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第348节

  史威廉笑着道,“李先生,我要郑重的向你介绍一位客人。”

  “客人?”李和正疑惑着,却从门口走进来一个熟悉的身影,曼妙高挑的身材,让人眼前一亮,“郭小姐,好久不见,幸会,幸会。”

  “李先生,你什么时候也这么客气了。”一声悦耳的轻笑,郭冬云朝他握手。

  史威廉摊摊手,“我的任务完成了,我先走了,你们聊。”

  “你先忙。”李和把史威廉送出了门口,转身对郭冬云道,“你怎么到这来了。”

  “怎么你们能来,我们就不能来了?”

  “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这么大身份,一般人可是请不到你。”李和给他倒了一杯茶放了她跟前。

  郭冬云正色道,“我这次是从远东来的,主要是帮助日苯企业做杠杆并购和财务策划。”

  “远东?”李和的心里有点吃味,虽然他已经在远东挖了不少人,可是依然不想便宜日苯人。

  “远东的木材加工厂、水产基本被日苯人把控了,日苯电信电话、丰田、丸一、住友、三井物产、大林组、新泻中央银行都去了,至少不下100家日苯企业,资源开发,重大工程建设都有日苯人的影子。”

  “草!这是鲨鱼搁浅,都想咬一口啊!”

  “咳咳!”郭冬云对李和的粗口表示了不满。

  “抱歉,气急了。”李和尴尬的笑了笑。

  “这边你们内地人可是真多,我这次是从哈巴罗夫斯克特意坐火车来的,全是你们的人,大包小包五金、香烟、还有你们的一种酒叫什么二头,都是结成了帮活。”

  李和纠正道,“那是二锅头。卖烟是卖对了,苏联现在是缺烟,再却下去,估计苏联人民离造反不远了。我抽的烟都是他们从香港给我带过来的。”

  苏联政治经济出现大量问题,例如消费品严重不足,市场上只有劣质的货品,人们必须轮候获得少量物资,人们必须大排长龙,以轮候生活必需品。通货膨胀也令人吃不消,只有权力阶层才有机会获得好东西,引发出内外大量矛盾。

  郭冬云道,“我再透漏个消息给你,苏联的财政已经面临高压了,已经派代表团去了你们内地,要借七亿美金。武器、军备又成了新生意,据说核武器流出去了,在国际上引起了恐慌。另外,苏联打算向西方出售新的空间用动力堆和及其和平号空间站,正在到处找买家。还有听说苏联航天领域正在商业化,这就叫门户大开是吧。”

  “真是穷疯了啊!”李和不知道国内最后有没有借,这相当于乞丐找喜儿她爹杨白劳借钱,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反正西方肯定没借,口惠而不实,只剩下忽悠了。这苏联穷的是什么都要卖了,前阶段就连地球侦察卫星拍摄的世界各地的像片都已公开出售。这些卫片对于绘制地图、探矿、记录海岸线的流蚀,调查植物生长和土地利用情况均极有价值,因此受到许多国家研究机构的欢迎。

  “空间站七八亿美金打底,美国人不会做这个冤大头的。”

  买不如抢,抢不如偷,偷不如骗,骗不如借,借不如借了不还,这是现在所有人的逻辑和共识。

  凭本事借的,为什么要还?

  同理可证“凭自己本事杀的人凭什么要偿命”也确实没问题。

  “要还钱”、“要偿命”的规则是建立在良好社会持续的前提下的,可是目前的苏联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哪里还有规则可言!

  所有人都企盼着苏联能宣布一些重大的措施,当然戈地图从来不让人失望,先后提出了四个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文件。可惜这一年政治过热,争权夺利的斗争白热化,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交织在一起,在此情况下,没有人也没有精力顾及经济改革。

  包括叶利钦首次访问美国。他在纽约一所大学的演说中宣称:“俄罗斯已经做出了自己最终的选择。俄罗斯不会走社会主义道路、不会走**道路,它将走美利坚合众国及其他西方文明国家走过的那条文明之路。”

  痴心妄想的戈地图,雄心万丈的叶利钦,无妄之灾的吃瓜群众,痛苦的苏联士兵,这就是苏联最后一年最生动的写照。

  苏联在崩溃的道路上策马狂奔。

  宣布**的不止立陶宛、格鲁吉亚这些独联体国家,还包括俄罗斯联邦的一些自治共和国和自治州,像车臣、鞑靼、卡累利阿、雅库特、科米、图瓦之类有野心的政治家们都要求另起炉灶,也不愿意跟俄罗斯一起玩耍了。总之就是不想当总统的政治家不是好的恐怖分子。

  郭冬云道,“所有才会给你这么多机会,首富先生。”

  在她那鲜艳的红唇一角可以隐约见到一丝微笑。

  李和苦笑,“首富?马上就要变成首负了,负债的负。”

  “还有什么能难得住你?”,郭冬云自然认为这是李和谦虚。

  李和认真的道,“你觉得我这草台班子能走多远?”

  郭冬云冷静的道,“我很高兴你能认识到你的不足,想做一个财团并不容易,我的建议是在执行力下滑时要引入职业经理人,任何时候,每个成长的公司都会用到职业经理人。外界很难想象通用、洛克菲勒、沃尔玛这样企业中不同层级职业经理团队是多么的庞大。而且他们都有自己创新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执行方法,执行方法高效率了自然专业就上来了,专业上有成绩了就想着扩张,尝试着做行业第一,自然就水平高了。好的体系可以促进内部创新,而坏的会扼杀创新。”

  看着她侃侃而谈,甜美声音让李和倍感享受,李和突然灵机一动,“有没有更远大一点的理想?”

  “我在四十前年有可能成为高盛合伙人,还要怎么样的远大理想?不给公司做倒闭我是不会走的。”她好像看懂了李和的心思。

  李和不屑,继续努力道,“咱做人能不能有一点更高的追求了?你就没想过亲手执掌一家市值过千亿的企业。”

  他实在想不出比郭冬云更合适的了,要经历有经历,要学历有学历,要能力有能力,而且社会资源又不差,简直是妥妥的职业经理人的合格人选。

  “你的理想又是什么?”

  “不用干活光睡觉!”李和脱口而出。

  郭冬云笑吟吟的问,“那你准备付出多大的代价?”

  她这次没有直接拒绝。

  李和斟酌道,“你是同意了?”

  “待遇条件我不在乎,你知道我不差这些,我只想知道你可以让我行使多大的权利,扯手扯脚的,跟我在高盛有什么区别呢,也只是提线木偶罢了,如果你只是需要提线木偶,自然是有许多合格的人供你挑选。而且你也知道,我要是不能放手做企业规范,人事管理体系,内部管理体系根本没法健全,我有天大本事也搞不定。我也不一定适合你的需要。”

  “人权、财权、事权我统统授权给你。”李和下了决心,“你不用担心有掣肘,远大集团和金鹿集团和你将要管理的中国地大集团并不冲突,你可能不了解,地大集团是我新组建的,完全是一个崭新的面貌,他的下面目前是一个在建的汽车厂、仪表厂,还有与国内许多企业、研究所合资的锻压厂、机械厂、线缆厂、刀具厂,随着我在这里的收购进展,地大集团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光是旗下的合资厂可能就有至少五十几家,有可能任意一个合资厂都是几十个亿的规模。另外,将来要是有可能我会把我旗下的家具厂、鞋厂、饭店、酒店、房产工厂、工程公司、印刷厂、教辅公司、物业公司统统的纳入地大集团。所以不用怀疑地大集团的规模也就远远的超过金鹿集团和远大集团。那么,我说清楚了,郭小姐,你的意思?”

  郭冬云无奈的道,“你一下子给我透漏了这么多的秘密,我还能拒绝吗?”

  她想不到李和居然还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产业。

  李和高兴的伸出手,“那么欢迎你的加入,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郭冬云也紧紧的握住了李和的手,“等我一个月,我离职前需要把所有的手续交接完毕。”

  李和笑着道,“没事,不过时不我待,我现在麻烦你先展开工作。”

  郭冬云道,“那行,我这也算提前领工资了,你说呗。”

  “在国际市场和苏联银行帮我大规模的借入卢布,我用旗下的美元债券和股票做抵押。”李和对阿三的运气一直念念不忘,所以想效仿一下。

  苏联时期,阿三哥一口气找苏联贷款买了100多亿卢布的武器,还款也还卢布。当时的汇率比是100亿卢比相当于110亿美元。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债务,可惜卢布不值钱了。阿三哥运气爆棚,只用了300多万美金就从市场上买下了100多亿的卢布,偿还了债务。

  虽然有段子的成分,可倒是实打实的珍视,因为不管阿三哥受益了,后面欠苏联债务的社会主义兄弟们都受到了好处,包括中国,等于之前购进的武器就是白菜价。

  所有这一次李和不但自己要捞一笔,还鼓动刘保用等人拼老命的买武器,能赊账就赊账。

  郭冬云立马就领会了李和的意图,“没问题。”

  郭冬云走后,李和喊潘友林过来,告知他开始向郭冬云交接手里的手续。

  实际上没用一个月,郭冬云就已经正式加入李和的团队。

  第一件事就是招募人手,为此她亲自去了伦敦,这样不但可以招人,还可以在伦敦金融市场大规模的借入卢布。

  于此同时,历史的车轮滚动向前,那些没有抓住车轮的人事物,就那样跌落在尘土,留在原地,慢慢的死去,腐朽,被人遗忘。

  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宣布**。

  8月24日,乌克兰宣布**。

  8月25日,白俄罗斯宣布**。

  8月27日,摩尔多瓦宣布**。

  8月30日阿塞拜疆宣布**。

  在8月31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同时宣布**的这一天。

  李和站在酒店的楼梯口大声的向所有在场的人宣布:向莫斯科挺近!

  他只能寄希望于美国人能留口汤给他!

  胜利的果实是别人打下的,他能捡几个果子,已经是造化了!

  ps:大家能不能用票把老帽砸个生活不能自理!

  

第430章 莫斯科

  

  造成苏联崩溃的导火线,是1991年8月的政变,这起事件始终是这个国家重要的转折点。

  事件的发动者是一群纯粹的**者,他们不甘心红色政权的垮塌,想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但是却没想到自己的举动却成了苏联的催命符。

  事件的结果是改革激进派的叶利钦悄悄的掌握苏联所有的中央机构,逐渐开始掌握了最高权力,戈地图形同虚设,苏联议会在9月结束了自己短暂的历程和全部的活动。

  苏联经济的病情在众多“美国专家”的“悉心关照”之下,情况可想而知。

  国际金融家开动的超级通货膨胀这部“财富绞肉机”正在朝着苏联碾过,大批苏联社会主流人士的毕生积蓄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大学教授、医生、军官、工程师纷纷走上严寒的街头,去兜售各种价格低廉的小商品,其中一部分人甚至不得不乞讨。

  这时候李老二都很贴心的给他们送上一张去中国的机票。

  这些苏联专家去了中国之后,在带动吸引其他苏联专家去中国又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的作用。

  他们在中国享受到上帝般的待遇后,自然要想办法通知在国内的亲戚、同学、好友,因此依次一拨一拨的苏联人在没有机会去欧美的条件下,自觉去中国大使馆领了机票,拖家带口的去了中国。

  由于许多人有着将来回归的心思,他们都很强烈的要求把家安在中国的东北边境,一时间绥芬河、黑河都是非常的热闹。

  截止到9月中旬,到达中国的苏联人已经有5800多人!

  虽然有很多是家属,可是专家人数依然有2800多人,这些到达中国的,无疑不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

  中国政府的财政很大的压力,地主家都没余粮,何况是杨白劳!

  外国专家局的人每天都是愁眉苦脸,为了给这些苏联专家找口粮也是费尽了心思。

  他们能做的是赶紧把这些人的人事档案材料分类建立起来,具体起来有很多,比如鉴定、考核、考察材料;学历、学位、学绩、培训和专业技术情况的材料。

  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这都决定着这些人的去处。

  目前安排人员最多的地方,无疑是李和的合资企业,因为这里有李土豪发工资、供着开销,肯定不会差钱。

  只有一部分顶尖的苏联专家,给分配到了中科院和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政府咬咬牙从有限的经费里挤出来了一点,把这些专家都妥善安置了。

  在中国科学家的集体一致的要求下,给苏联专家的待遇必须在他们之上。

  要想马儿跑,得给马儿草。

  再说,二十多年前,这些人是他们的老师,今天他们依然有资格做老师。

  金融不设防的莫斯科,在毫无准备和监管的情况下开始金融自由化。

  美国金融家通过独资和合资,在前苏联境内设立了大量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包括索罗斯在内,通过各种灰色手段,以相对高一点的利息吸收卢布储蓄和向前苏联国有银行取得卢布贷款,正在为大肆的做空卢布做准备。

  这是一次“世纪大拍卖”。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迅速、最疯狂的私有化。

  西方人没有浪费机会,苏联内部的当权者也没有闲着,他们乘私有化改革之机,损公肥私,化公为私,把苏联几代人艰苦奋斗积累的成果,瞬间化为自己口袋里的财富。

  李和也在做着这个准备,只是他没有西方人这么明目张胆,这么的贪婪,他是带着真诚的友谊和大把的现金来的。

  铁木耳亲自带着一箱子的美钞找到了他的格鲁吉亚老乡——戴维.切克瓦.伊泽,戈地图的办公室助手。

  摇曳的昏黄灯光,让两个人的轮廓在黑暗与光明之间时隐时现,整个房间安静的出奇。

  铁木耳率先打破了沉默,把箱子往戴维跟前推了一下,“戴维,你是个聪明人,给自己留条退路吧,我可不希望让我引以自豪的年轻外交官会最后灰溜溜的回到老家。”

  “那么你的要求?”戴维在格鲁吉亚出生长大,因为他开朗的性格和地道的美式英语,使他任职于苏联驻美大使馆的时候,就成为hsd受欢迎的人物。

  他发现现在不再了解自己是谁。作为一个自豪和爱国的格鲁吉亚人,他一直尽职的服务于苏联政府,他是格鲁吉亚人,又是苏联人。可是他的儿子出生的时候他就决定先学格鲁吉亚语。

  直到现在,格鲁吉亚**了,他成为了一个外国人,虽然他还服务于苏联政府。

  是回到故乡做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人,还是继续待在莫斯科做一个外国人?

首节 上一节 348/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