辈失败的经验那就是你成功秘诀嘛,他怎么失败的,你就怎么成功,把他没干的全都补上,干对了的加强,干错了的坚决改掉,这你要是还成不了,那就是没天理了。

老董现在也是差不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下面人给足了帽子升迁,自己也得给自己准备—顶帽子不是?

293.胜利曙光再度降临中华大地

国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超饷则无敌!

老董一口气在新年第一季度给前线拨发超过四十亿军饷发工资,那效果绝对杠杠的,钱是这周发下来的,第二周奉天就被打下来,前线将士嗷嗷叫的猛攻猛打,战区司令部就差没有喊出先入奉天者为王了。

第二集团军攻克通辽正式进入了辽河平原之后,占领了双辽,然后猛打猛插直扑公主岭,切断了长春哈尔滨与奉天之间的联系,南线兵万也趁着冬季最后一点时间,赶在沼泽还未开化之前通过了辽河沼泽区。

奉天光复之后老董大悦,下令改奉天为沈阳,同时命令国情局并始入驻奉天展开清洗,沈阳的光复意味着辽东的彻底光复,国军在冬季的最后一点尾巴上终于打出了最耀眼的战绩。

沈阳的收复,辽东的失控,对日军意味着末日的降临,他们面临着两难的抉择,要么南下要么北上,在国军还没有完全控制鸭绿江全线之前,日军内部面临了巨大分歧。

南下就是进入朝鲜半岛继续抵抗,坏处是彻底与盟友苏军被分割了,自此之后只能各自为战,再也无法协同配合了,好处就是进入朝鲜半岛上面还能够维持与日本本土的联系,必要时刻撤回日本本土放弃掉梦寐以求的满洲国也不是不可以,反正现在朝鲜海峡制海权仍然握在日本人手中。

而北上就是撤入哈尔滨平原和松嫩平原继续抵抗,好处就是能够继续维持与苏军的合作,能够获得来自苏联入的援助以及配合,坏处就是变成了一支再也无法返回本土的孤军,一个搞不好甚至就会被苏联人给吞掉,变成了苏俄人的仆从军。

这种极其困难的战略抉择让日本人瞻前顾后,迟迟做不出决定,日本本土高层也是出现了巨大分歧,有人已经意识到了国军的大迂回战略,认为北上就是死路一条,中国军队只需要穿插贝加尔湖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然后东进,那就是超级大的饺子皮,饺子皮里面无论是日军还是苏军全都是肉馅。

没有铁路支持,远东无论是苏军还是日军都会陷入慢性死亡的绝境,东北亚这块地盘看着广袤无比,但其实没多少工业基础,根本支撑不了三百多万日苏联军的消耗,一旦国军的大迂回成形,那谁都跑不了了。

有的地图战略家可能看着地图上面,认为国军就是占领了西伯利亚大铁路而已,更北面还有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可以从那里获得补给亦或是撤退突围,但稍微有脑子的军人都不会带着本方军队去西伯利亚钻林子,钻进去一百个都不一定能够走出来十个。

日军高层南下派主张将剩余生力军尽可能的撤入朝鲜半岛,依托平岛地形节节抵抗帮助本土争取时间,他们这些人是最清醒也是最悲观的,对于东北大局他们已经不抱希望了,皇国的满蒙大梦已经伴随着奉天的失守彻底破灭了。

他们想的是现在手上还有朝鲜半岛,可以以此为依托,拿着朝鲜半岛当做筹码同南京谈判结束战争,争取一个体面的和平。

而北上派日本高层则是相反,他们对于战局还抱有一丝希望,但对于和南京谈判则是彻底绝望,对于一个疯狂把大和民族肉体送进工厂制成香肠的敌国,这哪还有一丝活路可言,放下武器那就是被制成香肠的下场。

北上派坚决要求将战争拖到底,哪怕撤入苏联境内给苏联人打下手也必须吸引住国军主力,不能让国军南下觊觎本土,要将战争能拖多久拖多久,最好拖到英美友邦下场参战为止,只有那个时候日本才会有一线生机。

两派人马各有各的理由个坚持,谁都不能说是错误的,但谁都也不能说是正确的,这不过是大局碾压之下,弱者的最后—丝绝望挣扎罢了。

日本这个国家在优势的时候他们很精明,善于抓住任何机会,精打细算利用手头的任何资源,可到了劣势的时候他们就会失去理智,做出很多让人看不懂的操作。

面对高层的分歧,日军前线作战部队竟然也跟精神分裂—样,一拨人北上撤入了哈尔滨长春等地,另一拨人则是南下撤入了朝鲜半岛,该犯的错的他们全犯了,国军都看傻了,这是什么神奇操作,我还没打过去呢,你自己主动分割主力,一南一北的跑了,这是什么阴谋诡计?

大兵团作战谁都想集中兵力优势,日本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自己把自己残存本就不多的关东军分成了两股,哪怕是个小白对着作战地图都能着出来,日本人犯了大错,自己分割主力,这不是让送给敌人的机会么?

李宗仁得知情况之后立刻下令提前启动牧羊湖计划,同时命令南京军群南下攻入朝鲜华岛追击溃逃敌军,中部军群和北方军群主力部队继续保持压力北上压缩日苏联军战略空间。

一封接着一封的捷报飞速发往南京,日本这一出昏招看似两全其美,但实则两头都保不住,敌人送过来这么完美的助攻,让李宗仁浑身颤抖,每一个毛孔都并始兴奋起来了,当即向南京表示东北战场的胜利曙光已经出现了,北方战区司令部有把握在六月前结束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战事,彻底收复东北领土以及朝鲜半岛。

日本人的作战思维依然还是局限在了传统步兵部队的作战思路乏中,他们不明白面对着国军重装机械化兵团的恐怖速度和攻击力,分兵到底意味着什么,说句不好听的,按照现在国军的战斗力来说,你一旦分兵离开了城市,那就连上山打游击的机会都没有了。

1939年3月15日,沈阳会战结束,日军惨败,,国军大胜持续两个月的冬季作战日军伤亡四十七万人,丢掉了整个辽东半岛,国军阵亡一点六万人,负伤以及冻伤非战斗减员四点四万人。

日军在东北作战的关东军主力被彻底打残了,正规军损失接近三分之一,残存的八十余万军队有五十多方撤往北方汇合苏军协向作战继续抵抗,剩下的二十来万撤入了朝鲜半岛。

沈阳城内,电讯大楼。

—辆吉普车停在了门口,一位不怒自威的中将走下了车,来人正是第二集团军军长范希亮,而后又开来了一辆车,吴融少将也来了,他现在已经是晋升到了集团军副军长的位置了,虽然还是少将,伯也属于少将尖子班里面那挫人了。

“老范,这杨次长怎么又到前线视察了?“吴融一见面就发出了一声问句。

范希亮甩了甩肩上的披风,扶正了大檐帽:“不知道,估计就是代表国防部前来巡视吧,待会见面了别乱说话。”

吴融点头,又问道:“这次汤沐雨怎么没过来?他可也是杨次长提拔的人呐。“

范希亮说道:“汤沐雨是师长,一线还得他盯着,这怎么能来,而且杨次长现在已经是陆军上将了,你让他一个少将师长来了有什么用处?“

换以前杨立仁还是陆军中将的时候,汤沐雨就是一个陆军上校,他升任少将师长还是托了杨立仁的关系去国防研究室进修完毕了才开上去,赴任24师师长的时候都还是杨立仁亲自带过来的。

可现在时过境迁,杨立仁都已经是上将了,他还是一个资历没多深的少将师长,杨立仁见了你又有个毛用处?上将和少将的差距那可比上校到中将更加离谱,同样是差两级,但中将和少将可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杨立仁现在接见下面人,至少得集团军级别将领起步,师级军官根本不值得他浪费时间接见了,哪怕少将师长也是一样的。

“走吧,别让杨次长等急了。“范希亮甩了甩披风,踩着锃亮的马靴迈开步子跨入了电讯大楼内。

吴融也赶紧跟了上去,进门前先整理了一番自己的军容仪表。

两人在卫兵的接引之下,来到了大楼会客室内,刚占领不久的大楼因为杨立仁下榻需求而被重新狠狠装修了一遍,内部环境也都是焕然—新的。

“杨次长好!“进门之后范希亮和吴融齐声打着招呼,站在原地恭敬敬礼。

杨立仁正背对着他们观看一幅东北最新态势地图,听到声音之后转过身脸上露出了亲切的笑容,一只手背在身后,另一只手则是挥了挥:“行了,不用如此拘礼,找地方坐吧。”

首节 上一节 139/2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