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备薄礼还望李都使笑纳……”
王审琦和韩重赟都要比李奕大十岁,且在禁军中的资历都比李奕老,不过二人却并未倚老卖老,反而表现的十分客气。
“二位能来就是给我李奕面子,以咱们的交情谈钱岂不伤感情?”
李奕瞎扯起来丝毫不脸红,不知情的人还真会以为他和两人的交情有多深呢。
站在旁边的马仁瑀虽未开口,但看李奕的眼神满是佩服。
瞧瞧奕哥儿……不愧从小就是咱们这帮人的头儿,说话就是好听!
“哈哈……日后咱们还要跟李都使多多亲近才是!”
王审琦爽快一笑,他在忻州时和李奕相处过,还一起打了场忻口之战,在面对李奕的时候还算亲近。
反倒是韩重赟有点不太插得上话,不过李奕也没有忽略他的存在。
李奕主动扶着韩重赟的胳膊,感叹道:“当年在下投军先帝麾下,那时韩都使便是先帝的帐前亲卫军使,还对在下颇为照顾呢。”
韩重赟听得一头雾水,他当时确实是帐前亲卫军使,但他并没有关于李奕的印象,对方的身高相貌这般突出,要是打过交道的话,也很难轻易忘记吧。
然而听李奕说的言辞凿凿,他只以为是自己年岁增长,导致记忆力有所下降,这才记不太清楚。
李奕一边说着,一边把两人请进了正厅。
他又向王韩二人介绍了一下赵彦武三人,表明他们是自己在老家的玩伴,今天是过来帮忙搬家的。
李奕这么说也是为了避免两人尴尬。
总不能说自己只邀请了亲近的人,你们不够亲近就没邀请吧?
就在李奕和王韩二人闲聊时,门房郑阿大突然跑进来通传,说是外面来了两个姓赵的,要给主家贺喜。
姓赵的?
李奕一时有些疑惑,既然能来贺喜,那肯定跟自己有点亲近的关系。
可他不记得自己在军中,还认识两个姓赵的武将。
李奕向王审琦和韩重赟告罪了一声,又让马仁瑀暂时招待一下两人。
随后他便朝大门口走去。
谁知到了门口见到来人,李奕却是吃了一惊。
来的是一个黑脸的大汉,不是赵匡胤又是谁?
紧接着,李奕的目光注意到,赵大的身边,还跟着一个白白嫩嫩的小胖子。
而且除了肤色的差异,小胖子的长相简直就像是跟赵大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他娘的……赵二?
不好分段,所以两章合一章了。
向各位读者老爷求个追读。
拜谢!
第42章 帝沉谋英断,但无能!
宅院门口。
对于赵匡胤的不请自来,李奕心中不免惊诧。
更别说他竟然还带着赵匡义一起过来。
若不是没看到赵弘殷的身影,李奕甚至都会怀疑对方是来砸场子的。
毕竟俗话说得好,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嘛。
李奕暗自思忖,怕是在赵家人眼里,自己就是那只虎,而且还是下山猛虎,一夕之间就成了心头大患。
不过这些想法只在他心底一闪而过。
李奕满脸含笑的迎上前,歉意道:“小弟迁居新宅,一时忙的晕头转向,还望赵兄莫要怪我怠慢。”
“奕哥儿不嫌愚兄不请自来就行。”
赵匡胤爽朗一笑。
说着,他亲切的把住李奕的胳膊,又道,“奕哥儿乔迁之喜,愚兄也拿不出太贵重的东西,只备了一份薄礼,斗胆来讨一杯喜酒喝。”
别的不说,赵大的这份气度和胸襟,绝非一般人所能有,都说心怀大志者,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赵大就是一个现成的榜样。
李奕觉得自己要好好跟他学学才行。
“赵兄说的哪里的话?”李奕假意不悦道,“就算赵兄空手而来,小弟难道就舍不得这一杯酒了?”
“以你我多年的情谊,赵兄说这话,岂不是羞煞小弟。”
“哎呀,愚兄说错话了,还望奕哥儿莫怪,愚兄一会自罚三杯。”
闻言,李奕微笑不语,扭头看向赵大身后,装作才看见赵匡义的样子,惊讶道:“三郎也来了呀,为兄倒是没注意,见谅见谅。”
赵二如今虽然才十五岁,个头确实比赵大矮一截,但他那初显肥硕的体型,站在那想不注意到都不行。
李奕说没看到他实则在拐弯抹角的埋汰赵二。
当然,其他人也不会往这方面想,只当他是客套的话。
毕竟谁能想到眼前的这个小胖子日后能达成“驴车战神”的成就?
在别人眼里,赵二年纪不大,本身没什么地位,全仰仗自己的父兄而已,没人会把他当回事。
而李奕如今是陛下跟前炙手可热的新晋武将。
没人觉得他会和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一般见识。
“三郎,还不把贺礼拿过来。”
赵匡胤提醒自己弟弟一句,赵匡义连忙上前一步,将背着的布囊递了过来。
“这怎么好意思……”
李奕客气了一句。
接过布囊后的触感,让他确认里面装的是银子,起码有个七八十两,差不多值个百来贯。
这个钱数倒是很微妙……赵家这是把自己赔给他们的一百贯又还回来了?
莫不是想要表明以前的恩怨一笔勾销?
眼见赵匡义有些局促的站在跟前,李奕使劲拍了拍他的肩膀,夸赞道:“一段时日不见,三郎又壮实不少,今后也能替你父兄分忧了。”
赵二硬生生挨了李奕的几记“如来神掌”,疼得直龇牙咧嘴。
但他脸上还是要强笑道:“匡义惭愧,还不能替父兄分忧。”
或许是因为处于变声期的年纪,赵二的声音有些低沉嘶哑,听上去就像一只公鸭子在嘎嘎叫。
李奕倒是不在意,他现在心情很畅快。
真他娘的解气啊!
未来的驴车战神,如今在他面前,乖的就像个孙子似的。
怎么能不大快人心呢?
李奕从来不否认自己发自内心的对这位历史上的宋太宗有偏见。
借用后世某句评价赵二的话:
帝沉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
但无能!
不管后世有多少人给赵二洗地,替他在治国理政方面找补,说他继承了赵大的遗志,彻底解决了中晚唐以来,武夫乱国的隐患。
但是,永远也无法掩盖赵二在军事武力上的拉胯。
特别是这货的后代更是一个赛一个拉胯。
靖康“北狩”的徽钦二帝,著名“逃跑皇帝”完颜构,哪个不是遗臭万年的狗屎?
很难不让人怀疑拉胯的基因也会遗传。
“赵兄,三郎,请进!”
李奕隐藏住对赵二的鄙夷,客气的把两人请入了宅院。
进了正厅,一群人又相互见礼打招呼。
李奕趁机暗中观察了一下,王审琦和韩重赟在面对赵匡胤的时候,并没有亲近到称兄道弟的程度。
王韩二人在言语间还问候了赵大他爹赵弘殷。
看来很有可能和李奕先前猜测的那样,赵匡胤和王韩二人之间的联系,多半是源于他爹赵弘殷的人脉。
李奕看了一眼正和众人寒暄的赵大,又瞅了瞅站在一旁插不上话的赵二。
一瞬间,他突然有些感慨。
自己如今总算也是混出来了,搬个家来了宋朝的两代皇帝祝贺。
若是放在三四个月前,他或许会因此颇为自得。
但现在嘛……赵家又如何?
没多久,酒宴开席。
一道道美食佳肴被送上餐桌。
因为还没雇佣到合适的厨子,这场宴席便由郭氏亲自主厨,买来的老妈子在厨房打下手。
其实那老妈子也会做饭,只是厨艺比较一般,郭氏不放心她的手艺,害怕给李奕丢脸,所以决定自己亲自下厨。
难怪都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男人一辈子最大的幸福,大概就是能娶到一个愿意为自己操持家务的老婆。
妻贤夫贵,夫复何求?
当然,这话放在后世李奕可不敢乱说,除非你是真不想活了……
宴席的氛围异常融洽。
众人推杯换盏间,很快称兄道弟起来。
其中当之无愧的主角自然就是李奕,就连未来的宋太祖都沦为了陪衬。
大伙儿都在夸赞李奕之前两次大战的功劳。
酒至半酣。
趁着众人谈论声间歇时,一直插不上话的赵匡义,突然提议道:“李兄今日搬迁新宅,这可是天大的喜事,我们何不以此为题,作诗祝贺?”
赵二这提议属实不合时宜,在场的这些武夫们,虽说基本都识些字,不算是完全的文盲,但要说题词作诗。
那不是纯纯为难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