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秘书这次来慰问,带什么过来了?我第三战区现在可是缺枪少弹,连民兵都排上了城墙挡日本人的炮击,惨呐,就指望着重庆蒋委员长给我们一些支援。”
楚才笑道:‘董长官谦虚了,我这次来可是开了眼界,董长官麾下的第三战区可是举国之首了,运输机、战斗机、坦克、重炮什么都装备上了,一路走过来士兵们手上拿的武器我见都没见过,还是带弹匣的,机枪兵身上的弹链长的吓死人。
我在南京机场降落前,看到可是董长官的炮群和日本人对轰呐,防空炮到处都是,坦克都当成了固定炮塔在用。董长官都这么富得流油了,何必还得要重庆支援呢?”
董建昌抬了抬下巴,看着楚才说道:“这话说得,搞得我像民国中央政府一样了,楚秘书慎言呐。”楚才脸色一黑,纳闷董建昌以前好像没有这么阴阳怪气呐?
行了,慰问团空着手过来的事情,我也不怪罪了,谁让我老董是最会体恤的人呢,楚秘书有什么事情可以直说了。"楚才也没有藏着掖着了,直接开口问道:“重庆中央想知道董长官手上的装备到底是哪来的,又是谁在支援民国抗战,
毕竟这种规模的支援,完全可以上升到国家高度了,此类军援最
好还是由正式的中央政府接洽,才是最合适的。”
听到这董建昌脸上摆出了一副疑惑无比的样子,问道:“重庆要军事援助干什么?你们和谁发生战争了么?”楚才直接被问懵逼了:“还请董长官就事论事,不要胡搅蛮缠!”
董建昌一副搞不明白的样子,说道:“你们重庆没有和日本人宣战呐,宣战的是我们南京第三战区,理论上你们和日本人还是和平关系,只有我们南京方面已经正式通电对日本人宣战了。
现在我们是战争状态,理所应当需要大批的武器装备,有需要,别人就找上门卖货了,你们不打仗,要什么武器装备呐?”楚才听着董建昌一口一个你们重庆,然后又一口一个我们南京的,心里别多提多别扭了,这厮死活就是不提中央两个字。“董长官,第三战区也是隶属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也是属于民国军事委员会指挥的......…"
董建昌再次打断了楚才的话,直接反问道:“请问国民革命军是谁创立的军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是谁创立的机构楚才一愣,想了想直接回答道:“是孙中山先生所创立的。”
董建昌继续问道:“那孙中山先生现在又在哪里呢?”
楚才有些生气了:“孙中山先生自然是躺在南京中山陵了,国父陵寝在哪这还需要问么?”
董建昌点了点头."知道就好,我现在是离中山先生最近的指挥官了,中山先生看到我守南京如此用心,托梦给我,让我全权负责保卫南京,他说的就是国民革命军最高领袖说的,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说的!”
托梦这种说法都给整出来了,楚才直接脑子都快宕机了,人家董建昌都把先总理中山先生抬出来了,他没法辩了,难不成还说蒋校长比中山先生更牛逼么?“楚秘书,你们重庆那边需要什么,跟我说声就行了,打张条子交给刘传厚,我给你们批,没必要去做多余的事情。
大家都是中国人嘛,现在第一要务就是抗日,恢复山河一统金瓯无缺,想必如果现在中山先生还活着,肯定也是赞同我的看法,你说对么?”楚才又被问住了,中山先生死都死了,他这么想还不是你说算了,人家坟头都在你眼皮子底下!
"楚秘书,从哪来的回哪去吧,告诉蒋委员长,有心思多想想怎么抗日,做些该做的事情,不要整天把心思都用在自己人身上。
打赢了,赶走了日本人,中央政权才有存在的意义,打不赢亡国了,难不成还带着中央政府的名义流亡海外么?他老蒋从东征那会儿开始就一直分不清主次,人家共产党拎着机关枪给你卖命,最后你拿刺刀回报他们。
北伐都还没有成功,老蒋又想着打清一色,剿共剿了十年,最后不还是一地鸡毛?
不是我老董说话难听,他老蒋当年如果拿着十年剿共的精力和钱安安心心干一点实事,共产党早就自己没了。
十年呐,还有这么多军费.要是都拿来建设德械师,之前淞沪会战那会就是七十万德械部队抗击日寇,这么多德械师摆在那,日本人就算是长了十个脑袋,他也打不到南京城!"“现在我老董死守南京城,是在给你们的蒋校长还债哩!他要是能做好这个民国当家人,我又何必站出来当于谦呢?
十年间,他老蒋五次国业共产党、还搞了一场中原大战,下面人也搞了好几次反蒋,这些年净特么是内战,打得国家凋敝,打得民不聊生,老蒋他自己就没有反思反思么?没那个本事当老大,还看不清国际局势,现在混到连南京都待不住跑重庆去了,一口气撤了多远?
都这份上了,还在把心思用来算计自己人,谁能服他?谁敢服他?”
楚才全程跟一个学生一样,被董建昌这个老师训得没话说,终于实在是憋不住了:“如果这就是董长官的态度,我想我
门没有必须继续谈话了。
现在我就可以返回重庆向蒋委员长汇报了,希望您能够好自为之!”
“我好得很,不用你们操心了!“董建昌甩出了一本早就准备好的通行证,扔给了楚才。“这是什么?”
“南京不是重庆,这里是战区,任何人离开都必须我亲手签发通行证,否则一律视作逃兵绞死!”楚才翻开了通行证,上面却只有他一个人的名字,有效期截止明天中午十二点!
“我们来了二十三个人,你只给一本通行证?”
董建昌理所当然道:“你们慰问团空着手过来,难道就不打算留下点什么﹖有钱捧个钱场,没钱那就自然捧个人场喀,除你之外,其余二十二人都将会被编入守城队伍之中参加作战!”
楚才质问道:“你们第三战区就差了这二十二个兵么?这是羞辱!”
别说二十二个兵,现在的南京,就算是半个兵,老子也要!你楚才最好早点走,过了明天十二点,通行证一旦过期,你就等着被编入守城队伍送上城墙吧!”
59.南京需要每一个中华男儿的增援!
楚才最终还是没有和董建昌硬碰硬的勇气,灰溜溜的离开了南京城,甚至连第二天的飞机都不敢等待,当天夜晚就找到了一艘前往武汉的运输船,随司护航的军舰一同离开了南京码头。
负责检查的士兵反复确认了楚才的通行证,才放他离开登船,那名士兵也搞不明白,此刻的南京城为什么还会有一个中将这么不光彩的离开呢?
楚才离开之后,董建昌也透过了他的态度摸清楚了老蒋的态度,知道这次算是彻底和老蒋撕破脸皮了,也明白今后不会再有来自重庆方面的支援抵达南京了,甚至此刻老蒋或许比日本人都还期盼南京城坡,老董直接战死在南京城。
否则凭借董建昌的威望,以及南京的中枢地位,这再守下去,重庆的地位可就是岌岌可危了,甚至说万一南京保卫战胜利了,南京没有失守,那到时候举国上下到底是认南京这个首都中央还是认重庆这个陪都中央?
董建昌现在没有心思去揣测老蒋的下一步了,因为他首先得迈出自己的下一步了,董建昌打算又一次开始全国摇人
没错,他打算在一次通电全国,驰援南京城,没办法手底下快没兵了,装备一大堆,弹药也不缺,死活就是没有扛枪的壮丁了。杨立仁新官走马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在南京城内利用大功率无线电设备,建立起民国第一家覆盖全境的全国广播电台。幸亏杨立仁情报部门出身,和无线电设备打交道也是老手了,在以往也培植了不少的心腹属下和能人干吏。
光靠他杨立仁一个脑袋两只手,就算是忙活一年那也不可能整出来一个可以覆盖整个中华民国的广播电台,所以他也必须摇人。如果说是杨立仁以自己个人的名义去拉拢以前的心腹,那肯定就是人走茶凉人家绝对不鸟你,因为你杨立仁还没这个威望。
可要是杨立仁身后站着董建昌这位大佬,并且以第三战区司令部的名义摇人,直接给那些心腹旧将发调令,那可就不一样了。于是乎杨立仁给名单,第三战区司令部按照名单和地址到处致电发调令,飞机也是杨立仁到任南京第二天就起飞接人了。
等到楚才回了重庆之后,他又一次惜逼了,因为中统一口气被杨立仁撬走了半壁江山呐,杨立仁本身也是中央统计调查局的创立者之一,属于绝对的元老级人物,他这次有了董建昌撑腰,身后站着整个第三战区,一声高呼,那些心腹乌泱泱的都坐飞机投奔南京去了。
大义在手,老子守着南京首都,占着抗日主力的名头,但凡有些血性的中国人都不会拒绝杨立仁的调令。
人手足够之后,杨立仁利用董建昌买来的超大功率无线广播设备,东拼西凑,临时在钟山最高点,顶着日军轰炸和炮火建起了一根高达三十多米的天线,然后连接上了南京城内总统府的大功率设备,勉强搞出来一套广播电台体系,至于具体能够传播多远覆盖多少地方,那杨立仁就不清楚了,反正已经是做到极限了。
董建昌也没有嫌弃,有就行了,能用就是王道,好歹也是代表自己终于拥有的可以公开发声稳定渠道了,这对于董建昌的野心而言用处非常大,政治嘛,起码得让全国人民知道你这号人物,然后才能够建立威望呐。
1937年12月31日,董建昌于南京总统府,在一片战火声之中,第一次发表了对全国无线广播的讲话。“亲爱的同胞们,今天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这里是南京,国旗依然飘扬!
我是第三战区司令官陆军上将董建昌,今日在此向全国同胞通电广播讲话。
今日是抗战爆发第一年的最后一天,我本人已至知天命之年,无尺寸之功于国而幸居高位,侥幸率军参加淞沪会战,湘沪既败,南京告危,诺将皆言不可守,然南京乃首都重地,先总理陵寝所在,怎可轻弃,鄙人虽不才,亦愿与南京共存亡。
董某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腆居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之职,无有一日不惶恐。
时至今日,我第三战区抗击日寇已达半年,全程歼灭日寇近二十万,淞沪一战歼敌十万,南京城下斩敌七万余,我战区官兵将士无不披肝沥胆枕戈饮血,无数子弟血洒疆场。昔日云集淞沪七十余万大军,时至今日仅剩十二万幸存,幸内有南京城内十万国民助战,外有八方同胞志士来援,方才堪堪抵御日寇得保南京。
国土沦丧,首都危在旦夕,局势直至此刻,董某愧为军人,亦不敢言胜利。
今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然我董建昌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保卫南京就是保卫祖国,仅凭我董建昌一力,仅凭我第三战区仅存十二万将士,实在是杯水车薪。董某在此泣血求助举国襄助,南京不能丢,国家不能亡!
还望举国八方,看在董某微末功绩,看在举国危亡,看在民族前途的份上,助我第三战区一臂之力,守住南京!祖国母亲在哭泣,使命在召唤,这里是南京,我们需要每一个中华男儿的增援!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董建昌
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于南京叩首!”
董长官的全国讲话以及通电的效果是出乎预料的,甚至连太平洋对岸都可以断断续续收听到来自董长官的讲话内容,民国各地但凡有收音机的地方也能够接收到来自南京的无线电广播。
董建昌之名再度威震华夏,大半个中国的人都知道第三战区有个叫董建昌的长官,不怕死一个人带着十几万将士在和越来越多的日寇血拼,就为捍卫祖国首都南京不至沦陷。哪怕国外也知道了这个名叫董建昌的中国将领,正在南京和日本人血战,并且已经取得了歼灭至少十七万日军的战绩
当然中国军队也付出了五十万以上的惨重伤亡,但这仍然是一
个震惊世界的战绩!
中华大地举国上下都听到了董建昌的求助,堂堂战区司令官陆军上将,竟然公开讲话的结尾对全国同胞叩首泣血求援
这一下就彻底点燃引爆了举国民众。
以往大家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实在没有获取信息的渠道,可现在董建昌直接站出来,把事情揉开了掰碎了说给你听
告诉你需要具体怎么做了,这下大家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不少人甚至都误以为中华民国又换头头了,变成了一个姓董的当老大,但是底下民众知晓老大被围在了南京首都,而且还在和日本人血战,没人在乎重庆那边的蒋光头了,注意力都在南京董建昌身上了。
听听那话多么接地气,祖国母亲在哭泣,使命在召唤,南京需要每一个中华男儿的增援,是个人都能听明白,那就是你老娘被人欺负的都哭了,现在是爷们的赶紧来南京帮忙!一场全国讲话,董建昌不见其人只闻其音,但却让举国都记住了他的名字和他做过的事情。
这就是政治,做过什么必须得让人知道,这才有威望,有了威望和影响力,你才能去染指那个终极的座位,才有资格去问鼎有多重,那头鹿又在哪里!
60.打光一个团,我们还有一个师!
1938年1月3日,湖南,长沙。
岳麓山脚下,两条刚刚铺装完毕的混凝土跑道上面停满了一架架整装待发的运输机,为了能够更有效的运输兵员抵达南京,湖南省政府还有各界民众踊跃捐款出力,筹集了足足二十万大洋的款项和足足七万人多人的人力。
在去年底不计代价的修出来了两条长达1.8公里的高规格混凝土跑道,还有机场配套的油库、塔台等等设施。
机场修好了之后,来自湖南各地的援军都开始汇聚长沙,乘坐机场出发的运输机或者是湘江河畔出发的运输船前往南京。
董建昌作为目前湖南走出去的领袖级人物,他实质上已经成为了湖南省公认的老大,哪怕他现在人不在湖南,但湖南这边还是有着他的传说。
现在老董开始摇人,作为老家人的湖南省自然是拼了老命的援助,地面上的湘军部队,42、53、62、63等等多个师部队,仍旧还在安徽境内死战不退,拼命进攻已经被日军占领的马鞍山,想要打通前往南京的地面交通线,但却还是因为独力难支一直没有办法突破日军防线。
日军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围攻南京方面,没有过多搭理外围拼命增援的地面部队,南京那边也抽不出更多的经历去策应外围的支援部队,现在南京拼命的在从各地运输援兵抵达战区。
“先领取军装被服,还有武器弹药,不要着急登机!”
“天上冷得很,不穿衣服上去立马就冻死你们,武器弹药必须领取装备,着陆之后立刻就需要投入战斗了!”
“你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抵达南京之后就必须第一时间参加战斗,所以拿到武器之后在飞机上多熟悉一下!"
湘军暂编11师补充团二等兵李泽连排在一架运输机的旁边准备领取被服弹药,另一件东西就换掉身上一件,穿上了暖和的秋衣绒衣还有野战迷彩服之后,季泽连感觉身上充满了力量,尤其是脚上的军靴让他兴奋无比,恨不得现在就跑上一个五公里活动活动。
“小子,军大衣你难道不打算要了么?"负责发放物资的中士是跟随运输机从南京飞过来的战场老兵,说话很不客气:"战地的夜晚可没有房子给你住,到处都是废墟,打到了哪里就睡在哪里,没有军大衣第二天你就会被冻得硬邦邦! ”
“谢谢长官! "年轻的李泽连没有打过仗,不清楚战场的残酷,但老兵说的话他还是牢记于心,乖乖的继续领取物资。“这是步枪,不用拉栓,子弹装进去上一次膛就可以一直打完了,先拿着,上了飞机我再叫你们怎么使用!"
四十名士兵领取完了军装被服还有武器弹药之后,全都被塞进了运输机里面,中士也跟了上去,在机舱里面抓紧时间教会这些生瓜蛋子该如何使用手上的武器装备。
跑道上七十多架运输机满载着足足一个团的兵力,大批的士兵怀揣着报国抗日的满腔热血登上了前往南京的航班。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余哉呐! "负责送行的省政府高官看着大批的三湘子弟踏上了前线的征程,他也是忍不住感慨道。一旁负责接收运输援军的空军少校点了点头:"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些兄弟去了南京,也不知道最后还能有多少能够再回家乡看一眼呐。"
副省长李作生深色坚定道:“举国抗日,牺牲不可避免,董长官说得对,此战我等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家乡父老,退一步就是生灵涂炭家破人亡。老夫若还是年轻二十岁,这个时候我也扔掉这个副省长的官位,跟着你们一块打小东洋去了。”
少校看着一个个年轻的士兵,不忍道:“国事如此,谁都无可奈何了,只能以命相拼,只希望这一份牺牲能够少一点吧。"
李作生神态严肃道:"后生,勿要怕,一个团打光了,我们再给你凑一个湘军师,一个师打光了,老头子我也拿枪上战场,给你们拼出来湖南军,只要湖南还有一个扛得动枪的男人,我们都会给你送到南京。
只要湖南人还没有死绝,中国就亡不了,南京也丢不掉!”
“我坚信这一点,不止是湖南人,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是如此!"少校点了点头,对着李作生行了一个军礼:"军情紧急,我们必须出发了!”李作生挥了挥手:“走吧,告诉那些后生,湖南在看着他们,中国在看着他们,不要丢脸!”
“嗯!”
少校转身离开了,小跑着登上了运输机,合上了最后一扇舱门,机群装在完毕之后,就开始一架接着一架陆续起飞,组成编队,飞向了血肉磨坊南京城。
同一时间,类似的场景还出现在了中国南北各地,昆明、贵阳、成都、桂林、广州、延安.....
一队队士兵告别了亲人,道别了家乡父老,踏上了前往南京的征程,三百多架运输机飞往全国,没日没夜的在执行着运输任务,平均每一天都会将至少一个旅数千人的兵方送往南京城。
除了空中航线,还有长江航道也是南京接收外部支援的主要途径。
四川泸州码头上,一条条从南京抵达的运输船停靠在码头,装载着来自四川的川军士兵,码头上已经没有任何民用船只,全部都是军用运输船,岸边挤满了一队队换装完毕的川军将士排队登船。
前往送行的四川官员们也说出和李作生差不多的话语:“还请南京放开了打,我四川子弟绝不贪生怕死,这批人打光了,我们立马还有下一批。川人绝不当亡国奴,我们宁可战死随后一个男儿,也不会给日本人磕头求饶!”
“这是川军的死字旗!烦请告诉董长官,四川永远不会拒绝他的任何命令,只要是抗日,我们把老人孩子送过去都没问题!
码头上来自各地的川军将士都有一面当地发放的死字旗,出征的将士也会将自己的名字写在旗帜上面,每一个川军士兵从踏上征途之后就没有再把自己当成了活人,要么胜利,要么战死,除此乏外别无选择。
北方延安,一队队八路军将士也在机场排队登机,如此盛事延安方面肯定也是不会缺席的。
董建昌广播全国进行讲话呼叫援军之后,驰援南京已经成为了举国上下的唯一政治正确,任何人不会反对,也不敢反对。
甚至是董建昌讲话完毕之后,来自各地的支援纷纷呼叫南京,请求配合,举国云动,无数士兵被动员集结,时刻准备着前往南京,延安方面甚至是直接从各部队抽调老兵组建决死队前往南京支援。
“雷泽,去了南京不要给根据地丢脸呐,一定要好好干,多拼死几个日本人,为死难的根据地民众报仇!”“好勒,看我的,这一次过去我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好样的,这才是我们八路军的战士,不比国民党的兵差,打日本人我们也是敢拼命的!“
机场周围送行的延安父老乡亲们都是为子弟兵们感到自豪骄傲,送行的周先生看着这一场景也是热泪盈眶,多少年了,中国人头一次如此团结一心,国家也算是终手看到了希望和未来。
南京此刻成为了抗日的一面旗帜,南京不倒,中国就不会倒,抗日也必将迎来胜利,祖国也必将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