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87节

  反告衍圣公?!

  “不至于吧,曲阜知县难道真的敢这么做?置孔门的声誉于不顾?”

  朱高炽听到这几个字都觉得头皮发麻,现在还只是衍圣公弹劾曲阜知县,可若是孔成林反告后,那可就是孔门之间的互相攻讦,一个审理不当,这是要让天下人看笑话的。

  孔门成了笑话,难道朝廷就能讨得了好吗?

  到时候丢脸的那可是皇帝!

  不仅仅是皇帝,士人也丢脸啊,毕竟在朝廷官方的宣传中,圣人后裔都是道德楷模,诸士人拱卫,可出了这件事,对老百姓岂不是一种震撼。

  李显穆摇摇头道:“只能说希望不是如此,若真是如此,那这件事就不简单了。”

  还有下半句他没有说出来,这很可能会是一次反击,对他李显穆以及北人的反击。

  朱高炽被李显穆一说颇有些忧心忡忡起来,但现在亦不知后续之事,只能暂且放下。

  而后问起李显穆今日入东宫之事,因为李显穆虽然担有东宫之责,但并不需每日到东宫当值。

  李显穆拱手道:“太子殿下,如今迁都之事如火如荼,陛下带着一行人先行赶往北京,而南京必然使殿下留守。

  待迁都之后,陛下便要着手北征蒙古诸部了,翌日必然依旧是太子殿下监国。

  前几日陛下言语中曾暗示微臣,北征时可能会带微臣到前线去,是以过一段时日,微臣便会离京,不能再伴于太子身侧。

  所以有一件事要提醒太子。

  请太子殿下晓谕亲近诸臣僚,监国的乃是太子,并不能越过皇帝,对皇帝该有的礼数,皆不能失,否则若是被有心人在皇帝之前说些言语,那生死祸福就不操持在自己手中了。”

  朱高炽闻言顿时一凛,心知李显穆这是在暗示自己夺嫡之争了,而有心人自然便是汉王,届时汉王是必然会冲他身边人下手的。

  “明达,孤受教了。”

  李显穆踌躇了一下后又说道:“解学士是微臣父亲的好友,对微臣亦多有照拂,他颇有才学,尤其是在文治天下方面,颇能恢弘,但于政治上颇幼稚,偏偏又不自省。

  过去有先父指点,尚且能安然,先父亡故不过三载,便失了圣心,前些时日我曾与他说过此事,可人之本性,岂能易改呢?

  若事有不逮,请太子殿下将其贬黜偏远,那等十数年不能回京之职吧,也算是保全之法。

  微臣的师兄王艮,有旷世大才,才堪宰辅而性颇直率,他深受先父大恩,是以欲为心学肝脑涂地,如今他在内阁中,多被排斥,若太子殿下施恩于他,乃至于能够救之于水火,他必愿为太子殿下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也!”

  朱高炽听明白了,李显穆要离京了,但是对解缙和王艮放心不下,其中王艮更有才华,可以为太子所用,解缙把他送走即可。

  朱高炽犹豫了一下,还是缓缓道:“如果我能搭手的话,定然搭手。”

  很多时间他是没什么话语权的。

  就像是朱元璋在办大案的时候,朱标不想杀那么多人,但根本拦不住一模一样。

  明朝太子是没有权力的。

  李显穆说罢便准备离开东宫,但还是顿了下脚,“殿下一定要保重身体,这是一场持久战,可能十年之内都分不出胜负,乃至于落入下风之中,但只要坚持住,便能见到风雨后的彩虹。

  在这条路上,殿下已然先行一步了。”

  朱高炽微微颔首,他明白的。

  太子之位虽然是靶子,但为何诸皇子前赴后继,因为这的确是帝位天然合法的继承人。

  尤其朱棣要北征的情况下,说句不好听的,若是朱棣突然死在了外边,那朱高炽便直接合情合理的登基了。

  在从东宫向外而去时,李显穆一方面思考着迁都事宜,他们李氏自然也要搬迁的,大哥和二哥都有官职在身上,无所谓,他唯一所担心的是母亲临安公主。

  相对比应天来说,北京的气候太过于干燥,冬季又太冷,正如朱棣喜欢北京一样,他很担心母亲到了北京亦适应不了,若是水土不服导致身体出现问题,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一方面则思考着方才朱高炽所说的衍圣公状告之事,准备关注一下,看看到底是不是他所猜想的那样。

  “若真是猜想中,那可就难办了。”

  李显穆深深皱起了眉头,“衍圣公所状告的大致不会有问题,但衍圣公自己也肯定不干净。

  要尽快派人去衢州先拿到后手才是,以防被人打个措手不及。”

  略沉吟后,李显穆往王艮府上而去,这件事还是要和王艮商议一下才行。

  这不仅仅是关乎儒门的大事。

  还关乎着南北士人的脸面。

  ……

  自衍圣公进京才刚刚三天,朱高炽就颇急切的让人召他进东宫,李显穆一进东宫,朱高炽第一句话就是“曲阜知县孔成林果然反告衍圣公了”!

  李显穆目光微微一凝,这件事不简单了,“殿下,你将殿上所发生之事,详细告诉我一下。”

  事情并不复杂。

  朱棣将此事交给郑赐去办,涉及到衍圣公,郑赐也不敢怠慢,点选了精干之将,正要先赴曲阜一趟调查,结果曲阜知县的奏章已经递上来了。

  于是郑赐就在懵逼之中,再次被召进了宫中,一并处理此事。

  曲阜知县孔成林的奏章中同样攻讦了衍圣公五项大罪,甚至比起衍圣公攻讦孔成林的五项大罪,还要无耻、肮脏不堪,其中甚至满是凄然血泪之语。

  “太祖高皇帝尊崇圣人,而立衍圣公府,本意是表为天下楷模,可孔公鉴却道德败坏,实在难以堪当大任。

  曲阜知县乃孔府世袭,一向由衍圣公所指派、作保,有生杀予夺之权,所以衍圣公对曲阜知县一向是颐气指使,历代曲阜知县对衍圣公莫不是曲意奉承、言听计从。

  所谓曲阜知县不过是衍圣公的一条守户之犬罢了。

  但微臣认为,臣虽是受到衍圣公所推举,但毕竟乃是天子钦赐的朝廷命官,无论衍圣公还是微臣,一切恩典解释出自陛下,是以不能徇私情、容枉法。

  这数年来,在曲阜民间的婚姻田产等等诸事上,便不曾逢迎孔公鉴,却不曾想到,竟然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对微臣恨之入骨,甚至入京在圣上之前,对臣大加构陷。

  此番回曲阜后,孔公鉴向诸亲随大肆宣传,不日微臣便将入京受罪,微臣不得不据理力争,向陛下揭发孔公鉴的五大罪状!

  以使陛下明晓其人之恶、其人之奸、其人之险,此番罪状,臣早已上秉过山东提刑按察使,但其忌惮此乃衍圣公府事,纵容不告!”

  ————

  永乐六年所爆发的“孔门互讦案”本来只是衍圣公制度的必然结果,无论是明朝廷的皇帝、贵族、官员,还是衍圣公府,都不曾真正放在心上,但此时无人知晓,那受人尊崇的位置,并不是只有孔家人可以坐,命运的齿轮已然开始转动,衍圣公府的千年富贵开始崩塌。——《中国·大明》

第116章 南人异动

  “孔成林言称,衍圣公在曲阜无法无天,国法天道荡然不存,是非曲直,黑白之分,早已全无。”

  朱高炽喟然叹道:“奏章中称,衍圣公将朝廷授予的官职明码标价出售,获利颇丰。”

  李显穆静静听着,衍圣公府才是真正的世家大族,有诸多特权。

  孔庙可不仅仅是衍圣公一人,而是有一系列官员,最低的从九品,最高的三品。

  其人数高达三十,这套孔庙的架构单纯从数量上,都比得上皇室的宗人府了。

  这些孔庙官员按照朝廷的意思,是从孔氏子孙内部挑选那些人品端方的君子,由衍圣公报给朝廷,然后朝廷批准。

  但实际上只是走个过程,即便是朱元璋时期,也从来都没有驳回过衍圣公的上报。

  朱高炽不是傻子,只略微一想,就知道曲阜知县在这件事上怕是没说谎。

  见李显穆没发表评论,朱高炽便继续说奏章中所报之事,买卖官爵只是其中之一。

  其中最过分的莫过于不遵守朝廷律令,在曲阜县中任何摊牌杂役,甚至逼令良家子弟为奴,以至于家家户户怨声载道,其名下有数万口,还每年都逼迫百姓,实在非人。

  朱高炽最后叹息道:“孔成林在奏章中说,若是有丝毫的虚假,他甘愿反坐!”

  这句话就相当的有分量了,这是完全要和衍圣公鱼死网破。

  但李显穆听到后,只是轻声反问了朱高炽一句,“太子殿下觉得,即便这些都是真的,朝廷会改变尊孔的国策吗?”

  朱高炽立刻斩钉截铁道:“自然不会!”

  儒家学说和孔圣的地位,经过历朝历代的崇拜和强化,早已是根深蒂固、无可撼动,这是朝廷合情合理得到天下儒门士子效忠的根据之一。

  若孔老夫子的地位有了动摇,那天下儒门子弟何去何从?

  那些以儒门学说为基础所构建的纲常伦理又当何去何从?

  即便衍圣公做的这些都是真的,也不会改变朝廷尊儒尊孔的国策,也不会改变朝廷的衍圣公制度,换句话说,一切都不会改变。

  朱高炽说完之后立刻就反应过来,又回想起当然皇帝的脸色,顿时有些明白过来。

  “当初父皇将此事重新交给了郑赐处理,我谏言了陈英一起,父皇同意了,明达,你现在要出宫去大理寺吗?”

  李显穆点点头,这件事非同小可,他得去大理寺和陈英商议一下,才能放心。

  临走前,朱高炽突然问了一句,“明达,你觉得衍圣公最后会如何。”

  李显穆沉默了一瞬后,认真问道:“诸王当初所做的比衍圣公还要过分百倍,请问先帝和陛下是如何处置的?

  太子殿下又何必非要问此事呢。

  最终不过是让自己念头不通达罢了。”

  朱高炽被这一言凝滞在原地,而后苦笑,是啊,诸王当初比衍圣公还过分,也不过是小惩大诫。

  几次三番的在封地闹事,才被朱棣废为庶人。

  衍圣公比诸王的地位还要稳固,诸王尚且无事,衍圣公又怎么会有事呢?

  “明达言语,总是一阵见血,让孤无话可说。”

  “只是因为太子殿下乃是君子罢了。”

  说罢,李显穆向朱高炽告辞,离宫往大理寺而去。

  ……

  “孔公鉴是孔子如今唯一的嫡系后代,既然朝廷将他和纲常、儒门绑定在了一起,那他就不能在这件事中有失,他的地位也不能动摇,一切的处理方法,都要在这个框架下,才能达成!”

  大理寺中,李显穆沉声对陈英说着自己的看法。

  陈英沉默了一瞬后,才缓缓道:“我以为显穆你会和你父亲一样,并不喜欢衍圣公家呢,没想到竟然如此维护。”

  “陈伯父误会了,小侄亦不喜欢衍圣公家,只是既然不可能多做什么,那便不必多想徒增烦恼。”

  李显穆少见的显露出几丝森森恶意,“正如当初先父也想惩治诸王,可做不到那便只能不去看不去想。

  衍圣公府至少如今看来是不可撼动的,那就必须让它存在,毕竟我父亲的神位也在文庙之中配享孔圣。”

  李氏是真正的利益相关方,毕竟如今文庙配享孔子的后世圣贤中,只有李祺一个人是有直系后人的。

  如今文庙这个体系,除了孔氏拿到了最大的好处,就只有李氏拿到了切实好处,起码增加了20点家族声望。

  至于衍圣公府?

  李显穆可没忘记父亲有一次哂笑着、却异常认真的对他说,“有朝一日,李氏后人,定要打倒孔家庙,救出孔夫子,不要再让一群蛀虫蚂蟥,趴在一位圣人的身上吸血了。”

  父亲的意志就是李显穆前进的方向,就是李氏前进的方向,总有一天,李氏会把衍圣公府顺手收拾了!

  陈英哂笑一番后再次问道:“陛下将此事交予我和郑赐,你觉得该怎么处理?”

  “只能维护衍圣公,而且要找到合情合理的理由,若是让我来做,那便以曲阜知县在被弹劾后,才出面参劾上司,这等控诉按照大明律属于无效。

  至于衍圣公到底有没有那么事,大概是有的,只能让陛下下旨申饬,如同诸王坐法一样。”

  说起对衍圣公的处理意见时,李显穆亦有些憋屈和无奈,这大明天下,能让他有这种情绪的,只有皇家亲王和衍圣公府了。

  陈英在刑部和大理寺浸淫二十多年,很快就找到了这条大明律,脸上露出轻松之色,“没想到显穆你对大明律亦是如此精通,竟然这么快就能找到破绽,应对此事,果真是天纵奇才。”

  皇帝交待的事情有了首尾后,陈英又问道:“不过显穆,你的性子我还是颇有几分了解。

  仅仅为了景和在文庙上的神位,还不值得你这般大动干戈,甚至主动出面替孔门来做遮掩。

首节 上一节 87/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