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你看看我看看都没吭声。
原来你刘琅早就打算好了,还指定了一帮人进入中芯科技,不过,这些人都是人才,加入中芯科技没有任何问题!
“刘琅,那个王海军你怎么没加入,我看他的水平也很高呀!”
周明对王海军的印象很深刻,这个年轻人的水平已经远超同龄人了。
“王大哥日语很好,我准备送他到岛国学习,学成归来后再加入中芯科技!”
刘琅回答。
“…………!”
三人又是无语,这刘琅简直就是领导的口气,可是也没有任何意外,要知道就是他们三个也是刘琅在邓老面前推荐才进入到中芯科技的。
“刘琅你的这个名单没有任何问题,就交给我吧,我会向组织部门提请的,但是这些人还不够,老周,你哪里还有什么人才?”
黄坤看向周明。
“嗯,好人才都被刘琅找去了,不过在大二大三的学生里我看好几个,等他们毕业后可以考虑考虑!”
周明回答。
“没有问题,华夏大学的电子学院在国内同专业中是一流水平,另外首都大学和沪市电子大学的水平也很好,我可以和相关的人员联系一下,让他们推荐一些,而且老谢,其实你刚才说错了,大学生固然很重要,但是工人就不重要了吗?大学生毕业后也是要当工人的,你们首都晶体管三厂这些年干的不错,必定也会培养了一匹人才,肯定不止王元他们三个,来,你也推荐几个!”
“哎呀!这样做不好办,王元他们三个已经是晶体管三厂的中流砥柱了,我再挖人,那不把晶体管厂给坑了吗?不成不成!”
谢喜德连连摆手。
“呵呵,老谢你放心,我不会告诉别人的,对上级,我就说是通过考察发现的人才,咱们中芯科技不做则已,要做,那就要做最强,既然是最强,那就要有最强的人才和最强的技术………。
现在咱们国家的电子产业比起前些年来衰弱了很多,很多厂子都处在亏损的状态,工人的工资都费劲,再这么下去,很多人才就会被耽误了,正好国家组建中芯科技,还让我负责挑选人才和设备,我就借着这个机会把这些人才都给找来,当然,这个过程肯定会有人不高兴,认为我挖了他们的墙角,可那又怎样?做事情不担风险怎么能做大?只要我们无愧于心无愧于国家,即便让所有人非议,我也无怨无悔!”
“好,老黄呀!看来我错怪你了,我还觉得你是一个老官僚,现在看来不是呀!你是一个心有大志的官员呀!”
谢喜德大叫道。
“老谢,我可不是官员,咱们都是搞学问的,只是在性格方面不同而已,你觉得我出世圆滑,那没错,在官场上圆滑一些,起码你能舒服一点,但那是小事,要是大事可就不能圆滑了,中芯科技是我们国家电子产业的大事情,必须要做,而且要做好,这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不能有任何的闪失,这个时候要是因为圆滑而耽误了,那我死了也不会闭眼的!”
黄坤还是保持的科学家所固有的坚持,那是对真理的坚持,这一点连刘琅都值得学习。
“黄教授,您是总工程师,那么中芯科技的负责人是谁?”
第430章 全国范围内选拔人才
虽说上级下文让黄坤主抓中芯科技的筹备工作,可毕竟他不是一把手,筹备工作完成后还得是这负责人掌握全局,而且一把手是正局级,“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句话可不是笑话,要是这个人和黄坤他们搞不到一起去,那中芯科技的工作就不好开展了。
“中芯科技的经理叫做刘先明,是经委设备司的副司长,这个人前些年我接触过几次,人还不错!”
黄坤说道。
“经委的人?他是什么专业毕业的!”
刘琅问道。
“刘先明没上过多少学,他在战争年代是情报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无线电有些了解,除此之外我就不是很了解了!”
“是这样!”
刘琅微微皱了下眉头,这个什么刘先明是经委的官员,经委就是计划经济委员会,是国家最有权利的部门之一,到了九十年代被国家取消,变成了发改委,按理说中芯科技属于电子产业部,负责人理应在这个部门里挑选,这样专业起码对口,而且电子产业部的部长杜宏达也对刘琅很好,但最后怎么派来一个经委的领导,他懂电子产业吗?
科技型企业最忌讳就是外行管内行了,内行懂技术,可是说的不算,外行不懂技术却乱指挥,这样的事情太多了,结果就是企业遭殃国家损失。
刘琅对这位中芯科技的“一把手”有些质疑,不过既然是国家决定的,想必有他的道理,最好这个家伙是个好相处的人,要不然还得费事把他弄下去!
中芯科技可是担负着振兴国家电子产业希望的重任,那一定是要做好的,要是有谁拖了后腿,刘琅第一个就不干,管你是什么司长部长,就是再高他也要管,在国家利益面前,任何官职都要让步。
黄坤几个人不知道刘琅又开始琢磨那位还没有露面的刘经理了。
“刘琅,上面怎么没有说你在中芯科技中担任什么职务?”
周明突然问道。
“对呀!我们三个又是总工又是副总,中芯科技可是你最先提出来的,又在国家高层面前促成了这件事,而且,在我看来你的技术水平怕不比我们这些老家伙差,怎么国家没有说你担任什么职务?我看这总经理由你担任才最合适!”
谢喜德也反应了过来,所有人都挺热闹,可最关键的刘琅怎么没有被安排。
整个国家有六岁就担任大型央企的领导吗?好吧,他们所有人都把刘琅六岁的年纪给忽略了!
“有各位老前辈加入中芯科技还用我这个小家伙干什么?我还小,主要就是学习!”
刘琅学的是机械工程,对于机械方面的学识,刘琅自信在国内没有人比他强,但对半导体技术的了解就不能与机械相比了,不能说不会,以前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也掌握了很多知识,知识水平已经达到了普通大三学生的水平,可在周明教授面前那就不够看了,这种水平加入到中芯科技没什么太大用。
再说,刘琅确信中芯科技即便没有他,凭着面前这三个人也会带领着国家的电子产业人才创造出奇迹来。
不过,刘琅不想以管理者的姿态加入中芯科技,可是要以拥有者的身份那就另当别论了,或许以后有机会他会用投资入股的方式,只是要寻找一个机会,毕竟中芯科技属于央企,跟勇力集团一样,这样的企业是不允许个人插手的。
当然,只要中芯科技真的能把国家的电子产业带动起来,那刘琅的目的也就实现了,相当于培养出一个如前世湾湾那家芯片代工企业,光是代工每年就能有数百亿美元的收益。
接下来的事情刘琅就不再过多参与了,但他每隔天都要过问一下情况,黄坤、周明和谢喜德三人是找不到影子了,他们天天为筹备的事情奔波,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人才。
在国家的行政命令和支持下,全国近百个半导体和无线电企业的工作人员从天南地北被送到了首都,这次征召是以电子部的名义进行的,所以绝大多数企业都不知道真正的原因,还真的以为是到首都参加培训。
很多老工人一辈子也没有到过首都,原本想借着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来游玩一番,可是上面下发的文件中指出选派人员年龄必须在五十岁以下,首要条件是大学生,如果不是大学生那得是省市一级的技术标兵。
这个时代工厂里的劳模或者标兵可没有“造假”的,完全是靠着能力,所以得到电子部下发的文件后,企业都毫无保留的将厂子里最能干的技术人员派了出来,希望他们能在首都为厂子争光,如果他们知道这一次电子部是要挖他们的墙角,那结果就会完全不同了,恐怕没有几个人会傻子一样把自己最优秀的人才送进“狼窝”。
在全国范围内如此大规模召集人才,这足以说明国家对中芯科技的重视了。
半个多月后,一百多名来着全国各地的电子行业人才汇聚在了华夏大学,其中来自沪市的最多,有四十多个人,辽北省其次有三十多个,然后是首都企业也有二十多人,之后是吉春和龙江两省,加起来十多人,也就是说辽北、吉春和龙江东北三省加起来也与沪市差不多了。
沪市、首都加上东北三省已经有一百一十多人了,占据总人数的近九成。
其余就来自苏浙两省,剩下的省份加起来只有两个人,这几方加起来也就二十几个人。
人才的分布也体现了如今国家电子产业的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