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第138节

  “朱师傅,你开下门”,李和取下手套,开始砰砰的敲门。

  待李和听见了里面的动静,才停止了敲门。

  “谁啊?”。

  待李和抽完一根烟,朱老头才批了袄子出来,“是你小子,不能大年初一就这样两手空空来给我拜年吧”。

  李和道,“朱师傅,于叔过世了”。

  “什么?这什么时候的事情?”,朱老头愣了愣,隔了好长时间才急忙问道。

  “就凌晨两三点钟的时候,这不我就立马通知你了嘛”。

  朱老头叹口气,神情说不出的落寞,“咋就嗝屁到我前头呢,前个还好好的呢”。

  “朱师傅,那我先走了,我还得去通知下博师傅”。

  朱老头摆摆手道,“不用通知,我给他落个电话就行,还不止要给他一个人电话,不少人都要通知下。你先回吧。我也不留你吃早饭了”。

  李和见省了趟差事,倒也乐意,就直接回了出租车往家赶。

  先回家,结果发现门锁上了,不知道付霞去哪里了,他也没带钥匙,就去了于家帮着搭灵堂。

  左邻右舍都来了不少人帮衬着,因为有于老太太请的主事人,倒也有条不紊。

  付霞过来了,李和问,“你去哪了,没瞅见你人”。

  “我打电话给寿山一家子啊,他们也得回来吧”。

  李和一拍脑袋,把这茬忘了,看来人还是没有通知全,又喊来小威,让他去通知苏明、二彪他们,毕竟他们跟于德华在南方一起共过事,不管处的怎么样,人情不能废。

  到中午的时候有人开始陆续送花圈的过来了,从院子里一直排到了门外,李和平常对于老头的印象也就认为是个不得志的小老头,到现在他才发现,于家的关系还是满多的,一波波的人进来,都是朱老头和博和尚在接待。

  至于于德华他也是一个不认识,只得在孝子贤孙的位置上跪着,一个个回礼。

  寿山跟他闺女周萍匆匆忙忙赶回来的时候,自然掌厨的任务也就交给了他。

  于家按照规矩停灵三天,吊唁的人也越来越多,就连于德华自己都吓了一跳,花圈已经把整条巷子摆满了。

  李和看着于老头进火化炉的那一刻,想到跟于老头的点点滴滴,突然眼泪绷不住就出来了。

  于家的丧事办完,李和就在歇着了,因为他也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于家,伤痛往往需要时间去抚平。

  朱老头跟博和尚又来了,寿山自然要在厨艺上展示一番。

  几个人小酒就喝起来了,不自觉的又聊起了于老头,博和尚道,“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朱老头自己拔下一杯酒,“你这个和尚又拽起文来了,咱也有嗝屁拔凉那天,还能有个几年活头”。

  寿山忙道,“别算上我,我还没活够呢,能多活一天我都乐意”。

  博和尚摇头苦笑,“我只是可叹,以后再也遇不到如此书法大家了,知音少一人而已”。

  朱老头肯定的道,“确实如此啊,我就可惜没趁着他活着多让他写两幅字,本想着让他再熬几年技法,哪想着这么快就没了”。

  说完就又看了一眼李和家门上的那一副对联。

  李和没听明白这话里的意思,就问道,“你们的意思是于叔是书法家?”。

  朱老头嗤笑道,“你以为姓于的书法家就一个于右任嘛?老于头祖上家大业大,这人年轻时风流不羁,自然算得纨绔,可那一手字确实是万里无一,想当年日苯人进了北平城,想让于老头做维持会长,刀架到脖子,于老头梗着脖子没答应,这也当得‘骨气’二字,可敬可叹”。

  寿山这辈子就是听不得日苯人,好像日苯人毁了他的青春一样,“日苯人就没一个好东西,去年还有几个小日苯来饭店要吃饭,要不是有市委的人在,我直接就给赶出去了”。

  寿山依然愤愤不平。

  一直在旁边吃饭没说过话的周萍忍不住插话了,“爹,我感觉那几个人挺有礼貌的,也挺和气的,又是鞠躬,又是谢谢。你非较劲干嘛,又不是所有的日苯人都是坏人,咱们开门做生意,来了都是客”。

  寿山见闺女跟他抬杠,气的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拍,“你懂个屁,小日苯那是蔫坏。鬼子向来是讲礼节不讲道德的,就是遇到一条狗,一个乞丐,他也能鞠躬。杀你之前,他也会给你鞠躬”。

  朱老头突然哈哈大笑,“寿山,不容易啊,临老了,你反而活明白了。鬼子进北平前,许多人也说,这鬼子不管男人女人都一个个客客气气,买东西都要说谢谢,踩你脚了,也说谢谢,看到小孩子也会散个糖果。大家就说了,这日苯人是文明人,日苯人来了咱不用逃。可是等到日苯人来了,大家才发现,这日苯人抢东西时,也会说声给你添麻烦了。杀人时也会说声对不起,让你费心了“。

  博和尚跟李和碰了一杯酒,也道,“这日苯人没从咱这学到什么正经东西,三纲五常四维八德,只学了一个‘礼’,可是却把六礼六仪这些个虚礼学了个全乎。重礼仪,守规矩,长幼有序,集体杀人,都是排着队的,砍你头前,还给你九十度弯腰鞠个躬。所以啊,这日苯人‘德’是没学过去。跟中国人弄反了,中国人讲心性,日苯人讲礼节”。

  李和倒是认可他们的话,日苯人在礼节方面的重视,确实让人惊叹,往往会让中国人产生错觉,人家有多尊重你似得。

  其实这是日苯仪式感的一种表现,这种仪式感甚至有点变态了,泡壶茶也能搞成茶道,插花都能搞成花道,武术搞成空手道,甚至做个寿司也搞个寿司之神出来。

  但是日苯人的这种东西,偏偏能误导人,你看看多庄重,多有情怀,确实满足了一些小确幸的需求,一帮人帮着吹捧,把日苯人吹上天的同时,又把中国人扁的一文不值。

  

106、请客

  

  于德华在于老头头七以后就带着老婆孩子走了,按说于老太太也要跟着过去,毕竟一个人在这里就孤零零了,但是于老太太坚持要在于老头五七以后才走。

  每逢作七的凌晨子时开始作七,到中午才上供。一般作头七、五七时供品会较为隆重。

  到黄泉路头就上望乡台,这就过了五七了,也就是三十五天。

  按照于老太太的说话,于老头会在五七的最后再望一眼家里的亲人,然后就到奈何桥喝孟婆汤了,过桥时喝了孟婆汤就忘了生前的一切,开始重新轮回,看是成仙还是重新投胎做人,还是投胎变飞禽走兽。

  于老太太还说要是去香港了,老头子回来找不到人就麻烦了,纸钱贡品不够,投胎时肯定也投不到好胎。

  这些说法放在以前,李和肯定是嗤之以鼻的,但是经历过重生以后,他对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反而有点敬畏了。他这么懒得人居然能把家里的菩萨像擦的干干净净,他只寄希望于这辈子不会把几世的运气用完,轮到下辈子投胎接着用。

  李和蹲下问地上的大黄:“你说我下辈子的运气会不会很旺呢?”。

  大黄摇摇尾巴考虑了一下说,“旺!汪”。

  李和高兴极了,狠狠的抚摸了下狗头,“老子没白养你,中午赏你个大骨头棒子”。

  付霞在初十就走了,去香河继续倒腾他的家具生意了。

  李和就趁着有太阳把被子抱出来都晒了一遍,然后就躺门口晒太阳了。

  小威过来兴奋的向李和描述二彪的英勇神武,年前年后揍了多少人,掌了谁的巴掌,砸了谁的脑袋,说的头头是道,眼神里也是说不出的崇拜。

  李和皱起眉头,对小威道,“你跟他说,让他没事少惹事,实在没事,让他赶紧滚回南方”。

  小威听了这话犯难,可不敢复述给二彪,不然以为是他挑拨呢,他就两头讨不了好。

  “哥,我听明哥说了,他们就快走了”。

  李和看小威这样就来气,“你也回去吧,回家多帮你老娘干干活,少出来晃荡”。

  他对这孩子还是不放心。

  小威委屈的道,“我也长大了好吧,别天天拿我当孩子”。

  “那你现在是什么想法?”。

  “人的想法是会变的。以前我也是想做倒爷致富的,现在只想脱贫”。

  李和直接逗乐了,“行了,一边玩去,少耍嘴皮子”。

  黄浩送来张婉婷的信,李和高兴了一个整天,还是一些日常的琐事,并无什么新意,但是李和只求个安心,只要她人平安就好。

  没几天何芳就领着大包小包回来了,李和终于又过上了有正常三餐的幸福生活。

  开学的时候,学习张海迪的热潮还没有退却,学校还是挂着“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条幅。

  但是学生们对这种热情并不大,学校或者班级组织的学习研讨会,很少有人参与,可能由于历史的浩劫,许多人对于政治任务有一种逆反心理,只要是你上面提倡的,下面的人肯定都是反着来。

  甚至对于做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都有一种鄙视的心态,老师们自己也切齿于跟人说自己是搞思想政治工作的。

  所以刚刚升任团委书记的李科表示头疼,对李和抱怨道,“这工作没法干了”。

  李和开玩笑道,“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李和也没撤,这种情况谁都没办法开挂逆潮流而已,反正就是熬呗。

  李科没好气的道,“少说风凉话”。

  郭东与齐功勋过来请李和吃饭,李和看着两个人笑开花的脸,也知道是什么事情了。

  武器出口的新闻李和在报纸上早就看到了,2000万美金的武器出口,简直是爆炸性的新闻,报纸上连续报道了好几天,这时候全国一年的外汇收入才多少,2000万美金可真不少了。

  李和也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老师,这杯酒我们敬你,谢谢你这么长时间的无私帮助”,郭东站起来举着杯子道,至于帮助什么了,他也没法明说。由于李和的帮助,单位在年初获得了集体一等功,而他俩也跟着沾光,拿了个人二等功,升迁也是早晚的事情了。

  李和笑道,“这是我的专业工作,以后互相帮助,没什么大不了的”。

  对,就是以后互相帮助,按照李和对原单位的了解,从来就没有白用人的规矩,虽然没有给他什么明面的奖励好处,起码他的名字已经进了特殊贡献人员名单里,等于他现在头上有了金钟罩铁布衫。

  当然这些推测,李和也是建立在对郭东和齐功勋人品信任度上,这两个人他都打了半辈子交道。

  李和越想心里也越有点小得意。

  哎,他也就这点出息了。

  齐功勋试探着问道,“李老师,有没有想过做些专业性的研究,比如在军工领域,你也知道我们也偶尔跟相关单位会接触,你要是有兴趣,我们可以帮您推荐下”。

  李和毫无犹豫的摇了摇头,“谢谢了,你也知道我就理论上还有点优势,并不是什么研究型的学者,恐怕帮不了什么忙”。

  郭东两个人对视一眼,只得摇头苦笑。

  李和现在上课也越来越顺手了,不管是物理还是科学简史都是大二的课程,他只要把去年的教案拿出来,照着上课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像去年那样上一节课备一节课的教案。

  “自托马斯·杨之后,人们普遍接受了光的本质是波这一观念,直到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并用光的粒子性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有一个博士脑洞非常大,他认为人们对光的认知一直偏向于波,会不会对实物粒子的认知正好是反的呢?他写了博士论文,提出“物质波”这一概念,爱因斯坦都给他写了一个服字,这个人叫什么?”。

  下面的同学大声回答,“德布罗意”。

  “对,叫德布罗意,唯一一个靠毕业论文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李和上课不知不觉的带入了一些后世比较网络化的语言,许多学生感觉好玩的很,也慢慢跟着学了,脑洞这词听起来多贴切。

  李和下课后,陈芸对他说,“跟你说个事,晚上请你吃饭”。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李和笑着问道,“这不年不节的,请吃什么饭啊?”。

  陈芸道,“别废话,晚上六点钟,德顺饭店,别忘记了啊”。

  说完就夹着课本去上课了。

  李和心里有点纳闷,不过也没去想那么多,有人请吃饭是好事。

  

107、爱好

  

  晚上的时候,李和提前到水房里打了壶开水,洗了把脸,就开始往陈芸说的那个饭店去。

  德顺饭店李和也是来过几次,味道一般,但是胜在环境好,不像一般的馆子油烟直冒,桌面都能擦出一层油。

  进门就看到陈芸冲他招手,“小李,这呢”。

  桌子靠着墙壁边,陈芸的对面还坐着一个中年的女人,一头碎屑短发,保养的挺不错,脸上的皱纹并不明显,橘黄色的短袖连衣裙,看着挺慈善的一个人。

  李和走过去笑着道,“罗所长,你好,想不到你也在”。

  这个女人李和是认识的,机械研究所的所长罗华,偶尔会去他的课堂上听上两节课。

  “小李,你坐,别客气,一直啊蹭你课听,都不好意思了,这不今天逮着机会,请你和陈老师吃个饭”,罗华客气的笑着说道。

  李和挨着陈芸坐下,对陈芸道,“点菜没,今天我请二位大姐,别跟我抢”。

  “行,你请,给你机会,菜已经点了,你自己吃啥,再加点”,陈芸又把菜单递给李和,又继续道,“罗姐你也早就认识了,我也不多介绍了”。

首节 上一节 138/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