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宁有种 第30节

  如今开封内外都传颂着奕哥儿的事迹。

  郭氏听那些来铺子里吃饭的人都说,内殿直的李奕是这次出征的首功。

  每次听到这些话,郭氏都异常激动,她很想跟那些人说:他们谈论的人是自己的小叔子,是她的奕哥儿。

  但郭氏也只敢在心里这么想想罢了……真让她当众说出来还是很难为情。

  其实郭氏不在乎李奕立了多大功,又或者是得了多大的赏赐,只要他平安回来就胜过一切。

  不过听到有人夸自己的意中人,她还是忍不住自傲骄傲,因为她的奕哥儿本就该是这样的人物。

  奕哥儿从小就有大志向,他现在如愿以偿建功立业,郭氏发自心底的替他感到高兴。

  六月的东京,白天的太阳还很毒辣,郭氏在这等了一天,晒得脸色通红,浑身黏糊糊的汗,内里的亵衣都湿漉漉,粘在身上很不舒服。

  但她已经不在意这些了,甚至这几天连早饭铺子都没开,她满心都念着奕哥儿,根本提不起劲去做其他事。

  今早郭氏一直都等在这,到现在连饭都没吃,只在中午热的实在受不了,才跑到旁边的茶摊铺子下躲了会儿,顺便喝了几大碗冰凉的卤梅水。

  眼见太阳往西边越落越低,军队的影子却都没见到,郭氏不免开始焦急起来。

  听别人说禁军从下蔡驿过来,必定是要走南熏门进东京,然后沿着御街一路往北,再穿过朱雀门进入内城。

  这条路线一定是会途径龙津桥的。

  所以郭氏也就没跑到城门那里去跟一群人挤,反正也挤不进去,她索性就在铺子旁边的龙津桥等着。

  可现在郭氏有些怀疑,传这消息的人是不是弄错了,禁军并不是从这边走的。

  唉——

  这种望眼欲穿的滋味实在熬人……

  ……

  及至黄昏,后周大军终于抵达东京城下。

  出征的时候走的是北边的陈桥门,而回来的时候由于去了一趟嵩陵。

  所以大军是从城南的南熏门进的城。

  此时天色已暗,东京城内外依旧热闹非凡,很多百姓都来围观凯旋的禁军。

  其中很多都是禁军将士们的家眷,一大早就过来等候,翘首以盼着大军返回。

  对于亲人们来说,荣誉和赏赐或许没那么重要,只要自己的丈夫、儿子或父亲,平平安安的归来就够了。

  活着回来的将士们,就算没拿到什么赏赐,起码还有个大活人在,能和家人们相拥而抱,述说思念之苦。

  而那些埋骨他乡的人,亲人们连尸骨都见不到,流尽了泪水也只剩痛苦。

  马革裹尸说得好听,实则也就挖个坑埋掉罢了。

  若是战事比较紧迫,甚至都来不及收尸,曝尸荒野许多天也常见。

  人死了却连个念想都没给亲人留下,又是何其的悲哀?

  没一会儿。

  皇帝的车驾率先进了城,御街上倒是一片坦途,只因这是皇帝专用的道路,平常是不给百姓们走的。

  不过御街两边的巷陌倒是挤满了人,不少禁军家眷在人群中挥手大声呼喊着自家爷们。

  更有人挤上前使劲给将士们塞食物茶饮,还有拉着自己男人的手,跟着队伍一边走一边哭的妇人。

  场面一时有些混乱。

  各部将领们连呵斥都懒得做,全然当做看不见,甚至有些将领自己都脱离队列跟家人相拥交谈。

  但同样的,有人欢喜自然也就有人愁。

  有的禁军亲眷没在队列里看到自家人,着急的去问同在一队的将士。

  当得知某某已经战死,他的家人要么哭天喊地,要么瘫软在地心如死灰。

  悲欢离合似乎都同时出现在了同一个地方。

  内殿直的人马紧跟着皇帝的车驾。

  李奕骑马行在队列最前面,他并没有披挂盔甲,而是穿着华丽的锦袍,腰间还系着一条玉带。

  正所谓,击裘骏马骄春风,锦袍玉带真英雄。

  这是皇帝赏赐的衣物、配饰,算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种荣誉。

  在五代时期,武将们若是立下大功,皇帝就会赏赐这两样东西。

  有那么点像是后世荣誉证书的性质。

  李奕的这一身打扮,在内殿直的队伍中十分显眼,他其实并不想这么骚包,但奈何是皇帝要求穿戴的。

  一来是让他这个首功好好享受一番开封百姓们的崇拜。

  二来也是替皇帝长脸,以此来告诉百姓们,这次出征打了大胜仗。

  但你还别说,果真是人靠衣装马靠鞍。

  李奕本身就长得相貌堂堂,再配上这一身华贵装扮,颇有几分世家公子的气度。

  “李都使倒是风光了,只可怜那些个小娘,夜里要睡不着觉喽!”

  “你们瞧瞧,咱们李都使要本事有本事,要相貌有相貌,怕是只要他招招手,不知有多少小娘赶着趟凑上来。”

  马仁瑀又开始管不住他的那张嘴。

  不过李奕现在根本没有心思去搭理他。

  没来嘛……还是说不知道禁军今天回来?

  往路旁的人群中瞅了半天,却没看见郭氏的身影,李奕心里不免有些失落。

  自己现在发达了,享受着万众瞩目,却少了那个想要一起分享这份喜悦的人,再大的快乐也没了滋味。

  禁军的队伍行进到龙津桥头时,李奕下意识扫了一眼早饭铺子的方向。

  突然,他笑了。

  郭氏站在桥边的柳树下,老远就看见骑在马上的李奕,那一身花里胡哨的打扮,想不一眼注意到都难。

  奕哥儿肯定也看到自己了……哼,笑得像个傻子一样。

  郭氏使劲揉了揉眼,她觉得自己应该要高兴才是,奕哥儿不仅活着回来,还立了天大的功劳。

  自己怎么能哭呢?

  可不知为什么,眼泪就是止不住。

  郭氏暗骂自己不争气。

第36章 分钱

  禁军在前往皇城的路上,陆续分流到各自的驻地。

  等把皇帝和皇后的车驾送入宫内。

  李奕也带着内殿直的人马回到位于西华门附近的军营。

  出征的这几个月时间,经历了连番的大战,内殿直的人员损耗巨大,死的死,伤的伤,剩下还有战力的不到一半。

  高平之战的时候死伤近千人,忻口阻击辽军的时候,带过去的九百多骑兵又伤亡一小半。

  若是不尽快补充进来新的兵员,内殿直都快维持不住正常的编制。

  一回到驻地,李奕就让将士们就地解散,各自回去和家人团聚。

  禁军外出打了几个月仗,回来是可以修整一段时间的,日常的当值暂时会交给留守东京的那些部队。

  “张建功,把你手下的亲兵都带去营房,把陛下赏我那两箱东西也搬去。”

  李奕又吩咐了自己的亲兵队长一句。

  ……

  营房内。

  李奕站在众人面前,也没有过多废话,直接就把皇帝赏赐自己的两箱东西给打开。

  一个里面装的是银锭,另一个里面装的是金锭。

  “这里是一千两银子,还有二百两黄金。”

  李奕开门见山道,“在场的兄弟们每人五两银子,那些受伤没来的每人双份。”

  “至于死在战场上的……每人五份。”

  想到那些死去的亲兵,李奕心里一时有些沉重。

  那些人是他在潞州被封为内殿直都指挥使后,特意从各部挑选出来的亲兵。

  有的是他当押衙时的手下,也有马仁瑀原先的手下,以及他以前在内殿直中相熟的人。

  差不多有两百人,可如今站在这的,只有一百人左右。

  基本都是李奕在忻口援救史彦超时折损的。

  虽然以少敌多击退了辽军,但付出的伤亡也很惨重。

  “大家都得了该有的赏赐,怎么能又来分李都使的钱,这么一分李都使不就没了嘛……”

  众将士都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还是亲兵队长张建功先开了口。

  外出打了几个月仗,不管有没有立功,回来都是有赏赐的。

  毕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皇后去上蔡驿迎接皇帝时,就带着上百辆大车的财货。

  当场就兑现了将士们的赏赐。

  有功的人是单独的封赏,其余人则是赏个总数,然后由各部将领私下去分。

  在上蔡驿的时候,李奕就已经分过一次,现在他拿出来的是自己的那部分。

  “对啊,咱们不能拿李都使的钱。”

  “李都使的心意大伙儿领了……”

  “没错……”

  顿时,众将士也全都附和道。

  李奕摇摇头,环视一圈众人:“大伙儿跟着我一起冲阵卖命,最大的好处都被我拿了,这些钱财算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们只管安心收下。”

  说完,李奕看众人还是没动静。

  他便以命令的口吻道:“让你们拿就拿,难道我说的话不管用?”

  随后,李奕让人找来工具,现场把金锭和银锭分割成一个个大小差不多的碎块。

  分钱不论军职大小,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钱数。

  大家嘴上虽然都在推辞,但真得了钱自然也很高兴。

首节 上一节 30/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