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说我是战犯? 第145节

大量的资本被从土地的约束之中挤出来了,总得有个去处,除了工业基建之外,自前联邦境闪还没有哪个领域能够容纳这些资本,只有一条路可走了,那就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这么多人搞工业建设投资实业,从地主豪绅转职为企业家,前两年都还在老家守着土地收租,现在就被迫进厂开始搞实业,很多人连化肥和钢铁的区别都没弄清楚,就被赶鸭子上架了。

与其说是响应号召实业兴邦,还不如说是被老董刀架在脖子上,实在是无路可走了,没办法牙跑过来搞实业的。

现在大家弄到了以前见都没见过的技术和尖端设备,连洋鬼子都说一级棒,想来应该是可以发财了,可这时候老董又是当头一棒,当起了头号买办,搞倾销政策。

大批已经转职的企业家,弄不明白自家这位老大到底想干啥,怎么跟抽风似的,老子当地主的时候,你搞农业改革,逼得老子无路可走了,现在我听你来搞实业了,你特么又并始倾销,这简直就是不让人活了。

连德国佬都看不明白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了,—边疯狂搞工业建设,一边官方又带头引进国外工业品倾销,这妥妥的精神分裂。

而且德国佬也不明白他们到底从哪进口这么多高精尖技术设备还有海量商品,明明国际上四面皆敌,可就是进出口从来没断过,这群人是把商品卖给了上帝么?

远在欧洲的德国也愈发疑惑,自己这个盟友到底是从哪弄过来的资源和财富进行如此规模浩大旷日持久的战争,撑在现在换做德国都会感觉吃不消,可这群人竟然还有余力搞大基建,搞工业建设,这就属实离谱了。

—群地主老财弄过来的设备技术竟然比德国本土的尖端技术更加先进,德国人派往中国的技术专家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抓秃了脑袋都想不通的。

—群最不懂技术的家伙,但却拥有最具技术的产业,属于是典型的明珠暗投,同样的技术设备放在德国的话,能够创造出至少多一半的产能效益,放在这里却是举步维艰。

管理层只懂得看账本,不懂得看说明书,脑子里面全都是市场和效益。

底层员工也都是漫不经心的,做什么事情都是马马虎虎就行了。

这样的前提之下,国货能够自强那才是有鬼了,技术设备没有问题,出问题的还是人。

这并不是说中国人搞工业不行,实际上中国人搞工业认真起来述是非常恐怖的,东大就是实际证明。

可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是直接建空中楼阁,当前联邦境内的工业基础尤其是产业工人基础非常拉胯。

就拿威猛化工集团的工厂来说,要不是有这么一批德国佬盯着,光靠本土工人和技术人员,这座工厂分分钟就会被炸上天,厂内的本土工人缺乏一种严谨的思维以及对化工业的认知,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刚放下锄头的农民,脑子里面认为工厂生产和种地是一个性质,差不多就行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化工业搞差不多,那是会死人的。

联邦目前的工业发展就像是小孩手持突击步枪一样,手上的家伙非常给力,但就是使用者还是差了很大的火候。

本土工业的发展之路,依然还是长路漫漫的,没有十来年的功夫难成气候!

303.农业发展

湖北,垦殖农场。

—望无际的田野边,罗本田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志得意满的看着满是青苗的大地,脸上笑容真诚而又开朗。

忙活了这么久的春耕终于收尾结束了,他们大队所负责的几万亩土地全部都播种完毕了,今年只要是风调雨顺不出岔子,夏收肯定又是一个破纪录的数字。

放在以往,一个大队几百号人,劳动力只有四百多个,想要耕种多达六万多亩土地那就是痴人说梦,累死都做不到,可放在如今,有了机械化的加持之后,只要燃油管够,机器不出问题,每天能够耕作的土地几乎就是无上限的。

机械化的军队打仗很厉害,机械化的农民耕地更加厉害,一台联合农机的工作一小时的效率,就能够抵得上近千号人扛着锄头干一整天的工作量。

现在的农垦兵团已经是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的耕作,中央政府耗费了巨大精力和财力收归国有的土地,必须得抓紧利用起来,今年的收成可是关乎老董还不还得起债务的大事。

现在农业可是老董最为重要的创收渠道之一,农产品出口往东大那边创造收入已经占据了联邦财政收入的平壁江山,粮食、油料作物、糖类作物、棉花等等产品都是目前联邦出口的拳头商品。

西北军群攻克迪化之后,老董改新疆省为西域省,农业部也开始派遣农垦兵团入驻西域省并始发展农业,尤其是棉花种植,为了应付面积庞大的西域省农垦工作,农业部在请示了董建昌获得同意之后,将东北战区那边数十万抗联武装都收编纳入了农垦兵团。

有了这几十万人的加入,农垦兵团才有足够的人力去开垦西域省广袤的耕地,这些人丢了西北之后不正要耕地,更加还得负责西域省的治安维稳,尤其是需要负责“民族团结"方面的工作,所以说普通人去了西域省不一定能够胜任,但这些抗联武装人员去了,那可就使唤起来顺手多了。

至于是”民族团结工作”具体是怎么进行的,那就是不方便多说了,反正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嘛。

抗联几十万武装人员本来想着是被收编为现役,但明显这种事国防部不可能答应,就算是扩军有需求,那也不可能一口气全招抗联的人进来,更不可能直接将近五十万人纳入现役部队,财政能承受,那也不行。

老董不可能容忍现役部队里面存在五十万人自成—派的红色背景军队,就算是招不到足够的人,他也不会接受这种事儿发生。

政治平衡稳定,比军事需求更加重要!

所以最后将这些人全都打发到西北农垦兵团去干活,也是一种最合适的方案了。

视线重新回到原点,罗本田在结束了一整天的工作之后就返回了大队部参加学习,自从上头下达了新文化运动命令之后,农垦兵团也遭罪了,所有员工每天下班之后还得进行半小时左右的识字学习,这可比干农活都还累。

—开始农垦兵团的员工们都是非常抵制这种学习的,因为自古以来就没有农民还得识字这个说法,老子都种地当农民了,你还要求我搞学习识字,这不是强人所难么?老子要是会学习能认字,那不就成秀才了么?

可是南京中央下达的新文化命令,底下人也都是必须执行的,虽然说命令中的新文化运动是国防部规定给军队的,但农垦兵团也是兵,所以就被列入了执行范围内了。

政府没法强制所有民众加入新文化运动,但是对于军队还有国企员工而言,普及新文化运动还是很有号召力的,毕竟你们可都是吃国家饭的。

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够踏实学文化,高层编撰了专门的教材,教材主要内容全都是歌颂大执政董建昌阁下的文章,大家不学都不行,谁敢不学,或者是学的不认真,那就是态度错误,一个搞不好,国情局特工晚上就来你家敲门了。

经过了半小时的强制学习之后,罗本田毗牙咧嘴的离开了大队部,这握惯了粪瓢的手突然开始握笔,那可真叫一个难受呀。

可不学也不行,农垦兵团的人都是国企员工,属于半军事人员,严格来说也是国家公务在编人员,不是寻常的普通老百姓,更加不是普通的农民。

未来的本土农业发展注定将会是高技术高科技的,底层员工不要求你一个个学富五车都变成技术专家,可至少也得认识几个字,农药瓶上面的百草枯和甲胺磷,化肥袋上面的硝酸铵还有氮磷钾这些字儿,你总得认识吧?

罗本田回到家之后,正好上学的孩子们也放假回家了,身为父亲的罗本田开始拿着自己的笔记本,打着考察学业的名义,去向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讨教一些字该怎么读。

两个孩子的识字水平可比他这个老父亲强多了,字典都不用翻,就把它们全都给念出来。

路过的媳妇赵秀琴看到此幕也是忍住了没有笑出声,自家男人死要面子活受罪!

到了晚饭时刻,罗本田依然还是嘴巴里一边吃着东西—边念叨白天学的字,这玩意每个月都要考核评比的,成绩太差了,会扣除一定的半年奖和年终奖。

一直到晚上睡在床上,罗本田才算是消停下来了,和媳妇几躺在床上聊着天,一边聊,二边不知不觉的睡了过去。

类似罗本田这样的农垦兵团成员,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他们以往都是各自有过痛苦遭遇的可怜人,所以在加入了农垦兵团乏后,也倍加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农垦兵团也在这些勤勤恳恳的劳动者建设之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春耕结束之后,农业部向南京中央交出了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一九三九年度的春耕播种耕地总面积,在排除掉依旧处于战区的西北以及东北部分地区耕地乏后,总额达到了十六亿亩,其中农垦兵团下辖土地占到了九亿亩。

农垦兵团正式雇佣成员人数增长到了三百一十二万人,包含家属的话人数将会超过一千万人。

联邦目前所拥有的农业条件比起东大来说好到不知道哪去了,首先就是新增耕地,一个从法国人手中夺过来的红河省就给联邦提供了足足四百多万亩新增耕地,而且都还是非常肥沃的土地。

红河省境内的平原可是由红河冲积而成的,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除了有极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外,这块地方还是世界上著名的粮仓之,比起产量来说,并不比黑土地差多少。

除了新增耕地之外,原有土地的清理,还有集中利用也让土地存量多出来了不少,以往零碎化的土地光是那些民间小道就占去了不少面积,现在大量收归国有之后,全部都是连成一片,以往隐没的土地也都被清理出来了。

再加上现在联邦境内的城市化占用土地不多,人口也只有四点五亿人规模,光是关内诸省份就清理出来了十六亿亩土地,如果未来继续算上东北西北以及外东北那些领土的耕地,联邦耕地总规模甚至将会超过二十五亿亩的大关。

现代东大需要用十八亿亩耕地养活十四亿人口,加上城市化用地,工业用地、基建用地,人均耕地数量少得可怜。

而联邦这边,未来则可以用二十五亿亩土地来养活四点五亿人口,哪怕就是未来建设用地和城市化工业化要消耗不少土地,但剩下来依然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就是人口规模适度的好处,人均资源更多,政府想要解决民众温饱实现农业自给自足甚至是富余溢出都是很简单的。

现在联邦这边甚至可以推行轮耕制度,让大量的农田停耕修养种植非粮作物恢复地力,这样的情况放在东大那边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谁都没胆子拿着宝贵的耕地去种植首蓿那些玩意儿,别说停耕一两年,就算是停耕一季都会出问题。

谁都知道土地停耕轮作有好处,但谁都没法承受粮食减产出现缺口的后果。

联邦这边农业部可以说是站在了巨人肩膀在搞农业改革,他们手上有着现代东大那边依照最先进农业技术总结而来的方针,可以绕过所有东大踩过的坑,直接走上一条经过了东大摸完石头的大路。

东大之所以这么卖力帮助他们进行改革发展农业,也是为了自己好,一个稳定且不乱来的长期资源供应地,对子东大这么一个资源饥渴国而言有多么重要,那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按照目前双方看破不说破的双边关系来说,可以算是毫无矛盾只有利益的生死之交关系,双方之间不存在任何发生交恶的可能,只有无限的合作潜力,东大扶持联邦这头可以说是不设上限的。

尤其是农业这方面,联邦这头的农业发展好了,对于人口十四亿的东大而言那就是堪称定海神针的存在,以往从国外进口还得被人卡脖子,是不是就得和欧美农产品巨头打商战,有些时候还没有议价权,只能捏着鼻子忍受别人的宰割。

可现在从联邦这边进口那可就舒服太多了,议价权完全在东大手上,更完美的还是联邦庞大的人口消费市场,对于工业品的需求极其庞大,东大可以畅通无阻的用海量工业品来换走联邦的农产品,剪刀差都开始跨时空剪过来了。

扶持联邦的农业发展,这也是增长联邦的消费能力,不能让两头的贸易差太过分了,更不能让董建昌一直靠着借钱过日子,东大从来倡导的都是共同富裕,所以说帮助合作伙伴富起来,这也是符合东大利益的,你有钱了才能买我更多的商品嘛。

除了经济贸易上的利益,生态上的利益也是东大非常看重的,如果能够维持住联邦这头的海量农产品供应,那么东大自身承担的巨大粮食自给压力就可攻有一个释放口了,自己内部就可以释放更多的土地进行休耕或者是退耕,缓解一下生态环境的压力。

事实上轮到今年联邦境内的夏收秋收到位之后,东大百分百得自行减产,不然根本消化不了这么恐怖的粮食产量,两头的耕地产量加一块实际上可以养活超过二十亿人,但实际上的人口规模却达不到这个数字。

联邦这头发展工业步履蹒跚,可论及老本行的农业,那发展起来可就是一日千里,合格的工人找不到也就算了,合格的农民找不到,那联邦就别混了。

今年东大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减耕退耕了,没办法,联邦那头报过来的数字太吓人了,自己这头再不减,到了夏收秋收的时候,两头的衣产品吊场都将会变成修罗场,双边互惠贸易,联邦没法拒绝来自东大的工业品倾销,东大同样也没法拒绝来自联邦的农产品倾销!

304.教育发展

又到了放假结束的时间,牛角塘镇中心学校也敞开大门开始迎接归来的学子。

罗本田家的老三和老四也背着书包自己走路过来上学的,他们家距离学校大概十六公里左右的路程,家里老爹罗本田上工去了,母亲赵秀琴也在食堂去上班了,两个孩子只能自己走路去学校上学。

出发前两兄弟戴上了父亲给买的水壶,里面灌满了凉开水,母亲赵秀琴给他们书包里面每人塞了两斤油糖饼留在路上吃,除了书本还有赶路所需的食水之外,母亲赵秀琴还给俩儿子准备了四斤腌菜带去学校慢慢吃。

十六公里的路程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年头可没有校车接送,家长更没有时间去接送孩子。

学校普遍实行的也都是寄宿制,每月只放一次假期,把学习时间扩充到最大,同时也省去了来回途中的麻烦。

罗家两兄弟老三今年十二岁上二年级,老四只有十岁半,还在上一年级,按照年龄来说他们这俩上五六年级都足够了,但没办法以前从来没上过学,现在上学了也只能玩命追赶,学校对于学生分配都是按照成绩来的,有本事的娃娃,七八岁上六年级都没问题,没本事的就算是十五岁那也得老老实实留级。

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相应的学业水平考试,这种考试是不分年级的,学制阶段所有的知识点都会进行测试,考出来成绩之后,每个学期学生们都将会迎来新的分配,成绩合格的那就按步就章一级一级升,成绩差的就留级,成绩优秀的就跳级学习,成绩好到爆的直接保送更高一级学校进修。

这也是非常时期的非常办法,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实在是太大了,拔苗助长也得硬上。

视线回到两兄弟这里来,两兄弟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跋涉之后,一路顺利的抵达了学校,对于他们这种农村娃娃而言,走路十几公里去上学简直就是家常便饭,这年代可没有娇生惯养的说法,从来都只有优胜劣汰的道理。

沿途村庄对于这些路过的上学孩童也都是十分照料的,甚至赶上饭点的时候还会招呼这些孩子进门吃顿饭再继续赶路,现在的农村社会治安经过了老董的大清洗以及轮番剿匪之后,不敢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起码也是没人敢作奸犯科了。

以前农村还经常有拍花子(人贩子)流窜,乡间小道尤其是依山傍水的道路,遇到土匪劫道那也是常有的事情,可现在这些情况都销声匿迹了。

因为任何事情都是讲究一个成本的,一旦成本还有风险超过了收益,那么就没人会去干了,小打小闹的犯罪,比如偷东西或者打架斗殴之类行为,还有机会去坐牢,可要是拐卖儿童、抢劫之类的重罪被抓了,那可就是发配矿山或者去边疆修路。

被清洗的劳改犯去了劳改营还有十分之一的可能性生还,可重刑犯去了劳改营,那就基本上没有可能再离开了。

除了针对犯罪行为的打击之外,如今联邦政府也开始严格的人口普查,并且发放制作精良的公民身份证件,任何莫名其妙出现的人口,哪怕就是几个月大的婴儿,也必须有相应的出生证明文件,如果拿不出来那就是必须交由警察部门追究到底。

多管齐下的政府严控,将社会面上针对妇女儿童的拐卖行为打击到难以存在的程度,毕竟坐牢的风险还能接受,可让你去下矿井去边疆修路,一直劳改到死,这你还能接受么?

“谁让你们在校门口撒尿的?哪个班的?老师是谁?啊!”牛角塘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刘彬站在校门口大声呵斥着,这群娃娃简直倒反天罡了,竟然在校门口尿尿,真不把他这个副校长当干部了!

随地小便的正是罗家的老三和老四,听到副校长呵斥,立刻就收起作案工具,赶紧一溜烟跑了。

刘彬也是没有过多追究,继续守在校门口盯着赶回学校的学生们,不让他们扎堆在校外逗留,回来了就赶紧进去。

一旁值班的小镇警长徐永俊笑道:“刘校长,小娃娃尿个尿嘛,他们也是不想肥水流了外人田,特地回学校门口才尿,何必呵斥呢?”

刘彬道:“这群小蕙子你是不知道,一天不打不骂那就是上房揭瓦了,学习不上心,反倒是胡闹的时候那叫一个聪明绝顶。J顶”

警长徐永俊点了点头:“这倒也是,不打不成材,不骂不成器。”

刘彬乃是地下党出身,原来参加过一些学生运动,后来一九三六年入党,成为了湖北地区地下党组织的一员,一九三八年的时候党中央取消了该地区的地下党组织,命令他们全部去政府报到,刘彬服从命令去了县政府报到,然后被安排成了一名政府办事员。

后来因为办事得力,且还有高中学历,就被安排来了牛角塘镇中心学校担任副校长,同时兼职学校国语、自然、数学等多科目老师。

而警长徐永俊则是退役军人,原来是北方战场作战的,七七事变之后在华北战场受了重伤,后来老董上台之后,徐永俊被安排退役了,送回了原籍给了一个警长职务。

刘彬和徐永俊两人也是好友,自从认识之后就意气相投,这也是为什么徐永俊会亲自过来守校门的原因,不然这种小事儿随便派一个警员过来就成了。

二人守在校门口,一直到了晚饭时间,所有学生都到校完毕之后,才离开了。

学校内,刘彬作为副校长没有赶着吃完饭,而是守在食堂里面视察学生就餐状况,刘彬作为副校长,除了平日里主要的教学任务之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盯着学校食堂后勤,因为这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他自打上任之后就一直频繁整顿学校后勤系统,抓了好几个不守规矩揩油的家伙。

放在别的部门机构,后勤上面揩油那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不是太过分,没人会死咬不放,可放在教育系统层面,刘彬就无法容忍任何从学生嘴巴里面抢食的事情发生了。

今年的义务教育拨款到位之后,牛角塘中学也终于算是可以为学生提供免费的一日三餐伙食了,牛角塘中学获得的预算额度全年只有二点六万元,这笔钱看上去很多,但学校的师生人数却更多,整所学校有学生两千一百多人,老师教职工人员八十七人,所有人的吃喝拉撒睡都得指望这笔钱。

刨除掉工资、校舍建设维护、教育器材采购等等开支之外,最后剩下来的伙食费其实没有多少了。

今日收假,学校只提供一顿晚餐,主食白米饭,菜就是开水煮白菜和闷冬瓜,清汤寡水的,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主食米饭是管够的。

毕竟粮食价格是最便宜的,别的不说,至少得让学生吃饱,这也是学校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学校伙食的基本要求就是每天早餐必须一杯牛奶或者豆浆,午餐必须带荤腥,晚餐则是只需要管饱,除了上头的教育拨款之外,学校也会想尽办法在本地自筹物资,尽量满足伙食标准。

罗家老三老四两兄弟上了饭桌之后就拿出来了自己带的腌菜腊肉,全都是用玻璃罐头瓶装好的,很耐储存,这也是学生们自行加餐的办法,换做以往,家长们百分百没可能提供这些,也就是现在条件好了,才会给孩子额外带菜。

在物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百分之九十九的家长总是会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孩子,哪怕家里都不一定顿顿吃肉,但孩子上学的时候总会给他们带上足够的肉,甚至说不少家长都会定期去学校送菜,怕的就是孩子在学校吃不好吃不饱。

首节 上一节 145/2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