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再征丁口百万填西北!
朱玉阶提出来的办法都是从军队外部挖掘潜力,蒋百里听完之后脸上愁容更甚了,蒋百里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他的所有想法都是从军事角度出发的,认为军人应当恪尽职守,做分内事,对宇军校千涉民权的事情,蒋百里非常反感。
他的观念就是战争是属于军人的,不应当把平民牵扯进来,军人战死沙场马革裹尸,那都是应当的事情,可要让平民去葬送性命,这就很不符合蒋百里的观念了。
这事儿蒋百里没有想过,但在朱玉阶眼里却是正常的事情,依赖人民群众的力量,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这是他们的传统技能。
“这件事儿很复杂,有些不妥,让我想一想,再考虑考虑!“蒋百里有些犹豫踟蹰,这事儿千了的确能够立竿见影,治标又治本,但干完之后可就是骂名负身了。
发动民间力量去加强西北后勤建设,推动基建加速,说得好听是军队花钱雇佣,说的不好听那就是强制征召民众服徭役。
民间驾驶员也没有找谁惹谁,好好地赚钱凭技术讨生活,忽然之间就被强制征召参军服役,跑丢大西北无人区开车,说的不好听那就是被抓充军当了辅兵。
而且征召壮丁去西北修铁路公路,这也是一门很缺德的事情,中原丙地人口在本王本乡生活的好好的,忽然之间被征丁去了西北修路,这放在舌代那就是服徭役修长城呐!老百姓不骂你那才是怪事几了。
中原内地这两年经济发展迅速,温饱已经不成问题了,而且工作机会极多,现在联邦人口四点五亿,不是后世的十四亿,加上天量的青壮人口参军,这年头可没有人口过剩的说法,没有哪个工广老板敢"你不千有的是人干"这种话。
内地的人口规模和密度正好处在一个非常合适的数量,无论工业和农业都没有出现过剩劳动力存在,农业大改革之后,虽然大量农民失业了,但工业发展和内地大基建正好把他们给吸l收掉了。
大家日子都过得不错,好好地待在内地中原可以活下去,谁特么愿意去天西北呐,放在舌时候那可是充军流放都嫌弃的地方,有选择的人根本不会去。
哪怕就是闹饥荒快饿死了,老百姓也只会闯关东,没听过闯西北的事情!
玉门关以内,河西走廊以东,那就是汉民老百姓能够接受的极限了,再往西,根本没人乐意去。
之前董建昌下令征丁百万填西北、日本,就闹出了相当大的民怨,哪怕给够了补偿,老百姓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全都是靠地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打法律擦边球,才勉强推进。
但最后也还是有不少的良民被波及,强征发配往西北边彊修路实边,年初还闹出来了当代孟姜女哭长城长的事件,被人称为“吴张氏哭高速"事件,吴张氏的男人的原来是四川绵阳人氏,被—纸征丁令送到了西北修路。
政府给出来的待遇很不错,去了之后筑路两年,全程都是国企筑路公司员工,每月薪水八元,补贴五元,合同期满之后,给予西域本地一千亩耕地或者一大片牧场作为补偿,不算是那种古代的无偿服徭役。
工作环境和施工条件待遇也比秦始皇修长城好多了,但多少还是有伤亡的,毕竟这年头千工程,死几个人再正常不过了。
吴张氏的丈夫吴福寿就是死在了哈密高速公路工地上,晚上出去拉屎,被狼群袭击,最后工友只找到了半截人回来,勉强认出来身份,然后送回老家安葬。
好好的一整个人出去服徭役,结果只回来了半个,吴张氏肯定不千,拿着丈夫赔偿金去了西北闹,跪在那哭高速,还被媒体报道登报了,事情一度闹得很大。
现在在联邦本土内地各省,征丁令是一项非常敏感政策,地方政府非常头疼,但中央给的压力非常大,各省夹在民众和中央之间两头为难受气。
这样一个暗雷,蒋百里那也是一百个不愿意去碰的,但不碰又解决不了问题。
“唉,朱总长,和我一块去一趟执政府吧。我俩一起去面见大执政,看看能不能办妥此事。"蒋百里说道。
朱玉阶脸上一阵诧异:“总参谋长,这.........我只是联勤部总长而已,这种大事儿,您跟大执政做决定就行了,我们联勤部可管不到大移民政策。”
蒋百里眉毛一挑:“这怎么可以呢,你提出来的建议,当然也得继续参写,谁主张谁负责嘛,不要多言了,现在就出发去找大执政!”
开什么玩笑,这么大一口锅让我一个人去扛?我蒋百里孤身寡人一个,背后可没有什么势万撑腰,你朱玉阶不帮忙撑场子,这事几哪这么容易?
朱玉阶无奈,被蒋百里架着一块去了执政府面见董建昌,两人到了执政府之后,没有和其他人那般预约等待,到了地方就可以插队直接进老董的办公室了。
见到董建昌之后,蒋百里简单说明来意,然后就把话头给了朱玉阶,让他来讲解。
朱玉阶硬着头皮上了,将自己的想法都说出口了,当然所有想法的全部出发点都是为了军队后勤系统发展建设。
站在巩固边防加强后勤的立场上,朱玉阶论述了边疆区有效人口劳动万对于国王防御和军事需求的关系。
苏军能够在中亚集结一百六七十万军队,还能够保持后勤畅通,除了他们更加便利的交通运输之外,还有控制区内的有效人口数量。
这里的有效人口是指服从于中央政权统治,并且能够提供税收、劳动力等资源的公民,暴民和乱民都不算。
俄国人统治中亚草原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了,早在莫斯科公国的时候,俄罗斯就是被蒙舌入所统治的,对于如荷治理草原以及游牧民族,俄国人有着充沛的经验和历史。
放过来,联邦对于边疆区的控制却是薄弱无比的,早在前清时期,西域对于中国人而言就是一个叛乱发源地,到了民国的时候,西域那就更是脱缰野马停掉不听宣了,直到现在联邦时代,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才逐步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
但恢复统治和长治久安是两码事儿,想要西域不乱,那就必须把主题人口汉族数量提上去,偌大的西域至少得有五百万以上汉民人口才能够实现稳固通知。
但现在新疆人口经过大规模的平叛清洗之后,只有一百二十万人口,比一九三二年民国统计的兰百五午七万人口数据少了两百多万,少的人去哪了也不要多问,向就是被“团结“掉了。
现在的西域行省面积足有两百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却只有一百二午方人,人口平均分布每平方公里连一个人都不到,一百二千方人口数据中,汉族人口只占据千七万人,在何官员看到这个数据都是心里头哇凉的。
就连军方都不忍直视这个数据,他么的整个西域省的士兵都快比百姓多了,这叫什么个事儿?
没有人什么事儿都干不了,人才是一切的基础!
中央对于西域省的开发建设态度异常坚决,但底下各省都是心不在焉,毕竟这么一块地广人稀鸟不拉屎环境恶劣的地方,投入如此巨大的消耗去建设发展,还不如把资源省下来发展内地各省呢!
现在西域发展不止是要内地各省和中央鼎力援助,还得抽血内地各省人口,这就证很多人不干了,甚至说文官系统发展西域的动万还没有军队那么大。
西北修建一公里铁路的造价相当于内地的数倍,哪怕西北征迁成本几乎为零,但运输成本和施工成本太高了,除了铁路还有公路机场各种港口,还要修建工业带,这么大把的投入,西域行省的人口却只有这么点,设施建好了给谁用呐?
说句不好听,在西北施政,你成绩再好也拿不到万民伞!因为很多县城总人口都没有一万人!
单纯是为了军方作战,就修建如此战略级的铁路公路动脉,文官系统压根就是不情愿的。
董建昌听着朱玉阶的汇报,脸色很认真,虽然朱玉阶的汇报几乎都是报告各种困难和危机,但其中对于西域发展与人口关联的阐述,董建昌却是听进心里去了。
“嗯,你们的意见很重要,回去之后写成书面报告呈交到我这里来,我会处理的,关于西北的人口问题还有发展问题,我已经注意到了。“董建昌对于两人的汇报给出了一个很中肯的评价,作为老大不可能是听你刚说完,立马就拍板给承诺的,任何中枢大事都是要经过多方讨论的。
“执政,那我们就不打扰了。“蒋百里干脆利落,说完事就立马走人,因为他知道这事儿背后水很深,能不牵扯那就尽量躲远点。
"嗯,你们忙去吧!"董建昌转过头,吩咐拿起了电话:“给我把所有部长还有国会总议长都叫到会议室并会!”
军方前脚刚走,董建昌就摇人开会了,他最近忙于处理一大堆军事上的事务,对子政事有一些懈怠了,都是交给了底下人那些部长副总理自己去处理。
很久没有开过一次像样的大会,以至于不少人都有些懈怠了。
老董自从感觉自己称帝无望之后,就没怎么注意政务发展了,二门心思去搞世界大战,结果转眼却发现底下人千活开始磨洋工了。
南京中枢官员们,现在十分力气,有七分都是用在了今年即将来到了国会选举和执政党组阁的事情上,斗争此起彼伏,甚至都蔓延到了军队里面去了。
这样的气氛很不好,老董很不满意!
不多时,一众中枢高官都赶到了执政府会议室内,坐在了长桌两侧分列,各自聚成了-堆开始闲聊。
“大执政到!”
伴随着会议室门口值星官一声高呼,所有官员都起身站立,行瞩自礼迎着老董进入会议室。
“都坐吧。”董建昌当仁不让的坐在了长桌尽头的主位上,招呼众人也一块坐下。
所有人就座完毕之后,董建昌翻看这手头上从国防部刚送过来还热乎的文件资料,低着头一边看一边说道。
“今天把大家叫过来开会,事情不多,就三件事儿,西北发展问题、国会选举问题、总理组阁问题!”
董建昌话说完之后,底下人全都精神了,眼睛里面都开始放光了,天家都以为老董称帝雄心被河蟹大神扼杀之后,就想要赖账呢,没想到现在还是认账了。
老董的发言没有说完,还在继续:“首先就是西北大开发的议题,诸位面前有一份军方呈交的报告文件,真甲对于西北平叛之后的人口数据、分布、结构都有锌细赘述以及数据说明,还有对手未来西北的国防建设和经济民生发展也都有提议和想法,大家都仔细着一看吧。”
西北的那一摊子事情,在座的官员们都是门清的,所有数据和问题他们早都知道了,只是没肴搭理而已,文官们只是不办西北的事儿,并不是彻底对西北不关心了,,只是没有涉及自己和所在党派的利益而已。
迁民实边这种事儿实在是太缺德了,动辄让百万人背井离乡跑丢天西北实边,谁家都不敢在这种关头干这种事儿,毕竟国会选举就在眼前呐!选票都在来自各地的国会参议员们手上,他们把票投给谁,谁就是未来五年的执政党了!
这时候你蹦出来支持迁民实边,那就是得罪了参议员,西域省拢共只有两个参议员!他们一百二千方人口,就给了两个参议赏选举名额,整个国会五百四干七名参议员,五百四十七票,谁能为了区区两票,得罪另外五百四千五票?
董建昌没等大家看完文件,直接就拍桌子道:“诸位,我决心再征百万丁口填西北,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414.中国人也要有自己的西进运动!
老董拍桌子下了决心,底下人听着全都是沉默了,现在可是共和时代了,不是辛亥之前了,民智已开,大家都明白了时代变化了。
哪怕就是古代帝制独裁天子一人独治天下的时候,那也少见一口气就要迁民百方的事情,暴虐如隋炀帝,那也是十万二十万慢慢来折腾。
而董建昌一声令下那就是一口气上百万壮丁实边,命令下来了就得年丙完成,这放在任何朝代都是难以实现的事情,就算是现在的交通、科技、财政、物质这些基础能够满定了,但最后民意该怎么处理也是一个大问题。
联邦成立之后已经明确废除了徭役制度,按照道理而言,政府是没有权利强征民众迁徙的,天家都是打擦边球满定老董的需求,可现在老董又要闹幺蛾子了,这可就让人头疼,之前老董下达的三百万迁民命令,只完成了不到三分之一。
现在又来一百万,谁都受不了了,毕竟联邦可是允许公民持枪的,你都让老百姓背井离乡了,人家老百姓不开枪干你才是有鬼了!
这种容易挨黑枪被刺杀的政务,没几个人想干!
“怎么都不吭声了?这是开会,大家畅所欲言,同意的可以说出来,不同意的也可以讲出看法,大家讨论嘛!"董建昌开口道。
所有人听了之后还是没有吭声的,你老董都已经下决心了,谁会跳出来第一个唱反调呐?国会的选票不好得罪,但老董那就更加不敢得罪了。
毕竟国会选出来的执政党,还得老董这位终极大执政批准才是具备了最后的组阁权利,国会可以选,但老董却可以定!
关键时刻农业部长率先开口了:“我同意大执政的看法,西域边陲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领土,老祖宗几千年披肝沥胆拿下来的国王,我们这些子孙不止要守得住,更要守得好!
报告上的数据我看过了,偌大的西域省,两百万平方公里的国王,只有一百二千万公民,另外还有四十多万劳改犯人,这对手国防、经济都是很不合理的,必须要有更多的人口充实过去!”
“西域已经乱了数百年了,分分合合之下,对于中央的向心力已经到了一个很危险的时刻了,中央必须要下猛药,才能治恶疾!
问题不能留给我们的后人解决呐,我们现在咬咬牙,用十分力气就可以解决问题。但如果拖延下去,到了几十年之后我们的子孙手上,他们恐怕用出来一百分的力气也解决不了尚题了。
不止是西北,还有外蒙、外东北、台湾琉球,这些领土都是我们国家不苛分割的一部分,但自近代以来,却是不止一次的被他人觊觎,甚至是直接独立割让出去了。
现在我们办不好这些事情,百年之后,子孙就要遭罪,说不定到了那个时候,还会骂我们占住位置不千事情!”
报告书是朱玉阶起草送上来的,农业部长身为党派老大,这个的候不能继续坐视了,政治上最忌最讳既当又立的事情,挑起问题那就必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农业部长点燃了一支烟,深深抽了一口之后,语气沉稳,声音中带着一股不容置嶷的信心:同志们,天家都是炎黄子孙,站在中华男儿的立场上,我们应当放下心中的小算盘,多算算国家战略的大账。
人民相信我们,信赖我们,才会让我们掌握治理国家的权利,我要也要为国家着想,不止要看眼前的利益得失,更要考虑未来的长远战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的使命的就是让国家复兴起来,在我们手上建设好一个强天的国家,交给子孙,不让子孙后人还要继续喊复兴,那是不负责任滴!“
“如果没有人愿意去西北,那我就去!当年我在井冈山和南瓜汤吃红米饭也熬过来了,我就不信西北的风我就喝不了了,西北的沙子我就吃不下了!”
“农垦兵团有三百七十多万人,老百姓不愿意跟我走,那也还有二十方党员和老红军,共产党人关不怕地不怕,我愿意带着愿意去的人全都去西北实边!”
董建昌听得眼皮子直跳,赶紧打住了农业部长的慎慨发言:“农业部长说得好呐!这才是官员当有的气概和豪情!不敢办事只想尸位素餐的,我老董绝对不放过!”
"但迁民实边这是国家战略大事,必须大家一块办齐心搞,不是一党一派可以搞成的,再说你们共产党已经吃了这么多苦了,在让你们去西北,那不公平,我这个天执政胸怀关下,绝不千这种事儿!”
董建昌说的冠冕堂皇,但下面的官员都知道怎么回事儿,全都赶紧发言了,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赞赏共产党人大无畏气慨,但却死活不向意他们带着所有党员和农垦兵团去西北的事情。
明明是好事儿,有人站出来抗大鼎了,但大家都是死活不同意,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伙人战斗力太强了,好不容易诏安拉到了南京,怎么可能继续放出去呢。
西北毗邻苏俄,苏俄是红的,这群人也是红的,而且还有—个西北军群影得华在那边,到时候衣业部长带着一犬票死忠去了西北,搞不好大家红成一片,那可就是坏事几了,井冈山都能把天家折腾十年,偌大的西北岂不是让南京百年不得安宁?
甚至说农垦兵团和彭得华的西北军群合流,只需要稍加经营染红几年,到时候别说是打游击据边称王了,就算是清君侧都有实万了,谁敢这么答应农业部长的请求呐。
尽管这种事儿发生可能性不大,而且难度极高,但这种风险却是存在的,没有人敢无视掉。
“农垦兵团事关国家根基,现在成绩辉煌,怎么能够一股脑调到西北去呢?不妥!”
“老毛呀,你们吃得苦够多了,当年井冈山旧事就不要提了,都是老蒋那个反动派惹的祸!“
“对呀,那是老蒋的事情,现在是新联邦新中国了,哪能还让你们共产党吃苦呢,咱们不干那种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事情!”
“既然是国事,那就大家都出力嘛,不能让你们一党独抗!”
在座所有人都是出声了,谁都怕了呐,其他三党都宁可中共留在南京跟他们搞斗争,也不想他们跑到西北去发展"根据地”,这伙人发动群众的本事大家都见识过了,也都怕了呐。
农业部长露出了一个自信的笑容,没有继续开口了而是看着已经开口的众人,有一位姓鲁的先生说过,想要开窗的最好办法就是提出掀屋顶,现在他开口就是掀桌子,成功把压力给到了其他人,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开口了。
其他人反应过来是被坑了,但面对着如此场景,当着老董的面,说出口的话那就是无法收回了。
董建昌一脸高兴道:“好呀,诸公果然还是忠于国事的,如此团结万挑重担,我董某人真是感动涕零,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就干脆拟定一份新的大移民计划!”
董建昌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一份草案,送到了案头诸公面前。
这次可就不是老董一拍脑门就下达的命令了,而是一份正是的讦划书草案,是关于长期性对边疆区移民政策的方案。
每年定下的基础移民额度是两百四十万人,这个数据是按照去年全国人口直然增长数据确定的,中原内地人口已经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密度了,未来继续增长的人口那就可以持续向边疆区辐射下去。
这又是老董继大教育、大基建、大工业、大农业国策之后推出的一项全新国策:大移民!
大家看着老董拿出来的草案,也都是放下了心中的小算盘,开始认真思考草案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意义了,现在能够身处南京中枢的文官大佬都是经历过风雨,经过了大浪淘沙之后剩下的精英了。
那些滥竽充数的,要嘛是去陪老蒋和老汪了,要么就是被清洗发配边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