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第156节

  何芳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交代了下李和不要忘记刮胡子后就出了门。

  李和改善伙食的愿望又落了空。

  没几天付霞带着冯磊回来了。

  付霞变白了,冯磊晒黑了。

  付霞回来就开始忙前忙后,在锅底铲出了一层黑渣,水烧开后还洗了好几遍。

  中午,帮着李和整治了不少菜,李和道,“酱油放多了,下次少放点”。

  付霞笑着道,“以前家里是生抽,不知道你怎么买的老抽,就没把握住量”。

  酱油壶又没标识,她不是分的太准确。

  李和问道,“冯磊那孩子还成吧?”。

  付霞道,“这孩子机灵,脑瓜子也活,又肯吃苦,早晚是出息的。我现在让他做销售,做的挺不错。我给他提成了,细算了下,有五六千钱呢”。

  李和道,“那也可以了”。

  “当然算可以了,卖一万块钱的家具,我给他提300呢。”。

  李和道,“挺好”。

  常静道,“大概城里出来的,本身就不怯场,话也嘎嘣响亮。村里的后生跑业务的就稍微差点,闯劲是有,胆子也大,但摸着头绪就很慢了,没冯磊这么快上手。我跟他说了,他要是敢干,年后我把滨海那块市场全部给他负责”。

  李和道,“你这都一套套的了,不错”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我可是有听你的都在读书”,付霞得意的说道。

  饭后,付霞把账本递给了李和,见李和要推脱,急忙道,“这个我是请了一个退休老会计做的帐,一丝不能错的,清清楚楚,你看看吧。所有的凭证都随时可以查的”。

  李和翻了一遍,终于感觉到了一丝的欣慰,终于看到了一本合乎规范的账本,眼泪都要激动的出来了。

  当看到利润表的时候,更是意想不到,这一年居然有520多万。

  看了看付霞那鼻子,那耳朵,那胳膊,那腿。

  果然,人还是那个人。

  可怎么突然就开了这么一个外挂呢?

  “你厂子里现在多少人?”。

  付霞道,“100多人呢,还有好多人不是厂子里的,但是帮着做活,像做皮子的,做毛坯的、做抛光的,上漆的,都是分给人家做,这些人要是算进来那就更多了”。

  李和张了张嘴,这产业分工都玩的这么溜了。

  “恩。做的顺心吧?”。

  付霞道,“麻烦有点,不过厂子里人多,谁来都占不了便宜。再说,去年咱给政府交税就有100多万,都护着咱呢,有麻烦也不怕”。

  越想越越觉得美,现在她可不是在一个村子有影响力了,而是一个镇子的老少爷们指着她吃饭呢。

  “我也没什么说的,自己拿注意,自己打算”,李和想着就是他自己出面,也不一定能做这么好。

  “我年后还要在滨海开两家家具店,这京城已经开了两家了,生意可好了。咱赚的大部分的钱都是靠家具店赚的。那些国营家具店死压价,气死个人”。

  李和道,“要开就开家具城,开什么家具店。家具店的门槛低,以后做的会越来越多,你根本拉不开档次和价格”。

  “家具城?”。

  李和把家具城的概念重头到尾的解释了一遍,他自己也是一知半解,也说不透彻,最后还是道,“等以后土地政策出来吧,咱自己盖楼。开家具店的事缓缓”。

  “自己盖楼?”,付霞被李和这个想法吓着了,她本以为自己的胆子就大了呢。

  她也早就拿李和当偶像崇拜了,既然李和这样说了,只得暂时把开家具店的念头压了压,但自己盖楼这个念头一出来,却是压不住了。

  冯磊的回归,也让常静一家子乐坏了。

  常静看着摆在桌面上的一沓沓钱,也忍不住吓了一跳,这哪里是赚钱,简直是捡钱啊。

  这才半年,哪里能挣得这么多钱?

  冯磊这半年胖了一点,也黑了一点,看出了常静的疑惑,才道,“我开始去,付霞阿姨给我都是轻松活,让我先学着。后来我看他们跑业务的挣钱,我就要求跑业务了。一点也不愁卖,不管是国营的家具店还是个人开的,只要有货,他们都乐意进货”。

  至于有没有吃苦,自是不愿意跟家里说的。

  

140、移风易俗

  

  寿山跟周萍第二天也过来了,好像跟约好似的,朱老头和博和尚居然也来了,这俩老头也是贼精的,知道平常过来没得好吃的,也就来的少,即使来了也是一顿饭都不愿意留。

  周萍和付霞下去整治饭菜去了,李和就听着几个老头唠嗑。

  外面响起一阵稀疏的鞭炮声,朱老头眉头一皱道,“忒烦人,鞭炮放个没完没了,生孩子也放,娶亲也放,甚至一些商店饭店开业都放,耳朵都聋了”。

  李和道,“不是自古皆然嘛,这放鞭炮很正常啊”。

  寿山道,“自古皆然是不错,只是这京城以前只是在春节的时候放烟火爆竹,可没有在丧葬嫁娶上甚至开业时候放爆竹的习惯”。

  李和道,“我们老家那里好像娶亲是要放的,丧葬也放鞭炮,春节也放鞭炮,很正常的啊”。

  博和尚笑着道,“你年纪小了,书上也不会说这些习俗。以往都是湘南人的习俗,当然赣西的老表也喜欢放,基本都是这两地,只要遇到红白喜事,都是烟花爆竹满天响的。后来从曾国藩到左宗棠这清一色的湘军、湘南人入京,这放鞭炮的习惯自然就带来了。不听个响,什么事都感觉不热闹。建国以后,这自上而下有多少湘南人、赣西人,自不必说了。所以现在你看看,大家都习惯了,不止春节放鞭炮,红白喜事也都放”。

  李和道,“这叫移风易俗吧”。

  周萍和付霞整了满满一桌子的菜。

  李和拿了两瓶茅台,先给朱老头倒酒,朱老头却推脱了,然后道,“你们喝吧,最近身体不好,不能喝了,多活一天算一天了”。

  博和尚道,“他肝坏了,不能喝了”。

  朱老头道,“什么叫肝坏了,肝硬化而已!”。

  博和尚道,“那还不是一样”。

  寿山父女吃晚饭就走了。

  朱老头看了看付霞,笑着道,“闺女,能不能去帮我买点药,我怕过年买不着了,一顿可都不能断的”。

  付霞也没接朱老头的钱,笑着道,“叔,那才几个钱,你把处方给我就行了”。

  然后把桌子随便抹了一下就出了门。

  朱老头对李和道,“还愣着干嘛啊,去插门,我都帮你做了恶人”。

  李和插好门以后,就带着两个老头去了地下室。

  地下室的秘密除了何芳和几个老头子就没人知道了,李和也不是信不过付霞,只是本能觉得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下了地下室,朱老头先是打开了放玉器的箱子,把口袋里的三块玉器放了进去。

  博和尚也把怀里的两本书掏出来放到了书架上。

  朱老头道,“好多东西放你这里真是可惜了”。

  李和道,“那应该放哪里?”。

  “当然是故宫啊!”,朱老头理所当然的说道。

  李和道,“那你何必再帮着我收,帮故宫收就是了”。

  李老头走了之后,李和也请朱老头和博和尚帮着看看外面有哪些好东西,帮着收了。两个老头通常见猎心喜,奈何口袋干瘪,只得帮着李和搞搞收藏,也能过个眼瘾。

  朱老头没好气的哼了一声。

  故宫经费有限,要是收藏也会专门找一些顶尖的藏品,要是胡乱都收,那点可怜的经费根本不够用。

  所以给了李和这些人可乘之机。

  地下室收拾好后,两个老头又熟门熟路的找到了装钱的罐子,用报纸卷了好几沓子。

  两个老头喝了会茶水,不一会付霞就买药回来了。

  走的时候,朱老头还不忘交代,“收了不少家具都在我那放着,有时间过去拉,我可没劲头给你送过来”。

  李和点点头,“我晚点让小威那孩子过去拉”。

  去找了小威和冯磊过来。

  小威说,“卢波哥那有大汽车,还用什么三轮车啊”。

  李和给了他个脑瓜子,“总共就没几件,又没下雪,两张三轮车就回来了,多带几个人,手套带上,赶快去吧”。

  晚饭的时候,小威几个人骑了两张三轮车回来了,很是兴奋。好像有什么重大发现一样。

  喊着道,“原来老和尚是大方丈!”。

  李和道,“说的什么话,听不明白”。

  冯磊道,“没想到博师傅是寺庙的主持,我们以往都不知道呢”。

  李和也没听这两个老头提过,想不到会突然又做回了主持。

  所有的人都在变化,所有的事都在变化

  就连小威和冯吸溜这俩半大孩子都有了点稳妥劲,从半大孩子变成精明的人。

  李和觉得只有他自己没有变化了。

  他怎么就成了这个世界的旁观者呢?

  付霞看李和发呆,笑着道,“我给你把茶叶换了?”。

  李和没说话,算是默认了。

  付霞的变化也是非常大的,一头披肩长发整齐的搭在身后,说话带笑,中肯又面面俱到,不失干练。

  环境是最能改变和锻炼一个人的。

  付霞道,“哥,我跟你商量个事”。

  “你说”。

  “我想回趟家”。

  “家,哪个家?”。

  “我父母那边,我已经七八年没回去了”,付霞低声的说道。

  “回去就是了,这个不用跟我商量”。

  “恩”,付霞也只是习惯性的询问李和的意见,“那我等你走后再回去”。

  “不用,你回去吧,你不在我一个人也挺好”。

  付霞回家的想法一出来,心里的情绪就遏制不住了,第二天带着早就买好的东西,搭上了出租车,一早就往家去。

  还是那片熟悉的地方,许多次经过的时候,她就忍不住就想进去看看。

  她从出租车上提着大包小包下来,闭着眼睛深吸了一口气,才走进了熟悉的大杂院里。

  有眼尖的人,看到付霞感觉眉眼很熟悉,只是一时想不起来这个漂亮的女人是谁。

  这里是群居,她家只有小小的一间屋子,门口是用石棉瓦搭出来的厨房。

  一个男人正穿着厚棉袄在门口磨菜刀,就在磨刀石上磨。一面磨一面往刀上淋上清水。磨一阵,就用手指在刀刃上轻轻刮一下,又眯着眼看看刀锋。

首节 上一节 156/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