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第161节

  李和拿过朱老头收过来的一尊佛像,只是觉得漂亮,看不明白,只有一块貔貅的和田玉让他看明白了,“这玉是漂亮”。

  “最近没法给你收了,忙着搬家呢”。

  李和问,“你那边住的不是挺好的吗?”。

  朱老头笑着道,“赶着了机会了,咱们那边要拆迁,安置到东城”。

  “挺可惜的”,李和叹口气说道。

  “可惜什么?”,朱老头不解的问道。

  “你那边都是老胡同吧,拆了挺可惜的,都是有历史的,算是历史文物吧”。

  “呸,哪里来的这种酸倒牙的话,你自己都分不清文物还来跟我面前提历史文物”,朱老头笑骂道,“冬天不挡风,夏天不挡雨,已经是危房了,一个大宅子住了40多户,80多口人,住的窝窝囊囊的,一间房既是客厅又卧室还厨房,冬天的时候还要挤下一个炉子!来客人进门就上床。刨个坑儿架两块板儿那能叫厕所。要不咱俩去换着住,你也去感受下历史文物?”。

  李和笑着摆摆手,“我这宅子也是有历史的,住着挺好”。

  “这以前啊,老京城也就城墙里面那么点面积,没多大。现在整个城区的面积是解放前20多倍,这我能不比你清楚?也就那几座老城门拆了挺可惜的,剩下的拆了也就拆了,风吹雨打留也留不住的。住不得人胡同能叫胡同嘛”。

  李和辩论不过,只得认输,“行,都是你有理”。

  “什么叫我有理?本来我说的就是对的”,朱老头帮着李和把东西放到地下室,也就直接走了。

  李和被朱老头带起厕所这个话题,也是升起一股悲伤。

  家里也是有个厕所的,但是是没有排污管道的,满了就需要找人掏大粪,李和嫌弃麻烦,一直都搁弃不用的。

  他一般情况下都是去公厕,公厕都是一排排的蹲坑,也没有隔断,就是白花花的蛆满地爬的那种,街坊邻居,大部分都喜欢上厕所聊天。通常他正在努力的时候,刚好来人跟他打招呼,一回个招呼,所有的努力化为乌有,不打招呼吧,又好像不太礼貌。

  大冬天的往公共厕所去就更忧伤了,坑洞也经常灌风,屁股都是冷飕飕的。

  其他的李和都能忍,最蛋疼的就是有时候他正蹲坑呢,排队的人就这么看着他,急切的眼神儿都让他尴尬了。

  而且这种厕所最大的问题是蹲坑时旁边有人来尿尿……

  当然优点也是有的,方便借纸。

  苏明和二彪来了,一人提了两袋子的现金,“这都是这今年赚的,总共70万,要不点点?”。

  “就放那吧,有时间再点”,李和发愁这么多的现金往哪里用,继续问道,“结婚的感觉怎么样?”。

  苏明笑着道,“哎,就是没自由了,去哪里她都要问一下,老不自在了”。

  “你还去南方?不能刚结婚就两地分居吧”。

  二彪道,“他当然舍不得了,我先过去一阵子,让他晚点再过去”。

  苏明道,“哥,你说这人是怎么了,我以前吧老想着有钱,干什么都有劲,也不觉得累。可现在有钱了反而觉得累了,搞什么都不舒服”。

  李和不惯着苏明这矫情病,“也不是我打击你,是不是就觉得你这点钱就算有钱人了,认为差不多了?有钱人都懒得答你这问题”。

  苏明嘿勉强小声的争执道,“我觉得钱挣得差不多就可以了,钱也不是万能的嘛”。

  他至今也搞不明白为什么还是有点怵李和,说话都有点不敢大声。

  “有钱人喜欢说钱不是万能的,长得好看的人喜欢说其实长相不是最重要的,他们只是虚伪的随口说说,你却认真的信了。这么多年还是没长进啊,你个二傻子”,李和批判苏明也是毫不客气,“行了,回家陪媳妇去吧,懒得跟你说这么多没意义的废话”。

  有钱不一定幸福,但是幸福的概率会高一些,没钱不一定痛苦,但是痛苦的概率会高一点。

  

148、电话

  

  李和一个人在京城里探头探脑,日出而息、日没而作,仰望头上的星空的同时也仰望着这座城市,从这里看全国都是基层。

  他只希望自己不要被一泡尿憋死,也不要被谁一指头给废了。这就是他的道路,也是他所希冀的平安。

  子曰:吾有旧友吊似汝,而今坟草丈许高。

  张老头一大早又扯开嗓门喊李和接电话了。

  李和以为是于德华的,就匆匆忙忙的去接电话了,结果一接过来居然是沈道如的。

  “我人就在深圳,所以就直接给你打电话了”,沈道如在电话里如是说道。

  “去深圳干嘛?”,李和故意把电话线扯远了一点,旁边都是一圈闲的蛋疼的老爷们耸着耳朵听他讲话呢,他想着躲得远远的。

  “招的人越来越多,不能都闲着啊,我们不是想着扩展业务嘛。我们就想着跟于德华一样,来做外贸,我带了几个人今天就是来一家电器厂考察看看,你觉得可行不?”。

  “恩,可以”,旁边的老头还在李和旁边转了圈,李和电话说什么都不方便,只得对沈道如含糊其辞。

  再说,此时做外贸他也不会反对,反正要不了多少本钱,亏钱的可能性也不大。而且没有比在香港做外贸更有优势的了,此时的国内尚未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经济地位也未被国际认可。

  虽然此时香港已经不再是内地对外的唯一窗口,但是关税的优势内地还是无法比拟。

  香港早在1948年就加入了关税协定,国内要出口一般都是通过香港中介商或者在香港注册公司,这样出口欧美等西方国家可以避免惩罚性关税,保证顺利出口。

  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香港想不发达都不行。

  “我们之前收购的物业已经涨价了,还是交给波士顿银行评估的,总价在4500万,可以贷给我们五成,大概在2200万左右。我们想预留200万做外贸,你看怎么样?”,沈道如在电话里滔滔不绝的说道,“我们有不少员工都是有外贸从业经验的”。

  李和看了一眼旁边的人,真是很碍眼,他要是张口几千万,闭口几千万,旁人真会拿他当神经病的。

  脑子灵机一动,迅速切换到了英语频道,老子用英语,你们反正也听不懂!

  “用英语说吧,你说的我都同意。那就赶紧把贷款办理好了。日经指数入仓2000万,留三成的头寸,15倍的杠杆,还是用波士顿银行的户头”。

  他也算计好的,只要他的记忆不出错,留足富余的头寸,小波浪的震荡跌幅就不足以让他爆仓,他剩下要做的就是安心等待了。

  他也没机会从电脑上开大图,看不到每日的盈亏,心里反而安静点。不看盈利数额,只看价位有没有走到预期的地方,亏损时候止损打在支撑阻力位上,不管到底多少钱。

  听到李和这口标准地道的英语,沈道如愣了愣,作为伦敦政治学院的高材生,他当然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只是没有想到李和的英语也能这么好,一想到李和是大学老师,心里也就释然了,“好,我知道了,所有的手续办好,我会把文件邮寄给你签字”。

  李和问了一些关于域名注册的事情,奈何还找不到一家靠谱的域名管理商,注册域名的事情也只得暂时作罢,哪怕能注册上了,也早晚不是他的。

  等挂了电话,给了张老头2毛钱。

  一直坐在门槛上闷不做声的秦师傅却突然道,“你做什么生意啊,一下子就是几千万?”。

  李和打了一个激灵,竖起浑身汗毛,这老头用的是英语。

  李和道,“秦师傅,你懂英语?”。

  他不淡定了,这是从哪里来的扫地僧啊。

  张老头笑着道,“李老师,你这闹笑话了不是,这巷口里谁不知道秦师傅退休前是印书馆的翻译”。

  秦师傅道,“要不我背莎士比亚给你听听?”。

  李和尴尬的笑了笑,“不用了,不用了,你老深藏不露,佩服,佩服。我就给一个在深圳的同学做段翻译,他们是做出口的公司,没什么的”。

  秦师傅笑着用英语说道,“没事,我什么都没听到,谁也不会说,你放心吧。搁早些年你这就是通敌了”。

  “谢谢你了,秦师傅”,李和忙不迭的谢道。

  旁边的人不知道这两个人咕哩呱唧的说什么,仔细听也听不懂,待李和走了,才把秦师傅围着了,询问两个人聊了什么。

  “能聊啥,他问我早上吃了什么,我说吃了包子,肉馅的”。

  李和满脸通红的回到家,这件事告诉他一个道理,莫装逼,装逼遭雷劈!

  今天常静家里搬家,新买的房子离这里没多远,也就过两条街口。

  宅子不大,就三间房也没60平,拉了小围墙,所谓的院子都没一尺来宽,拐角搭了个厨房,出门就是街口。就这样的房子一家人也是高兴坏了,跟以往住的地方比也是天上地下的区别,还是让不少人家羡慕坏了。

  搬好家之后,常静又从旧货站买了不少的旧家具,又找人图了一边漆,家里也看着光亮了。

  冯蕊老早就过来喊李和过去吃饭,算是给乔迁添喜。

  李和也没上份子钱,把从老家带的咸鹅捎上了一只,算加菜了。

  冯家老太太看到李和亲切的不得了,“你客气啥儿,来了什么都不用带,咱还没谢你呢”。

  她的命根子,她的大孙子,就是靠着人家呢,都不知道怎么谢呢。

  好像客人只有李和一个,常静看出他的疑惑,笑着道,“我们摆酒的时候,都是街坊邻居请吃了两桌,你还在老家没来呢”。

  李和道,“这多么菜,也太浪费了”。

  为了他一个人治了这么多菜,他有点不好意思了。

  “咱不是人啊,都能吃,浪费不了”,老太太拿出来一罐子的米酒,倒给李和,“你既然不想喝酒,那就试试这米酒,都是我自个造的,你尝尝味道,温补的很”。

  李和尝了一口,甘甜醇香,非常喜欢,“好喝的很”。

  老太太道,“我老娘那才是做的好呢,我也才跟在后面学了一点,她解放前那会就是靠卖米酒养我们三孩子,买的人都是乌央乌央的”。

  李和道,“做的这么好,都可以开市去卖了”。

  老太太好像有点心动,嘀咕道,“能卖的出去吗?”。

  李和道,“估计人家抢着要买呢”。

  说者无心,听着有意,李和走后,老太太就琢磨怎么卖米酒了。

  她要给大孙子存结婚钱呢。

  

149、课

  

  “包括我刚才说的斯宾诺莎、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费曼等人,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人都是犹太人。在中国最出名的犹太人是哪一个?”,李和又开始了新学期的科学史的课程,课堂上讲究的是有趣,如果照本宣科是要被学生看不起的,所以偶尔他也会说些有的没的。

  坐在地下的同学想也不用想,异口同声的回答,“马克思”。

  “对,从个体上来讲,犹太人是非常优秀的。但是从整体上来讲,犹太人政治上还是比较弱势的,满世界的让人追了2000多年,东躲西藏,一直到1948年才在西亚地区建立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李和也是防微杜渐,市面上又充斥着一种进化论,把犹太人推崇到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还有一些华盛顿砍樱桃树的鸡汤故事。

  “我们看待这个问题要有历史观。犹太人并没在人类历史五六千年中永远都占据头把交椅,直到近代100多年才有进步的趋势,主要得益于西方的工业化革命和商业政策,这个犹太人以前被禁止从事其他行业,只能做商业和银行业,反而给了他们机会了。所以不是他们血统好,只是搭上了西方经济的便车,而中国人就没搭上,才有近代史的一系列屈辱”。

  犹太人踩上时代的节奏一个老乡带着一个老乡出来干,才有了近代的成绩,他们算不上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他们倒是算得上世界上最苦逼的民族,走到哪里都让人追着打,简直是过街老鼠,说他们苦逼也不为过,甚至有点过于无能了。

  中国版的犹太人的故事,基本上是一些不讲数据不要逻辑缺乏常识只讲感觉的反思型知识分子构造的一个神话而已。

  “所以我说大家读书一定是最好读专著和论文,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这才是让人信服的书,这才是让人长知识的书。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让人明智,也可能让你变成脑残”。

  李和把“脑残”两个字写在了黑板上。

  教室里又是一阵哄然大笑,又学到了一个让人亲切的新词,他们总感觉李和的话让人信服,让他们钦佩,听了还想听,听的意犹未尽。

  下课后回到宿舍,刘乙博提议晚上搓一顿,开学到现在还没聚过餐。

  老规矩还是凑份子。

  刘乙博说去四海饭店。

  李和倒是愣了,想不到四海饭店这么出名了,寿山去年新开的饭店就在这里,是由周萍跟他男人管着的。

  他想着也确实是想吃那里的粉蒸肉了,也就同意了。

  孟建国道,“那家我知道,可常常都是爆满,不一定有位置。而且价格死贵死贵的,咱这些穷教书匠能吃着啥好的”。

  穆岩道,“想多了吧,谁提议谁兜底,去了可劲点菜,土财主在这呢,怕啥”。

  提议去的自然是刘乙博,土财主说的自然是李和了。

  李和道,“走吧,都算我的”。

  周萍的饭店并不是在繁华的街口,只是道边不起眼的三层小楼,不用说产权也是李和的。

  虽然位置不好,但是生意是好的很,这才六点钟,已经全部坐满了,还有不少人在排队。

首节 上一节 161/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