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逆子,我强娶郡主气晕皇帝! 第124节

  但这些日子,京都谁都知道,武王之前那不过是装样子而已。

  都说武王是个废物。

  如今却在方方面面都混的风生水起,打仗退敌北凉,发明羽绒服,都快把九龙商会赶到绝境了。

  这时候他要买矿山,仇千虎不得不多留个心眼子。

  “这你就别管了,你就说你卖不卖吧。”

  孙斌自顾自地坐在了仇千虎对面,压根没给他商量的余地。

  他知道,眼下的九龙商会,已经走投无路,煤矿山或许是九龙商会能起死回生的唯一办法,这个时候仇千虎不可能不卖!

  仇千虎捋了捋胡须,眯着眼道:“那得看武王府出多少钱了。”

  说实话,仇千虎做梦都想把这些鸡肋脱手,变成现银扩大九龙商会的规模。

  只不过这些年没人愿意当冤大头。

  眼下武王居然主动上门当冤大头,仇千虎没有不卖的道理!

  孙斌眯眼一笑,伸出了五根手指头:“武王府可出五万两白银。”

  在彩票店做了几个月的生意,如今他已经变得精明了不少,这个时候九龙商会非常缺钱,他必须将价格一砍到底。

  这几座矿山,一开始仇千虎标价近十万两,后来每年都降价抛售,依然卖不出去。

  现如今的价格,在六七万两左右,孙斌自然要一薅再薅。

  “五万两?呵呵……”

  仇千虎冷冷一笑:“孙掌柜,你真以为我傻吗?仇家旗下的这十几座矿山,虽然不值钱,但也不至于如此贱价吧?少于七万两白银,免谈。”

  他这会儿算是明白刘枭的目的了。

  原来这小子是准备来这捡漏啊。

  这十几座矿山虽然没什么用途,但最起码有这个固定资产在这,这么便宜卖出去,仇千虎也不傻。

  孙斌却是一笑:“仇会长,九龙商会垄断棉服,以高价收购棉花,还合作了不少大量的作坊,眼下棉服崩盘,你们九龙商会的日子,不好过吧?”

  “五万两,已经是我们武王府的最高价了。”

  “仇会长如果不想卖,那就当我没来!”

  说着话,孙斌站起身来,头也不回地直接离去。

  仇千虎捏紧了拳头,直勾勾地看着孙斌的身影,一直走到了台阶下。

  最终,仇千虎忍不住了。

  “孙掌柜留步!”

  他站起身来,追了上去:“干嘛一言不合就走嘛,五万五千两,这十几座矿山,我全卖了!如何?”

  要不是九龙商会实在揭不开锅,仇千虎万不能如此低声下气贱卖煤矿山。

  孙斌继续走。

  “行!五万两就五万两!”

  仇千虎的心理防线最终破防:“不过,我们九龙商会的煤矿山,只能卖十三座。”

  “为何?”孙斌转身拧眉。

  仇千虎笑了起来:“孙掌柜不知道,国丈退下来之后,就归隐山林了,如今居住的贤良寺,就在其中一座矿山上。这座矿山,绝对不能卖!”

  “行!”

  孙斌当即答应了。

  来之前,刘枭就给他下过死命令,务必尽快以七万两的价格全部盘下来,如今能以五万两买下十三座矿山,这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好,我们马上签合约。”

  仇千虎也连忙答应,二人当即签下合约来。

  他之所以还刘枭一座矿山,原因之一的确是预备国丈居住,其二,他也是摸不准刘枭到底是想干什么。

  所以不敢一次性全部卖出去。

  当即孙斌便和仇千虎签了合约,还在京都令的见证下盖章戳印。

  毕竟谁都不想对方反悔。

  望着孙斌离去的背影,仇千虎拿起契约,冷冷发笑。

  “多少年了,都没找到这么合适的冤大头,今天算是让我碰见了。”

  “都说这武王做生意非常精明。我看他是被羽绒服冲昏了头脑了。赚了点钱,就不知道该怎么花了!”

  “老夫倒要看看,他要这些矿山干什么!”

  ……

  崇德殿。

  皇帝刘炎手拿着几份奏报,愁云满面。

  堂下内阁首辅拱着手,低着头,声音略有些沙哑道:“陛下,据内阁了解的情况,眼下京都周边已经下了半个月的雪,尤以梁州为甚,甚至还出现了几处雪崩,摧毁了好几十个村庄,眼下梁州已成灾去,大量的流民在四处奔散,朝廷若再不想办法救灾的话,事态只怕难料啊。”

  古代建筑薄弱,一场灾难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尤以雪灾为甚,不仅覆盖面广,且持续时间特别长,受灾群众长长的数以几十万民计。

  眼下大乾寒冬,已经遭遇了几十年未遇的灾难。

  内阁成员只好迅速和皇帝商议。

  “哎……天地不仁啊。”

  刘炎闻听这些讯息,一声长叹。

  大乾近一年,遭受的灾难不少。

  一进寒冬,便是连连下雪,眼下已经形成雪灾。

  “诸位,可有良策?”刘炎目光瞟向现场阁员,还有工部的一些官员。

  雪灾来临,预备救灾是必不可少的。

  宋云州拱手道:“陛下,老臣闻听,最近不少梁州的灾民,已经往京都赶来,眼下唯有及时救灾才行。”

  刘炎低着头,问道:“朝廷预备的木炭,尚有多少存余?”

  雪灾来袭,木炭成为了救治灾民的唯一法宝。

  虽然大乾是有了羽绒服,但这么多灾民,也无暇顾及,再说了,大雪纷飞,梁州前来的流民又居无定所,大晚上睡在雪堆旁边,即便穿着羽绒服,那也冷。

  唯有烧制木炭取火,才能保证灾民的性命!

  宋云州拱手道:“陛下,年年灾荒。朝廷每年都会砍伐京都周围的数目,预备木炭,以备不时之需,不过十几年前京都的树木,该砍的都砍了,这两年我们还是从外地进购的木炭备需,国库尚无多余钱粮,眼下预备的木炭,大约还有一万斤左右。”

  刘炎不免瞪大了眼睛:“才一万斤?够烧几天的?”

  京都和梁州的雪灾已经形成,大面积灾民需要救济,一万斤木炭,烧一天都够呛。

  工部侍郎孙青松上前拱手道:“陛下,国库并未拨下款项筹备木炭,这一万斤木炭,还是上半年筹备的。谁也没料到雪灾来的如此凶猛,臣等有失察之责……”

  一下子,几个大臣都是低着头,无可奈何。

  木炭并非木材,砍了就能用,要制成木炭,还有不少工序。

  就算现在去砍伐树木制成木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刘炎不由得好气:“朝廷没有足够的预备木炭,难不成要看着这些灾民活活冻死不成?”

第145章 又得找儿子借钱了?

  几个朝臣纷纷低头,宋云州倒是有办法,没有木炭,无非是高价购买木炭,将这次的雪灾缓和过去就行了。

  但国库没钱,手里没底气,他压根不敢开口。

  “陛下!”

  此时一旁的工部侍郎孙青松却站出来拱手道:“眼下前往各地购买木炭,已经来不及了,不过臣倒是闻听,中原豫州府升和居的掌柜石瑞,近日已经来了京都,声称三日内,可供给京都百万斤的木炭。”

  闻听此言,众人都扭头看向了孙青松。

  作为工部侍郎,孙青松自然非常留意这些消息,但事没到眼前,皇帝也没问,他也就没说。

  “这些个商人,鼻子倒是真灵啊。”

  刘炎不免冷嘲热讽了一句:“这石瑞,只怕又是想在京都发一笔大财吧?”

  任何时候,商人的嗅觉都是非常灵敏的。

  京都周围大雪纷飞不是一天两天了,雪灾形成是无法避免的,而京都周围人口众多,树木砍伐非常严重,每年冬季木炭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最凶猛的时候,木炭价格甚至高涨到了一两银子一斤。

  这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那烧的哪是木炭啊?

  那烧的就是钱啊!

  这笔钱,谁都想挣,但整个华北地区的树木都非常稀少,而江南的树木非常广袤,因此木炭的价格也很低廉,甚至只需要几十上百文钱一斤。

  闻听京都遭遇雪灾,江南那边的木炭商,自然早就做好了准备,预备着在京都发一笔大财。

  而升和居,正是整个中原最大的木炭商。

  丘正明闻听,连忙拱手道:“陛下,升和居的掌柜前来了京都,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啊,咱们可以官府的名义,向他们低价购买木炭啊。”

  没等皇帝说话,孙青松却是摇头道:“只怕不行,升和居向来不和官府做生意,他们只和民间的商行做生意,这样才能利益更大化,咱们若是以官府的名气去谈,他们当然不会拒绝,只怕也卖不了我们多少木炭。”

  官府做生意,价格都是固定的,寻常时候还好,朝廷不缺钱,没大雪的时候,木炭也卖不出去,木炭商自然愿意和朝廷做生意。

  但这是什么时候?

  明知雪灾成型,急缺木炭,升和居怎么还会和朝廷做生意?

  你即便打着朝廷的招牌,硬来也不行。

  大乾乃分封建制,豫州府乃是永安王刘琦的地盘,那是皇帝刘炎的亲哥!

  所谓分封,就是把那块土地交给藩王或者当地管辖的郡守掌管,各地藩王必须认同当今朝廷,除每年需纳的一定赋税之外,皇帝基本管不着。

  你强行低价购买木炭,人家不卖,你也没办法。

  商场竞争,得尊重市场。

  宋云州拧着眉头道:“这升和居向来不在京都铺开生意,这次他们运来木炭,只怕是想赚一次快钱,孙侍郎可清楚,升和居准备怎么卖?”

  不和官场做生意,那就只能以私人的名义去买,但这么大的生意,只怕得非常大的商行,才能拿下。

  孙青松低着头道:“这个老臣倒是有些了解,这升和居因为在京都没有商铺,这次的木炭没准备直接对外售卖,而是准备一次性打包卖给京都的商人。听闻明日升和居就要在登天楼公开竞卖,有不少京都本地的商行都报了名。”

  当前京都的木炭价格,都涨到了三四百文一斤,雪灾即将到达,只怕价格还会再涨。

  木炭一下成为即将热销的产品,这可是一笔大生意,自然有不少商行盯上。

  “这个升和居,居然要公开竞价,这不是间接炒高木炭的价格吗?”

  刘炎不免有些生气,朝廷没有底气,居然连木炭的价格都控制不住。

首节 上一节 124/3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