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212节

  严绍庭和锦衣卫的关系,还是颇为密切啊。

  张居正心中默默想着,将书函拆开。

  在拆信的过程中,张居正想了很多。

  或许是东南增产丝绸的事,又或许是两府田亩的事情。

  自从他南下东南,时至今日。

  在知道,朝廷已经将行销海外的丝绸生意,尽数交付对外商行,与那西班牙商人柏富贵及其背后的一干外商时。

  张居正就清楚了一件事情。

  自己之所以在东南,或许从一开始,就只是因为自己内阁辅臣的身份。

  一切。

  从一开始,或许就已经在严绍庭的算计之中?

  尤其是在得知近来京中局势变化之后。

  张居正对此猜测,愈发肯定。

  此时。

  信也已拆开。

  张居正低头看去。

  只一张纸。

  只一行字。

  “下官建请阁老回京之日以双脚丈量地方。”

  一行字,一十七个字。

  除此之外,再无他言。

  张居正不禁皱起眉头。

  “这是何意?”

  他抬头看向前来送信的那名锦衣卫。

  锦衣卫摇了摇头:“回禀阁老,严侍读只说阁老看到这份信,就会明白的。”

  张居正面色愈发疑惑。

  但他还是挥了挥手,示意道:“有劳你了,去门房领份茶水钱。”

  锦衣卫拱手告退。

  独留下张居正一人。

  “回京路上,地方或有情蔽?”

  张居正默默的念道了一声,随后脸色渐渐舒展开。

  他懂了。

  只是却非有所情蔽。

  这时候,张居正又想到一人。

  一个已经不少时候未曾再见到的那个人。

  海瑞,海刚峰。

  似乎,他也是一步一步从苏州府出发,走向徽州府的。

  不由的,他就想到这一次出京南下,与在京中时,对地方的认识。

  不到一年光景,自己的认知就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或许,从地方走回京中。

  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东南的局势,因为严绍庭而发生着一切变化的时候。

  京中。

  却显得有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因为自从都察院的御史,突然弹劾翰林院开始。

  那几名上疏弹劾的御史,又将矛头指向了东宫詹事府。

  原因很简单。

  亏空过甚。

  两衙官员不思当差做事,有渎职懈怠之嫌。

  科道言官忽然将矛头对向朝堂清贵之地的翰林院和詹事府。

  这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偏偏就是出现了。

  翰林院和詹事府,自然是按照规矩,上疏自辩。

  等事情到了内阁。

  徐阶自然是想要将事情压下去。

  不论是翰林院还是詹事府,都是清流清贵之地。

  如何能让都察院给盯死了。

  不过高拱却是很意外的,表示要听科道言官的声音,要将这件事情查清楚。若翰林院和詹事府没有问题,那么也能为两衙正名。

  随后。

  袁炜便立即附议高拱。

  当徐阶还要反对,认为科道言官这是因为近来无事,闲出来的事情。

  但当严嵩也表示赞同查明之后。

  内阁这里也就成了压倒性的决议。

  于是。

  事情就进了西苑。

  于此同时。

  严嵩又递了一道奏请廷议推举吏部尚书人选的奏疏。

  等事情都进了西苑。

  两桩事并到一起,嘉靖召集内阁、六部于西苑万寿宫廷议。

  早早的。

  严绍庭就和老严头到了内阁。

  他们两过来的时候,高翰文已经在班房门口那张桌子上,泡好了茶。

  茶。

  自然是严绍庭带来的。

  老严家爷孙两人也没进班房,就站在门口,接过高翰文送来的茶水。

  严嵩打量了一眼高翰文。

  随后侧目看向严绍庭。

  严绍庭会意,当即笑着说道:“高翰林为官也已多年,不知未来可有打算?”

  闻言。

  高翰文心中顿时一跳。

  这是要用自己?

  高翰文当即躬身:“回侍读的话,下官在朝为官,食君之禄,去留何处做事,一切皆由朝廷定夺。”

  我是一块砖。

  朝廷搬到哪里就是哪里。

  严绍庭嗯了声,侧目看向老严头。

  严嵩开口道:“还是留在京中的好,地方人事犬牙交错,若想去地方,还得要再历练些年头。”

  高翰文躬身点头。

  这是要让自己在京中腾挪个衙门了。

  倒也不错。

  这时候,外面已经有人进来。

  说是徐阁老、高阁老等人都来了,六部的尚书们也都在往西苑万寿宫那边过去。

  严绍庭当即搀扶着老严头,便走出内阁班房。

  出去后,便正好是迎面遇到徐阶、高拱、袁炜三人。

  严绍庭当即开口:“徐阁老、高阁老、袁阁老。”

  三人点点头,只是脸色却各不相同。

  严嵩则是说道:“既然都来了,便去西苑吧,莫要让陛下等的久了。”

  高拱点头应是,侧目看了一眼徐阶。

  老严头这是连口水,都不让他喝。

  徐阶哼哼了一声,当即转过身。

  严绍庭只是瞥了一眼徐阶,便继续搀扶着老严头往西苑走去。

  今天自己不需要出太多的力。

  主力还得看老高。

  不过面对都察院御史弹劾翰林院及詹事府,也不清楚徐阶到底会准备用什么手段回应。

  若是老高到时候支应不住的话。

  还得要从旁帮忙。

  不多时。

  众人便已经到了万寿宫外。

  六部尚书也早已等候在此。

  说是六部,其实是除了吏部之外的五部尚书在场。

首节 上一节 212/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