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大帅 第232节

其实王振鹏早就没有当年那份和三哥一争短长的心思了,可是现在要走,他也难走了,为什么?因为王振鹏喜欢上了一个女孩,而且这个女孩很不简单,居然是袁世凯的三女儿袁叔祯,现名袁静雪。

要说这个袁叔祯在民国历史上也是小有名气的存在了。

筹备洪宪帝制期间,袁世凯一直住在居仁堂内,了解外界的消息主要依赖日本人办的一份中文报纸《顺天时报》,哪知道他所看的《顺天时报》,全是袁克定串通袁乃宽等人伪造的假版报纸,这个秘密最先是被袁叔祯捅破的。有一天,叔祯的一个丫头要回家看她父亲(这个丫头是一个老妈子的女儿,是自由身,所以准许她隔一些时间回家探望一次),叔祯喜欢吃黑皮的五香酥蚕豆,便让她顺便买一些回府。第二天,这个丫头买来了一大包,是用整张的《顺天时报》包着带回袁府的,叔祯吃蚕豆时,无意中看到这张报纸和她平时看的《顺天时报》论调不一样,赶紧把同一天的报纸找来核对,结果日期相同内容不同,显然有人造假。当天晚上,她把这张真版《顺天时报》拿给袁世凯看了,袁皱着眉头,没有任何表示,只说了一句“你去玩吧”。第二天一大早,叔祯被一阵叫骂声吵醒了,起床一看,在大哥的跪地求饶声中,袁世凯正提着皮鞭教训人,一边打一边骂袁克定“欺父误国”。

袁世凯做民国大总统的时候,大概是出于缓解与清皇族矛盾的考虑,想把袁家的一个女儿嫁给末代皇帝溥仪,挑来挑去选的是三女儿叔祯。有一天,袁克定向叔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透露了这个消息:“三妹,把你送到宫里去当娘娘好不好?”袁叔祯立马哭闹起来,闹到父亲袁世凯面前,老袁也很有意思,恐吓她说:“再哭,非把你送礼不可。”叔祯听了更是不依,顶撞道:“我又不是家里的鼻烟壶,爱送给谁就送给谁。”老袁听了哈哈大笑,连声夸道:“我们家三女儿有个性,理智高,斗志强,要是个男孩子就好了。”一旁的五姨太见老袁如此开心,酸意十足地说了句:“你看她这样不听话,将来谁娶了谁倒霉。”老袁笑着反驳说:“那也不见得。”这件婚事后来没能成功,大概是清皇室不肯“俯就”的缘故。

按照原本的历史,袁静雪应该嫁给袁世凯心腹杨士琦的侄子,抗战时期出任伪山东省长的杨毓珣。而后按照历史的走向,这个汉奸老公被戴笠给枪毙了,袁静雪就开始一个人独居,写有关父亲的回忆录了。不过历史显然在这里出了一个大偏差,王振鹏这次奉命和第十五师一起调回北京驻防的时候,突然想去北海逛逛,于是相约几个同僚,换成便衣就去了。

结果在这里划船的时候因为人太多的关系,和二个陌生的女孩子挤在了一条船上。当时没觉得,后来大家才想起什么叫百年修得同船渡了。

而二个女孩子中的一个跟王振鹏的同学的弟弟王庚是认识的,叫陆小曼,她父亲陆定是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另外一个女孩子却不知道是谁,只是她那委屈的模样深深的激发了王振鹏内心那种强烈的保护欲。而在西点军校读书的王庚虽然是短期回国休假和王振鹏也不熟,却自告奋勇的跑去找陆小姐打听消息了。才知道这个女孩居然是袁世凯家的二小姐,年方十六岁的袁静雪。而这个时候袁世凯死了还不到一个月,整个袁家已经是摇摇欲坠了。

第283章 对德宣战(二)

“公使阁下,这位就是中国陆军次长徐树铮先生”土肥原贤二十分恭敬的向新任日本驻华公使小幡酉吉介绍前来拜访的徐树铮。

“哈哈,徐次长你好,我在日本就听说了,您是大日本帝国的好朋友,听说您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小番酉吉十分客气的提到。

徐树铮点点头道:“转眼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还是光绪三十一年,而现在已经是中华民国了。公使先生,过去的这一年,我们这个国家的变化很大,相信贵国政府也看到了”

小番酉吉也点点头:“帝国对于贵国发生的巨变一直都在关注,同时也很是担心,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南方的叛乱者最后都被赦免了,而且还组织了自己的政府。我们很想知道贵国的中央政府到底是个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局面?”

徐树铮摊开手笑道:“很简单啊,我们没钱把战争继续下去了。事实上政府不光是继续战争,就连现有军队的开支都十分困难了。而我们也不知道英法两国政府是怎么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居然选择把南方九省的海关交给叛逆政府。这不但加大了我们的负担,还减少了我们的收入,长此以外,甚至不用出兵,光是财政就能把我们政府耗光弄垮。”

小番酉吉似乎早就知道徐树铮会这么说,他微笑着和土肥原贤二交换了一个眼神。

土肥原贤二连忙坐直身子道:“徐次长,大日本帝国对于自己的朋友从来都不会吝啬,如果您和段总长需要帮助,我们会不遗余力的。实际上我们有一个想法,就是敦请贵国政府参加这一次战争,对德宣战,而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点,我们会。。。”

铁狮子胡同袁府,这里已经不再是民国的总统府。仅仅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袁世凯的名字就没有人再提起了,仿佛他从来没有来到过这个世界一般。

而他的北洋旧部们在吊唁之后也就都无影无踪了,袁世凯的子女们一下子就从天之骄子变成了落毛的野鸡,无人问津了。

为了避免自己死后家里闹分家,袁世凯还特别订立了遗嘱:“儿子每人分现款一万余元,各种股票八千余股,加上每人分房二十余间,合计可得二十余万元。女儿们每人分现款七千余元,其它财产无份。母亲们各随自己的子女度日,不给钱财。”

也就是说我们的袁静雪同学现在能分到的财产就是七千大洋,折合市场上面粉大概就是四万多斤,可以吃200年了,袁世凯到是把帐算精了。可惜他没考虑过所谓的通货膨胀,没考虑过好逸恶劳,子孙不肖的问题。结果历史上的袁家到了第三代就出现从事乞丐这个职业的了,谁能想象风光一时的袁世凯的孙子以乞讨为生,谁能想象袁世凯的儿子饿死街头?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教育的意义,因为能传承的永远都是知识,而财富和权力是没办法遗传的。

袁静雪最近有点烦,自从父亲死后,家里的哥哥们就开始闹腾分家,有搬去天津,有搬去河南的,总之家已经不成家了。虽然在全国人民的眼中父亲是个窃国大贼,可是在袁静雪的心里,父亲是一棵大树,是自己的依靠。而现在这个依靠没了,自己的目前三姨太金氏又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袁静雪现在觉得自己心里很乱,所以这段日子趁着家里没人管事了,偷偷溜出去跟陆家的小姐一起去北海划船,而在那里她不小心跟一个小伙子同船渡了一回。

别看袁静雪才十七岁的花样年华,男女之情她多少是懂点的,西厢记,白娘子传她都是看过的。所以对面那个中等个子,五官端正的小伙子的眼神她还是能读懂的,所以下船之后,害羞的她急匆匆的拉着陆小姐就跑了,连对方的名字都不知道。讨厌!

正想着突然听到母亲金氏喊道:“叔祯啊,陆家小姐来找你了。”

袁静雪回头一看,果然是小自己一岁的陆小曼妹妹:“妹妹,你怎么来了?”

陆小曼故作神秘道:“找你去玩去,有个人想见你。”

袁静雪一愣道:“什么人要见我,神神秘秘的。”

陆小曼笑着看着袁静雪道:“呵呵,我的姐姐,你就装糊涂吧,上次在北海划船还记得吗?”

袁静雪立时就脸红了,她赶忙捂住陆小曼的嘴儿,然后对金氏道:“母亲,我要出去一下。”

金氏是朝鲜人,是朝鲜末代国王赠送给袁世凯的小妾。她为袁世凯生了儿子袁克文和袁克良以及这个女儿袁静雪。袁克文从小就过寄给了没有孩子的大姨太,所以分家之后按照袁世凯的遗嘱她就只能跟着袁克良和袁静雪生活了,因此对于袁静雪的事她也根本不敢过问。

袁静雪跟着陆小曼上了人力车,一路跑到了北海,才看到王振鹏和王庚早就等在那里了。

“是你,你要见我?”袁静雪问完这话脸就红了。

王振鹏连忙点头道:“上次,上次,上次和小姐你有幸同乘一船,那个,那个。。。”

王振鹏也是第一次和女孩子打交道,脸也红了,说话也结巴了。

还是陆小曼人小鬼大,她一把拉过王庚道:“我们去租船去,让他们自己说,走!”

那边弟弟忙着泡妞,这边哥哥也没闲着。他刚刚在办公室里狠狠的惩罚了一下胆敢勾引他的赵玉婷,说真的,这个女人实在是太诱人了,特别是她的**,如同春药一般深深的吸引着自己。

穿戴齐整,就看见王振邦进来了,手里拿着武汉市的城市规划建设图。按照约定,一旦参战,英法将会带头撤销汉口的租界。也许上海、广州的租界还没什么,但是一想到自己身边就有洋人的舰队存在,王振宇多少是不舒服的。所以在远征军谈判条款上,把汉口租界也加上去了,而英法对此也表示了善意的理解。

而王振邦正是根据这个精神召集一批专家对武汉的城市建设进行了规划,这些专家很多都是参加了安江和柳州新城建设的。

王振宇仔细看了看图纸后道:“这个方案还不错,不过还是小气了点,我记得我跟岳父打过招呼的,那200亿华元的款子单独留了10个亿给你们搞城市建设的。武汉跟安江,柳州还不一样,这里是交通要津,而且紧靠长江,很容易内涝。所以这里搞建设最重要的是两条,第一是马路要宽,规划要大气,第二是排水设施要第一流的,要比安江的更宏大,更实用。适度可以追加款子吗?老五啊,三哥给你透个实底,这一次光是钢材,哥哥就从英国人和法国人那里就赚到了9亿美金(成交价为300美元一吨,是非战时价格的六倍,但是并不是比美国伯利恒少百分之十,美国伯利恒的价格是非战时的七倍),知道是多少钱吗?十三亿五千万海关银,135亿华元啊。而且明年后年,每年至少还有四十多个亿的进项。”

王振宇此刻身心舒爽,他站起来道:“我们不光要建设武汉,我们还要修建从泸阳到长沙,从九江到赣州,从南昌到厦门的铁路。有钱的感觉真的很不错,所以你这个计划还要改改,要更大气点,要把武汉假设称为整个中南的中心,国际一流的大都市,去吧!”

王振邦走后,时任中华开发公司工业总监的刘国钧和军备部马西成中将一起来了,他们手上带来了最新的工业建设计划。

王振宇仔细看了一下,未来五年,刘国钧的计划是在安江,柳州,武汉,马鞍山这四个地方各建设一个年产三百万吨的钢铁厂和二百万吨的水泥厂,同时还涵盖了包括化工厂在内的一揽子计划,如果要实现,预计最低投入不少于60亿华元。而目前掌握九省地盘的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已经基本出来了,海关收入大约在六亿华元,土地税和商业税大约在十五亿华元,厘金税已经被王振宇通过章太炎在国民大会上严令废除了。也就是说,这个计划一旦执行,三年的财政收入就没了,这还包括刚刚在国民大会通过的九省六年制义务教育法案之后的投入,预计每年要投入6亿华元用于义务教育。一句话,政府现在的钱根本养不起王振宇麾下的军队,王振宇在自己掏钱养军队,而且还得自己掏钱去搞工业建设,这样的国家是很畸形的。但是没办法,王振宇必须这么变态,不然谁知道一旦财政集中,那么款子会被投向什么莫名其妙的地方。自己的同胞是个什么德性王振宇可是一清二楚的,他不愿意相信政客的人品,因为他自己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王振宇示意两人坐下来:“我想我们要转换一下思路,这些工业项目的产能才是我们需要的,而产品全部靠出口来消化是十分危险的。我们最好让我们管辖范围内的人富裕起来,变得有购买力,这样我们的产能才能有机会扩大。而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的政府扮演调控者的角色,所以我们要扩大生产,而让我们的军队成为最大的消费者也就成了必然。我的话你们明白吗?”

刘国钧和马西成都摇了摇头。。。

第284章 对德宣战(三)

王振宇只好拿出一张纸和笔画道:“生产是为了满足消费,对吗?我们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外国人,换取外汇的目的,还是要从他们手里购买产品满足我们的消费,对吗?所以,我们自身的消费能力也要提高,而发钱给老百姓是不现实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我们的军队称为消费的主体,以此拉动产能.当国民能花钱的时候,我们的工业才不是畸形的。所以我的意见,所有的工业计划都要调整,我要在广州建设我的海军工业,要在内地建设我的陆军工业,然后以这些工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就业,并且通过工作获得更多的资金,然后轻工业才有发展的空间,要想办法让城里人都富起来,要想办法让农村的人也有钱。而如果现在做不到这一点,就让我们手下那帮该死的兵痞子先去努力消费。我的士兵要使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装备,拿着最好的待遇,装着最漂亮的制服。而这一切现在他妈的都得我来买单,该死!”王振宇粗略估计除了这重工业外,还有轻工业,铁路都需要自己掏钱,好不容易获得200亿华元的战争红利居然就这么轻松的分光了。

不行,自己得让别人出点血,国家可不是我王振宇一个人的。说到这里王振宇第一个想起了的推翻清朝的第一功臣,盛宣怀。

为什么是盛宣怀呢?因为王振宇能有今时今日的地位,和盛宣怀还是很有些渊源的。当初王振宇卖掉军火的100万交给了叶祖文,而后叶祖文用这一百万提到了设备,买家就是盛宣怀管理的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不过这家公司现在的情况比较复杂,虽然青年军控制了这个公司的资产,但是公司总部在上海的租界里,董事长是袁世凯时期委任的孙宝琦,盛宣怀虽然现在已经是快要歇菜了,但是他的四子依然是这个公司的副总,最要命的,这个公司的大股东还是日本人。历史上,盛宣怀这个废材愣是把赚钱的项目做成了大亏空,然后不断向日本人借钱补亏空。最后还不起钱了,这个借款也就变了投资,投鼠忌器,虽然王振宇拿下了武汉,连汉阳兵工厂也给他直接划到军事委员会名下了。但是却不敢动这个公司,历史上这个公司也是在抗战胜利后才被国民政府收回的。巨汗中。。。

不过王振宇对此也不是完全没办法,他的招数很流氓,直接把你厂里的技术人员挖走,然后萍乡的煤给你卡住,大冶的铁也不挖了。这些劳工都调去马鞍山了,日本人还真没见过这么流氓的招数,气得几次向北京的外交部抗议了,但是没有,谁也管不着。日本人又没有出兵收拾王振宇这个流氓军阀的计划,所以最后只能坐下来跟中华开发总公司的人谈判,用3亿华元的价格转让了这个公司的股权。

本来这个事情也就过去了,可现在的问题是王振宇突然觉得钱不够花了,那对不起,盛老爷子您也别躲在租界里面等分红了,该出钱出力了。

最终王振宇通过刘鸿生以及杜月笙出面,以公开募股的形式在整个上海租界为中华开发总公司募集到了50亿华元的股本,占到了整个公司资本的10%。而实际上这个资本是有水分的,中华开发公司到目前为止都还没到200亿呢!

没关系,随后王振宇绕过政府,直接下达的工业建设计划是及其庞大的。

100亿的货币发行兑换红利,135亿的钢铁红利(这里面有45个亿是卢森堡人的,不过现在也在王振宇名下),25个亿战略物资红利共计是260亿华元被王振宇全部投入到了铁路和工业以及城市建设中去了。而劳工输出换来的5000万美金(7.5亿),和收回海关的6亿合计十三点五亿则划入公共财政,又国民大会去审议怎么花。但是不管怎么审议,王振宇说了,军队的薪水政府必须承担,不然这个钱他拿回来自己花。

最终广州到来宾的铁路,泸阳到株洲的铁路,九江到南昌的铁路,南昌到株洲的铁路被通过了,而南昌到厦门的铁路则考虑到技术上的难度和战略价值不大被取消了。

而工业计划更是大的吓死人,按照王振宇的要求,到民国十年(1921年),整个南方九省的钢铁年产量要从现在的120万吨提高的800万吨,要知道日本现在的钢铁产量也不过是200万吨啊。王振宇这是要大跃进了,当然并不是盲目扩大,要有技术和工人,而这需要列强的帮助。英法是指望不上了,王振宇已经让人跟美国方面接触了,相信这笔买卖伯利恒联合钢铁的那些抽着雪茄的大亨们在足够的利润面前会有兴趣的。而水泥的计划更大,不过这块可以民营,而后期引进化工,军工,造船,造飞机厂要花的钱更多,王振宇就没打算lang费钱了。

这个计划一出来就引来了国民政府高层的一片反对,王振宇是有苦自知,实际上不是他心急,是因为历史上到了1935年,中国的实际钢产量才五万吨,仅为日本的四十分之一,这样的状况如何和日本人为敌,更不要说钢产量后来达到日本五倍的苏联了。所以虽然他知道在这个国家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学校,需要医院,甚至还有许多人需要一份食物,但是他毅然决定不自己的钞票狠狠的砸到重工业上来。哪怕是南方没有北方更适合发展重工业的这个基本事实也阻扰不了王振宇的决心。

首节 上一节 232/3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