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第515节

  “档发?”李和听都没有听过这个东西。

  陈友生道,“就是把人家大姑娘头上剪下来的头发,收回来然后给归整在一起。”

  “哦。”李和恍然大悟,“就做假发的呗,这里是机电一体化展会,和你们也没什么关系啊。”

  陈友生道,“我们主要是准备来买三联机做假发的,结果没有卖的,就在这里拦拦客人,看有没有愿意合资的,要是合资,我们也能出口。”

  “档发是假发的原料?”李和被绕的有点晕。许昌的假发他是知道的,全世界有七八成的假发基本都是来自许昌,九十年代初,中国能在国际市场形成垄断的就那几样东西,温州打火机,中国化工原料,许昌假发。

  许昌是世界性的假发集散地。

  后来,他们李庄有不少人做起收头发辫子的生意,都是往许昌送的。

  陈友生点点头,“对,对。我们想自己做假发,自己出口,你不知道,洋鬼子低价收购咱们的档发经过三联机加工变成发套后,利润便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好嘛,大钱都让洋鬼子赚走了,我们去年才赚了500万美金。”

  “那挺不错的。”李和被惊得下巴都要掉了,想不到眼前这不先上不漏水的老农民模样的人,居然还是个千万富豪,这样的富豪居然舍不得住200元一晚的酒店,不过还是笑着道,“那你们问题不少嘛,既需要三联机又需要出口权。”

  “对,对。”陈友生如小鸡啄米般点头,然后又懊恼的道,“这机器只有韩国和日苯有,人家不卖,这个展会我们也没看到,我们就回去自己研发去。”

  李和道,“这机器不难,出足价钱,国内肯定有机械厂子愿意给你们定制。”

  假发毕竟属于冷门行业,市场容量有限,倒是真没有机械厂愿意做单独的研发。

  “这倒是个好主意。”陈友生一拍脑门,“这个我真没想到,兄弟,兄弟,我请你吃饭,咱们往里面去。”

  这一次倒是热情的很,主动要进酒店,非要请李和吃饭。

  

697、老乡泪汪汪

  

  李和自然不会推辞,众人进了酒店。

  陈大地选了一间大包厢,分别落座。

  服务员把菜单送过来,陈大地接过递给旁边的陈友生,“兄弟,你选。”

  “不能,还是李兄弟来。”陈友生要把菜单给李和。

  李和懒得推来推去,又还给陈大地,“你看着上,按照硬菜整。”

  “成。”陈大地收了菜单就下去安排了,不一会儿白酒、啤酒和凉菜就送过来了。

  陈友生打开白酒,夸赞道,“你这兄弟爽气,来,咱整点实在的,中不中?”

  “中,奉陪到底。”好不容易遇到老乡,李和也很高兴,“先扎本,再敬你。”

  没找下酒菜,先倒一盅酒,一抬手,一仰脖子,飕飗进了肚子,继而又倒满两盅酒,一饮而尽。

  头三杯酒老话叫扎本,往往是主陪先喝,喝完了再敬酒。当然,这三杯子可以慢慢喝,只是李和图个爽快,一起给整完。

  “大兄弟,这可就不好意思了。”陈友生脸面上没有一点不好意思的神情,却是也给自己倒满酒,“你先别慌着和我碰,我也先来三杯。”

  三盅酒没费多大事,也就灌进了肚子,然后夹了块花生米,“好酒就是好酒,一点都不冲嗓子。”

  “那就再来。”李和再次举杯过去。

  “中。”陈友生也再次端起杯子喝完。他见旁边的董浩也把三杯酒喝完了,他就再次倒满杯子,举杯过去道,“这兄弟,来走一个。”

  “兄弟,你站着我可就不喝了。”董浩也出于礼仪跟着配站。

  “那就一口闷。”陈友生放低杯口,一口而下。

  热菜还没上,一桌子上人就把三瓶白酒给空了。

  李和笑着道,“兄弟,我是服气你,果真是行行出状元。”

  他的语气是真诚的,毕竟能把冷门生意做起来,那是不容易的。

  “都是祖辈传的手艺,只会干这个,勉强饿不死,要是给丢了非喝西北风不可。”陈友生停住酒杯,继续道,“兄弟,我听你口气懂行。有什么机械厂子给介绍一个?”

  李和摇摇头,“不用那么麻烦,就近去焦作、安阳或者南阳、洛阳,机械厂子多的是,只要肯出价,多的是愿意帮你搞定制的。”

  “我们离郑州挺近的。”戴着眼睛坐在旁边一直默不吭声的陈立超开口了。

  “跟皖北省会一个熊样。”李和表达了对这两座省会城市的不屑,虽然荷兰的老工业基地也包括郑州,但是此时完全没法和洛阳、平项山、焦作、安阳等城市相比,只是因为是省会,托个大。

  皖北同样如此,工业基地基本都在长江沿线。

  “那我去安阳,安阳我熟。”陈友生一锤定音,

  李和继续道,“你是不是找合资企业?”

  “对,兄弟,你有什么路子?”陈友生眼光一亮,举起杯子,拍拍胸脯道,“你关照下,决不能忘了你。”

  李和想了想道,“我给你找个美国公司吧,具体的合资事情,你跟他们谈。”

  他记得方向刚刚收购了美国温格尔旗下的印刷设备厂,被拆的只剩下空壳子了,刚好可以用来作为废物利用。

  “这太好了,非常感谢,我不多说。”陈友生再次把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

  李和对张兵道,“把方向的号码给陈兄弟。”

  张兵写好号码,把纸从本子上撕下来递给陈友生,“打这个号码就成。”

  “这是冀北的号码?”陈友生心里直敲鼓,这年头行骗的套路数不胜数,防不胜防,他不能不小心。

  李和没解释。

  张兵开口道,“因为这家美国公司是中国人开的。”

  “哦。”陈友生把纸条装进口袋,可心里还是存疑,他混社会数年,哪里肯轻易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老乡坑老乡,通常也不商量。

  热菜上来了。

  “吃菜,吃菜。”李和笑笑,也没再扯其它。

  吃完饭,陈友生借着上厕所的功夫去前台结账。

  收银小姑娘说,“先生,你的帐已经结了。”

  “谁结的?”陈友生没见李和等人出来。

  “兄弟,这顿算我的。”陈大地刚好过来。

  “这怎么好意思,你们开门做生意的,哪里能让你们请。”陈友生坚持从口袋里掏出一沓崭新的钞票。

  陈大地笑着道,“这么说吧,李先生是这里的老板,我有收老板饭钱的道理吗?”

  “什么?他是老板?”陈友生有点不信。

  “那是当然。”陈大地认真的道,“我只是一个分公司经理而已,可没有能耐做什么大老板。”

  “我在其它地方也见过四海的招牌,你们都是一家?”走南闯北,陈友生在大城市基本都能看到四海饭店和四海酒店的影子。

  陈大地指着大厅上方的一个浅蓝色的logo道,“如果都是这个标志,那就没跑了,我们是全国连锁,都是一个老板的。”

  “哦。”陈友生心里有点震惊,李和实在是太年轻了,让他有点难以置信。

  陈大地笑着道,“李先生的产业可不止饭店,知道中国最高楼是什么吗?”

  在饭局中他就瞧见了陈友生的态度,李和不计较,并不代表他不计较。

  “兄弟,你这是看不起我大老粗了,报纸我还是看的,是不是叫什么金鹿大厦?据说投了五....六亿美金,乖乖,这个不得了。”大概是喝的有点多,脑子跟不上说话,总是卡壳。

  “那也是李先生的产业。”陈大地很乐意看见陈友生那张惊讶的合不拢的嘴巴,“坐在里面的那位女士就是金鹿地产的主席吴淑屏。”

  “哎呀!”陈友生好一会才反应过来,一拍大腿,“我说那个娘们看着这么熟悉!我说我就在哪里看过嘛!原来是在报纸上!”

  说完看看陈大地的脸色,又感觉哪里不对劲,急忙纠正道,“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是吴淑屏女士。”

  陈大地只是摇头笑笑,转身走人,不再言语。

  陈友生被陈大地的几句话震惊的无以复加,回到包厢之后,对着李和及其吴淑屏的态度又不一样了。

  “老乡,以后大家常走走,还得靠你帮衬。”他同李和碰完杯子之后,又举杯向吴淑屏道,“这位小姐,抱歉,抱歉,还没同你敬酒呢。”

  “那我以茶代酒。”

  吴淑屏和李和一样,也被这突然的热情弄得有点懵。

  

698、题词

  

  陈友生又对着李和道,“老乡,真的不好意思,还要你破费,本来说好,我来请的。这个真是....跌相....”

  李和道,“来日方长,等我烦你的时候,你不躲着就行。”

  “那不能,那不能。”陈友生笑着道,“老乡,那你留个联系方式,以后咱们也方便联系。”

  张兵见李和点头,也在纸头上写了联系方式,递给了陈友生。

  这一次陈友生仔细的看一遍,然后从口袋拿出电话小本,仔细的誊抄上,来回确认好几遍,保证没错之后,才把本子和纸条收好。

  李和笑笑,然后看了一眼陈大地,陈大地冲他挤了挤眼睛。

  吃好喝足,他亲自把几个人送出酒店。

  “常联系,有事就打我电话,能帮的一定尽力。”

  陈友生道,“兄弟,回许昌,我地盘,遇到嗝意人的玩意,你吱声,别管他多邪性,全让他去球。”

  在饭局上这么长时间,这会才露出土豪霸主的性情。

  李和握着手道,“一定,一定。”

  他同样信服多个朋友多条路。

  他刚要回转身进酒店,却发现了一波记者朝这边蜂拥过来,不过听见的都是喊吴淑屏的名字。

  “吴小姐。”

  “吴经理。”

  还没接近吴淑屏,摄像机就咔咔的过来了。

  “快走。”李和催促张兵和董浩,很不仗义的把吴淑屏一个人留在了这里。

  他讨厌上新闻,但是不代表金鹿大厦不需要上新闻,知名度和广告还是需要打一打的,他不方便出面,那就只能让吴淑屏出来应对了。

  慢悠悠的进了酒店,路过陈大地身边,道,“让保安维持下次序,照顾好吴小姐。”

  “已经安排了。”陈大地点点头,这些都不需要李和交代的,他们这里经常住进名人,应对记者早就有经验。

  这段时间的早报头版大篇幅刊登的都是金鹿大厦的动态,吴淑屏每天面对的都是各路记者,她现在连衣服都不敢乱穿,为了塑造李和安排的女强人角色,随时都把安全帽戴在头上,劳保鞋穿在脚上。

  裤子和衬衫,倒是无所谓,她都随自己的喜好,穿着白色短袖衫,蓝色牛仔裤。

  按李和的话说,这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小资做派要不得。

  她面对记者侃侃而谈,希望记者们能帮助其宣传陆家嘴金融城的规划以及金鹿地产的远大计划和理想,但是记者们的宣传思路完全和她是不一样的。

  有几家报纸对着金鹿地产从国外引进的独立备用发电机组大书特书,宣称“金鹿大厦是全国唯一不会停电的地方”。

  真正的经济转型,只有在电力短缺问题得以解决后才能最终实现。

  甚至对摩天大楼的亮化工程赞叹不已,彻夜不熄灯的金鹿大厦是镶嵌在浦东的一颗明珠。

  她简直有点哭笑不得。

首节 上一节 515/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