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大亨 第256节

  张铁龙汇报这件事,主要想知道叶景诚的意思。如果他想让位于得国的保护伞分部更顺利的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一个站位。

  目前来说东德在柏林的势力要大过西德,分部的基地更位于东德管辖的边城小镇,所以选择站位在东德这一边会拥有更大的优势。

  只是对叶景诚来说,这个选择并不适合,甚至可以说是愚蠢。

  没错,如今的东德绝对算得上人强马壮,所以它合并西德的机会,比西德合并它的机会要更大,至少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是这般。

  如果叶景诚不是知道最终的结果,或者真会选择站在东德这一边。但从后世得来的信息当中,他知道东德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它的财政状况非常混乱。

  这个情况一时半会还不会体现出来,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以及来自西德的经济打击,东德的经济链很快会崩溃,如果再打几场仗……

  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这也是为什么两德合并的前几年,东德的人总是想方设法逃到西德,正如叶景诚当初逃到港岛一样。一则由于上面的时局紧张,二则想要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西德那边的人,你联不联系得上?”叶景诚若有所指。

  当初叶景诚选择将分部建在柏林,首要原因是当地的时局紧张,法律上有很多空子可走。其次是这边的战事频繁,将有助保护伞从东西德的各中部队吸纳成员。

  如今看来,却是有利也有弊。即使是要选择站位,叶景诚自然是偏向西德,不过在选择站位之前,必须有足够的利益驱使他下决定。

  “应该可以。”张铁龙沉思片刻,回答道。

  这个问题两人没有深入讨论,即使他们拥有站位的决定权,但是想要获得更大的利益,条件还要等西德的人来开,或者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谈判和磋商。

  张铁龙要说的第二件事,则是成立一间有关医药研究的公司。有关这个问题,张铁龙直接收购了一间研究所的牌照。

  其后招揽近二十人的研究团队,成员并非来自业界的医药研究人才,不是张铁龙不想招这类人才,而是这类人才基本上已经被各大医药公司预定和招揽。

  这个研究团队的主要成员,是一些从部队退役的战地医生,加入了保护伞之后再完成转折。他们的优势是实践能力强,临床的医疗经验丰富。

  针对医药研究来说,这两点算不上最重要的环节。而他们所缺乏的理论性研究,以及药物研发和成分分析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这个医药研究团队的组成,还需要花时间去熟悉有关的知识,暂时来说是没办法开始作药物研究。

  不过叶景诚打算成立一间医药公司,相关药物的研究只是一个发展方向。目前来说,他更需要这个团队,给予他自身一个定制的手术方案。

  虽然说他脑中疑似肿瘤的物体,还不是百分之一百的肯定。加上以这个年代的医学设备,在检查中出现错误也是有可能的事。

  但是叶景诚同样不会拿自己性命开玩笑,想要更全面了解自己的状况,他需要一批更专业的医疗设备,还有一个更专业的医生团队。

  为他量身订造一个全面的检查,再决定下一步是否需要诊治。

  两人又谈及收购的公司牌照,原来的公司名称是以雇主个人命名,全称奥斯丁医药研究有限公司。等过几天双方完成所有手续上的交接,叶景诚可以重新设定一个公司名称。

  稍作考虑之后,叶景诚说道:“就叫永泰制药吧。”

  其实对于公司的名称叶景诚并不着重,即使是沿用原来的名字都没所谓。不过他想起‘保护伞’这个名称的由来,便想着给这间制药公司同样的一个待遇。

  原本他‘想’好的名称有两个,一个是听起来过于张扬的万神殿,正是这个原因才被他否决。相反听起来比较寻常的永泰制药,更容易为多数人所接受。

  但是叶景诚同样不会拿自己性命开玩笑,想要更全面了解自己的状况,他需要一批更专业的医疗设备,还有一个更专业的医生团队。

  为他量身订造一个全面的检查,再决定下一步是否需要诊治。

  两人又谈及收购的公司牌照,原来的公司名称是以雇主个人命名,全称奥斯丁医药研究有限公司。等过几天双方完成所有手续上的交接,叶景诚可以重新设定一个公司名称。

  稍作考虑之后,叶景诚说道:“就叫永泰制药吧。”

  其实对于公司的名称叶景诚并不着重,即使是沿用原来的名字都没所谓。不过他想起‘保护伞’这个名称的由来,便想着给这间制药公司同样的一个待遇。

  原本他‘想’好的名称有两个,一个是听起来过于张扬的万神殿,正是这个原因才被他否决。相反听起来比较寻常的永泰制药,更容易为多数人所接受。

  其实无论是保护伞、万神殿亦或者是永泰制药,(未完待续。)

第559章 再一次拉赞助

   三个月的时间,除了用来让永泰制药设备和人员到位,也是叶景诚给自己设的一个期限。用这段时间尽量安排好后面的事,他才可以安心的奔赴研究所做检查。

  虽然最近这一段时间,叶景诚头痛的并发症次数少了,而且痛楚的程度同样有所减弱,给他一种正在慢慢恢复的错觉。

  但是有些事不怕一万就只怕万一,意料之外的事往往是没办法掌握的。说句难听点的,他现在权当是替自己安排身后事。

  无论最终结果是出于医生或者医疗设备的误诊,还是他大脑内确切的长了一个肿瘤,陆续的手术成功率会有多高,这些事都需要他去接受和面对。

  翌日。

  刚走进青灯娱乐的叶景诚,迎面便见到《电影双周刊》的总编陈柏生,看来他是因为没办法进行预约,所以专门在这里守着叶景诚的到来。

  只是跟上一次相比,原本给人一种信心满满印象的陈柏生,如今脸上充满了无奈以及百味杂陈。

  看来就上次有关举办第一届金像奖,来跟叶景诚谈赞助的事谈崩之后。陈柏生肯定又找来几个赞助商会谈,只是结果未能够让他满意,甚至可能在过程中处处碰壁。

  毕竟以他过于迂腐的性格,一方面想找到人来赞助,一方面又不想过多付出,或者说跟别人分享成果。再加上说话不讨好……

  他想要找人赞助倒是能找着,只是赞助费用多少的问题。就拿香港电台来说,也不过开出两万元的赞助费。

  两万元对于个人来说是不少,但是想举办一场有声有色颁奖典礼。不说用痴人说梦来形容,至少典礼能够举办已经值得庆幸。

  陈柏生想要在艺术中心的寿臣剧院举办典礼,这两万元至少分出四分之三来作为租金,要用剩下那五千元来搞场地的布置,可以想象到时候是多寒酸的一个场面。

  如今他来找叶景诚,很明显是通过了比较。认为答应对方的条件,才是他最好的一个选择。

  “叶生,不知道可不可以耽误你两分钟……”陈柏生急切的想要走上来,只是没有叶景诚的同意,公司的保安也不允许他靠近。

  “让他过来吧。”叶景诚看了他一眼,示意两名保安放他进来。

  陈柏生马上兴冲冲走过来,并示意身后的中年人跟上。说道:“叶生,我这一次过来是很有诚意找你谈赞助金像奖的事。”

  叶景诚沉吟片刻,便同意给对方这个机会,其后一众人登上了电梯。

  “叶生,早上好。”电梯门一开,坐在秘书台的利智拿着行程表,汇报相关的安排道:“叶生,你九点钟有一个员工会议,九点半李生请你饮早茶,十一点……”

  “你们听到了?现在已经八点四十分,换言之你们有二十分钟的时间。”

  听着利智的汇报,叶景诚转头对陈柏生以及他的同伴说道:“为了避免损失大家的时间,我劝你们在说话之前,跳过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

  额!

  陈柏生满脸的尴尬,上一次他跟陈德亮上来,还可以坐下来好好谈这件事。如今一转眼,就变成了他有求于人,不但在楼下等大半天,叶景诚还嫌他浪费时间。

  到底是因为上一次,叶景诚只是给的陈德亮面子,还是说遭到拒绝的叶景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所以这一次故意要他难堪?

  “既然叶生你事务繁忙,那我就长话短说。”,三人来到办公室,陈柏生内心斟酌了一番,说道:“我想问叶生你可以提供多少赞助费,还有你上次提到出任协会主席的事……”

  陈柏生没有把话说得太明白,他无非是想问叶景诚打算用哪种方式,来运用自己作为协会主席的权利。

  “你认为用多少钱可以搞好这场颁奖典礼?”叶景诚将问题抛回给陈柏生。

  至于第二个问题,他没有打算回应陈,也没必要跟对方说。成为协会主席,是他赞助的唯一条件,陈柏生答不答应是他的事,没可能还要叶景诚向他交代。

  陈柏生暗自叹了一口气,回到第一个问题道:“如果想将典礼办得有声有色,最好是像金马奖连续三天的举行,譬如酒会、入围奖、最后的颁奖……”

  “行了。”叶景诚拦停越说越激动的陈柏生,说道:“这些账你回去再慢慢算,我只要一个大概的数目。”

  “我大概计算过这笔数目,如果在寿臣剧院举办典礼仪式,三天的租金大概在四万五左右,然后……”

  看到叶景诚不耐烦的表情,陈柏生连忙收住嘴巴,给出一个总结道:“举办这样的一场颁奖典礼,大概需要十五到二十万左右。”

  “寿臣剧院?那间烂戏院?”叶景诚下意识说道。

  咳咳!

  “寿臣剧院的历史…的确是比较长远。”

  陈柏生被呛得气喘,那里确实是有点‘烂’。毕竟寿臣剧院还没有经过重新装修,这一处所谓的艺术中心,充其量只是一间老旧的中型戏院。

  “这样吧,场地我来提供。你择个日子,油麻地戏院给你占用三天。然后我再私人赞助二十万,至于怎么用你自己安排。”

  “那……好吧。”陈柏生僵硬的点了点头。

  问题是能到他说不好吗?以前的油麻地戏院已经位列港岛四大戏院,如今被叶景诚收购再重新装修,可容纳足足四千观众的场地,仍然保留并扩大的舞台,绝对是港岛名副其实的第一影院。

  如果不是叶景诚主动提出,油麻地戏院根本不可能外借。或者说并不是不可能,而是没有人能够负担其中的费用。

  以油麻地戏院周边极大的人.流,日常经营少说也有十几二十万。所以别说是一般人,就是一流的歌手想借这个舞台,都要考虑能不能够赚回本钱。

  有些演唱会还是持续好几天,场地费至少升到七、八十万,除非能够卖到十万张唱片,这样还可以平衡到收益,否则还是找一些类似体育馆的公众场所举办吧。(未完待续。)

第560 收购《电影双周刊》

   毫无疑问,叶景诚开出的价码绝对让陈柏生感动满意,甚至远超过他原来预期的数目。单单油麻地戏院这处场地,已经是他奢望不来的条件。

  “对了,叶生。不知道你打算以什么形式加入协会?”陈柏生问道。

  如果说他来之前是抱有认命的心态,认为是逼于无奈才过来跟叶景诚交涉。那他现在听到对方开出的条件,俨然成了心甘情愿交出协会董事局主席一职。

  但是叶景诚想要成为协会董事局的主席,总需要有一个形式上的章程来加入协会,哪怕叶景诚隐藏在幕后操作,而不表明身份去处理任何的事务。

  但陈柏生作为金像奖主要创办人之一,他必须有一个合理性的交代,才可以更好去配合和掌控局面。

  叶景诚打了一通内线电话,不多时利智便走了进来,问道:“叶生,是不是有什么事?”

  “你先带这位先生参观一下我们的公司。”叶景诚示意了一眼陈柏生带来的人。

  其实所谓的参观无非是想支开这个人,陈柏生也知道有些事只适合两个人探讨,尽管他带来的这个人严格上说并不是圈中人士,但同样他不想被别人探听太多有关自己的事。

  于是他朝对方点了点头示好,后者也不是不通气的那类人,随后主动起身并跟着利智离开了办公室。

  “我听说你那间杂志社挺有特色,专门以电影作为专题,最近的经营情况怎么样?”叶景诚看似随口一问。

  “还可以。”陈柏生下意识的敷衍道。

  实际上杂志社目前的经营状况,只能说要生不生要死不死的。

  陈柏生的表情透露出几分不解,他疑惑叶景诚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或者说两人明明谈的有关金像奖的话题,叶景诚为什么突然关心起他的杂志社?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电影双周刊》之前经营的状况还算不错。自从在早几个月前,遭到了好几家媒体的联合封杀,杂志的销量才一落千丈。

  至于那位幕后主使人,最大可能就是坐在他面前的叶景诚。因为《电影双周刊》为了提升知名度,曾经就报道过叶景诚的花边新闻。

  而且《电影双周刊》作为已经度过发展期的一本杂志,想要封杀它的难度不说大,但也绝对不小。

  何况如此到位的封杀手段,《电影双周刊》得罪人的名单上,也只有叶景诚才具备这个分量。

  陈柏生的心思别提有多郁闷,叶景诚现在是打算先把他打成落水狗,然后再好心的搭救他一把?还是说……!

  能够经营一家杂志社并做大,陈柏生明显不会是一个蠢人,只能说源于他守旧的性格,才会出现一时间转变不过来。

  他想到的是,叶景诚打算收购《电影双周刊》。然后取代他原来的身份去加入金像奖协会,他本人则变成对方的代言人。

  这样一来,叶景诚协会董事的身份已经不成问题,保密性也比通过其他方式加入更高。作为独家报道金像奖的《电影双周刊》,其舆论性无疑有助叶景诚幕后操控。

  陈柏生首先出现的念头是表示抗拒,如果他能够轻易放弃亲手建立的杂志社,当初杂志社陷如经营难关的时候,他就应该考虑要不要转让出去。

  只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硬撑下去。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考虑,他创办金像奖的初衷,要说不为名利那是骗人的。如果叶景诚真的开得起价钱,难道要他眼白白错失良机?

  陈柏生内心暗自琢磨,他必须先算清明面这笔账,才好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取舍。

  首先是杂志的印刷成本,一般由四个主体组成,分别是出片费,开机费,纸费,装订费。

  这个年代的印刷技术,是需要先做好类似模板的‘出片’,而不像后世一样直接能够印刷,出片费大约一page要80-120元不等。

  看起来只是零碎的小数目,实际上一本杂志至少有28p,总合一期杂志的出片费在三千左右。

  开机费,一般运转一台印刷机,开机的费用在1600~2400之间。这个视乎不同印刷厂的租借价位,总结来说你印得多,摊开的成本自然就少。

  再说纸张的费用,好像《电影双周刊》目前的出版,除了封面用的彩色印刷,内页都是黑白插图和文字对白,每本杂志的成本大概3.7左右。

  最后是杂志的装订以及其他零杂的费用,折页,骑马钉,胶订,覆膜,烫金,模切,模切,各种各样的工艺,反正越花哨就越费钱。

  《电影双周刊》在没被封杀之前,一期大概可以销售两千本杂志。对于一间成立短短两年时间的杂志社,这个数目已经非常的乐观。

  借此杂志的成本也能控制在每本五元,再以每本13.5元销售给报亭和书店等零售商,每一期的盈利就有一万七,一个月两期的盈利十分客观。

首节 上一节 256/2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