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738节

  不过这也绝对符合中原人最朴素的价值观。

  毕竟金子总比银子更值钱。

  严绍庭想了不少。

  但高拱也就是随口一说,便继续说道:“两京金行为总,归于两京户部管辖,如此也方便地方上钱钞移送往来。再以钱票为证,允官商军民支取,如此确也方便行事。”

  说完后。

  高拱便笑吟吟的看向了现场唯一坐着的太子朱载坖。

  “殿下,这钱司与金行设想,倒是颇为好法。”

  朱载坖也是面露笑容。

  这当然是好法子了。

  毕竟自己的身像马上就能在即位之后,流入千家万户,受天下黎庶供奉。

  但在场的李春芳却愣住了。

  他目光凝重的看向高拱,眼底神色复杂无比。

  这怎么忽然间,老高竟然就开始赞同严绍庭提出的这个法子了。

  他也不多想想其中会不会包藏着严家的歹心?

  本着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原则。

  李春芳当即沉声说道:“殿下,户部宝钞提举司改为钱司,两京及地方设立金行,或为好事,利于新政。但国朝社稷之制,又岂能轻易更迭,今日不过是臣等与殿下合议严宾客所提之法,臣以为更应当交由朝廷官僚共议利弊。且,若两京及地方皆设金行,虽只有两京金行主事之人加官身官职,可天下府县千余之数,用人必将万余,如此之多必定要精于钱钞计算之人,恐怕一时也难以补全。臣以为,此事万不可急于一时,使善政良法因急于施行便变成恶政凶法。”

  说话间,李春芳不断在心中默念着。

  自己是如今朝廷仅存的清流旧党翘楚之人。

  而清流旧党之所以在朝堂之上节节败退,全都是因为严家,或者说是因为严绍庭。

  那么对方要做的事情。

  自己就必须要反对。

  无关对错。

  只因屁股。

  可他刚一说完。

  朱载坖便几乎是下意识开口道:“昌平书院数算院如今也已经历数科,算起来结业学子已经有三五百人。当初在徽州府一手掀开人丁丝绢案的帅嘉谟,便是算数奇才,如今就在数算院担任院正。朝廷若要在地方设立金行,自当先于两京设立,再循序渐进遍及各地,如此一来便不必在意时间仓促,可让数算院往后扩大招揽学子,而后结业分赴各地金行做事。”

  太子一开口就是昌平书院。

  李春芳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

  朱载坖便又说道:“这件事内阁今日议定,等明日之后本宫自会再召六部九卿商议。李阁老不必担心,有朝中群贤共议,想来便是其中或有弊端,也能显现出来加以改正。”

  李春芳彻底熄火了。

  眼神一阵变换,最后也只能是躬身低头。

  “圣明无过殿下。”

  严绍庭则是斜觎了李春芳一眼。

  随后面露笑容的看向朱载坖。

  原本他还打算自己将昌平书院数算院的存在提出来。

  现在可倒好。

  这位已经是大明东宫皇太子,明日就要登极称帝的朱载坖,说到底还没有忘了自己过去身上那个山长的身份。

  这胳膊肘偏的。

  有了他今天这句话,以后金行里用人,大概率都是从数算院出来的了。

  在朱载坖看来,他用书院的人就是在用自己的人。

  但在严绍庭看来,却又是另一回事。

  执掌帝国金融权柄?

  这可是自己此前有过设想,但却不敢真的去想的事情。

  虽然当下钱司和金行还是个没影的东西,但在严绍庭看来,这件事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同样的。

  虽然将来的金行,可能存钱还需要付利息。

  还处于最原始的金融序列。

  但通过钱司和金行,已经充斥在这些金行里的昌平书院数算院的学子们,自己就能掌握一张无形的权力大网。

  而领先世界一百年的金行。

  又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去做更多的事情。

  至少。

  大明新政,若是有了钱司和金行的存在,必然会走的更加顺畅!

  就在众人各怀心思,捉摸着太子即位后,恐怕是要将钱司和金行作为头一桩大事来做,而他们又能在其中插手多少,获得多少利益好处的时候。

  朱载坖却已经站起身,走到严绍庭面前。

  在众人注视下。

  朱载坖面带笑容,低声询问道:“润物今日所提钱司、金行,加之铸造新币,本宫虽然才短,却也已看出其中几分玄妙,定是利国利民之法。只是不知……”

  太子说话的语气愈发的犹犹豫豫支支吾吾起来。

  高拱、李春芳等人面色也愈发好奇。

  严绍庭躬身颔首:“殿下有何不解之处,臣可尽为殿下解惑。”

  朱载坖却是立马摆了摆手。

  “也不是什么不解的。”

  “本宫只是想知道,若是铸造新币,是否应当先铸样币出来一观?”

  众人顿时一愣。

  严绍庭则是在短暂的呆愣之后,瞬间反应过来。

  他双手兜在一起,隔着衣袍捏着袖中其实早就已经铸造好的金银币,却没有拿出来的意思。

  而是笑着看着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朱载坖。

  “若殿下降谕,臣以为最多三五日功夫便能将样币制造出来。”

  朱载坖立马伸手拍在严绍庭的肩膀上。

  “那就去做吧。”

  “三五日的功夫正正好。”

  “到时候本宫自会召集六部九卿,共商润物今日所提之事。”

  得到了一个明确的能看到自己身像印在金银币上的日期,朱载坖一时间愈发满意。

  带着满足感。

  这位帝国的继承者,步履轻松的走向了殿外。

  严绍庭则是微微低着头,注视着朱载坖的脚步消失在视线里。

  这位太子想要看到自己被印在钱币上的心态,很好理解。

  毕竟对他而言,新朝新气象,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而通过朱载坖的反应,以及能在第一时间说出金行用人可以从书院学子中选拔,也足以证明钱司和金行的设立,基本上已经得到了这位不日新君的肯定和支持。

  只不过文华殿内也可谓是一家欢喜一家愁。

  李春芳便是满心忧虑。

  他自然也看得明白,钱司和金行对朝廷的好处。

  但他更看到,钱司和金行是严绍庭提出来的,金行的用人更是要从昌平书院选。

  那么严家在朝中的力量,就会无形中越来越深厚。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怀揣着心思,李春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文华殿的。

  而走出大殿的高拱,却是刻意走的慢了一些,等着严绍庭跟上后,才开口道:“今日润物所提,老夫到现在想来,也觉得甚为奇妙。”

  严绍庭微微颔首:“元辅厚赞。”

  高拱只是笑着摇了摇头:“这如何能是厚赞,确为妙法而已。只不过,此等改设新增之事,虽然只有两京金行主事人有官身,却也干系重大。润物近日还是要辛苦些,理好一份条陈交给老夫,也好让老夫细细翻阅,明白润物在此事中的良苦用心。”

  身为首辅,高拱此刻说话,可以说很是客气了。

  严绍庭也不会托大,颔首点头:“元辅吩咐,下官自当尽心尽力,这几日便将此事条拟成策,交由元辅审阅。”

  见严绍庭如此说。

  高拱亦是目光深邃的看了他一眼。

  “如此……”

  “便辛苦润物了。”

  …………

  月票月票

第533章 荣耀属于皇帝,权力归于严氏

  嘉靖四十五年。

  腊月辛亥日。

  夜。

  离着嘉靖皇帝驾崩,已经过去了十多天,北京城中的哀伤气氛也渐渐消散,随着年关将至,加之太子明日就要登极即皇帝位,反倒是喜悦热闹的气氛多了些。

  五城兵马司的官兵,以队伍为单位,在夜色中沿着城中各坊之间的街道巡逻。

  街头巷尾,家犬和流浪犬正在争夺着地盘。

  猫儿爬上屋顶,翻过院墙,窜入别家去勾搭那些被饲养的极好的家猫。

  严府巷寂静一片。

  原本往年到了腊月底,严府便要早早的挂上大红灯笼。

  只是今年因为先帝驾崩,红灯笼是不能再挂了,就连春联也不能再贴到门上了。

  皇帝是天下人的君父。

首节 上一节 738/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