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193节

  满身泥水的周云逸,则是躬着腰,顶着那张被晒黑的脸,跑到了严绍庭面前。

  “先生,今年虽然夏粮没种下,但这秋粮却是个好收成,颗颗饱满!”

  严绍庭面带笑容。

  扫视了一圈周围看向自己的人。

  自己虽然不曾有一眼辩论。

  可是啊。

  这昌平人人皆大儒。

  人人皆为自己辩经学!

  而在那头。

  原本抢先跑过去的询问百姓实情的人,都已经打听清楚,个个脸色不同。

  可是等他们回来。

  周围人询问之后。

  又是一阵动静。

  严绍庭所言,千真万确。

  无论是一地同样,还是昌平农约,全都是真的!

  而至于徐渭先前所说的开垦田地、清理沟渠等等事情,也不曾有半点作假。

  突兀的。

  这乌泱泱的人群。

  忽然就安静了下来。

  但。

  奇异的氛围,却在悄无声息的滋生着。

  见着周围的气氛变化。

  严绍庭却是不为所动,脸上无有变化。

  他依旧是那么的从容,那么的风淡云轻。

  好似昌平这里所发生的一切,都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在无数人如同看怪物一样的眼神下。

  严绍庭微微一笑,缓缓拱手。

  “诸位,此地还要赶在时节前,将庄稼都收入仓中,我等还是不要再做打搅了。”

  “昌平书院那边,想来也已经做好了准备。”

  “还请诸位,随在下一同去往而观之。”

  …………

  月票推荐票

第185章 昌平誓死守卫京师

  岁在辛酉,时维初秋。

  百官并群臣,聚于京师西北之昌平。

  秋风簌簌。

  沃野之间,一片寂静。

  抱着小屁孩的裕王朱载坖,将怀中的孩子递到了李妃手上,随后向着四周看了一眼,而后便凑到了袁炜身边。

  袁炜有些意外,小声开口:“殿……朱公子。”

  朱载坖点点头,压着声音道:“袁阁老,昌平此法,可能行于天下?”

  袁炜又是一愣。

  裕王对这件事感兴趣?

  而在夹山山坡红薯地旁。

  在拿到刚刚传来的消息后。

  嘉靖亦是问出了同样的问题。

  陆绎一时头大,喃喃道:“姐夫好像说过……这法子也就只能行于昌平……”

  说完之后,他便贼眉鼠眼一样的向着四周乱瞅。

  嘉靖听到此言,脸上露出一抹失望。

  不过想了一下。

  皇帝也就释然了。

  一地百姓均之田地,一地共养,这样的法子能在昌平,也仅仅只是因为年初受灾,大乱之后的顺势而为。

  天下?

  皇帝的脸上多了几分冷漠。

  目光再次看向山下,已经开始向着书院走去的人群。

  山下的人群。

  在陷入长久的沉默之后。

  便开始三五成群的小声讨论了起来。

  这时候的讨论。

  已经无关那所谓的昌平大辩论。

  人们都在议论着昌平之法,能持续多久,又能否用于别地。

  严世蕃则是昂首挺胸,一派豪情壮志的搀扶着老严头。

  聂豹、王畿、钱德洪三位心学门徒,士林大儒,已经悄无声息的将严绍庭和徐渭两位围住。

  落在后面和高拱并肩而行的徐阶,脸色一片冰冷。

  他的目光满是复杂的看向与严绍庭走在一起,脸上始终带着笑容的先生聂豹。

  败了。

  这一遭。

  自己又败了。

  虽然现在还没有开始那所谓的辩论经学,但徐阶却很清楚。

  那一场只存在于人们这几日嘴里的经学辩论,将不会再出现在现实里。

  若说严绍庭在昌平,有治河修渠之功,已经是国朝少有的干臣。

  那么。

  当昌平一地田地均之,无分老幼,昌平百姓共养,再有昌平农约监督制约。

  严绍庭此刻已经是整个大明朝,独一份的那个了。

  举朝。

  再无第二人!

  “其实,今日已经不需要再有什么辩论了。”

  走在前头的聂豹,面露笑容,一团和气的说了一句。

  在他身边的王畿、钱德洪两人,亦是认同的点头。

  徐渭侧目观察着三位士林大佬的神色反应。

  心中暗自长出了一口气。

  侍读总算是渡过这关了。

  严绍庭却是轻叹一声:“晚辈不过是取巧罢了。若非今岁顺天受灾,若非陛下授命,若非百姓信任于我,何来今日昌平?”

  就在前不久,最先挑出今日是昌平辩论,要与严绍庭比较一番阳明心学的王畿,眼里竟然是带着几分惭愧。

  他连连摇头:“老夫致仕多年,游于地方,从未见一地父母官,能如严侍读此般,便是能有专心治河修渠,亦是少有,地方百姓必当感激涕零,歌功颂德。”

  一直不曾说话的钱德洪,亦是点了点头。

  老夫子哼哼着说道:“若非今日我等踏足此地,如何能知此地已是人均田地,百姓共养,创立农约。而今我朝陛下,垂拱而治,习老庄术,效仿文景。此地有良臣,乡野之风,犹如先古尧舜大同之治。”

  钱老夫子的话并没有掩饰。

  跟在后面的人群,又是一阵寂静无声。

  人们的视线,落在三位老夫子和严绍庭的背影上。

  有些本欲在今日,亲眼看到严绍庭名声扫地的人,更是羞愧难掩于面。

  严绍庭更是连忙驻足,拱手弯腰。

  “绪山先生言重,晚辈万不敢当。”

  “昌平能有今日,全乃陛下圣明之功,若无陛下支持,晚辈如何能在昌平做成此事。”

  功劳是属于皇帝的。

  自己最多也就是个苦劳罢了。

  贪天的功劳,自己这细胳膊细腿。

  扛不住。

  钱德洪目光闪烁。

  聂豹则是笑着开口道:“陛下圣明之功,若无你奉命做事,又岂能天成?功劳没有,苦劳却是实实在在的。”

  听到这位算起来,自己该喊一声师叔的聂老夫子开口。

  严绍庭立马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

  他抬头看向前方。

  众人已经重回昌平外。

  严绍庭立马转口道:“诸位前辈同仁,还请入昌平一观,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斧正。”

  有了前面均田和农约的铺垫。

  此刻大多数已经收起了要对严绍庭指教的心思了。

  更多的人,则是用好奇的目光,看向重建的昌平。

首节 上一节 193/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