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422节

  嘉靖哼哼了两声。

  而在西安门外。

  一辆马车,早早的进入到了戍卫宫城的官兵视线里。

  马车上明晃晃的挂着严家的旗号。

  官兵们也立马行动了起来,将宫门外的路障搬开,并打开宫门。

  但马车却一反常态的停在了宫门下。

  官兵们面露疑惑。

  严绍庭则是先从马车里走了出来,站在旁边等着老严头走出来后,便伸手撑住对方,接下马车。

  严嵩双手扣着腰带,抬头看向前方的西安门。

  他笑着说道:“今日咱们爷俩走去万寿宫。”

  严绍庭面带笑容,欣然点头:“这西苑里太液池雾气蔼蔼,草木成林,倒是漫步好地方。”

  爷孙两就这么在众多官兵注视下,穿过西安门走进了西苑内。

  进了西苑内部。

  两人漫步在青石板路上。

  严嵩倒是真的就欣赏起西苑内的精致。

  或许是因为过去一直关注的都是朝政,严嵩少有观览西苑景色的时候。

  如今看过去。

  竟然别的分外养眼。

  他侧目看向一旁眉头微皱的严绍庭,面露笑容:“怎么了?这西苑美景,还不够你看的?”

  瞧着大孙子的模样,不禁让严嵩想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如此。

  第一次走进这片西苑,往后每一次走进这西苑,也都是如大孙子一样,无有观景的心思,想的全都是江山社稷。

  严绍庭回头笑着道:“只是想不明白徐阁老究竟是意在何人。”

  严嵩摇着头:“既然想不出,那就不要去想。”

  严绍庭却是停顿了一下,而后说:“虽然知道这一次不论徐阁老推举何人,皇上都会同意,但还是想知道究竟会是何人增补进入内阁。”

  严嵩不由眯起双眼。

  “当真想知道?”

  严绍庭点点头。

  这可是一位新的内阁大臣的出现啊,自己怎么可能不想知道。

  不过很快。

  他就眉头紧锁的看向老严头。

  严嵩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笑声,惊的周围林间还没醒来的林鸟,一阵扑棱棱叽叽喳喳乱骂的飞上天际。

  笑声逐渐平复下来。

  严嵩这才开口道:“若是爷爷猜的没错,礼部尚书严讷会是徐阁老所推之人。”

  “严讷?”

  严绍庭面露疑惑,但很快也就明白了过来。

  如今算来算去。

  其实也就这个礼部尚书严讷,最有资格升任内阁大臣。

  严绍庭当即说道:“那就这么容易让严讷入阁?”

  严嵩背起双手,当下时辰还早,他便愈发闲情逸致的踱着步子往万寿宫方向走过去。

  半响后。

  严嵩才开口放声。

  “会有人出手的。”

  “咱爷俩……今天看热闹便是。”

  …………

  月票月票

第328章 高大炮开炮!

  等老严家爷孙两走到万寿宫前的时候。

  在爷孙两到了后,一顶顶轿子这才从后面涌出来,停在了宫门前。

  看着这些明显之前就已经到了,却一直跟在后面的轿子,严绍庭微微一笑。

  不管朝廷当下争斗如何,该有的规矩还是有的。

  远不是往后的朝堂争斗能比的。

  往后才是真正撕破脸不讲规矩的时候。

  严绍庭顺着人群看了过去。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走在最前面的徐阶,以及礼部尚书严讷、兵部尚书杨博。

  随后便是高拱、袁炜两人带着吏部尚书郭朴、户部尚书高燿。

  工部尚书雷礼和胡宗宪凑在了一起,后面跟着都察院左都御史欧阳必进、通政使司通政使胡汝霖和五寺三法司的堂官。

  这些人在朝廷里,统称为九卿,也就是真正意义上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中枢的话事人们。

  而按照规矩,凡是内阁阁员新晋,除了那些被皇帝直接降旨召入内阁的,其他人都需要九卿圣前廷议。

  而在宫门前。

  吕芳也早早的就等在了这里。

  见到阁老、尚书们都来了。

  吕芳满面笑容,小碎步快步上前,抱起双拳:“诸位辛劳。”

  对着所有人说了一句话。

  吕芳便走到了严嵩、严绍庭爷孙两面前。

  “严阁老如今气色是越发的好了,看来陛下想要和阁老君臣和睦齐美的念头,是能成的了。”

  这是在重申某些已经定下来的规矩。

  只要皇帝在位一日,只要严嵩和严家不犯大逆,严嵩的首辅之位就无人能够撼动。

  只是放在今天这个日子,由吕芳的嘴再一次说出来,那就是耐人寻味了。

  就譬如。

  此刻跟在后面的徐阶,听到这话便是目光一闪。

  这话甚意思?

  是皇帝在对自己的告诫?

  严嵩却是笑吟吟的,侧目看了眼身边的大孙子。

  严绍庭便笑着冲吕芳说道:“陛下隆恩,欲得君臣和睦,若非如此,依着规矩,祖父已经在阁二十年,首辅十八年,前番请辞之后,便该是三请乞骸骨。只是祖父亦不愿辜负陛下信任,方才继续留任内阁。只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恰如今日圣前廷议新阁人选,如此才能使我大明社稷稳固,朝堂传承有序。”

  这就是官话了。

  一是解释了一下老严头如今还在内阁首辅位子上,不是因为贪念权势,而是为了皇帝想要得一个君臣和睦美名,所以才继续留在内阁。

  二来便是严家在内阁进人这件事情上不会有任何反对意见,而朝廷也需要如此。

  总结一句话。

  严家公忠体国。

  吕芳却是满脸笑容,看向了严嵩:“严阁老,您这个孙子可是教的好啊。严宾客如今在朝中也是愈发走的稳,说不得日后也能如严宾客方才所言,江山代有才人出,他日严宾客也能继承阁老衣钵,入得内阁,为我大明江山社稷效力。”

  严嵩却是连连摇头摆手:“这孩子还年轻,行事还是轻浮,哪里能当得起吕公公如此厚赞,更遑论言及内阁辅臣之位,便是他做的那么些事情,现在也还是远远不够的。”

  吕芳却是笑呵呵的:“陛下信任,皇嗣推心置腹,加之严宾客公忠体国,抚民贫弱,能力亦是出类拔萃,阁老莫要谦虚。”

  严嵩却又是一番推辞。

  但是瞧的后面的徐阶却是心中不是滋味。

  怎么着。

  内阁现在成了严家想进就进的地方了?

  自己为了今天的廷议内阁新员,可是煞费苦心,换到严家就是一句假以时日?

  瞧着前面意气风发的严绍庭,徐阶心中便是没来由的一阵痛。

  严嵩推辞了一阵,便抬头看向万寿宫大殿,笑着道:“吕公公,我等还是入殿廷议吧,莫要让陛下久等了。”

  吕芳连连点头:“阁老说的是。”

  众人如此方才继续迈出脚步,走向万寿宫大殿。

  至殿内。

  似乎是有人在前头随时传递消息。

  当严嵩等人走进大殿的时候,嘉靖便从后殿踱着步子走了出来。

  严绍庭抬头打眼看了过去。

  今天老道长没有再神神叨叨什么定场诗了,只是面色轻松的走了出来,挥袖坐在御座上。

  坐定之后。

  嘉靖看向前方也已经站定的众人,他微微一笑。

  “国朝人才继往开来,这一次徐阁老奏请内阁新员,所为乃是国事,亦是当下朝局所需,朕无有不允,诸卿可奏来推举阁员,合议而定。”

  如今大明内阁辅臣共有四人。

  首辅严嵩,次辅徐阶,辅臣高拱、袁炜。

  按照规矩来说,内阁大多数时候还是倾向于单数的。

  这样在客观上而言,是有利于意见统一的,而不会因为双数在某一件事情上陷入僵持。

  但是,这只是客观理论上的事情。

  而一旦有了一个强势的首辅,事情便不会如此了。

  一个强势的首辅,就能在内阁一言而决。

首节 上一节 422/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