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逆子,我强娶郡主气晕皇帝! 第72节

  可以看得出,他只怕早就料到了江北县可能会引发今日之祸!

  刘枭说完,宋云州站了出来道:“武王,据我所知,江南县的水也是引向白莲湖,若是将江北县的水,也引向白莲湖,那白莲湖能吃得了这么多水吗?”

  到底是三朝元老,宋云州考虑问题比较深刻。

  刘枭的这个方法,的确是最省时省力的。

  危难时刻,只需召集数千人,迅速开凿沟渠,的的确确很快速解决洪水流向的问题。

  可两个县的水都流向白莲湖,后果会是什么样?

  “这个问题问的好。”刘枭看向自己未来岳父,笑道:“宋阁老的担忧的确存在,不过白莲湖支流四通八达,水流进白莲湖后,自然会顺着支流往东走,最终抵达京都境内,流进京都境内的密云湖。”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吏部尚书丘正明当即站出来反驳道:“武王的意思,是把那两个县的洪水,全部引向京都,让我们京都承担风险?”

  “王爷,你确定要这么做?”

  “京都境内,可有百万人口,一旦固安江的水源源不断流进密云湖,密云湖的水位高涨,也是会引发洪灾的!”

  一下朝臣炸了锅一般,纷纷站出来反对。

  密云湖是京都境内最大的湖泊,京都的老百姓吃水用水,基本上都离不开密云湖。

  这个湖泊虽然大,吃水能力强,但也不代表能够容纳整个固安江的水啊!

  真要是弄出隐患来,大乾龙兴之地都会被淹!

  别说是朝臣了,就连皇帝都紧皱起了眉头。

  不明白刘枭这么安排的用意!

第82章 逆子,你敢套路朕?

  刘枭却是白了丘正明一眼,冷冷道:“丘尚书,看来你还得好好读书才行啊。”

  “什么意思?”丘正明瞪着浓眉,有些无法忍受刘枭的侮辱。

  他能进入内阁,升当吏部尚书,那也是科举考出来的,学识渊博。

  居然被刘枭说知识学的不够?

  “本王问你,水往何处走?”刘枭问。

  丘正明不假思索道:“水自然是往低处走。”

  “那不就得了?”刘枭微微一笑道:“我京都地势西高东低,密云湖位于我京都东侧,就是密云湖的水位再怎么涨,也淹不到我京都来吧?”

  “这是常识,我京都三岁孩童都知道的常识。丘尚书居然连这都不知道?”

  “居然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恬不知耻地问密云湖的水,淹到京都怎么办?!”

  “我……”

  丘正明的脸,涨的通红。

  刚才一时情急,倒是忘记了京都西高东低的地势了。

  “密云湖的水,的的确确不会流向京都,但密云湖的东面,可是梁州各地,那也是我大乾山河,淹死那里的百姓,也不行吧?”

  “你想得太多了。”

  刘枭没有反驳,而是转身看向了父皇,拱手道:“父皇,密云湖的支流繁多,且周边多丘陵,鲜少有人居住。即便水位高涨,儿臣也自有妙计!不危害一个大乾百姓!”

  “当务之急,是必须挖沟渠,解救江北县的老百姓!”

  “还请父皇,当机立断!”

  刘枭拱手后,宋云州也赶紧拱手道:“陛下,老臣赞同武王的做法!”

  不管怎么说,武王刘枭这个做法,是目前朝廷能接受的最便宜的做法,也是最现实的做法。

  宋云州表态后,也有不少朝臣跟着表态。

  刘炎见大家都支持,长叹了口气道:“宋阁老,按照枭儿说的意思,立马在京都周围,招募五千个民工,每人三两银子的工钱,今日就敢去江北县,务必在三日之内,挖通江北县连接白莲湖的沟渠!”

  五千个民工,每人三两银子的工钱,这在大乾朝,是天价工资。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危难关头,这也是最便宜的方法了!

  “老臣,定不辱使命!”宋云州拱手作答,随后召集内阁成员,转身准备退去。

  “臣等,告退!”

  大伙一个个拱手告退,准备召集紧急内阁会议。

  “等等!”

  刘枭却忽然挥手,打断大家。

  宋云州扭头看向他,皱起了眉头:“武王还有什么吩咐?”

  “别的吩咐没了。”

  刘枭看向丘正明笑了笑道:“不过,我和丘尚书还有些私人恩怨没有了结。不知道丘尚书,还记不记得?”

  这话一提,丘正明心里咯噔一下。

  当初他可是和刘枭打过赌的,当着满朝文武,他信誓旦旦扬言:如果武王能治理江南县的水患,则甘愿为武王的马夫,为武王抬銮舆。

  想起这事,丘正明就是一阵腿软。

  糊弄道:“什……什么私人恩怨?”

  这老小子,还准备赖账了?

  刘枭冷冷一笑:“丘尚书当真是上了年纪,记性这么不好?当初你可是亲自承诺,只要本王治理了江南县的水患,你就要给本王当一辈子车夫。这才几天,你就忘了?”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都不说话。

  丘正明当时一时冲动,放下此等豪言,谁还敢当众拉他?

  “我……”丘正明哑口无言,他一把老骨头,怎么能抬得动武王?

  “王爷,当初不过是老臣开个玩笑,您还当真了?”

  “玩笑?”

  刘枭上前两步,盯着他冷冷道:“堂堂大乾正一品的吏部尚书,当着皇帝和满朝文武的面,就这么随随便便的开玩笑?”

  “父皇,这种言而无信,拿十几万百姓开玩笑的大臣,我看不要也罢。”

  刘枭转手躬身,请刘炎表态。

  “你……”丘正明气不打一处来,没想到武王还逮着自己不肯松口了,他看了看身后的朋党,却没一个人站出来为他说话。

  只好看向了皇帝。

  此时刘炎却是转身,继续看起了奏折,只当没看到丘正明的请求。

  “行,行!”

  见大家都不帮忙,丘正明只好认了:“不就是给武王抬銮舆吗?是老臣的荣幸!老臣散了朝,就在宫门等候武王。”

  他知道,这个时候如果不答应,自己将会被打上不守信诺的标签,甚至这身官服都得脱了!

  忍一时风平浪静。

  言罢,满朝文武这才退去。

  太和殿内,只剩下刘枭和刘炎父子二人。

  众人退去后,刘炎却是勃然大怒,一下将手中奏折摔在地上。

  “可气!可恨啊!”

  “我泱泱大乾,举国发行国债,居然没有老百姓支持了?简直岂有此理!”

  刚才刘炎就想发怒,碍于大臣都在,他只能忍了。

  如今终于是爆发了。

  作为一国之君,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朝廷失去国威,完全没有号召力。

  而如今国库空虚,连周转的银子都弄不来。

  更可气的是,满朝文武,这么多国之栋梁,居然根本找不到开源的法子!

  刘炎一下有些无可奈何。

  刘枭站在一旁,静静地看便宜老爹表演。

  刚才太监就拦着他不让走,说皇帝还要单独召见。

  现在他大概明白了父皇的意思,无非是朝廷失去威信,国库弄不来银子了。

  想问他的办法。

  只是身为父亲,刘炎有些不好意思再度不耻下问。

  陈洪见皇帝如此盛怒,连忙劝慰道:“陛下,大乱之时,兴许老百姓手中,也有没有多余的钱财……”

  没等刘炎说话,刘枭直接出击,毫无避讳道:“我看,并不是老百姓手中没有多余钱财,而是正如父皇所料,百姓的的确确是不相信朝廷了!”

  陈洪一撇刘枭,没想到他还火上浇油?

  刘炎却是冷冷地转身,盯向刘枭。

  刘枭拱手,继续道:“父皇,老百姓就是这样的。大乾若是国力强盛,他们自然相信朝廷,发行国债,只怕不出三天,最起码也能收上来几十万两银子。但国力孱弱的话,他们何必将自己手中的银两,借给朝廷赌命呢?”

  “就算大乾朝廷亡了,无非是改朝换代。老百姓只要钱在手里,生活照样过得去。”

  陈洪闻言,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武王还真敢说啊。

  这话要是从普通大臣口中说出,只怕立马会遭到皇帝猜忌。

  但刘枭却不同。

  他们既是君臣,也是父子。

  听着刘枭的话,刘炎不免想到了什么,面色不改道:“这就是你说的,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

  刘枭一愣:“父皇,你偷听过我在江南县的演讲?”

  刘炎黑着脸:“顺路,就听了下。”

  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

  大概意思就是,江山社稷和君王都是可以改换的,但老百姓是永恒的。

  大乾朝不复存在,也会有其他朝廷建立,但老百姓还是那群老百姓。

  当初他在江南县听到刘枭说这话的时候,还以为他是特意在百信面前说的冠冕堂皇的客套话。

  原来,这是一句致命真理。

  皇帝如果不懂得这句话的道理,就根本不会明白老百姓真实的想法。

首节 上一节 72/3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