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417节

  随着李时珍给出诊断,陆文燕明显的松了一口气。

  严绍庭却是皱眉道:“那为何……”

  李时珍笑着摇头道:“此事皆为缘,不可强求,当以顺其自然。不过我见宾客似是心神操劳远甚周身,老朽开一剂方子,宾客可让家中人按方抓药煎煮,每日睡前服用,可缓解心神之劳。”

  说完后。

  这位当年明明是太医院太医的李时珍,目光却是深深的看向严绍庭。

  而在严府巷外。

  那些个一直暗中盯着严府的人。

  却是因为李时珍入了严府,生出无数猜测。

  当看到有严家仆役,手中拿着方子出门。

  结合今日此刻严府只有严绍庭在,以及不久前从昌平回城入府的陆文燕,各方消息综合到一起。

  消息很快就传向了四面八方。

  惊天大消息。

  严绍庭有疾。

  似不举!

  “快,将消息传回给东家!”

  “让人将严府的消息散出去。”

  “严润物不举,明日务必要让满京城的人都知晓此事!”

  …………

  月票月票

第325章 徐阶也要搅风搅雨了

  严府。

  小夫妻两在得到李时珍的保证之后,终于是齐齐的松了一口气。

  既然不是他们夫妻两人的问题。

  那就是时机未到。

  老严头想要老严家四世同堂的希望,也就能继续进行下去,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按照李时珍的说法。

  其实晚一些更好。

  毕竟子嗣绵延一事,还是得要有个好的身子骨。

  除了给严绍庭开了一个安神的方子外,李时珍对陆文燕的叮嘱就是当下一切都不需要改变,继续保持就好。

  这在严绍庭看来,就是要让大妹子继续做事,借以锻炼身体。

  陆文燕心满意足的扬长而去。

  大概是因为心头那块阴云消散,如今这位已有诰命在身的老严家当家少夫人,竟然是罕见的要自己亲自动手做几道菜,用以款待李太医。

  而严绍庭则是陪着李时珍,趁着等待老严头下衙回家的时辰,闲聊了起来。

  “宾客的意思,是想要在昌平书院开一门医术课?”

  品着茶,李时珍笑着询问了起来、

  对于严家今日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李时珍很是满意。

  所谓医者。

  除了望闻问切病人病症,也能看一个人的秉性。

  至少在李时珍看来,今日把过脉的这个严府年轻人,是个秉性纯良的。

  更不要说,对方提出来的这个建议了。

  严绍庭点点头:“先生有所不知,昌平书院尚未建设之初,本意便是为了能让昌平百姓子弟日后能有一门安家度日的手艺。只是时运所致,得聂老先生三人垂青,书院才有了圣贤经学课业。只不过,书院设立之初的本意,却从未更改过。”

  李时珍面带疑惑:“只是这医道……”

  “先生之虑,晚辈明白。医道浩瀚,非自幼学习不可成才,医理药理更是有无数前人积攒,非有天赋者难以进学。”

  严绍庭缓缓说出李时珍的顾虑。

  但他想要的却是另一回事。

  既然这一次老严头能让胡宗宪出面,将李时珍给请到京师,自己岂能这么轻易就让李时珍这等人物离开?

  怎么也得给老李留在昌平,为其养老送终。

  自己可是相当敬老爱幼的!

  李时珍笑着点头:“宾客所思,欲为昌平子弟多些手艺,自是功德无量。而如今昌平,老朽入京之际,也多有耳闻,此地于宾客之手,已成首善之地,民风淳朴。老朽非是藏拙不愿倾囊相授,而是医道如宾客所言,艰难无比。”

  其实。

  若不是自己对昌平有所耳闻,光是胡宗宪的邀请,自己就当真愿意给前头那么些年被天下人唾弃的严党看病?

  严绍庭却是伸出双手,在面前画了一个圈。

  “先生有所不知,晚辈想要在昌平书院开的医术,非是先生所想的那些,而是另一种方式和效果。”

  在知道李时珍要进京之后,严绍庭就专门去太医院逛了一圈。

  然后才知道。

  所谓外科手术,所谓的解刨医治,当下就有一套已经成熟的理论和工具。

  类似于后世的手术钳、手术刀之类的东西,更是琳琅满目(有出土可自行查找)。

  在李时珍疑惑而又好奇的目光中。

  严绍庭笑着说:“晚辈所想的,是先生能否在昌平书院,授业医道之急救与外伤之术。”

  随着他这话一出口。

  李时珍也果然是医道圣手,当即挑眉道:“宾客要用于军阵之上?”

  见李时珍立马就能反应过来。

  严绍庭当即拱手回答:“确实如先生所言,晚辈是想要整理出一套可行之法,能用于军阵急救。诸如将士四肢外伤,以及体表伤口,能快速止血缝合并加以消毒防止发炎化脓。”

  其实战场上的伤亡,更多的都是战争之后产生的。

  战场上,立时死亡的将士只是少数。

  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受了伤而无法得到充分医治,在战争结束后因为种种原因而一步步走向死亡。

  即便不死。

  可能也会因为一个小小的伤口而落下残疾。

  只是不经意间,他却是将一个个新鲜的名词脱口而出。

  李时珍眼神中,更是渐渐多了几分重视。

  他更是心中惊叹,自己这一趟回京,看来还有更大的惊喜。

  而这个惊喜,竟然就是眼前这个年轻人!

  李时珍也几乎是下意识的脱口而出:“好!敢问宾客,何为发炎?又何为消毒?”

  严绍庭愣了一下。

  自己刚将这些都说出来了?

  随后。

  他便立马用上了万金油的理由。

  “只是晚辈在朝为官,因为还兼办和欧逻巴诸国往来贸易的事情,因此与诸国商贾往来也多了些,这些都是从他们那里听闻得来。”

  寻了一个由头。

  严绍庭继续道:“所谓发炎,其实就是体表出现伤口,会因为空气中某些我们看不见的病种而导致伤口生变,发炎继而化脓。所以,需要用一些药物对病患所处区域以及伤口消毒,防止发炎化脓。”

  经过严绍庭的解释,李时珍当即就明白了过来。

  “原来欧逻巴诸国也已知晓,这空气之中也有病种。倒是这发炎的说法却是头一次听,想来就是我中原医道在伤患之处流脓前的说法了。”

  严绍庭却是一愣。

  怎么听着李时珍这话,空气中的病菌问题,中医早就知道了?

  见严绍庭面露诧异。

  李时珍笑着说道:“知道是一回事,但却不知究竟是为何物,也不知该如何应对,这才是难处。”

  从古至今,医道上多少遗憾。

  李时珍轻叹一声,无奈的摇摇头。

  随后他才看向严绍庭,重新露出笑容。

  “不过宾客能有此心,要在昌平书院开设医道急救之术,倒是好事!”

  说到此处。

  李时珍沉吟了片刻,方才开口道:“若是宾客有意,老朽倒也愿意教授愿学之人,只盼能让这世间少些病痛。”

  这是同意了?

  严绍庭满脸笑容:“先生能同意,那感情好!我与诸多外商往来,知晓消毒可用那反复蒸馏出的高度酒,也知有一物名为放大镜可让人窥探过去不可见之物。若是先生愿意留在昌平书院,教授天下愿学之人,晚辈必将全力以赴,只为天下人能少些病痛!”

  李时珍也没想到,在听到几个新名词之后。

  竟然真的有可以解决的办法。

  高度酒是什么?

  放大镜又是何物?

  李时珍心中悄然生出一个想要求解的虫子,勾心的想要一探究竟。

  两人随后针对昌平书院医道急救课业展开了更加深入的交流。

  不多时。

  老严头也到了下衙回府的时辰,严绍庭和李时珍之间的交流才算告一段落。

  而在顺天府衙。

  严府巷的消息也早就传了过来。

  “严绍庭有疾,似不举?”

  拿到消息的张居正,脸上带着可谓是精彩绝伦的表情。

  他当即走到外面。

首节 上一节 417/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