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饶……李奕想起来了。
此人从后晋时就是禁军将校,历任控鹤、奉国等军都校,在后汉时已经做到节度使,柴荣继位后,将其移镇为彰德军节度使,并加兼侍中、同平章事。
在如今的后周,他也算是仅次于魏王符彦卿的那一档人物。
不过相比于他本人,他的女儿或许更出名一点,因为王饶的三女儿王氏,乃是赵匡胤的第二任妻子。
真要说起来,王氏是实质上的宋朝开国皇后,赵匡胤的发妻贺氏早逝,在他建立宋朝前就死了,被追封为皇后的。
所以李奕前世查阅这段历史的时候,特意去翻了一下关于王饶的记载。
不然他还真不清楚这王饶是谁。
李奕疑惑道:“莫非仁兄认识这王节帅家的三郎?”
“贤弟抬举了,我这等人如何能跟节度使家的郎君搭上关系?不过是去年到相州做买卖时,碰巧见过王家三郎一面,因此识得他那容貌。”
说话间,马脸汉子倒了一碗酒,仰头一口饮尽,看来他也和马仁瑀一样,是个海量。
他抹了一把嘴,砸吧砸吧道:“符二娘子被魏王养在府中多年,怎么突然想着要嫁出去了?”
“不过也未必是符二娘子……那符六娘子虽年纪不大,但明年也就能及笄,倒可以提前定下婚事。”
“咦?真要仔细想想,符二娘子和当今皇后都是魏王发妻所生,轻易不会许人,不然谁有资格做官家的妹夫?”
“符六娘子却是继室所出,身份确实比两个姐姐差些,依在下看来,魏王真要选婿,怕是这符六娘子的可能性更大!”
也不知是不是李奕大方送他酒菜的缘故。
马脸汉子倒是不见外,在李奕二人面前,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推测。
闻言,李奕不禁又多打量了对方几眼。
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刚才只顾着想魏王家的事情,倒是没注意到,这马脸汉子看上去确实不像是一般的商旅。
隐隐有一种武夫的气势,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士卒,李奕待在禁军好几年,这一点眼力见还是有的。
李奕轻笑一声,试探着问道:“仁兄怕是军中出身吧?”
“贤弟连这都能看出来?”
马脸汉子倒是丝毫不避讳这事,反而有些好奇李奕是怎么看出来的。
“在下只是猜测罢了。”李奕微微一笑,并没有过多解释。
马脸汉子也不在意,叹气道:“在下曾也是天雄军节度帐下的牙内校尉,只不过性子过于执拗,得罪了上头的都使,欲将我贬去马场看门,我受不得这气,便直接辞军不干了。”
“现如今干些来往买卖的营生,有生意就做,没生意就歇着,嘿嘿,也算自在……”
第57章 截胡李汉超
李奕微微颔首,随即又道:“在下倒是忘了问仁兄尊姓大名?”
马脸汉子嘿嘿一笑:“免尊姓李,大名李汉超。”
“李汉超……”李奕闻言微愣。
他总觉得这名字好似有些耳熟,但一时间却又不记得在哪听过。
不待他多想,却听李汉超道:“贤弟贵姓啊?”
“在下……”
李奕犹豫了一下,本想随意编个名字糊弄过去,不然以对方走南闯北的见识,或许一下就能猜出自己的真实身份。
但转念一想,对方知无不言、以诚相待,自己这么干实在没意思。
至于担心对方会不会到处宣扬自己的身份……以这短暂的接触看来,对方并非不知分寸的人。
思及此处,李奕索性直言道:“在下倒是和李兄同姓,单名一个奕字。”
“这还真是巧了,原来是李贤弟……嗯?”
李汉超咧嘴一笑,但客套的话刚说一半,却突然僵住了。
“李,李奕……身长六尺有余,状貌伟然……这,这……”
李汉超的目光直愣愣地盯在李奕身上,嘴里下意识的念叨着。
果不其然,看来他已经猜出了李奕的身份,只是一时半会儿还有些不敢置信。
“我此番出来办些私事,不想太过张扬,还望李兄见谅。”
李奕轻笑一声,算是默认了李汉超的猜测,同时也变相的提醒对方,不要把自己的身份宣扬出去。
“不敢不敢……”李汉超反应过来,态度立马恭敬起来,“李都使折煞小人了,称呼一句汉超即可。”
李汉超倒也机灵,特意压低了声音,就连自称都变成“小人”,而且又让李奕直呼他汉超,多少显得亲近之意。
李奕点头道:“汉超,不知你今后可有意愿再次从军?”
李汉超闻言一愣,很快反应过来,随即纳头便要拜倒。
幸好李奕一把将他拉住,不然真要这么拜下去,周围的食客可不是瞎子,那还谈什么低调不低调?
李汉超自觉失态,有些不安的开口:“小人……”
李奕摇摇头,示意他先坐下。
等回到座位,李汉超轻叹道:“不瞒李都使,小人虽因气辞军,但在军中混迹近十年,早就适应了那等生活。”
“近两年做些小买卖,生活还算过得去,但总觉没什么滋味,否则也不会干两天歇三天的。”
“奈何小人没有什么门路,又生了一副执拗的性子,便不敢轻易再去投军,生怕又遇到难缠的上司,最后惹下祸端。”
说到这,李汉超一拍大腿,顿时表忠心道:“如今能得李都使不弃,屈尊收小人于麾下,小人怎敢不识好歹?”
“从今往后,小人愿做李都使左右一小卒,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李奕笑道:“汉超难道就不怕我是那难缠的上司?”
李汉超当即正色道:“李都使的大名,现今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阵斩伪汉第一猛将,击退辽国十万援伪汉之军,此等英雄气概,岂能是那等蝇营狗苟之辈所能比?”
“追随李都使麾下,实乃小人之幸!”
李汉超这话倒是发自肺腑,这年头的武夫们,只服气比自己强的人,谁能带他们打胜仗,给他们荣誉和赏赐,他们就认谁。
若是遇到一个孬种主将,只能让大伙儿吃败仗,别说拿不到赏赐,就连小命都未必能保住,死在战场上,那还图个屁?
现如今怕是没人敢说李奕的那些功劳是靠运气碰来的!
李汉超自然是服气李奕的。
十万辽军……李奕不免有些咋舌。
自己的战绩被越传越离谱,明明也就三四万人的辽军,现在直接翻了一番还多。
难道史料中某些匪夷所思的战损比就是这么来的?
“对了,这位是我幼时好友,禁军内殿直都虞侯马仁瑀。”
李奕又把马仁瑀介绍给李汉超认识。
对方顿时又是一阵恭维。
马仁瑀倒是毫不谦虚的接受了对方的吹捧。
“我和马都虞侯先去办些私事,或许要过两天再走,你先准备准备,到时候在这酒肆等我。”
离开驿馆时,李奕交代了李汉超几句。
李汉超连声称是。
据他自己所说,他的父母皆已身故,妻儿也都不在人世,至今未曾续弦,已经是孑然一身。
只要李奕二人走的时候招呼他一声就行。
……
“李汉超……”
李奕离开驿馆之后,陡然想起来了,为什么自己会觉得李汉超这名字耳熟。
只因对方在历史上也是有名有姓的人物。
此人在赵匡胤建立宋朝后,还颇得赵大的信任。
眼下却没想到被自己给截胡。
这么一来,此番就算是没达成既定目标,但也算是有了意外之喜,拉拢到了李汉超。
最起码没有无功而返……
“奕哥儿,那李汉超我也没看出有啥本事,禁军中比他强的多的是,何必还要特意带着他回东京?”
马仁瑀骑在马上,转头看向李奕,问出了心中的困惑。
“我说什么,你做什么便是,哪来许多废话?”
李奕下意识回道,但话一出口,他却忽的一愣……自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待马仁瑀的语气和态度,都有了很大转变。
以前他总是称呼马兄,以年纪长幼来喊的,但如今不知不觉间,却总喜欢喊他瑀哥儿。
似乎开始下意识的把对方当做小弟看待……
虽然小时候李奕确实是夏津这帮人的头儿,但那是因为他的心理年龄比当时尚且年幼的这帮人要大。
等到众人都长大后,李奕还是给了这帮人足够的尊重。
难道是身份地位的提升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李奕瞅了一眼马仁瑀,却见对方并没有什么不满,大概是从小习惯了听李奕的话,骨子里是对他有些敬畏的。
这般思忖着,李奕又放缓语气道:“这世上要成大事者,不能事事都亲为,何等人都有其用处,不能仅以个人喜恶断事。”
“那李汉超如今名声不显,或许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将来呢?”
“可能到了某种时候,某些人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况且就算是终究用不上,但多交一个朋友,肯定比多惹一个敌人,要更有好处。”
李奕苦口婆心的解释了一通,若非马仁瑀是他儿时玩伴,且这些年来亲如手足,他是懒得解释这么多的。
当然,李奕自然不可能明说历史上的李汉超是个人物这种话。
况且先前他拉拢李汉超时,并没有记起对方历史上的身份,只是单纯觉得对方是个可用之人罢了。
“我明白了……”
也不知马仁瑀是真明白了,还是假明白了,反正是不再多嘴。
接下来,李奕二人策马进了魏州城,准备先到魏王府邸周围转转,看看情况再说。
然而等二人到了魏王府邸门口,却顿时吃了一惊……
支线剧情写的我头疼,怎么改都不满意,但不写又不连贯,索性缩减了不少。之后回归主线了。
大伙儿不喜欢的跳过吧……
明天上三江了……莫名其妙的,编辑跟我说的时候,我还以为愚人节玩笑。
历史分类这么凉的吗?我这扑街成绩都能上三江?
行礼往户提前结束了,明天开始看能不能多更一点,不能辜负编辑的一番提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