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443节

  张居正作为顺天知府,必须要有一个公允的评价。

  反倒是严绍庭因为不涉及其中,所以他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

  嘉靖看向张居正,继续询问:“你是顺天府,这件事出在你辖下,你说该如何办?”

  “严办!”

  张居正不假思索,掷地有声,斩钉截铁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嘉靖目光一缩:“如何严办?”

  张居正抬头看向道台上的皇帝。

  “顺义县知县上任一岁有余,毫无作为,可见其才能不堪重用,当革除!”

  “顺义县县丞亦是流官,朝廷钦点,不思辅佐掌印堂官,当革除!”

  “顺义县主簿、典史皆为顺义本县出身,勾结公门酷吏差役,沆瀣一气,多行不法,枉顾皇命,漠视百姓,当革除并追查其不法所得,依律治罪。”

  “顺义县一应胥吏差役,大半皆以勾连,皆行不法,当严惩!移交三法司定罪,或流、或军、或斩!余下胥吏差役,即便不曾参与不法,然却有知情不告之过,按律理当逐出公门。”

  亦如张居正一开始对严绍庭说的一样。

  此刻老道长问话。

  他依旧是不曾更改意志,要将整个顺义县打包送走。

  严绍庭却是眉角一跳。

  自己没记错的话,是帮老张弄了一份吏部开出来的整顿顺义县的行文,但对方似乎并没有用。

  反倒是今天在老道长面前,又提出这件事情。

  自己被摆了一道?

  张居正则是侧目看了一眼严绍庭。

  自己其实并不是摆了严绍庭一道,而是他后来发现顺义县的事情,其实如果能让皇帝点头同意自己的解决办法,那么接下来自己在顺天府其他州县做事,就可以有一个成例,而不再需要去动用吏部或者别处的力量。

  内殿。

  却是随着张居正要大办特办顺义县上下,而沉寂了下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

  嘉靖开始手指轻轻的敲击着凭几。

  木凭几砰砰作响。

  终于。

  声音停了下来。

  嘉靖的手指悬在凭几上,而他的目光则是看向张居正。

  “准卿所奏,顺义县照卿所谏查办。”

  张居正顿时面露笑容,赶忙低头抱拳:“臣领旨!”

  嘉靖则是笑着说道:“顺义县的事不过区区疮藓而已,一副膏药即可除之。然,国朝命官与胥吏一事,你如何看?”

  张居正此刻还抱着拳。

  听到此言。

  他抬头看向皇帝,面露笑容,侧目看向一旁的严绍庭。

  “此事,陛下不如让严宾客奏对为好。”

  “想来严宾客心中已有成算。”

  嘉靖当即会心一笑,却也不曾多说,只是顺着张居正的话,侧目看向了已经歇了一阵子的严绍庭。

  严绍庭虽然心中存疑。

  不知道张居正为何在这件事情上,会将其推给自己。

  但此刻被老道长盯着。

  他只能沉声开口:“若要防范地方官府胥吏衙役之害,当改地方官府胥吏衙役之首如正印堂官,皆为流!”

  所谓流。

  则如朝堂钦点的地方命官一样,是异地派遣的流官。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所有的官府胥吏差役都参照后世的考公制度。

  但很显然,当下的大明做不到。

  所以严绍庭才会提议,官府衙门里的胥吏差役之首,采用如同地方流官一样的流吏制度。

  张居正立马眉头一挑。

  这个解决办法,自己倒是不曾想到。

  他不由当起了捧哏,替嘉靖开口询问道:“何为流吏?”

  严绍庭面带笑容:“天下之才,于皇上而言实则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个时候,严绍庭还不忘夸一下老道长。

  而实际上也确实如他所言。

  天下什么最多?

  人最多!

  严绍庭继续说:“当下地方官府衙门,所生命官与胥吏之矛盾,实则乃是朝廷钦点命官,往往一县仅一二人,而胥吏衙役则数十数百人,胥吏衙役皆为本地,而命官则为异地,两相利害自生矛盾。

  朝廷虽无法全数以地方官府胥吏衙役为流吏,却可取地方官府六房各司之首主事者,为异地任之。则朝廷届时钦点命官,上任既有助力。”

  官吏矛盾,其实并不是个容易解决的问题。

  如果真的是件容易的事情,老道长就不会犹豫徘徊,悬而不决。

  严绍庭心中也清楚,自己这个法子,也不过是给往后地方官府的县令、知府多找些帮手而已。

  但只要多些外地人,总能让地方上多一些相互压制,不至于地方全被本地士绅豪强把持。

  这其实就是掺沙子的招数。

  算不得高明。

  但胜在可行。

  嘉靖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

  因为他也看出了这个法子的可行之处。

  但他仍然询问道:“如何取异地之人为流吏?”

  法子是可行的。

  但人从什么地方找,却是最关键的。

  严绍庭当即开口:“天下秀才数十万,举人十数万。百万读书人,而每科却仅有进士数百人。治民之才,或不精通经学文章,却亦可用之。”

  说完了开篇。

  严绍庭终于是沉声说出自己最终的计划。

  “臣请陛下降下隆恩,昭告天下。”

  “此后朝廷取天下秀才、举人,为籍贯之外府县吏首,称之为待官生,以太祖高皇帝考官之法,九年为期,期满无错,则授之以同进士出身,初任一县丞或令。”

  “则,天下无望恩科高中之才,自不会嫌为吏,而为待官生,仕途亦有新望。”

  说完之后。

  严绍庭长出了一口气。

  其实,在刚刚提出的掺沙子的招数之后。

  他真正要提的,就是此刻的算得上是大明版的保送生制度。

  天下读书人,自然都是以恩科高中为终生目标。

  但这些人也不全都是傻子。

  可能经历两三次春闱或乡试不中后,也会知道自己在科举一途是没有希望的。

  但这些人往日里又会碍于情面,自然不愿意屈身官府为吏。

  更多的,可能会如当初的徐渭一样,投靠在某一个大官手下作为幕僚师爷。

  但现在。

  自己给了这些人一个保送的机会。

  朝廷现在用他们,也不是将他们当做胥吏,而是待官生。

  这名称就如同字面意思一样。

  是等待授予真正官职的生员。

  虽然干的还是一样的事情,但名义上却更加的好听,也算是给了这些读书人一个可以说道说道的面子。

  而且只要干满九年,差事无错,就能保送一个同进士的出身,然后就可以被授予真正的官身。

  这算是为天下读书人重新开辟了一条道路。

  同时也为某些权贵做出了对应的限制。

  九年,必须是要干满的,别想钻空子。

  面子照顾到了。

  前途也给到位了。

  于情于理,即便会有些死脑筋觉得这是让他们屈尊降贵,但大多数人恐怕会欣然接受。

  毕竟。

  在永远科举无望和干满九年就能拿到保送名额,真正入仕为官相比。

  就是傻子都能分的出来轻重。

  至于说面子?

  能当官,就是最大的面子!

  现在就看老道长会不会给天下读书人开这个口子。

  …………

  月票月票

第340章 谁反对谁就是天下人的敌人

  皇城午门。

  今日前来此处静坐的官员们,并未曾离去,而是在严世蕃的带领下,懒洋洋的盘腿坐在地上。

首节 上一节 443/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