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217节

  很显然。

  刚刚被严绍庭挤兑的徐阶,所说的那番话,已经是将高燿给得罪了。

  独你翰林院是才学。

  其他人就不是人了?

  你徐阁老清高!

  欧阳必进更是侧目看向徐阶:“徐阁老,朝廷各部司官员之才学,是否可担春闱会试差事?若陛下有口谕,都察院亦可挑选一二颇有才学的属官,担下春闱会试差事。”

  这几乎就是贴脸开大了。

  徐阶脸上青一阵紫一阵的。

  事到如今。

  因严绍庭这厮,自己被逼到这等地步。

  徐阶也只能是躬身抱拳:“陛下,臣无异议,臣本只是担心若从别处抽调官员担任春闱会试差事,或会使本部差事拖延,未曾想及其他。”

  已经到这里了,徐阶捏着鼻子也只能认下,壬戌科春闱会试将翰林院、詹事府的官员剔除出去。

  顺带着,也必须要为自己解释一下。

  哪怕这个解释显得很是苍白无力。

  但也必须要解释。

  嘉靖这才笑笑开口:“既如此,便依此定下吧,内阁会同各部,再推举一份人选上来。春闱会试,乃是国家取才大事,不可慢待。”

  “臣等领命。”

  事情到这里,也就算是彻底尘埃落定了。

  徐阶低下头,却是满脸晦气。

  仅仅因为一桩董份可能涉及不法的供述,就将董份从壬戌科春闱会试考官名列剔除出去,翰林院、詹事府两衙接受清查账目,同样也要被剔除出明年的春闱会试之列。

  这是徐阶完完全全都想不到的。

  低着头的徐阶,目光似有似无的瞥向一旁不远处的严绍庭。

  眼神之中,带着几分阴沉。

  严嵩也在这时开口道:“陛下,既然翰林院与詹事府的事情已经议定,接下来该是议定吏部尚书一职的事情了。”

  嘉靖点头嗯了声:“前唐,吏部乃天官,掌天下官吏,乃百官之首,自不能久悬不定。内阁、六部可有人选推举。”

  翰林院、詹事府不过是小事尔。

  本来就是清水衙门。

  虽然清贵,但在场哪个人当初不是两榜进士,初任翰林。

  就算是今日将两衙官员全都罢免了,也不过是大明朝二百年独一份的特例。

  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但吏部尚书一职,却不一样。

  这可是掐着整个国家文武百官升迁命脉的地方。

  三品以下,吏部直接推举任免。

  三品以上,吏部照办内阁之名,推举官员廷议任免。

  徐阶立即重新收拾好心神。

  将精力投注到吏部尚书一职人选上。

  今日自己已经掉下一城。

  总该是一得一失了吧。

  这吏部尚书。

  该是自己得了!

  …………

  月票推荐票

第201章 只有徐阁老受伤的世界

  涉及到吏部尚书,这个有着天官之称的位置。

  哪怕是在场的六部尚书,也是纷纷提起精神来。

  说不得。

  内阁的大佬们,就将自己的名字放在上面了呢?

  严嵩也是颤巍巍的自袖中取出一份奏本。

  严绍庭在一旁接过奏本,上前一步。

  吕芳也已走了过来,将这份写了吏部尚书人选的奏本取走。

  老严头这才开口道:“自东汉始置吏曹,至魏晋以后改称吏部,再至隋唐始有三省六部,君王之下,共掌天下。

  “吏部掌管天下文官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权事,以三铨之法官天下之材,以身、言、书、判、德行、才用、劳效较其优劣而定其留放,为之注拟。

  于是吏部尚书,亦有天官、文部、典铨之称。”

  万寿宫中。

  只有内阁首辅严嵩娓娓道来,有关吏部和吏部尚书的职权。

  徐阶等人却是眉头微皱。

  这事情,他们都是在朝为官多年的人,哪个不清楚。

  但严嵩这时候却是笑着转口道:“吏部之重,举朝百官之首,吏部尚书更是重中之重。所选官员,自当慎之又慎。

  内阁此番议定推举有候选三人,分别是吏部本部左侍郎郭朴,本部右侍郎李春芳,都察院左都御史欧阳必进。”

  此言一出。

  众人面色各异。

  顿时生出无数猜测。

  郭朴和李春芳都是吏部本部衙门的左右侍郎,推举他们自然是在情理之中。

  但却偏偏又多了一个都察院左都御史欧阳必进。

  这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可若这是首辅有意推举的吏部尚书人选,也该是将其放在第一位说出,而不是三人最后。

  众人猜测不透,只能看向在场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欧阳必进,试图从对方的脸上看出有何反应,猜测这一次推举背后的含义。

  只是欧阳必进却显得风轻云淡。

  似乎是知道自己会被推举,又或者是对自己并不看好。

  反正他就是那样不动声色。

  让人猜不透。

  徐阶自然也有些意外。

  他推举的吏部尚书人选,自然是吏部右侍郎李春芳。

  而郭朴纯粹是因为推举需要多人,一同交由皇帝圣裁。

  但欧阳必进,就是让自己没有想到的了。

  难道严嵩真的要推欧阳必进自都察院,转任吏部?

  嘉靖亦是眉头微皱。

  年初的时候,朝廷就有过一次动议吏部尚书人选。

  那时候严嵩似乎就很想推举欧阳必进。

  但自己并不喜好此人。

  原本他以为,严嵩已经明白自己的心意。

  但今日却偏偏又将欧阳必进放在了推举的名单里。

  嘉靖沉声道:“国家官员任免推举,皆有定制,今日内阁推举三人,诸卿以为何?”

  皇帝开口询问。

  在场众人却是一阵沉默。

  各自都在盘算着自己心中那点小九九。

  半响之后。

  又是礼部尚书严讷站了出来。

  “臣以为,吏部右侍郎李春芳,可担吏部重任。”

  杨博亦是紧随其后:“陛下,李春芳乃是嘉靖二十六年的状元郎,初授翰林院修撰,便被陛下其中,选入西苑,超擢为翰林学士,而后又升任太常少卿、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嘉靖三十九年转任吏部右侍郎。

  “其人恭敬、谨慎,在朝为官与上下同僚,从不气势凌人,上成君德,中协寮友,下辑庶司。

  “李侍郎,诚心笃行,渊学宏才,仪观甚修,晰然玉立,色温而气和,其与人处,不翕翕热,顾久之,愈益亲。不为崖岸求异于人,而其中有介然不可溷者。

  臣以为,可为吏部事。”

  可严讷的附议不同。

  杨博可谓是从各方面将李春芳夸赞了一遍。

  甚至连李春芳的相貌,都用仪观甚修、晰然玉立来形容。

  反正在皇帝面前就是主打一个。

  李春芳是吏部尚书不二人选。

  您老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用他就对咯!

  眼看着李春芳就快要成大明朝独一份能担当吏部尚书的人选。

  向来不在人前显露的袁炜,却是缓缓站出。

  袁炜的动静,一下子就引来了众人的注视,以及浓郁的不解。

  这位袁阁老平日里可是从不关心这些事情的啊。

  难道今日,也要横插一脚?

  徐阶更是犹如初见袁炜一样,眼中满是意外。

  他想到了这一次吏部尚书人选一事上,严家很有可能会出手。

首节 上一节 217/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