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第74节

  这声姐夫喊出来,李和总是觉得不是那么不自然,可是又想不出哪里不对。

  “他就一个大老粗,能想出啥好名字,俺们家就你一个文化人,你不起,谁起?李沛的名字都起了,俺家娃咱就不能起了”。

  李沛这个名字是李和抠烂了字典,才给李隆家孩子起上的,起名字实际上是个力气活,跟学历没关系。

  “行吧,我给你想一个”

  李和抽了一根烟,又叹了一口气,长大了,就都不好玩了,他还是多么希望大姐还是像以前那样随性。

  可是李和知道,这不可能了,兄弟姐妹们各自成家立业后,会莫名其妙的多出一种叫尊重的东西。

  兄弟姐妹间的感情没有减少,只是互相说话都会顾忌对方的脸面,不像以前那样随意了。

  

41、鱼塘

  

  李和趁着旁边没人,到厨房塞了三千块给李梅,“这个拿着,算我给孩子的。我回来什么时候也什么都没给他带”。

  李梅是个要强的,之前家里的钱,一分钱没有拿,全部给了李隆和王玉兰,李和就知道大姐的日子过得并不宽敞,现在又多了个孩子,哪里是容易的。

  李梅唬了一跳,“你从哪里又来这么多钱?我不能要,你自己存着点吧。老三你也别管了,那么个大人了,有手有脚的”。

  李和直接强行塞到了李梅口袋里,“李隆电报里不是说姐夫要包鱼塘吗?你们以后发了,再照顾我就是了,咱姐弟说多了就是生分。我跟朋友在那边合伙做了点小生意,这两年政策开放,钱好赚,我的事,你不用操心”。

  李梅说,“那算俺借的,省的你姐夫再到处借钱,他也是瞎折腾,非要搞鱼塘,你说这能好吗。你看咱自从分了地,四口人的地,又在洼子里开了荒,日子不比以前强了多少,他偏不知足”。

  “大队里面点头了?”

  “你姐夫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什么报纸,说南边一个姓陈的,这么干了,人家政府还表扬了。大队经不住你姐夫烦,凑合着点头了。”

  李和记忆中的许多事情已经偏离了走向,比如杨学文承包鱼塘是没有这么早的。不过承包鱼塘在南方80年初就已经很多人这么干了,82年农委开始全面推广。

  李和说,“政策上没事,大胆干嘛,根本就不愁卖”。

  王玉兰提着一吊猪肉回来的时候,进门就说,“你瞅瞅这膘多宽”。

  李和看了眼王玉兰手里的肥肉,眉头一皱,道:“老娘啊,我还想吃个腌菜五花肉呢,这么肥怎么整”

  王玉兰说:“你傻了,瘦肉没油,这膘多好,油多。”

  李和知道自己拗不过他,掏出10块钱,对在院子里晾衣服的老四道,“去,到陈胖子那里再割点肉,就说我要的,他知道割什么肉,这些钱全买了”

  老四把衣服晾好,就麻溜的跑出去了。

  院子里李沛已经一步一步蹒跚地走起路来,已经有了几分模样。

  李和要过去抱,那孩子见到李和觉得眼生,瞪着小眼不知所措地看了会儿,一头钻进李隆的怀里,哭了起来。

  李隆赶紧把他抱了起来,“熊玩意,自己伯伯都不认识”。

  李隆毕竟是做父亲的人,已经有了一点稳当,家里七口人的地,也算操持的不错,俨然像个老道的庄稼汉了,播种育苗也是头头是道。

  老四回来,拎了一吊五花肉,还有几根麻绳串起来的排骨,无视王玉兰的白骨眼,直接放到了灶台上。

  老四把10块钱又还给李和,“胖子说不收钱了,还说你回来了,请你吃饭”。

  李和说,“你收着吧,做零花吧”。

  “真的?”平常住校王玉兰给钱都是小气吧啦的一块两块,手里从来就没阔气过。看到老五朝这边来了,立马就揣到了口袋里。

  不过还是晚了,老五眼睛尖,看到老四有钱拿,立马就不干了,“阿哥你偏心,为啥给老四钱,不给俺”。

  李和直接给了老五一个脑瓜子,“老四也是你喊的?你说凭啥给你四姐钱,你要是考试能考第一,要啥我都给你。一边玩去”。

  老五气呼呼的说,“她天天欺负我。”

  老四揪着老五耳朵,“没良心的,天天饭谁给你做,衣服谁给你洗,作业谁给你辅导的”。

  “阿哥,你看她又欺负俺了,掐俺耳朵”

  “一边玩去,少人来疯”。李和把老五一推,又问老四,“高中考得上不?”

  老四一本正经的说,“本人在学校学习优秀,团结同学,心地善良、学习刻苦、团结友爱,只要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背的滚瓜烂熟。有礼貌,讲文明,人人都夸我是个好孩子”。

  老四已经是个十六岁的大姑娘了,性格活泼的很,吃得好,又没压力,个子这两年也蹭蹭往上窜。

  李和又问了一遍,“到底能不能考上?”

  老四说,“一准的啊,肯定考得上。”

  “瞧,把你嘚瑟的,你要是考上了,要啥我都答应你,除了天上的月亮摘不下来”。

  老四听他这样一说,一双水灵灵的眼睛瞪的贼大,“哥,说谎话是小狗?”

  “我还能骗你不成,你长这么大我啥时候忽悠过你。”

  老四仰着头,拨拉了下头发说:“那我那我想好就告诉你。”

  老四拨开头发,露出的一块淡淡的疤痕,被头发盖住了,不注意根本看不到,李和突然问她,“你头上那疤口是咋回事。”

  老四低着头不说话,李和催促道:“说啊,这伤咋弄的?”

  “是........是爹喝醉了不小心把我磕着凳子上了……”老四把声音压低,小心翼翼地说道。

  李和气的骂李隆道,“你是死人啊,电报里我怎么没听你说”。

  李隆诺诺的反而不知道怎么说,段梅看了一眼厨房,小声说,“咱娘不让说的,说怕你学习分心”。

  原来自从李梅把钱给了王玉兰,李兆坤心里就有了算计,对王玉兰使劲哄着,好话,情话一大堆,可是这些以往的招数不见效了,王玉兰是死守钱不松手。

  李兆坤有点羞恼了,没本钱,怎么开展自己的宏图大业,有一晚上喝多了酒,这对模范夫妻破天荒的第一次吵架了,一个会哭,一个会骂会摔,动静还不小。

  李梅已经出嫁不在家,李隆夫妻又不住这边。家里只剩下老四老五了,李兆坤锅碗瓢盆逮着了就摔,老四心疼东西,摔坏了还要费钱买。

  老四就慌里慌张的过去抱着李兆坤的胳膊,“爹,你再摔,咱家没碗吃饭了”。

  “吃你妈个蛋”,李兆坤正在恼怒的关头,一甩胳膊,老四整个人就被摔倒在地上,头刚好不巧磕着了凳子上。

  当时就是头上出血了,老四就哭了。

  王玉兰一看闺女血糊糊的,当时就懵了,一下子又跟疯了一样就朝李兆坤扑过去,又打又掐,“你打俺闺女,你个王八蛋,俺跟你拼了”。

  王玉兰当晚就喊了李隆,慌慌忙忙送到了医院。

  李隆低着头道,“那要不是亲爹,俺一准就揍了”。

  李和气的浑身发抖,发狠道,“下次他再犯浑,往死里揍”。

  

42、背锅

  

  这事发生也才没到一年,后来李兆坤大概也自知理亏,一转眼人又跑了。没人知道去了哪里。

  李和心疼的给老四揉了揉,“没事,以后就没了,还是照样漂亮妹子一个”。

  其实李和对老四的关注应该是最少的,大概因为是她太懂事了吧,一辈子做事稳稳当当,不需要自己操心,自己会在她身上少些关注。

  李和又看了一眼旁边的老五,这娃最是闹腾,也是让自己最操心的。

  厨房里王玉兰大概听到了什么,摔下的勺子拾起来然后又重重的向下一摔,发出很大的响声。

  李和没去问怎么了,两辈子不管怎么样,摊上了都是命。

  中午李福成老爷子和老太太也过来了,也是满满的一桌子菜。

  李和给了老爷子一个黑色的大毡帽,给了老太太一个红色的棉织的圆帽。

  老太太说,“俺娃费钱干嘛,俺跟你爷老腿一蹬的人了。这颜色太艳了吧,不成老来俏了嘛”。

  李和说,“没几个钱。红色图个吉利,人家城里人都戴,戴着试试”。

  老太太试着戴了上去,然后用不确定的眼色看着满桌子人。

  等到大家都说好看的时候,才算放了心,“就算你们说难看俺也是戴着了,比俺那个头布暖和些了,冷乎天,俺也舍不得脱了”。

  老太太年纪大了怕冷,冬天喜欢用一条破旧的黑色粗布包住整个头脸,只露出两只眼睛,既保暖,又防风,再穿上做姑娘时留下的花棉袄,一辈子没舍得穿,结果临老穿上了。

  李和倒是想过家里后面再加盖几间屋子,让老俩口搬到这里住,结果李福成一句话顶回去了,“眼不见,心不烦”。

  李和只得作罢。

  吃完饭后,李和问李隆,“大壮房子起在哪呢?”。

  “离俺家房子不远,俺喊他过来,他早就念叨你了,估计不喊他,他等会就自己过来了”。

  要是在以前,李和直接就骂上了。不过毕竟李隆已经是有媳妇、有娃的人了,哪个男人愿意当着媳妇面被人骂,丢脸面,就是亲哥也不行。

  所以李和才三番五次感叹,长大了不好玩。

  李和还是只得顾着李隆面子,笑着说,“他结婚的时候我不在家,生娃的时候我也不在家,这个礼我要随到吧,赶紧走吧。”

  大壮的媳妇还是原来的媳妇,这么说有点别扭,还是上辈子李和认识的大壮媳妇,这个没变,个子一般,倒是有一副好相貌。

  大壮媳妇正在门口太阳底下奶孩子,小门小户,平常来的人少,大白天的也没避讳,衣服拉了半截高。

  陡然看见来人,吓了一跳,李隆倒是经常来串门子的,对李和就面生了。

  大壮他老娘,正在院子里涮锅,看到李和哥俩进门,笑着说,“早上就听人说,二和回来了,俺老儿子还说去找你。俺就说等你歇个脚,下午再去找你的。没想,你倒来了”。

  他老娘还要倒水,李和忙摆手,“刚家里扔了杯子,你别忙活,壮子人呢?”。

  “给永强家捯饬猪圈呢,早上就去了,估计这会正吃酒呢”

  李和逗弄下了孩子,并把10块钱塞到了小娃手里,“长的跟壮挺像,这钱叔留给你买糖吃”。

  大壮他媳妇,看了一眼他老娘。

  大壮老娘把钱给李和,“这有点多了,拿回去”。

  虽然这两年日子好过了,农村人情关系行情见长,可在农村一般亲戚才二块三块,普通关系的也才五毛八毛。

  李和晃了晃手,转身就出来门,“给孩子的,你甭客气了。我去陈胖子家看看”。

  大壮媳妇问,“这谁啊,出手这么阔,10块钱呢”。

  “二流子家的二儿子,就是考大学的那个”

  “李什么坤?俺小时候还在他那买过耗子药呢”。

  “李兆坤,不知道狗东西,一辈子走了什么运”,大壮老娘不屑的说道。

  李和兄弟到的时候,陈永强热情的拉下兄弟俩坐下喝酒,见兄弟俩不喝,就说,“那咱就到河沿上吹吹风,顺便带你看看我的猪圈,我跟大壮喝的差不多了,也没法喝了”。

  到陈永强的荒地坡的猪圈那里,十七八个猪圈,起码有80多头猪。

  李和发现猪圈的门居然是铁柱子焊的,于是问道,“你从哪里来的这么多铁?”。

  陈永强指了指河对岸,“对面的卖给我的,从人家过路货车上扒拉下来的。差点把人家过路司机逼疯”。

  大壮说,“你都不知道,不少司机路过,只要敢停车,车上的货都让人扒拉干净。好家伙,几百斤的大铁块,都让人搬了,更别说身上什么装的钱了。”

  八三年的一些场景经历过的人很难忘记:警车到处呼啸而过,大解放车的栏杆里的人五花大绑……

  对李和来说,提起八三年,只记得两省交界处的车匪路霸,大部分是亲戚,甚至一个庄子合伙作案,警车进庄子抓人,可能亲兄弟都能绑一块。

  李和说,“那不停车不就行了”。

  “不停车?那大路上也被人用树干子堵住,车过不去。更狠一点,直接找个老娘们躺大路上,看司机敢不敢压”。

首节 上一节 74/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