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第200节

  什么创新发展这种话都会说,可是做起来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的,老子肚子都快填不饱了,谁有功夫跟你谈工匠精神!不要想着多有逼格,关键有逼格的事情做不来啊!

  轻工业产品要是不做成白菜价,简直是对不起老天爷了!

  “我们的对手主要是日韩企业,都是万人的纺织大厂,咱能给他挤破产?”,这话于德华真的不信了,国外的大厂他也去参观过,不要谈技术水平,光是管理水平就比国内高上好几截。

  就是目前跟东南亚的服装行业都没法比。

  “能,一定能,不光是服装产业,只要是轻功产业咱都能给他挤破产,眼镜、工艺美术品、塑料制品、五金制品、家用电器、羽绒及其制品,咱们一项项慢慢来,总会有那么一天的”,李和不免有点向往,他想着哪怕能把国内轻工业的进程提前个几年也是好的。

  “那我们组建这个轻工业联合会的目的就是打价格战的?”。

  李和笑着道,“那你以为呢?就是要抱团到国际上打价格战,没有比中国更勤劳和更能吃苦的工人了,如果拼劳动力都拼不过,中国制造业哪里还能有前途”。

  简单的把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原因归功于劳动力丰富是不正确的,印度、东南亚都有丰富劳动力,哪怕是非洲都不缺人,但是偏偏只有中国制造业崛起了。

  还是功归于中国人的吃苦耐劳。

  虽然会有血汗工厂的既视感,但是抛开生产力谈待遇就是耍流氓,具有“胡不食肉糜”的优越感。分工本来就是这个世界进步的体现,对于此时中国人的痛点是如何解决穿衣吃饭,而不是苦和累。

  工人拼命加班才换来很少的工资,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国家穷呗。

  一切的一切取决于生产力。

  “我们很多代工厂都是按照我们的要求,采用的计件绩效工资,很多工人恨不得24小时待在产线上,确实能吃苦啊”,于德华不得不感慨工人们为了每个月为了多出几块钱加班工资而付出的狠劲,那股子狠劲令他都感动敬佩。

  “是的,这就是我的信心所在。都这么拼,发展不起来,才叫没天理。所以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就是这样,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强,从质变到量变,都会有一个过程,不要去忽略这个过程”。

  于德华抿了一口茶,忍不住乐了,“听你这么一说,好像咱做的事情就跟功在千秋一样,有多了不起似得”。

  “功在千秋我不敢说,起码是为社会做贡献。再说也是利国利己,你就不想想,你把这事做成了,你将来有登上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上的一天?”。

  于德华嘿嘿一笑,“还真有可能”。

  只要把轻工业联合会给搞成了,他手里到时候能有多少代工厂,他能出口的产品能有多少,能赚多少钱!他自己都不敢想象了!

  “还有,代工厂的技术改造继续做,咱们继续给他们借款”,李和从去年就要求于德华给一些技术设备不好的企业做外汇贷款,数额都是不大,只有十几万美金,用来从国外进口设备,而且大多是旧设备和淘汰设备,但是却把工厂的产品质量提升了好几个等级。

  “光这项咱们在外汇汇率上就亏了600多万人民币”,于德华有点心疼的说道,按他的想法,给贷款就是已经足够让很多工厂当爷爷供着了,关键还给固定汇率,就是说借款的时候是什么汇率,还款的时候也是什么汇率,对这些厂子简直宽厚的不像话了,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有6块钱的差价呢,一年借出100万美金,就是差600万人民币,严格来说,他于德华一年要少赚600万人民币。

  “如果让他们用浮动汇率,这些厂子没几个能活的下来。”,李和也是没办法,为了长远的发展,这些都是必须做的。有些厂子为了技术改造,做了外汇贷款,设备提升了,是赚了回来外汇,可是这些外汇落不到厂子的口袋里,最终要按照官方汇率兑换成人民币的,结果最后还款的时候都是高价从市场上买外汇,这一来一回就是亏钱。

  “那我就听你的”,于德华也就抱怨一下,他还是挺享受被厂家供着的感觉,他这几年听过的好话,比他一辈子听见的都要多,走到哪里现在都是前呼后拥,走哪里也敢吹一句人面广,朋友多了。

  

215、念稿

  

  于德华在草稿纸上打了好几遍稿子,怎么都是不如意,他在想他几句空话哪里能叫投名状?

  经过李和的提点,他越想越觉得不对,想到一些香港富豪在内地的手段,一股懊悔的情绪在心里蔓延开来。

  包家在1980年与中国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外贸部签约,合资创建了国际联合船舶投资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的首家中外合资公司。1981年捐资1000万美元,在首都建立中国内地首个五星级国际饭店,命名为兆龙饭店。

  饭店由首长亲自题写店名,这个牛的不要不要的。

  霍家也曾获首长赏识。1979年,霍家投资兴建中山温泉宾馆,1983年白天鹅宾馆正式在花都开业,成为改革“样板”,开业初造成轰动,连首长也被吸引。霍英东自称是“第一批响应返回祖国发展旅游事业兴建宾馆”。这个人牛气的他于德华也比不得。

  邵老六早就在内地持续捐资办学,逸夫楼一座接着一座,财大气粗,他更加没法比不了。

  就连李超人都捐建了汕头大学!

  他还是没有这些人精明啊!

  他越想越觉得丧气,他来内地的时间一点也不比这些人晚啊!

  他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李和说他是傻蛋了,开始后悔没有早些听李和的,他不应该这么保守的!

  “要不我也捐?你看李超人也捐了,霍家也捐了”,于德华试探性的问道。

  “你才多少钱?咱这点钱就是笑话,有钱之后再捐吧。先把你稿子写好,轻工业联合会这件事做好,你不会比李超人差”。

  李和没有同意于德华再做其他动作,第一个吃螃蟹的总让人印象深刻,第二个第三个,就不一定让人记得住了,其实也是多此一举。他说让于德华盖过李超人也不是假话,就是地产买买买,能出一个李超人,未必就不能出一个于超人。最关键的是李超人现在已经近60岁了,于超人才40多,还有机会追赶。

  不过老一代的香港人还是很难超越的,他们大多在内地出生长大,很多抱个轮胎冒死渡到香港,赴港之后仍然能在人地生疏的情况下白手起家,起早贪黑的打拼做到亿万富翁,坐拥一片基业,哪里能是简单的,所谓的香港精神,应该是指这老一辈的香港人,他们繁荣了整个香港的七八十年代。

  于德华想明白以后,就决定以后什么都听李和的,不会再做反对了,这些犹豫和武断,已经让他丧失了很多机会。

  他一边写稿一边念稿子,“作为一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香港人,我...”。

  “停!”,李和忍不住笑了,“故意的是吧,重写”。

  于德华也笑了,继续念道,“好了,认真听我念。香港的全面发展与国家的繁荣休戚相关,作为一名香港人同时是作为一名中国人,有责任有义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我们要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因地制宜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做到产业集聚和专业化,提高产出效率,使中国能够以相当强的竞争力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世界工厂”这四个词从他嘴里出来不是那么的自信。

  “这句话又红又专,不错,在内地没白待着”。

  “红”就是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专”就是学习和掌握现代化建设的专业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内行和能手。脑袋要清醒,屁股也要对。

  “要发展外向型经济,一定是要多出口,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表明,中国的轻工业产品已经有实力、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我们一定要勇敢的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告诉他们:中国人来了!在国际市场上我们拼技术拼不过,拼资金我们拼不过,那么我们就拼力气,我们拼价格!如果我们连拼力气的活都做不好,我们如何屹立于民族之林,如何能做到制造业强国!”。

  这是李和的原话,于德华念的非常有气势,王八之气特别大,至少五六米!

  嗯,中国人来了,带着俺们的真诚,友善,勤劳和智慧来了。世界人民,亲,打折了,白菜价,好么!

  劳动密集型产业真的过时了吗?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况且,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也有较大升级空间。

  无论任何生意,只要被中国人那双小眼睛瞄上,只要他能干的,其他国家的人就别想再干了。

  可惜,当外国人发现这一真理时,已经晚了。

  他们时至今日还是不能理解这群疯狂的拜金教徒,勤劳还能吃苦,挣钱还会存钱。

  李和仔细听了一会,就笑着道,“差不多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的法律专家一定要请教到位,不然你们搞这么大动静,不小心就跌阴沟里去了”。

  于德华道,“这些我都晓得了,这次参会的有一些法学专家,我们公司也有专业的法律人士“。

  ”还有,要有民营经济的参与,而且要给予一定的比例,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和还是有点担心国企的那种官僚习气。

  ”这个我听你的,实际上我们的代工厂好几家都是私营的作坊。如果没事我先走了”。

  “等一下“,李和从抽屉拿出一本厚厚的通讯录递给于德华,”这是之前沈道如过来联系过来的一些研究所,你再联系一遍,看看有没有能合资的可能“。

  这些本子都是一些研究所的通讯方式,五花八门的什么乱七八糟的行业都有,搞搪瓷缸的,研究暖水瓶的,生产胶鞋的,各种各样。

  ”这个我真的用的上“。

  ”联系好了,本子再还给我,不准弄丢了“,这些宝贵的通讯资源丢了,可没地方找,李和把他送了出去,黑色的大奔停在了街口,黝黑敞亮,果然由俭入奢易。

  门口的司机见老板出来,慌忙给开了车门,于德华转身道,“要不留给你了?你办事也方便”。

  李和摆摆手,“我一个老师,开这种车像什么样子”。

  “也对,那我先走了”,于德华最终还是忍住了让李和辞去老师的话语,说了也是白说,他知道李和现阶段是不会离职的。虽然他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家里又一个人没了,李和也是无所谓了,反正天天下馆子,革命小酒天天喝。

  

216、服不服

  

  赵祖年在浦江的成功给了寿山极大的信心,他决定安排小顾排到滨海去开新的饭店,可是李和家门口这个饭店就必须有人接手。

  小顾问李和的意见,他知道李和比较看重陈大地,试探了李和的口气,要不要用陈大地。

  “你师傅的意思呢,有没有合适的?”,李和夹了个花生米,咬到嘴里嘎嘣响亮。不管是寿山还是小顾肯定手里有自己的人事安排,提拔总有个先来后到,冒然安排陈大地,可能会让他们难做。

  “师傅说听你的”。

  “你说安排谁合适,陈大地我另有安排”。

  小顾道,“我觉得陈大地挺好的,人踏实肯干,员工们都挺喜欢他”。

  “我说了,陈大地我另有安排,赶紧说”。

  小顾道,“目前真的是只有陈大地最合适了,师傅这边年后要开两家饭店,到处用人,他人手紧凑。我这边有两个合适的,可是我要带到滨海,其他的人要么架不住场面,要么都是新人,还没陈大地来的时间长呢,所以目前来看只有陈大地最合适,他这人是实在点,可是脑子不笨啊,对客人也周到,账目也理得清楚,我感觉他就是天生做厨子的料子”。

  “你没骗我?”,李和最怕下面的人为了迎合他而对他说谎话。尤其是在一个“真话缺失”的环境里,员工说谎话与假话似乎已成为顺理成章,这是最可怕的。

  小顾见李和疑神疑鬼,不由得苦笑,“真没骗你,我就觉得他最合适,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

  “你喊他过来,我问问他”。

  小顾笑着去喊陈大地,陈大地正蹲地上拿着老虎钳给猪蹄子去毛,要是细小的毛,直接用火给撩掉。拔毛最容易的方法是用松香了,可是松香有毒,简直是慢性毒药,寿山严禁使用,下面的一个徒弟管着的的饭店图着省心,偷偷摸摸的用了松香,直接让寿山给辞掉了,按他的话说,做吃的第一要求就是干净,吃着放心,最是马虎不得的,断子绝孙的事不能做。

  从这一方面来说,李和让寿山开饭店还是做的对了。

  小顾道,“赶紧去,好事”。

  “我就这一个了,等我拔完”。

  小顾给他夺了,“不要让老板等,记住了,以后千万不要让老板等,他最怕的就是等人”。

  他对李和的性子倒是摸清了一点。

  陈大地在李和面前坐下,听到李和让他管理这个饭店,简直有点不可置信,睁大眼睛,急忙摆手,“不行,我不行”。

  他也不是没有想过像小顾那样风光,可是也仅仅是想想罢了,知道小顾要去滨海,心里还在仔细琢磨过饭店里最合适的人选,结果也没琢磨出一个合适的。

  “不试试你怎么知道不行?你就想这样做一辈子跑堂,不想风光回老家了?”。

  陈大地道,“可是,我才来饭店没多长时间呢”。

  “是小顾推荐你的,他说你行,你反而觉得自己不行?男子汉大丈夫,不要婆婆妈妈的,我听你最后一句话,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李和有点不喜欢他这种优柔寡断了。

  “那我干了”,陈大地怕继续谦虚下去,煮熟的鸭子飞了就真没地哭去,他其实骨子里还是有点傲气的,别人能做的事情他陈大地也能做!

  “行,我能做的就这些了,做到什么程度,就看你自己本事了”。

  陈大地重重的点点头,“谢谢,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李和出门的时候对小顾道,“就他了,安排跟你师傅碰面吧,让你师傅跟他谈待遇工资”。

  待遇的事情,寿山有寿山的方法,李和还是不插手。

  至于待遇怎么样?

  看饭店门口小顾那辆崭新霸气的摩托车和手上的高档手表就知道了。

  朱老头把他孙子拉过来了,指着他孙子道,“以后给你管,不听话你尽管揍”。

  李和笑着伸出手,“你好”。

  他孙子个子中等,面相白净,斜着眼睛道,“你谁啊,你管得着吗?”。

  “琦玮,好好说话”,朱老头很是尴尬的训斥着孙子,又对李和道,“不要生气,家里惯坏了”。

  “朱琦玮,财货琦玮,珠玉白璧,好名字,好名字”,李和虽然看着来气,还是给了朱老头面子,夸赞了一下名字,不过倒是真心夸赞,这是李和遇到过的最有文艺气息的名字了,别人的不是叫“兵”就是叫“民”,还有什么“军”、“国”。

  就是叫黄浩的,他都遇见了两个,一个是他老表,一个是巷口的邮递员黄浩。

  朱老头道,“那我先走了”。

  他把人领过来,就忙不迭的走了,也没跟李和客套了。

  李和对着朱玮琦道,“要喝水,自己倒”。

  朱玮琦把腿搭在桌子上,一甩额头的长发,然后道,“我爷都管不着我,你算哪个葱能管我?”。

首节 上一节 200/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