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说我是战犯? 第285节

当然想要实现这些目标也是不容易的,毕竟盟军也不是软柿子,他们的空军也很强大的,尤其是英德两国的空军实力不容小髻,美国人也派遣了大批的航空队援助欧洲,目前法国的空军也在重建恢复。

盟军的空军因为技术代差问题,除了德军战机性能还算过得去之外,其余国家空军都是落后联邦空军至少—代。

盟军的空中力量没法主动打击国军,但包围自身领空的制空权,还是很强劲的,国军现在已经开始把自身装备的螺旋桨战机性能开发极限了,甚至都陆续装备喷气式战机了,这也都是被庞大的作战压力给逼出来的。

北非军群的地面作战以及登陆行动还在筹备之中,但海空军却已经先动起来了,从十月二十八日开始,海空军联合的轰炸行动就开始降临北非了。

每天数百架次轰炸机,几百架舰载机和战斗机玩命出动,连续四天的行动就把塞得港给炸瘫痪了,盟军也感受到了一股恐怖的压力从天空席卷而来。

北非盟军的后勤线被密集不间断的轰炸搞得一片狼藉,这时候你就算是把美国海军的神级损管搬到陆地上来,那也保不住后勤线了。

以往陆军小打小闹的战术轰炸,炸完了盟军很快就能修好恢复,但正儿八经的空军战略轰炸来了之后,盟军就根本修补过来了。

工兵直呼修不完,根本修不完,累死都修不完呐!

丁伟主持拟定的“沙漠风暴”计划,已经开始了,空袭打头阵,玩命打你的后勤,先把你的后勤线打成黑色再说,地面部队慢慢来,不着急,反正中东又不像欧洲那样,会有零下几十度的冬天嘛!

544.欧洲的迟钝

1941年11月5日,柏林。

从前线赶回来的胡贝上将正坐在总理办公室门外,等待着希特勒的召见,等待期间他正好遇上了同样从北非前线回到柏林的隆美尔上将。

两人正好坐在了一块聊起了前线的事情,虽然身处的战场不一样,一个是东欧一个是北非,但面对的敌人还是差不多的。

“胡贝将军,您的第一集团军情况怎么样?”胡贝上将算是隆美尔的前辈了,所以隆美尔对他的态度很尊敬,虽然同为陆军上将。

“还能怎么样,一直都在补充,一直都在等待,我们的反应太迟缓了,而敌人的动作又太迅速了。”胡贝一脸的无奈,甩着手套说道:“中国人的轰炸机实在是太厉害了,你是没有见识过他们的战略轰炸行动,铺天盖地的全都是他们的飞机,就像是肆虐的蝗虫群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甚至都怀疑自己的雷达出现了故障,认为对方是在用箔条干扰,以至于雷达屏幕上密密麻麻全都是敌机的信号。

实际上他们的确是飞过来了这么多飞机,等我们在地平线上发现他们的机群的时候,没多久炸弹就会落到我们的头顶了。

那真是—种让人恐惧的感受,漫天的飞机都快要完全遮蔽掉阳光了,就像是云层一样,然后就是密密麻麻的炸弹落下,如同地毯―样覆盖了城市,没有一寸土地能够逃过被炸毁的命运。

自那之后,我的军队就算是看到了乌云都会吓一跳,天上只要响起引擎轰鸣声,所有人都会找洞钻进去!”

隆美尔耸了耸肩膀道:“将军,事实上我们已经遭遇了你口中的那种战略轰炸了,我们在北非最重要的亚历山大港和塞得港已经被摧毁了,你所说的那种战略轰炸我们已经连续承受了一个多星期了,那群中国人甚至连沙漠都不放过。

我们的空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比不过中国人的空军,这实在是让人沮丧,戈林元帅想我承诺北非的天空是安全无忧的,但实际上北非的天空没有一丁点的安全,全都是危险,我们的机场全都被炸毁了,戈林元帅的承诺总是那么的不灵验。

这一次回来我甚至连飞机都不敢乘坐,只能够坐海军的驱逐舰抵达法国,然后在起飞回来,地中海的天上都开始不安全了。

中国人很早之前就充分的向我们展示了制空权的重要性,可惜当时我们没有重视,等现在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切似乎都迟了。”

胡贝也感慨道:“是呀,上帝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但德国还是太缺乏资源了,希望现在整合了欧洲之后,一切都还可以挽回吧。”

从中德军事合作计划一直到中德密约结盟,四五年的时间里面,联邦的空军从弱到强,从强到无敌,从来没有瞒着德国人,甚至不少德国人也参与其中。

联邦对日本发动的战略轰炸,还有对苏联的全方位超远程轰炸,这些行动都证明了空军无军与伦比的进攻性还有制空权的重要性。

可惜德国人见识到了也没有用,不少空军将领都向希特勒建议组建一支战略型的空军,戈林元帅也赞同此举,可惜希特勒还是没有实际动作,因为他把资源都投入到了海军和陆军,德国的工业产能就这么多,做不到同时建设。

陆军组建这么多的装甲师部队,海军也在大肆建造航母战列舰,中德决裂之前,希特勒认为他的空军只需要能够征服欧洲,跨过英吉利海峡就足够了。

但中德决裂之后,他就发现自己空军弱势了,但这个时候改型也没时间了,整个欧洲的资源都在向陆地战争和海洋战争倾斜了,想一想国军那陆续抵达西线的六百多万大军,再想想阿拉伯海等着进入地中海的那些国军密密麻麻的航母战列舰、。

欧洲想要抗衡就必须投入对等的资源以及人力,但联邦背后站的是东大这个工业克苏鲁,现在的欧洲已经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依然还是无法拿到优势,别说质量,甚至连数量都难以抗衡。

德国空军目前主力型号的战绩就是BF-311,这款战斗机是仿照联邦国军游隼战斗机制造而来的,性能比联邦的初代游隼战斗机更好。

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六百五十公里以上,但就是短腿,作战半径只有五百多公里。

另外美军援助欧洲的P51野马战斗机也在陆续抵达欧洲,这也是━款极其优秀的战斗机经过美英德联合改进之后,这款战斗机性能已经快逼近螺旋桨战斗机的极限了。

欧洲在进步,可联邦也没有停下来,联邦的游隼战斗机已经升级到了第四代型号了,如果说欧洲的战斗机是快要逼近螺旋桨飞机的极限,那么联邦的战斗机就是已经到达了螺旋桨飞机的极限。

联邦空军陆基主力战斗机游隼4甲型,最高时速806公里每小时,这玩意儿装的是一台马力两千匹的怪物引擎,和轰炸机一款型号的动力,不过轰炸机装四台,战斗机只装一台而已。

更恐怖的还是联邦的战机,除了运输机比较脆皮之外,其余的作战飞机统一都是叠甲怪,谁见过驾驶舱装了装甲浴盆的战斗机呐,重点部位全都是被钛合金保护的。

欧洲想要升级战机性能还需要爬科技树,但联邦只需要花钱就行了,成品和技术全都有,钱给够,不管想要什么,立马都给你送过来了。

在轰炸机领域,欧洲甚至是美国都差不多放弃了,除了美国人还在大量装备远程轰炸机之外,欧洲都已经把资源人力投入到了战斗机领域了。

因为这玩意儿没啥用,国军的雷达太厉害了,完全实现了战场监控,甚至国军连警戒机都有,海军在历次海战之中警戒机发挥了巨大用途。

警戒机算是预警机的前置,性能比不上预警机的十分之一,但也足够用了。

反正欧洲起飞的任何飞行物,都逃不过国军的监控,欧洲的轰炸机要是敢跑过去长途轰炸国军占领区,那就是纯纯的送菜而已,来多少就会被击落多少。

国军的游隼4甲型现在装备的可是25mm机炮,这玩意儿威力大到让人瞠目结舌,别说轰炸机扛不住,就算是地面上的坦克装甲单位也经常被开罐了。

“将军,元首已经在里面等您了,请进!”“好的!”

胡贝上将起身,整理了一下仪容,戴上了手套和大檐帽,向隆美尔笑了笑,然后走进了希特勒的办公室内。

见面之后希特勒脸色很不好看,毕竟谁都不会待见一位败军之将的。

之前胡贝所率领的第一集团军是整个德军挺进东欧的前锋,驻扎在基辅被柏林寄予厚望,希特勒将最先进的装备和最精锐的兵员都集中给了胡贝,就是指望胡贝能够击败国军,证明德国军人的勇气和实力。

但国军直接就是降维打击,两次战略轰炸专门盯着第一集团军,直接把胡贝的第一集团军给炸残废了。

而后胡贝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擅自撤往了波兰躲灾,这就让希特勒很不爽了,但却也还是捏着鼻子继续给胡贝补充兵员和装备,不但补齐了损失的所有装备的兵员,还把第一集团军的兵力扩充到了二十万人规模。

国军中欧军群挺进乌克兰的时候,希特勒有一次下令胡贝出手阻止国军的行动,保住乌克兰这个最重要的欧洲粮食产地。

但这一次胡贝又让希特勒失望了,他们在捷克境内普雷绍夫地区遭遇到了中欧军群二十六集团军主力,爆发了激烈战斗,二十六集团军四个师兵力,投入了六百多辆坦克和六万八千人的地面作战兵力,在空军四百多架战机的配合下,击败了胡贝第一集团军二十一万人的德军。

损兵折将的胡贝又一次败退了,直接撤到了布尔诺去了,一口气损失三万多士兵和四百多辆坦克,而乌克兰也这么干脆利落的丢了,欧洲再也没有了自己的面包篮了!

要知道之前德国援助苏联的东西可都不是无偿的,苏联就是拿乌克兰的粮食支付的,现在没了乌克兰,德国也失去了一处重要的粮食产地,从而对美国的援助更加依赖了,这是希特勒最不爽的。

“我的将军先生,见到我,你难道没什么要说的吗?还是你在屡次战败之后,连向我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了?”希勒特率先开口道。

胡贝硬着头皮说道:“元首阁下,有关于普雷绍夫战役还有乌克兰沦陷的事情,这的确是一场灾难,我承认我的确战败了,但这并不是没有收获的无意义失败,我们已经通过这些战斗获取了不少的教训。”

希特勒摆了摆手,盯着胡贝说道:“上将阁下,那就请你说说都是些什么教训吧!”

胡贝道:“元首阁下,光靠德国的力量远远无法战胜中国人了,尤其是他们现在获得了大批仆从军的效力之后。

这场战争光靠陆军是打不赢的,更不是靠一个集团军就可以让中国人知难而退的,这是一次体系的对抗。

我们的空军已经不足以保护德国军队的头顶了,这一次的正面接触战斗之中,我们的伤亡有一半都是中国人的战机制造的,他们的战斗机就像是开罐器一样,而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坦克就像是蠕动的铁皮罐头,只要被发现,就会被从头顶撬开,然后爆炸。

我们的军队在地面上的战斗不会害怕中国人,但他们的飞机却实在是太难缠了,没有制空权,陆军根本难以和中国军队抗衡。

这场战争已经不是我们德国人自己的战争了,而是整个欧洲乃至整个白人自由世界的战争了,也是时候让我们的盟友们出力了! ”

希特勒听完之后,思考了一番:“你说的我都会考虑的,我本来只想给中国人一个教训,但现在我明白了,中国人的野心是彻底的征服欧洲,你说得对,我们的确需要全力以赴了。

但这都是需要时间的,我会给你新的补充,但这之后我决不允许你在撤退了,欧洲需要德意志的捍卫,你明白么?”

“是的,我明白,元首阁下!”

希特勒不是不想拉着小伙伴们一块压上去,而是目前做不到,第三帝国的最大致命弱点就是统战工作一塌糊涂,自己打没问题,但带上—群小伙伴—块打,那就问题很大了,尤其是他的盟友法国人、英国人、还有美国人和意大利人这些国家,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欧盟成立至今也就三个多月时间,但关于盟军联合指挥作战的工作却迟迟难以开展,散装的欧洲从来不是一个团结的实体,哪怕就是生死关头之下,算计盟友那也是少不了的。

德军想冲,但又没法自己一个人冲,真要是德国和中国打得两败俱伤了,美英法肯定会笑掉大牙的。

现在德国只是欧洲盟主而已,虽然军事上压服了整个欧洲,成为了霸主,但那性质也就是武林盟主差不多,底下盟友听话是听话,但卖力就谈不上了。

希特勒现在最头疼的就是组建盟军的问题了,关于各国出兵问题、联合指挥问题、作战配合问题、战区划分问题,没有一个是好商量的!

而他们的对手则不一样,联邦阵营从来只有一个老大,那就是中国,而且玩得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那一套,底下小弟们没有一个敢耍心眼的,哪怕就是最新加入的乌克兰也是服服帖帖的。

联邦阵营没有盟友的这个说法,只有效忠,唯一的核心就是南京,唯一的领袖就是董建昌,听话的小弟可以吃香喝辣,联邦从来不吝啬,领土、贷款、资源、技术,只要听话都可以给。

但你如果敢不听话,和伟大的慈父董建昌耍心眼,那么国军连敌人都不会打了,现掉转头来收拾叛徒。

之前浩浩荡荡的千机轰炸,不计成本的只炸德军,连苏军都放过了,什么乌克兰工业区还有农业区全都不鸟,德军在哪就炸哪,这种对待叛徒的手段让新加入的成员都是心惊胆战的。

希特勒也很想学习的老董的做法,但现实却不允许,因为欧洲的历史和文化都决定了,他们玩不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一套。

现在德国乃至欧洲,都只能够抓紧今年冬天这段最后的时间,抓紧解决掉内部难题了,否则明年他们的下场会很惨的!

545.空军才是未来!

进入十一月之后,联邦本土中原地区开始降温,步入了寒冷季节了。

空军总长余禄庆大将正在徐州航空动力集团视察,带着一群技术军官还有学者专家来这考察肯定不是什么小事儿。

能够让一位空军大将百忙之中抽时间来视察,那肯定就是决定整个空军未来的大事件了。

徐州航空动力集团已经成功突破了喷气式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实现了第一台国产喷气式发动机的制造下线,这个消息才是吸引余禄庆大将过来视察的唯一原因。

联邦空军早在一九三八年就启动了喷气式动力的研发计划,当时还是从德国人那里听说了原来飞机还可以用喷气式引擎,而后国军想要通过雷老板引进成品。

但雷老板开出来的价格让国军难以承受,并且雷老板也不愿意卖这玩意儿,实在是太容易折寿了。

于是乎成品引进失败,空军转而开始引进技术,前后花费了足足二十一亿华元的恐怖价格,从东大那里进口了相关技术技和生产设备,这笔钱花得连董建昌都心疼不已,要不是余禄庆这位心腹力主坚持,董建昌才舍不得花这么多钱呢。

东大那头出口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而是他们从英国引进的斯贝发动机技术,并且是最原始版本的技术,就这还前后要了二十多亿华元。

空军咬牙切齿的拿下了这些技术还有设备,创立了徐州航空动力集团,专门研发突破喷气式航发动力系统。

一分钱一分货,东大和雷老板虽然痛宰了联邦一刀,但也没有拿假把式来糊弄人,而是实打实的给了配套技术和设备,并且还是全套的,相关的冶金、材料、制造加工、生产工艺所有的一条龙技术以及设备全都给了。

但这航发这玩意儿嘛,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搞定的,东大该给的全都给了,没有什么藏私,但联邦这头的研发制造还是磕磕绊绊,哪怕就是战时体制之下竭尽全力的不计代价推进,也依然还是进展艰难。

足足耗费了快四年时间,期间前后投入各种经费二十七亿华元,联邦依然还是没有能力制造原版的斯贝发动机能力,甚至连猴版的都造不出来。

空军实在是等不及了,再加上雷老板开放了喷气式战机出售限制,空军也就开始从雷老板手中进口成品装备了。

徐州航空动力集团被逼无奈之下,总算是咬牙拿出来了第一台成品,证明自己的成果,再不证明,空军就会抛弃他们了!

“余长官,这就是我们徐州航动集团的第一款研发成品︰筋斗云—2乙型喷气式引擎!”徐州航动集团研发部主任站在余禄庆面前,对着一台装在实验台上的航空发动机做着介绍。

筋斗云-2乙型航空引擎,最大推力25千牛,加力推力可以达到35千牛,长三点八米,直径一点一米,重达一点七吨.............

研发部主任将这款发动机的纸面数据说得极其诱人,但这些都是最理想数据而已,只是历次实验中取最高值,属于是懂的都懂。

余禄庆大将和一群空军将领听得大眼瞪小眼,不敢妄下判断,只能将目光投降随行的技术专家。

但这玩意儿谁都没法只看一看就拍板说行的,再牛逼的专家也不敢这么拍板。

最后这台发动机还是被送上了试验台进行点火实验,一直到看见这东西正儿八经的喷出了马赫环,空军将领们脸上严肃的神态才算是缓和了不少。

但点火启动实验仅仅进行了半小时之后,制造商就停止了,然后就是一群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围上来继续研究。

“你说实话,这玩意儿到底靠不靠谱。”余禄庆将研发部主任拉到了没人的角落里面,毫不客气的问出了空军最关心的—句话。

看到对方欲言又止的表情,余禄庆安慰道:“这没人,你实话实话就行了,别瞒着,我们空军砸了这么多钱,还能把你抛弃了不成?”

研发部主任松了一口气:“将军,那我也就不瞒着了,现在这款筋斗云2型可靠性.....唔......很差!”

余禄庆眼珠子都瞪圆了:“很差??”

空军砸了这么多钱进去,他余禄庆都都是当着老董面做了担保的,结果出来的成品很差?

老余脸色瞬间垮下来了:“这话你敢对我余禄庆说,我余禄庆敢对大执政说么?”

“到底是哪里差,又是哪里出问题了!你跟我说清楚!”

研发部主任没敢瞒着,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都说了。

目前这台筋斗云2型是徐州航动集团唯一能够拿出手的成品了,但相比进口而来的技术方案和对标数据而言,这玩意儿连原设计方案的猴版都比不上。

要知道空军这一次研发的对标产品可是斯贝发动机呐!按照联邦目前的技术以及设备水平勉强达标,可最关键的人才跟不上,航发这东西可不是蒸汽机,制造航发需要人、技术、设备全都跟上来,缺一个都不行!

首节 上一节 285/2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