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757节

  严绍庭和戚继光两人不由对视一眼。

  两人眼里都透着深深的担忧。

  一旦辛爱黄台吉当真如此做,他们原本的计划就将被全盘推翻,什么钳形攻势全然无用,只能变成被蒙古人甩在后面,拼了命追赶对方,防止蒙古人冲入山西,大肆洗劫。

  朱时泰和张元功两人也围了上前,目光凝重的注视着面前的堪舆。

  张元功首先询问道:“若是我军现在派一支劲旅,不出拒墙堡,而改从长城南侧直接赶赴老营堡、偏头关一线呢?如此一来,路程与蒙古人相差无几,想来也能及时将蒙古人挡在边墙外。”

  戚继光却是连连摇头:“走不了,此地至大同平虏卫一带尚且平坦,可一旦过了平虏卫继续往老营堡过去,便都是山地,大军行进艰难,甚至远不如走原本的路来的快。”

  严绍庭亦是凝重道:“宣大两边,有强兵屯驻御边,而山西晋中则历来兵弱,营堡稀疏,一旦真让俺答部冲进去,整个晋西北都要乱成一锅粥!”

  晋西北乱成一锅粥?

  严绍庭不敢想那时候局面会是什么样子的,就算自己带领大军从后面将老营堡和偏头关给堵上,蒙古人也能选择跨过黄河,从陕北那边带着劫掠的财货逃走。

  “要快!”

  “要比大青山下的蒙古人还要快!”

  “山西镇是靠不住的,只有我们的人到了老营堡和偏头关,才能稳住这条线!”

  严绍庭很快就分析清楚当下的局面。

  只要不让俺答部进入山西,那么就算他们向西走黑山方向进入后套,有王崇古在那边,也不会出什么事。

  戚继光亦是看向严绍庭:“此事润物准备如何动?”

  他是此次大军的副将,而严绍庭才是主帅,该如何做只能是对方发话。

  可是不等严绍庭开口。

  一道清脆洪亮的声音,就传入众人耳中。

  “龙虎军足够快!”

  “我们可以比蒙古人更快赶到偏头关、老营堡!”

  浑身披甲的严鹄,就这么水灵灵的出现在了所有人眼前。

  年轻的龙虎大将军带着稚嫩的脸颊,手掌却紧紧的握着腰间的佩刀,在两名亲兵护卫下,走到了严绍庭面前。

  严鹄双手抱拳,低头颔首:“启禀大将军,只需三日!三日!我龙虎军三千儿郎,必能赶到老营堡、偏头关前方,将蒙古人拦下!”

  严绍庭顿时气急。

  可戚继光却是先行皱眉说道:“严将军悍勇,可就算龙虎军才是我军精骑,也断无可能比蒙古人更快。”

  严鹄却不改颜色:“龙虎军自出京之后,便一人双骑,如此自然赶不上蒙古人的速度。但若是大将军能再调三千战马给龙虎军,我部一人三骑,拼着跑死马、人不歇,定然可以三日奔袭四百里,赶在蒙古人前头抵达!”

  严绍庭依旧是满脸的气愤。

  然而戚继光却是面色有了些松动。

  按照严鹄说的,这是要让龙虎军玩了命的赶路,追赶和蒙古人之间的时间差。

  这不光是会跑死马,也能把人活活跑死。

  可是。

  这却偏偏又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了。

  只要龙虎军能跑到老营堡、偏头关,虽然只有三千人,可再加上老营堡、偏头关那边的兵马,就足够将蒙古人拦在长城下一两日。

  如此一来,严绍庭带着的大队人马也就能从后面赶过去。

  不过这样一来,严绍庭自打带兵离京之后,一直准备着的稳扎稳打,就要变成用奇兵取胜了。

  戚继光看向严绍庭,虽然知晓对方所想,但他还是开口说:“此法……或许可行。”

  严鹄见戚继光认可自己的提议,当即再次抱拳道:“大将军,若龙虎军三日未至,不曾拦下蒙古人,末将提头来见!”

  年轻人的脸上满是凶狠和坚毅。

  面对可能会再次发生的石州之变,数万山西百姓遭受屠杀,看着小雀儿那刚毅的脸色。

  严绍庭终究也只能是一声长叹,摆了摆手:“命五军营抽调三千匹战马归龙虎军,后营即刻备足干粮,龙虎军开拔奔赴老营堡、偏头关。”

  见兄长终于是同意了自己。

  严鹄当即重重握拳:“末将领命,定不负大将军之托!”

  说完后,他便要转身离去,准备领兵赶路。

  然而严绍庭却是快步上前,拉住严鹄,沉声道:“不可恋战!拦下蒙古人即可!”

  以三千龙虎军对数万蒙古军,他是真怕小雀儿到时候上了头,为了拦下对方,而陷入苦战,被蒙古人包围。

  严鹄则是重重点头。

  随后便昂首挺胸,快步离去。

  等到严鹄消失在视线里,高岗下的大营里开始有了动静,战马奔腾。

  严绍庭这才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锋利,沉声喝令:“急令山西总兵官,务必抽调兵马赶至老营堡、偏头关一线,若蒙古有一人越墙而入,本将定上疏请斩其首!再令老营堡、偏头关守将,务整军坚守,命岢岚州兵备道领兵奔赴偏头关、老营堡后侧防备。谁人胆敢懈怠,本将亲自于阵前斩首!”

  一番急令。

  传令兵开始忙碌起来,战马从高岗上奔驰而下。

  不过半刻钟的时间,高岗下的大营里已经是数千将士,近万战马犹如一道洪流奔袭而出,向着长城外冲了出去。

  更有一支支传令队,从后军营出,奔赴各处传令。

  戚继光观察着大营里的动向,再看向脸色深重的严绍庭,拱手抱拳:“蒙古人兵势迅速,此战功在复套,时日用急,末将亦率前锋军出关,依计绕后阻拦蒙古退路。”

  严绍庭此刻亦只是脸色沉重的点着头。

  “元敬此去,万望谨慎。”

  戚继光只是微微一笑,什么也没说,翻身上马,从高岗上去到大营里,召集山字营那万余兵马整顿出关。

  至午后。

  看着戚继光带人从大营离去,向着关外出发。

  严绍庭这才下令全军出关,尾衔在早已出关的龙虎军后面,向着前套南部赶路。

  与此同时。

  一则急报,也终于是从古北口送入北京城,放在了内阁首辅的案头,以及皇帝的御桌上。

  蒙古东部的土蛮部,集结数万大军,号兵马五万,欲攻古北口、磨刀峪、将军石关等处。

  一旦蒙古土蛮部攻入关口,则直逼京师,危及京畿安危。

  一时间,刚刚被抽调了四万京营兵马的京师陷入震动之中。

  朝廷急命天津三卫,河间、保定、真定三府兵马北上支援。

  整个燕地大动,无数兵马奉旨奔向京师。

  而在河套。

  双方也共计投入超过二十万兵马,在奔着一处赶路。

  山西镇。

  老营堡、偏头关!

  …………

  月票月票

第547章 咱家的酒够劲不?

  对于严鹄来说。

  其实他一直都觉得自己充满了压力。

  祖父官至首辅,先帝赐太师尊衔,位列三公,已经做到了一个臣子的巅峰。

  而他的父亲,也同样是六部尚书之一,位列九卿,加赐太子少保。

  父祖不是首辅就是尚书。

  而他的兄长,更是年纪轻轻就在中枢掌握常人无法拥有的权柄,更是让新君特设了一个内阁行走参知。

  这一次更是统御数万大军,节制各边,肩负着收复河套故地的重担。

  而他呢?

  在祖父兄长们拥有着光鲜夺目的履历下,他这位严家三代第二人,就显得渺小无比。

  过去他在江西老家,终日被族中叔伯教育着,以父祖为荣,用心读书考取功名,入朝为仕。

  可就算是将圣贤书读烂了,自己就能成为和祖父一样的内阁首辅吗?

  于是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严鹄产生了逆反心理。

  他开始躲避读书,开始偷偷的打磨筋骨,开始偷偷的学习武艺。

  既然父祖辈已经在文官道路上走到了巅峰,那么自己就另辟蹊径,走一条不同于父祖辈的路。

  那是属于武人的路!

  等他入了京,兄长终于不再如父祖和叔伯们一样终日劝说自己读书,反而无比的放纵。

  于是,他终于在昌平一战,入了先帝的眼,得了举朝从未有过的龙虎大将军之名。

  可严鹄也清楚,这所谓的龙虎大将军不过是先帝给小孩子的玩具而已。

  自己还是那个被所有人视作孩子的稚嫩少年。

  所以这一次知晓朝廷要用兵河套,他没有去寻父亲和祖父,也没有去寻兄长。

  因为父祖能坐视自己弃文从武已经不易了,绝无可能再继续放纵自己。而兄长也是如此,就算兄长从来都没有说过,但自己却很清楚,兄长早就计划着依靠他的权柄,让自己在朝中一步步的掌握兵权,最终或许就是和镇远侯一样常年坐镇京营。

  可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所以他自己去找皇帝请求随军出征。

  皇帝一开始其实也是犹豫的,于是严鹄第一次罕见的对着一个外人说出了自己理想和愿望。

  他想要成为戚继光那样的人。

  他想要做岳武穆那样的人。

  他更是每晚夜深无人时,渴望着成为千年前,那个与自己差不多大的年轻人。

  那个年轻人有着数不尽的封号。

  但被世人广为人知的只有四个字。

  汉冠军侯!

  那个年轻人同样是在自己这般大的年纪,同样是在草原上,取得了一个个赫赫战功。

  皇帝同意了自己的请求。

  甚至满脸笑容和激励的对自己说。

首节 上一节 757/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