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宁有种 第71节

  听到这话,几人都当是开玩笑,也没放在心上。

  马仁瑀大大咧咧道:“要说有异心也轮不到咱们,陛下以后怕是还需要奕哥儿你去帮着防备那两位呢。”

  “以后少说些废话!”李奕训了他一句。

  不过马仁瑀说得也是实话,李奕现在确实还没资格有异心。

  大伙儿只会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往上爬。

  李奕继续道,“我只准备从飞鹰都的那批人里,择选二三十人出来,再加上你们几个进入整顿禁军的将校队。”

  “剩下的人手自然都丢给枢密院去操心安排。”

  “谅谁也说不出咱们做的有什么不对。”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张建功开口道:“若咱们得罪人太多,以后在禁军中会不会难做?”

  李奕轻笑道:“未必会得罪多少人,咱们只是裁汰老弱,编练精锐罢了,真正有本事的自然会留下来,或许还能往上升一升。”

  “而那些没有本事的,又能翻起什么大浪来?”

  “只要注意好分寸就行……”

  几人点头称是。

  不过李奕心里还有一句话没说,他最大的目的,其实是想要把那些中下层的将校,都换成亲近自己的人。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李奕不想走赵大的路,一心只想当后周的大忠臣。

  他也必须要借助整顿禁军的机会安插自己的力量。

  毕竟想要当忠臣,你也得要有能自保的底牌。

  况且有些事到最后也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

  除非你只想混吃等死,自然可以什么都不做,但只要还有上进心,想要努力往上爬,很多事你不得不去未雨绸缪。

  ……

  散员军的驻地。

  赵匡胤坐在营房门口,望着营门边的几棵大榆树,愣愣出神。

  突然间,他轻叹了一口气。

  “奕哥儿啊,奕哥儿……我当初怎么就没瞧出来你竟是这般厉害的人物!”

  此时此刻,赵匡胤的心中五味杂陈。

  他回想起自己和李奕结识以来的种种,不禁油然而生一种自己瞎了眼的感觉。

  可谁又能想到那看起来和气有礼的年轻后生会有今日的风光?

  高平之战,阵斩张元徽。

  忻口一战,击退辽军,弄死辽国政事令耶律敌禄。

  这一桩桩的功劳早已是天下扬名。

  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对方既有勇也有谋,在朝会上提出整顿禁军的计划,赵匡胤听了都不免暗自拍手称赞。

  特别是那一番灭佛的言论,简直是……他娘的妙极了!

  事办了,钱赚了,还能说是为了佛门好。

  你说年纪轻轻的怎会有这般独到的见解?

  “既生胤何生奕……”

  若是赵匡胤看过三国演义,怕是都会喊出这句话来。

  只可惜现在就连罗贯中的祖宗都还不知道在哪呢,赵大肯定是没法用这句名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了。

  “元朗!”

  就在这时,营门外传来一声呼喊。

  元朗乃是赵匡胤的字,能在军中直呼他字的人,那就只有他的发小石守信。

  果不其然,只见石守信骑着马进了散员军的营地。

  他手中还高举着一个东西。

  石守信来到赵大跟前,当即翻身下马,同时晃了晃手中的东西,喜道:“元朗,你的好事来了!”

  “好事?”

  赵匡胤不明所以,伸手接过对方递来的缣囊,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张任命状。

  “以散员都虞侯赵匡胤,兼殿前点检诸军仪容副使……”

  看着任命状上的内容,赵匡胤顿时不敢置信,抬头看向自己的发小。

  石守信笑着解释道:“这差事是李都使亲自向魏枢使举荐你的,正巧我今天在衙署当值,听说这事后,便去找魏枢使说了一声,让我来把这任命状带给你。”

  “也省得要你自己去跑一趟了……”

  “嗯?”

  赵匡胤没顾着去听石守信后面的话,而是只注意到了李都使三个字。

  他顿时一愣,忍不住道:“哪个李都使?”

  赵匡胤心想:自己和张永德走得近,李重进又和张永德不和,怎么可能会去举荐自己呢?

  “内殿直的李都使啊。”

  “什么?奕哥儿!”

  赵匡胤一脸惊诧。

  听到石守信说是李奕亲自举荐的他,这可比李重进去举荐他还要让人震惊。

  “元朗,有什么不对吗?”

  “没什么。”

  赵匡胤摇了摇头,他犹豫了一下,当机立断道:“我现在就去内殿直拜访一下李都使。”

  “我陪你一起……”

  “不用,我自己去就行。”

  随即,赵匡胤让人牵来一匹马,直奔内殿直的驻地而去。

第81章 一个字,杀!

  赵匡胤匆匆赶来内殿直,这让李奕有些意想不到。

  但对方开口的第一句话,更是出乎他的预料:“奕哥儿,咱们两家从今以后冰释前嫌,家父虽还心怀芥蒂,但愚兄自会去尽心劝解。”

  赵匡胤轻握着李奕的手腕,神态和言语都满带着真诚,任谁看到都不会觉得他是虚情假意。

  如果连这都是装出来的……那赵大的演技不去拿奥斯卡只能说明这个奖项没有含金量。

  “赵兄说的这是什么话?”

  先不论赵大到底是不是演的,但李奕的演技确实也不差,他一脸惊愕的样子,似乎真的不明白对方的意思。

  “你我不曾有过嫌隙,又哪来的冰释之说?”

  听到李奕的这句疑问,反而轮到赵匡胤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不过他的反应也很快,转而又道:

  “奕哥儿说得对,你我本无嫌隙,不过只是一些阴差阳错的误会,哪能影响到你我兄弟情分。”

  “都是愚兄自个儿胡思乱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望奕哥儿见谅。”

  “赵兄言重了。”

  李奕摇头叹道:“世上没有化不开的矛盾,我也从未视赵兄为敌怨,有些事谁都不愿意发生,说到底也只是造化弄人罢了。”

  他这话三分真掺着七分假,不过其中的感慨倒是真的。

  距离赵家那档子事已经过去快有半年。

  现在回想起来,李奕还觉得有些不太真实。

  自己不仅一拳打死了赵大的表弟,又顺带搭上赵大姑姑的一条性命。

  总觉得像是老天爷有意逼着他跳出原有的舒适圈。

  好似在告诉李奕:给你穿越的机会不是让你躺平的,赶快麻溜的爬起来去闯一番事业。

  不过结果也证明,人若是不去拼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赵匡胤当即接话道:“不瞒奕哥儿,我那姑姑和表弟的事,其实也只有家父念叨的多,家母还时常为此劝慰家父,说人的命数无常,这事怪不得奕哥儿你。”

  “至于家中的其他人,都和愚兄一般,不曾有过什么怨怼。”

  赵匡胤这话说得言辞恳切,向李奕表明了家里人的态度,话里的意思也很清楚,那就是除了他爹赵弘殷之外,赵家的其他人都没记恨过这事。

  其中的真假不得而知,但赵大表现的很开诚布公,似乎很想彻底消除两人间的芥蒂。

  李奕拍了拍赵匡胤的手背,开口道:“我知赵兄是个胸怀广阔之人,而我李奕又何曾是个气量小的?”

  “我对赵兄是以诚相待,这次陛下命我协助整顿禁军,我已经向魏枢使举荐了赵兄来帮我,还望赵兄莫要推辞。”

  或许是心态上有了巨大转变,如今在面对赵匡胤的时候,李奕表现得游刃有余,场面话说的一套又一套的。

  不过话说得好听,实则是准备让赵大来帮着背锅的。

  听到李奕提及正事,赵匡胤正色道:“愚兄正是为此而来,枢密院的任命状刚到我手里,我便立马赶来与奕哥儿商议。”

  “有什么用得上愚兄的地方,奕哥儿只管吩咐便是,我绝无二话!”

  原来如此……

  没想到枢密院的动作这么快,上午自己刚去举荐了赵匡胤,下午任命状就到了对方手里。

  看来皇帝确实很重视整顿禁军的事,也很着急看到成果,枢密院当然也不敢耽搁。

  想到这里,李奕心中不免了然,赵匡胤火急火燎的过来找自己,想要化解两人间的矛盾或许是其次,最主要还是来探听口风的。

  虽然自己是举荐了对方来帮忙,但赵大肯定也在揣测自己的心思。

  “赵兄,这事咱们进去详谈。”

  李奕直接邀请赵大进了内殿直的营房。

  等到两人坐下后,赵匡胤开口问道:“不知整顿禁军之事,奕哥儿准备从哪里入手?”

  对于这个问题,李奕早有考虑,但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赵兄对此有什么看法?”

  赵匡胤思虑一番,沉吟道:“若是想要整顿禁军,无外乎三个方面,人员、粮饷和编制。”

  “人员和编制这两个,奕哥儿在朝会上的提议已经很完善。主要是汰除老弱和选拔精锐,以及重新整编禁军各部,还有加强殿前军的兵力,用以组建新的殿前亲军司。”

  “至于粮饷方面,奕哥儿是准备划分军士为上中下三等,再根据各自的等级定下军饷补贴,这个也没什么问题。”

  “只是想要重新定额粮饷,那就必须先解决一个难题。”

  说到这,赵匡胤看向李奕,神色严肃道:“想来奕哥儿也知道,禁军中除了部分精锐部队之外,其余各部都存在缺编的问题。”

首节 上一节 7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